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美金,1元,光明會。(圖/達志/示意圖)

▲買美元等外幣投資型保單時,務必要了解相關虧損風險。(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李蕙璇/台北報導

很多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自有一套話術。今天的《業務員告白》欄目,就聽聽入行快10年的保險業務員,面對客戶詢問可不可以買保險業與投信公司合推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型保單時,投信公司是怎麼教保險業務員的。

其他可參考《業務員告白》系列報導,《不能只顧佣金 亂賣投資型保單 要說清風險》《不懂投資型保單 放生吧 別拿存款開玩笑》《目標到期債投資商品 真是穩穩賺的嗎?》《優於定存遇市場利率快速回升 衍生解約潮?》

債券有溢價發行、平價發行及折價發行共三種發行。

平心而論現在許多保險公司銷售的目標到期債的投資型保單,因為年期比許多長年期債劵還短,所以風險相對上來說是比較低的,而且在目前美國升息的趨勢下,折價發行的關係,同樣的金額買到的單位數比較多,整體報酬提高。

打個比方,如果今天債券利息4%,放銀行也4%好了,放銀行比較安全,應該不會有人買債券,又不是瘋了。

所以才有了折價發行的機制,譬如說面額100萬答應6年後給140萬,美國升息,本來面額100萬要用100萬買,現在為了增加購買的吸引力,可能變成只賣90萬。

很多金融商品存在都有其價值跟意義,很多所謂財經專家操作的風險屬性更高,然後說買投資型保單沒有意義,其實只要真的懂,就沒有一種商品是沒意義的。

比如有人說到期債這麼好,為什麼保險公司不自己買就好?事實上,保險公司購買到期債已行之有年,而且很大一部份的海外投資都是購買到期債。

那為什麼要購買到期債的投資型保單,因為債劵的門檻很多不是一般人有能力購買的,只有透過募集期間的募集,可以有一大筆資金去購買一籃子的債劵,並且資金規模越大,能購買的檔數越多,越能有效分散風險。

再以美國公債利率2.95%來說,保險公司美元到期債給4.5%,只多1.55%的風險真的無法承擔嗎?

投資在平均BBB投資等級以上的債卷,違約率約0.75%。

至於有些所謂投資專家說的市場即將反轉不宜購買債劵是指,市場即將大好,所以買股比債券容易獲利。

但是首先債券利息再怎樣都不會低於一般所謂定存以及儲蓄,而且在風險等級上也比股票低,不然這樣的話,誰要借錢給國家跟公司呢?

但真的市場反轉嗎?有在玩股票的人都知道,最近股市真的是洗三溫暖,一下中美貿易戰,一下又和解,一下川金會,一下又要開打。

現在市場上債券的基本行情就是一年4%,原因上面有說。

然後關於贖回時價值,如果沒有放到滿期,債券這種東西的價值很特別。

假設一張6年期債券,第6年兌現,告訴我們第6年拿140萬。這時候如果第6年沒滿,想脫手,因為已經相對來說安全了,所以這張價值會比較高,比較好脫手,但當然不會超過140萬。

假設第1年,因為還要放很久,所以風險比較高,價值就會比較低。中間贖回看的就是當時市場殖利率。

所以到期債,中間贖回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是可以拿回多少,要看當時市場行情。殖利率的意思,可以當做市場的利率行情價這樣去理解。

《業務員告白》專欄是開放保險界從業人員投稿,提供ETtoday保險雲的讀者,可以從多元化不同觀點角度,來認識保險商品,並且也可以多了解其行銷話術的奧祕及真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