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顏色辨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不科學的,全世界大概有14000種蘑菇,其形態和成分具有極高的多樣性,辨別他們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每年食用蘑菇中毒死亡人數佔食物中毒死亡人數的半數以上。現在正式蘑菇生長的季節,對於野生蘑菇單靠簡單辨別方法和經驗是不夠的。每年都有好多人誤食蘑菇中毒,特別是野生菌類較多的雲南地區,因此對於不熟悉的野生蘑菇絕不採食。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介紹幾種顏色鮮艷卻可以食用的蘑菇,但大家缺乏鑒別能力,遇上相似蘑菇也不要採食。

橙蓋鵝膏菌(Amanita caesarea)它的菌蓋成呈亮眼橙色,菌褶和菌莖呈黃色,未完全張開時包裹在白色的菌托裏,像極了煮熟的雞蛋所以又有雞蛋菌的別稱。

紅黃鵝膏菌(Amanita hemibapha),初期近卵圓形至近鐘形,後期近平展,中央小凸起,表面光滑,紅色,橙紅色,亮紅色,邊緣色淡有明顯長條棱,濕時粘。菌肉黃白色,中部稍厚。菌褶離生,白色帶黃,不等長。菌柄面黃色且有橙紅色花紋,內部鬆軟至空心。菌環大,膜質,黃色。菌托純白色,大而厚呈苞狀。

藍綠乳菇(Lactarius indigo)子實體呈深藍色至淡藍灰色。當其組織破損時會流出乳汁。浮汁呈靛藍色,當暴露在空氣下會逐漸變成綠色。

黃枝瑚菌(Ramaria flava)子實體中等或較大,成叢多分枝似珊瑚,表面黃色,乾燥後青褐色,菌柄較短,靠近基部近污白色。小枝密集,稍扁,節間的距離較長。

雞油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子實體肉質,喇叭形,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初扁平,後下凹。菌肉蛋黃色,味美。

金頂側耳(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又叫榆黃菌,子實體多叢生或簇生,呈金黃色。菌蓋喇叭狀,光滑,肉質,邊緣內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長。菌柄白色至淡黃色,偏生,有細毛;多數子實體合生在一起,榆黃蘑色澤金黃,艷麗美觀,惹人喜愛,外觀恰似一朵美麗的鮮花。

正紅菇( Russula vinosa )菌蓋初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不粘,大紅帶紫,中部暗紫黑色,邊緣平滑。菌肉白色,近表皮處淡紅色,或淺紫紅色。菌褶白至乳黃色,幹後變灰色,褶之前緣淺紫紅色,不等長,具橫脈,直生。其子實體一般中等大, 夏秋季闊葉林中地上羣生。


我認我認為顏色鮮艷的蘑菇有些能喫,有些不能喫,因為有些鮮嫩的蘑菇含有劇毒,這是人們眾所皆知的,而有些蘑菇呢,雖然外表鮮艷可是卻沒有什麼毒性。當然,外表鮮艷,沒有毒性的蘑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有很少很少。而我們大眾所以認識的也就是顏色越不鮮艷的蘑菇,那就表明他越沒有毒害,而其實這是恰恰相反的。而有些並沒有顏色鮮艷的蘑菇,其實它體內含有劇毒。這也是人們常常把一些蘑菇分辨錯誤後,導致食物中毒。


喫蘑菇的前題條件就是要你認識,並了了解確定可以食用,而且知道最合理的食用方法纔可以喫,否則的話最好就不要亂喫了,

而且有毒沒毒酒都是相對的,就算是人們常說的無毒的,你喫的量過大的話,一樣會受不了,

就算是有毒的,可能你喫的量特別少的話,也許毒性不會顯現出來。網路上的辨別方法都不靠譜,最有效的方法,你就認識他,瞭解他,可以諮詢當地村民和專家,而且要多諮詢幾個,


很多鮮艷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是生物長期自然生長過程的一種自我保護!蘑茹鮮艷的顏色也是一種警告色!防止動物啃食。分別有毒和無毒的蘑菇:有動物啃食過的一般都無毒,有毒的蘑菇會在表面分泌一種粘液,無動物啃食的痕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