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提起「小丑」,腦海里首先想到了希斯·萊傑,想起諾蘭封神的「黑暗騎士」三部曲。

本以為,有生之年再難見到「小丑」,所以,首先對傑坤·菲尼克斯能頂著珠玉在前的壓力,出演DC獨立電影《小丑》表示欣慰。畢竟,希斯·萊傑創造的「小丑」形象是空前的,但不應該因為他的英年早逝而「絕後」,想來,這也是天堂中的希斯·萊傑想要看到的吧。

心目中「最好的小丑」:希斯·萊傑

作為DC漫畫中最負盛名的偉大的大反派,「小丑」更像是一個超級英雄電影繞不開的里程碑。標誌的形象、浮誇的裝扮、瘋狂的思想和狡詐的手段,讓「小丑」成為與超級英雄蝙蝠俠針鋒相對的對手,更是蝙蝠俠的「另一面鏡子」。

在希斯·萊傑之前,1966年版的愷撒·羅摩洛、1989年版的傑克·尼科爾森,均出自《蝙蝠俠》,而2016年上映的《自殺小隊》中,傑瑞德·萊託扮演的小丑,雖然性格乖張、桀驁不馴,卻並沒有引起我太多關注。畢竟,一個堪稱災難的「羣戲」演下來,傑瑞德儘力了,卻還不如「小丑女」搶鏡。

諾蘭是一名「帶著思想拍電影」的優秀導演,所以,被認為是超級英雄影片巔峯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才如此不可替代。如果說,貝爾版的蝙蝠俠,詮釋「絕對的正義」,那麼,希斯飾演的「小丑」,則給出了「絕對的絕望」是怎樣的體驗。

在諾蘭「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窮極了人類邪惡的極致,將哥譚市和蝙蝠俠逼入了人性的極限。作為最偉大的反派人物,希斯·萊傑版「小丑」絕妙了演繹出那種看透了人性、對人類絕望之後,出離瘋癲的極端狀態。這也是觀眾如此推崇和信服希斯·萊傑版「小丑」的真正原因。

關於「獨立電影」小丑的期待

有人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本來我是不信的,沒有了保羅·沃克的《速度與激情》系列,被證明還可以再出發,但看了《自殺小隊》,我陷入了困惑,因為,超越希斯·萊傑對小丑的極致化演繹,確實真的很難,很難。

過了這麼多年,蝙蝠俠換成了「大本」,作為蝙蝠俠「另一面鏡子」的「小丑」,卻成了好萊塢和DC超級英雄電影不願再觸碰的「禁區」。

在這個世界上,太過經典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後來者來說,要翻越眼前「最高的山峯」,需要承受的壓力太大,甚至,是喫力不討好的。

還好,DC選擇了脫離於DC擴展宇宙的「獨立電影」的方式,讓「小丑」繼續延續他「邪惡的輝煌」。雖然,這多少有種「切割」的意味——怕這部《小丑》拍不好,會影響到DC擴展宇宙的名聲和票房,但至少DC還是費力的走出了希斯·萊傑的「小丑陰影」,肯往前走一步了

對傑昆·菲尼克斯版小丑,我還是充滿期待的。一方面,珠玉在前的重壓,對一個演員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另一方面,從《腳鬥士》一路走來,《她》、《盧安達飯店》特別是《你從未在此》的優秀表現,讓我對傑昆·菲尼克斯充滿了期待。


特別期待。

傑昆·菲尼克斯主演,加《宿醉》系列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又一部沖奧佳作。

從最新的預告得知,這次傑昆·菲尼克斯演繹的小丑不同於以往版本,獨立於現有的DC宇宙,影片裏主角在遭受種種歧視、戲弄、虐待,社會的陰暗面不斷滲透到主角的內心,才導致最可怕的罪犯小丑誕生。是這個殘酷的社會造就了小丑。

單單這個強顏歡笑的鏡頭就對這部影片滿懷期待。


感謝邀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幫我點贊、收藏、轉發。作者:MORSTORM魔力風暴,每天更新超級英雄影視深度好文!


作為美漫界人氣最高的反派,「小丑」這個角色一次又一次的被搬上銀幕舞臺,從80年代的傑克·尼克爾森到封神的希斯·萊傑,如今輪到傑昆·菲尼克斯接棒,這些名演員扮演的小丑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這部電影將講述小丑的起源故事,其中提到小丑的真名為亞瑟·弗萊克。此前的大多數小丑的相關故事都沒有披露過他的名字,就算提到了也多是化名。據說《小丑》的獨立電影是參考了DC著名漫畫《致命玩笑》,也就是說,我們將在這部電影中看到小丑是如何由一個精神有點不正常的人逐漸變成一個反社會的瘋子!

從電影此前發出的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出生在單親家庭的小丑精神上一直都不太正常,多次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而他的母親似乎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本源頭……電影的背景時間將放到70年代,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在那時候還是個小孩,而他的父親託馬斯·韋恩很有可能將在這部劇中和小丑「打擂臺」!

電影《小丑》將於10月4日在北美上映,國內還暫時沒有確定引進,但是還是可以期待一下!


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的「小星星」關注我的頭條號,也幫我點一下「贊同」,讓美漫文化傳播給更多人,歡迎留言賜教,也可以私信我,我會盡量及時為各位解答。


作為一個影迷我可以說是很期待《小丑》的,但是作為一個DC的影迷我反倒不是那麼期待這部電影。

說實話,DC電影宇宙的規劃現在很迷,好像他們根本就沒打算要拍攝正義聯盟系列一樣。

電視劇反響不錯,但是電視劇和電影不是同一個宇宙,沒有任何關係。

電影《海王》和《沙贊》剛有些起色又拍《小丑》,而且還明確說明《小丑》與主宇宙沒有任何聯繫,只是一部單獨的電影。

對DC瞭解比較多的粉絲挺嗨,也喜歡看這種衍生劇。

但是對路人就十分不友好了,沒有形成任何粉絲效應,即使衝上奧斯卡,票房也不見得能有多好。

說白了,整個系列沒有一條主線串聯,難以吸引更多的路人進來。本來是商業電影,拍得又過於粉絲向,劇情對路人不太友好。

僅小丑這一個角色換了多少次人了!看電影的時候不齣戲就奇了怪了。

準確來說,我看好《小丑》這部電影,這預告片看得太有感覺了。

但是再這麼亂拍下去,DC喫棗藥丸。


說到小丑(Joker),這個作為漫畫史上數一數二、最具代表性的反派,是少數受觀眾喜愛度能與超級英雄們齊名的角色。很多影迷都認為希斯萊傑在《黑暗騎士》中的演出無人能敵,儘管他在《黑暗騎士》中詮釋的小丑似乎立下了無人能超越的標準,不過DC仍不懈地找尋合適的演員來重新演繹這樣猖狂、狡猾,卻又意外討喜的大壞蛋。而這回,輪到金獎提名男星傑昆·菲尼克斯替影迷揭曉小丑起源。

《小丑》的首支預告開頭氛圍很歡樂,亞瑟欣喜地對心理諮商師說母親如何教導他:「待人要永遠保持微笑」,並且一直堅信他有帶給世界歡笑的義務。不過隨著在街頭表演時一次次地被歧視、欺凌,躲在妝容後故作微笑的他也漸漸喪失理智,自問到:「是隻有我,還是其他人也覺得世界變得瘋狂了?」

後來亞瑟似乎漸漸展開雙臂,迎向了他的黑暗面:「 我本以為自己的人生是場悲劇,沒想到??其實是出喜劇。」同一時間,我們也能在背景中聽到疑似是蝙蝠俠的聲音:「到底是哪個懦夫,會做出如此冷血的事情?八成是躲在面具後的人」,預告著黑化後的亞瑟將做出令人髮指的邪惡行動。

有別於其他漫畫改編電影,《小丑》說的故事確實新鮮。它幾乎不著重於小丑的瘋狂與變態,反倒以非常現實、與其他劇情片無異的手法,深入探討究竟是什麼挫折與經歷,使原先夢想帶給世界歡笑的亞瑟,轉眼成為哥譚市居民聞風喪膽的小丑。比起《海王》和《雷霆沙贊!》,《小丑》無非是DC近些年最為黑暗的電影。2000年菲尼克斯在《角鬥士》中飾演冷血的羅馬帝國皇帝,被網封史上最討厭的「科莫德斯」,加上奧斯卡老牌影帝羅伯特·德尼羅的助陣,想觀賞一部不一樣的漫改作品,千萬不能錯過!


相比較還是比較懷念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只因為他的表演,已經出自骨子裡,只有他可以為了一個角色,把自己關在一個屋子裡六週時間,是出自靈魂的刻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