文 | 陸小鯨

小學和初中時的小鯨,曾經和朋友們一起,一度非常癡迷臺劇——確切的說是臺灣偶像劇。那時候風靡女生間的劇集有《MVP情人》、《薰衣草戀人》、《王子變青蛙》、《海豚灣戀人》,後來還有《命中註定我愛你》、《敗犬女王》等等,當然更不用提現象級的《流星花園》。記得《薰衣草戀人》熱播的時候,學校旁邊的精品店也很有商業嗅覺,迅速上線了主角同款的薰衣草玻璃瓶,因而這也成為了小鯨最早購買的偶像劇周邊之一。
▲ 這個薰衣草色的眼影也是很有年代感了

雖然現在很多文章還時不時把初代霸道總裁單均昊拉出來鄙視一圈現在的小鮮肉們,最近也傳出了要重拍《命中註定我愛你》的消息,但現在回頭看看這些臺劇,不得不說畫風實在辣眼睛,故事也都逃不開坎坷身世+霸道總裁這樣的狗血橋段。

▲ 以及這種腦洞清奇的「鬥毆」片段

而且後來隨著歐美日韓劇集的大舉侵入、內地劇集的崛起,加之臺灣經濟衰退的連累,臺劇這個品種漸漸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直到最近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上映,才讓人喫驚的發現,憋了這麼久,臺劇居然放了個大招。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是臺灣公立電視臺與HBO Asia聯合製作的10集電視連續劇。雖然劇集在臺灣剛剛完結,內地尚未正式上映,但卻已經在豆瓣收穫了9.4分的高度評價。

故事以一樁電影院無差別槍殺案開始——大學生李曉明手持自製槍械在電影院掃射,造成9死21傷的慘劇。案件發生之後,罪犯的家人不堪譴責選擇消失躲避,被害者的家人因失去至親而無從救贖,辯護律師受到大眾譴責甚至殃及家人,善良房東因收留罪犯妹妹被連累——牽涉其中的所有家庭、所有人,都在這場槍殺案的餘震中,身陷困境而掙扎其間。

一開始看到劇名,我還以為所指的是那些會犯下槍擊罪行的罪犯,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芸芸大眾之一。但在看完了十集也差不多哭完了十集之後,小鯨才明白,這是一部給成年人看的劇集。

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困惑、痛苦、失望、掙扎,纔是永恆的主題。而我們陷在自己的困境裏,因為自己的立場和好惡,因為人性本來的劣性,最終有意或無意地做出傷害他人的惡行。

《我們與惡的距離》,根本沒有想像那麼遠。

身為新聞臺副主編的宋喬安(賈靜雯飾)原本擁有一個令人艷羨的完美家庭,然而兒子劉天彥在電影院槍殺案中不幸離世後,她身陷在自責和痛苦中不能自拔。

喬安從此性情大變,對下屬同事不近人情,對曾經精神出軌的丈夫冷眼以對,忽視女兒使得母女關係漸漸疏離。

婚姻、家庭瀕臨破碎,而喬安只能藉由酒精的麻醉,才能撐到每個天亮。

李曉明的父母在案件發生後曾出面公開道歉並希望能夠做出彌補,但在受害者家屬及社會大眾的瘋狂攻擊與指責下,不堪壓力,最終選擇隱姓埋名隱藏起來。父親整日酗酒鬧事,母親戴著口罩,靠賣肉糉維持生計。而曾就讀新聞系的妹妹李曉文(陳妤飾)只能輟學在家,終日渾渾噩噩。

為了女兒的人生著想,母親逼迫曉文改名為李大芝。

在教授的推薦下,隱瞞了身份,進入了喬安所在的新聞臺工作,並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喬安的肯定。

然而在李曉明被槍決的當天,喬安意外得知大芝的身份,並派採訪團隊跟蹤大芝找到了李家父母的藏身之處,致使李家父母再次曝光於世人之前。

李大芝憤怒地找到喬安質問,卻在喬安的爆發的失子之痛之前,無言以對。

另一方面,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吳慷仁飾)是一名公共人權律師,一直希望能夠追查出李曉明無差別殺人的動機,從而防止類似事情的發生。

然而頻繁為死刑犯辯護的背後,是微薄的薪資、繁忙的工作、來自大眾的攻擊和謾罵。

而醉心於事業的王赦忽視關心自己待產的妻子與女兒,甚至因為工作的關係導致妻子被恐嚇威脅,以致早產,被家人斥責為「自私透頂」的王赦,陷入無盡的掙扎與自責之中。

大芝的房東應思悅(曾沛慈飾)是一名獨立樂觀的奶茶店店主,她的同胞弟弟應思聰(林哲熹飾)原本是一名才華橫溢的新銳導演,卻因為童年母親的拋棄、女友的自殺以及事業的受挫飽受多方壓力,患上了思覺失調症(所謂的「精神分裂症」),產生幻覺和暴力傾向。

於此同時,思悅的父親心臟病發住院手術。思悅一方面疲於照顧生病的弟弟與父親,一方面因善良收留大芝而遭受鄰居指指點點,還因此遭到未婚夫與未來婆家不斷的質疑和嫌惡。

而除了槍殺案涉及的各個家庭外,這個社會的各方,也在不同程度上扮演了「作惡」的角色。

政府為了順應民意,不顧辯護律師尋找尋找真相的訴求,在李曉明終於鬆口願意與家人溝通的時候,火速執行了槍決。

媒體無法站在客觀和公正的立場,幫助公眾深入地瞭解事情的全方位真相,卻出於吸引眼球的目的,對事件片面報道,濫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誤導公眾和輿論。

社會公眾出於對安全或房產貶值的擔憂,反對收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之家」,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排擠和污名化。

每一次事件發生後,並不瞭解真相、僅憑自己一時爽快的鍵盤俠們,在視頻網站、社交媒體上的口誅筆伐甚至是網路暴力,更是對當事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劇集更是藉由劇中人之口,提出了許多令人沉思卻無法解答的問題。

無差別殺人犯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體制,還是家庭教育?殺人犯的家人到底是共犯,還是受害者?受害者家人受到的創傷,該如何從情感和經濟兩個層面平復?……

故事的最終,每一個人最終都鼓起勇氣,面對人生的困境,找到了出路。

喬安在丈夫、妹妹、同事好友的共同幫助下,最終原諒了自己,並勇敢面對了天彥離去的事實。同時,也放下了對於丈夫的心結,修復了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挽救了自己的婚姻與家庭。即使面對李家人時,仍然無法原諒,但也能在看到大芝時,平靜地打個招呼。

大芝也最終直面自己的人生,撕下「殺人兇手家人」的標籤,重新回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中去。

李家父母不再躲避,在王赦律師的幫助下,與每一個受害者家屬見面致歉,直面公眾,儘力彌補。

王赦曾因對妻子的愧疚,一度放棄承接為死刑犯辯護的案件,轉向更為賺錢的辯護案件。但善解人意的妻子看到王赦的掙扎與困頓,也最終理解了他的理想與追求。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王赦重新回到了公共人權律師的崗位上。

思聰終於直面自己患病的事實,經過漫長的治療,終於控制住了病情,並成為了一名嶄露頭角的新銳畫家。雖然因思覺失調症的關係仍然時常產生幻聽或是幻覺,但他最終學會和這些幻覺和平相處。

而思悅也最終認清了未婚夫的懦弱,與其痛快分手。奶茶店開始接納精神病患作為幫手,生意蒸蒸日上。而她的春天,也好像正在悄悄來臨。

▲ 全劇最心疼的小太陽應思悅,要幸福哦

而對劇外的我們而言,雖然大多不會經歷劇中人物的坎坷經歷,可是無論是困囿於原生家庭的束縛、受挫於社會的不公,亦或是越發感受到自我的平庸,我們每個人也都掙扎於自己的困境之中。

電視劇的結尾固然可以皆大歡喜,但我們最終,只能鼓足勇氣面對和接納自己的全部,哪怕是惡的一面。

然後,努力地掙扎向上,試圖找到與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

最後送給大家姐妹愛的呼呼,比心。

更多好玩好喫好看的安利,記得關注


本文所有內容均為原創。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