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孫策使範典財計,時吳王年少,私從有求,範必關白,不敢專許,當時以此見望。

——《資治通鑒?卷七十一?魏紀三》

今天我們回歸傳統,來講點腹黑的辦公室政治。

孫策還在世的時候,孫權花錢比較大手大腳,錢經常不夠花。但他又不敢跟兄長直接開口,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孫權決定拐個彎,去跟掌管家族錢財的呂範套套近乎。

但呂範從來不跟孫權過這個。每次孫權前腳才走,呂範後腳就去孫策那裡有一說一。這讓孫策對呂範大為讚賞,認為這是個靠得住的人。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像呂範這麼不知「變通」。孫權到了十五歲的時候,被任命為「陽羨長」,也就是陽羨(今江蘇宜興一帶)的縣令,這意味著他從此終於可以有自己的小金庫了。 但貪污公款並不是說你把公家的錢直接放到自己口袋裡就完事了的,你還得具備對抗組織的反偵察能力——更不要說孫策當時對十五歲的兄弟寄予了厚望,時不時就突擊考察一下孫權的縣長當得如何。因此,孫權很需要一個人來給他做假賬。 官二代們一旦有這種需求,拍馬屁的人就能從武昌排到建業。比如陽羨功曹周谷就冒了出來,他主動而自覺地想領導之所想,解領導之所憂,積極認真的幫孫權做假賬,全面周全的應付孫策的檢查,讓孫權簡直愛死他了。 幾年後,孫策突然去世,孫權接任。

這讓周谷樂開了花,他以為自己的春天馬上就要來了!

但沒想到,領導升了官,卻翻臉不認人了。 孫權現在反而覺得,還是呂範看著比較順眼。雖然他當年經常給孫策打小報告,但這樣的人職責所在,不敢徇私,這才忠誠可靠嘛! 反觀周谷,好的不學,壞事做起來卻滴水不漏。做假賬的水平一流不說,還主動幫孫權欺瞞孫策,這可不就是對上級領導不忠心麼?靠不住靠不住。 周谷偷雞不成蝕把米。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天的小故事很短,我們單獨拿出來做介紹,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當領導跟你提一些違反工作紀律的要求時,你應該怎麼應對? 答案是:分事,分人。
  • 首先是分事。區分的標準在於,看一下領導這次薅的羊毛有多少。

如果他只是跟你要兩個筆芯一包列印紙,又或者用單位的車送他老孃去機場,那麼這種事其實就算不上是什麼大事。你若成天把這些事掛在嘴上、放在心上,就未免有點鼠肚雞腸了。 但如果哪天領導讓你在項目開標前去打通專家,或者找幾家公司一起來圍標,那麼這件事的性質就完全變了。

這個性質問題,考驗的不是你的職業道德,而是一個投名狀的問題。他丟了一份狀子給你,看你願不願意簽字。除此之外,你並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你接了,並且能做好,那基本上就算是他的人了;你要是不接,找各種規章制度藉口理由或者更上級的領導出來,那就呵呵噠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細微的差別需要注意:就是這件事是上司交代下來的,還是你主動想要幫領導分憂解難的

如果是後者,那麼其實連投名狀都算不上,趨炎附勢倒是對這種行為更好的形容詞。

從史料上推測,周谷就屬於這種主動靠近領導的。他主動幫孫權做假賬以應付孫策的檢查,屬於典型的佔了公家的便宜,討好自己的上司。

那麼,這種「大活」又該不該做呢?嗯,這個就要分人了。

你討好的那個人,如果本身也是沒什麼節操的,那麼你做這種事情就很容易獲得他的好感。

但反之,這位上司若還算是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做事的人,那麼你就還是不要用熱臉去貼冷屁股的好——這種因公肥己的行為討不了他的好感,只能換來更深的鄙視。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以上,還只是分人的第一步。接下來,纔是分人最重要的意義 人在職場,並不是說你好好乾活就能升官發財的——這種說法,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認同。你取得所有成就的前提,其實都在於領導,

尤其是你的直接上司。

很多人可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不就是老生常談的「貴人賞識」嗎?但還真不是這樣。 很多時候,你的工作能做出多大的成就,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客觀的打分標準,而主要依賴於你的領導的主觀判斷。也就是說,你幹得好不好,有沒有成績,很多時候並不能轉化為具體的數據,擺在那裡就讓眾人一目瞭然,而是完全在於上級領導的判斷。 他覺得你幹得好,纔是真的好。雖然這個觀點有點負能量,但這就是社會的常態,你不得不承認。 因此,幹工作的關鍵,不在於工作業績的高低——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這只是一部分,卻不是絕對的、全部的考覈標準。

更為核心的,是領導的好惡。

他若一心撲在工作上,

那麼你的工作能力在他那裡就是考覈指標;他若庸庸碌碌,那你每天跟著他喝喝茶吹吹牛,就是他最大的知心;他若是人品差勁,那你就得跟他一起墮落,才能真正獲得他的好感。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總能碰到一些領導,他們對你的上進懷有切齒之痛——這其實並不是嫉妒,而是你在用自己的努力,不斷證明著他的無能。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被教導得最多的,就是要好好工作。這個話當然沒有錯,但隨著年歲漸長,你會發現,這不是事情的全部。 在這裡,在下並不是想顛覆大傢伙的認知,而只是想讓各位從此多一個心眼:事情確實是要好好做,但在這之前,一定要找到正確的地方纔行。 因此,真正的職場金句應該是這樣的:在一個好領導的手下,好好工作。好工作重要,但好領導更重要。 你要是碰到的是這麼一個上司:他一天到晚不務正業,目光短淺,而且樂於逢迎拍馬,中飽私囊......那麼你的工作只要隨便做做,保證面上有花就行了。你若是幹得太好,非但不能感動他,還會有大概率讓他認為,你的勤奮正在反襯他的無能。

在這種人手下幹活,工作能力不會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一定是得圍著他轉,滿足他的個人喜好。

公司裏明面上的福利,要讓他多佔;暗地裡的好處,也要給足;至於什麼私下裡的意思,就更應該多多益善了——用不著想什麼工作能力的事,這事在他那裡不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文章看到這裡,你也別覺得喪。

因為我們的道理還有後半句沒有講,那就是:

但你的上司若是一個認真負責又有想法的人,那麼,你的努力和付出就會有收穫回報了。 並不是所有的上司都喜歡活在馬屁的世界裡。總還是有那麼一些人,既有事業心又有責任心,既願意做事也有能力做事。遇到這樣的領導,你的努力和付出就會有價值了。
  • 孫策還在世時,呂範便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史料裏曾經記載過他的這麼一則事蹟:

當年呂範隨孫策一起下江東,他曾跟孫策建議:如今麾下士卒眾多,很多人行為不檢,不聽號令,你不妨把紀律檢查這個事交給我,我能幫你約束部眾。

孫策不同意,說:子衡(呂範字)你是士大夫出身,這種活不是你這樣身份的人該做的。更何況你自己也有部下,將來馳騁疆場,正是立功的好機會,何必去挑這種喫力不討好的活做呢! 呂範說,我明白您的關心,但我不是這麼想的。我離開家鄉跟隨您徵戰四方,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富貴,而是想澄清天下。我們現在就好比同在一艘船上,不管哪裡漏水了,大家都會遭殃。因此我的這種選擇,既是為我自己考慮,也是為了將軍您。 孫策依然沒有同意,呂範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但在離開孫策的大帳後,呂範直接便對外宣稱:自己受孫策的委派,從此糾察軍中的一切不法之事。「由是軍中肅睦,威禁大行。」

回看呂範的職場經歷,你會發現他受孫策的信任,既不是靠裙帶,也不是靠私交,而是完全靠他自己實打實幹出來的。 這種時候,你不妨站在孫權的角度來想一想:你若是孫權,面對著這麼一位下屬,你會怎麼對待他? 雖然他當年的不徇私情讓你很不爽,但你也知道,他並不是針對你,而是一貫都如此認真。你若真的是一個有想法、想做事的領導,那麼面對著呂範這樣不折不扣的好下屬,就應該摒棄私怨,不管以前有多大的恨,都得拋在一邊——畢竟,一個領導若連這點肚量都沒有,又怎麼能幹得好事情呢。

選人用人,並不全是領導的能力問題,而是價值取向問題。 工作要做得好,看人下菜纔是王道,你一定得學會見什麼人做什麼事,跟什麼人說什麼話。若想指望著一招喫遍天,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當然,話說回來,在下作為一個經常弘揚正能量的人,還是很希望大家都能跟對人,走對路的。 而如果你真的不幸碰到了一個奇葩領導,那麼,也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了:要不離開,要不留下跟他一起奇葩。 你還想問有沒有第三種可能?恩,不要覺得自己能出淤泥而不染,總有一天,他會同化你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 Review -

下屬的變色龍屬性,領導都該瞭解下

領導段數太高,馬屁不好下手怎麼辦? 身處食物鏈的底端,說什麼平淡是真!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