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何爲泡茶?

千人有千種想法。

先把茶壺溫過,每人用滿滿一茶匙茶葉:你一匙,我一匙,他一匙,也給茶壺一滿匙。四人喝茶用五匙茶葉,三人用四匙。開水可一次次加,茶總夠濃。

在許多人的最初記憶中,泡茶好像就是一把茶壺,幾撮茶葉的事兒。

常聽到有些90後談喝茶,開口便是:“小時候,爺爺喝茶,總喜歡把它泡在搪瓷杯裏……”

是的,最接地氣的喝茶方式,莫過於搪瓷杯泡茶,印着大紅花或者是雙喜的搪瓷杯,成了許多人的喝茶記憶。但那白色的搪瓷杯裏的深褐色液體,卻怎麼樣讓人喜歡不起來。

喝一口,只覺得苦,對於小孩來說,苦的東西一律是要得到差評的,唯有那甜蜜蜜的湯水,才叫人偏愛些。

忽而想到楊絳先生筆下,曾記錄歪果仁的喝茶方式。

說西洋人喝茶,把茶葉加水煮沸,濾去茶汁,單喫茶葉,喫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這是不懂飲茶法導致。

就茶本身而言,雅俗共賞。

雅,可以是琴棋書畫詩酒茶。

俗,那便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但不論是雅還是俗,儘可能用正確的方式,將茶泡得好喝,總不會有錯。

食色,性也。

人類天生追求美好的事物,苦澀難喝的茶,總會比輕柔甜美的茶湯,不受待見的多。

排除茶葉本身品質不佳的因素,一款色、香、味等各方面因素達標的茶。依舊被泡得苦澀,蓋因悶泡引起。

《2》

悶泡,白茶不可承受的骨血之痛!

當一款茶葉放在一個相對密閉的沖泡茶器裏,注入沸水,蓋上蓋子,接觸時間超過10秒以上,這個過程,被稱之爲悶泡。

對於沖泡,許多茶友都有所誤解,認爲泡茶就是茶和水要一直接觸,360°無死角,最好天長地久地待在一起。

否則,這茶怎麼會有味道呢?

茶只有長時間泡在水裏,纔有機會獲得一杯有味道的茶湯。

的確,茶與水長時間的接觸,茶湯的確變得有味道。

只是這個味道,往往超乎味蕾可接受的範圍。

過猶不及。

這類味道超標的茶,多數人將其形容爲“濃烈”、“苦澀”,不論是哪種,都難以令人產生愉悅感。

悶泡,是白茶不可承受之痛,相當於刀山火海,在一個痛苦狀態下所呈現出的風味,自然差強人意,讓人無法安心接受。

人們常說,小酌怡情,適量地喝幾杯小酒,可陶冶情操。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然,若是小酌變成酗酒、爛醉,那就少了許多的情致,還容易引發一系列的身體健康問題。

悶泡,就相當於是“酗酒”,早就破壞了意境和美感。

尤其是經過悶泡後,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不受控制,過度釋放,原本清茶成了濃茶,不僅讓味蕾飽經苦味和澀味的摧殘,長期飲用濃茶,還容易給身體帶來負擔,豈不是好心辦壞事。

悶泡,往往最難產生愉悅感。

《3》

好茶不怕悶,是真的嗎?

好茶不怕悶,是一個僞命題,真正不怕悶的,是內質寡淡的劣質茶!

這些劣質茶,生長環境惡劣,又或者是製作工藝不佳,儲存過程出現了差池,茶葉品質早已是一落千丈,不再光彩照人。

生長環境,是白茶的積累物質的根源。

若是生活土壤板結、營養物質匱乏、環境髒亂中的白茶,自然營養物質少的可憐。

而製作工藝上,若是採用了做舊的方式,大量消耗白茶原本的營養物質,透支了能量,還如何擁有豐富的物質?

甚至那保存環節,要是未做到密封、乾燥、遮光、無異味、陰涼保存,也會破壞原本的物質結構,導致變質的出現。

以上種種,都會導致白茶變成一款單薄、無內容物的茶。而這種白茶,若是採用常規快出水的方式沖泡,自然會沒有味道。

唯有劍走偏鋒,用極端的悶泡法,使得白茶口感稍微濃一些,才能得出幾分滋味。

好茶不怕悶,這根本就是在爲劣質茶找藉口!

更何況,悶泡,並不是享受式的喝茶方法,反而有些極端,是在給味蕾找虐,倒是失去了喝茶的悠然自得。

悶泡,並不是日常飲用的最佳方式。

悶泡,茶與水的接觸時間較長,在這個過程中,茶葉中的物質會不斷釋放,如茶多酚、咖啡鹼一類釋放太多。

這類悶泡法,存在諸多弊端。

其一,茶湯味道濃

其二,茶變得不耐泡

其三,茶不好喝

其四,喝多這類濃茶有礙身體健康

以上四個結果,都無法讓人愉快接受,更不能感受到喝茶的歡樂。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悶泡法,茶葉不能承受之痛!這是對茶葉的一種變相浪費。

尤其是接下來將成爲選購主角的春白茶,更是不建議悶着喝。

《4》

鮮香淳爽的春白茶,不建議悶着喝!

“鮮”、“香”、“淳”、“爽”,是春白茶最大的特色。而這些風味的呈現,卻不是悶出來的。

若是改用悶泡的方式,反倒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只因悶泡,會致使春白茶中的茶多酚與咖啡鹼,過量釋放,形成明顯而濃烈的苦澀味。

苦味與澀味,那可是味蕾的“麻醉劑”,一旦味蕾被苦味與澀味過度傷害後,要想再感受這些豐富的滋味,難。

苦味,這是一種能讓人天靈蓋都顫抖的滋味感受,更可怕的是,它會讓你的味蕾在短時間內失去知覺,從而無法感受其他味道的存在。

喝中藥,喫黃連,都能讓您與苦味來一次親密接觸,唯有那甜味十足的果脯與糖果,才能趕走着苦味。讓味蕾重新恢復知覺。

至於澀味,它也是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感受。

澀味的形成,蓋因茶多酚與口腔中的蛋白酶相結合,形成了一層薄膜。這層薄膜,像是密不透風的羽衣一般,將味蕾與滋味相隔絕,無法產生具體的觸感。

除非是這層薄膜消失後,才能重新體會到其他滋味。

這也就是爲什麼苦澀味濃重的茶喝完後,有一段時間內,你的味蕾是覺得不舒服的,唯有連續喝上幾杯清水,將苦味、澀味洗去後,才能重新喝茶。

爲了遠離這些糟糕的喝茶體驗,在沖泡春白茶時,要學會控制好茶多酚與咖啡鹼的釋放速度,讓二者均勻地釋放,才能避免苦味與澀味對味蕾的傷害。

要控制好茶多酚、咖啡鹼的釋放速度,最好的方式,還是用快出水的方式。

《4》

輕鬆愜意喝白茶,學會正確出水是關鍵!

快出水,與悶泡截然相反。

所謂的快出水,指的是往茶器中注入沸水後,馬上倒出茶湯。在所有茶器裏,白瓷蓋碗將快出水演繹的最好。

從蓋上蓋子後開始計時,將蓋碗裏的水全部倒完,前後不過五秒鐘時間。

五秒時間,不過是幾次呼吸的時間,十分短暫。在此過程中,茶葉中的物質釋放,受嚴格把控,只有適量的茶多酚、咖啡鹼溶解於水中。

而這種容量的咖啡鹼與茶多酚,是口腔能接受範圍。

沖泡春白茶,前五衝都可以採用快出水的方式。快出水,能讓內在物質勻速釋放,不會讓茶湯變得過度濃烈。

沖泡,就像是一場馬拉松。

快出水,則是均勻地使用體力,將能量均勻分配。

悶泡,那就是對體力的過度消耗,在前半程就以短跑的速度進行,自然體力不支,無法完成整個賽事。

真正要品茶,體味春白茶的清爽、鮮甜,快出水是不二之選。

快出水之下,每一沖茶香都在變化,如山間的精靈,花香、草香、木香等各色天然香氣,被它靈活運用。

春白茶那清爽如芭蕉芯的香,馥郁層次多變的花香,如春天獨有的嫩筍香氣,經由快出水之後,得到最好的詮釋。

還有那酣暢、清甜、順滑、甜爽的湯水,也不錯過任何一次的表現機會,每一衝都給你的味蕾帶來驚喜。

而這些,都是爲了取悅我們而存在。

《5》

茶,本是天地間有靈氣的植物。

性潔不可污,爲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羣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衆草長,得與幽人言。

生長、採摘、製作、保存、沖泡均要精細對待,如此,纔會有收穫好茶,才能得到木蘭一般的香氣,清爽的風味,

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得到這樣這樣一杯好茶,自然是要用快出水的方式泡了它,感受它每一衝的香氣與滋味變化。

快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