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上7點 / 發現美好禪意生活 /

  一路躺贏的人生

  是真實存在的嗎?

  都說人類的本質其實是“檸檬精”

  那麼最能讓人暴露本質的大概就是

  “錦鯉”“楊超越”…

  各種躺贏的“福娃”出現

  真讓喫瓜羣衆羨慕嫉妒恨呀!

  但是大家想一想

  真的有這種一路躺贏的人生嗎?

  躺贏“體質”可以複製給每個人嗎?

  獲得這樣的運氣是一件好事嗎?

  信仰佛教的人

  也往往會向菩薩祈福、許願

  但高僧大德們的修行告訴我們

  實現美好的人生都要在行動上實踐

  而修行更需要努力突破自己的極限

  靠“躺贏”開悟成人生贏家是不可能的

  關於這個話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柏林禪寺方丈明海法師

  在禪堂裏的開示

  或許能夠給我們很大的啓發

  今天禪風君與大家分享

  明海法師在《無門關夜話》中

  談論如何修行的內容

  參禪的方法,總結爲兩個要點:

  第一點,信得及,就是信,信自心是佛,信自己與佛平等,再簡單一點說就是信自己的心。

  但是這裏所說的信自己這個“心”,不是凡夫的妄想心、情識心,而是把這一切放下以後,透過這一切見到的佛性、真如心。在這一點上要信得及,死心塌地地信就可以了。

  第二點,通俗地說就是不怕死。有的人說,講得這樣可怕,又不是打仗。參禪就是打仗!只有不怕死的人才會取得最後勝利。

  不怕死包括了兩個方面,心的死和身體的死。所謂心的死是指能把自己心裏的種種妄想、分別,種種情緒、雜念,種種見解,把這些都叫它死掉。這個是精神上的死。

  有的人要問一個問題了:“師父你說得太嚇人了,我們可不可以繞開這個地方,繞開這個問題,能不能夠舒舒服服地,冬天躺在熱被窩裏暖暖和和的,夏天在空調下,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又能入道?那多好啊!”

  我個人認爲:沒有這條路!

  也許物質條件有,有這樣好的物質條件,但是你要真修行,你心裏一定要過那一關,就是極限。你必須要走到極限、走到懸崖邊上,你還敢往前再跳一下,就可以了。

  因此這個地方沒辦法繞彎子,繞不過去,你只有勇往直前纔行!

  這是從古到今修行人的經驗。正是在這裏,修行人體現出了他的勇猛、視死如歸的精神。

  壹

  祖師大德的開悟

  虛雲老和尚是在高旻寺打七開悟的。

  到高旻寺打七以前,他在九華山。他從九華山下來,到長江邊上要坐船到揚州。結果在江邊走的時候掉到水裏了,淹了幾天幾夜,差點淹死。後來被一個漁民打撈起來,撈起來後七竅流血,命在旦夕。

  甦醒過來休息了幾天,恢復一下體力,馬上就往高旻寺趕。你們看在水裏泡了幾天,修行的事還沒忘呢,還想着要去打七呀!

  到了高旻寺禪堂人很虛弱——在水裏淹了幾天,七竅流血啊!

  到了禪堂他也不跟人講落水的事。禪堂裏要護七,要安排當值。別人派他護七,他不肯,因爲身體實在太弱。高旻寺的規矩很嚴,打七時叫你幹什麼就得幹什麼,你不幹,香板供養。

  所以,在禪堂裏打了他一頓香板,打得他死去活來——本來就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好在禪堂裏打了不罰,捱了香板,護七這些事就可以不幹了,所以那個時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在那種情況下仍然堅持自己的功夫,堅持行香、坐香,中間還發起神通來了,隔牆看到遠處也不管,放下,繼續用功夫。

  終於有一個晚上喝茶的時候,倒茶的師父把茶水倒到他手上,杯子掉到地上,開悟了。這就是一個死了一番又活過來的過程。

  來果禪師也是這樣,參禪的時候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喫飯的時候把飯碗伸出去,行堂的盛了飯,忘了往回拿,停在那了,因爲他心裏用着功啊!

  他要去衛生間走到伽藍殿裏去了,就是因爲在用功。最後在金山寺,也是開靜的木魚打破了疑團。

  有一位居士參禪,後來生病住院,是重病,反正是要死了,他的功夫仍然不放鬆。

  他爲什麼不放鬆呢?他說反正我現在已經找到了這個妙法,找到這條路了,身體生病是死是活不要緊了,所以他把緊不放鬆。

  在醫院裏,醫生說他快不行了,他也仍然用他的功,一切不管。有一天他從醫院裏出來,在街上走,還用着功呢。

  遠處有一個熟悉的人過來,正要開口叫他,他正好擡頭看見,那一剎那,好,心裏的疑團粉碎了,當然病也沒了。這也是個例子。

  貳

  修行要有最大的勇氣

  我講這幾個例子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修行要有最大的勇氣,不怕死。

  連死都不怕了,那你在禪堂裏打坐腿子痛算什麼?那跟死比還差得遠呢!反正痛不死。要能放下,連命根都能放下,這樣功夫纔有相應的可能。

  所以宋代的法眼禪師反覆跟弟子講,你們參禪不要來花的,不要逞機鋒,搞着玩,要參臘月三十日的禪。

  臘月三十是什麼?就是比喻我們人最後那一刻,要死了,要見閻王了,只有一口氣了。怎麼辦?這個時候哪裏是出路?

  要有這樣的勇氣,從這種心態出發去用功,纔會真正相應。

  所以信得及、不怕死,特別是不怕死,我認爲是參禪用功必備的條件,必備的,繞不開。

  如果有路可繞,我們倒是可以去繞,沒有必要弄得那樣緊張——實際上不緊張,真正敢於面對死亡的人是最灑脫的,最能放下、最有力量,這個時候才顯出大丈夫的氣概。

  互動時刻

  你還知道哪些修行的故事?

  歡迎留言分享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