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约作者)

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一直由OPEC和俄罗斯牢牢把持,但国际原油价格却由美欧联盟来决定。虽然OPEC中的各产油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原油贸易中,是一直保持稳定获利的,但显然这不是他们经营管理有方,而只是吃着拥有“巨大原油储量”的老本。

美国,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并曾经数十年保持着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宝座。当前美国日均消耗原油2080万桶左右,其中自产1100多万桶,进口900万——950万桶。虽然近两年来美国不断增加对外出口原油的数量,但整体看数量有限,仅为250万桶上下。而真实的美国却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进口国,是仅次于中国的每二大国际原油进口国,中国日均进口原油在1000万桶左右。

正是美国在原油上的“又进又出”,以及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远超第二名中国日均消耗1300万桶水平。因此,美国希望原油保持在更合理价格水平,即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上方10%附近。当前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55美元之间。

而OPEC和俄罗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原油出口国,在他们的国际收支中,原油出口收入占据极大比重,因此,他们希望原油价格能够不停的上涨,并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直到实现最佳边际效用为止。根据目前的全球能源需求预期和可调节范围来判断,预计原油价格到达90美元——100美元为最理性状态。

其它主要原油需求国,如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自然是希望原油价格越低越好,特别是中印两国,未来的原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市场有预期,当前印度日均消耗500万桶原油,而日均进口超过400万桶,未来印度有追平中国原油消费水平的可能,而进口量更是会超过中国。

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国际原油定价权上,其它主要原油需求国并没有多少议价能力,更多是严重依赖伦敦和纽约两大原油交易所的国际报价。

显然,美国与主要原油出口国之间对原油价格的态度是大相径庭的。虽然OPEC和俄罗斯已经联合,并积极开展减产以努力提高国际油价,但实际上各主要原油进口在过去几年里的不断积累,已经让各国的原油储备不断升高。因此,沙特近期主动提出将延长与俄罗斯达成的原油减产计划,以达到继续提振国际油价的目的。

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不断施压、干涉、制裁伊朗、委内瑞拉这两大产油国,同时加强了对加拿大的原油进口途径,并鼓励美国本土的原油、页岩油开采,其目的就是要更多的把握国际原油市场的主动权。假设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威胁美国经济,例如会大幅推高美国通胀,从而造成美国减税、发债、低息等经济政策难以为继时,美国完全可以取消经济制裁,改为经济援助,释放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以平抑国际油价。同时,利用加拿大和美国本土的原油存量对抗OPEC和俄罗斯的联合擡价。

也正是基于上述的原油大国博弈,中国、印度、日本等其它主要原油需求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美国的国际原油管理战略的,更准确的说是不反对美国打压国际油价的做法。因此,从当前世界格局状况来看,国际油价会有短期坚挺表现,却难有大幅度上涨空间。

文/三尺寒

更多独家分析,欢迎关注肖磊看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