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佈

目前我們已經在市場上看到過了很多電子寵物或機器人寵物,從90年代的電子寵物田麻歌子到索尼公司出品的愛寶狗,但我們還沒有見過像Tombot這樣既逼真形象又功能強大的電子寵物小狗,這款能夠陪伴老人的機器寵物Tombot最近在Kickstarter上籌集到了2萬美元的資金。它的工作原理與其他犬類機器人非常相似,它更多的是一種能夠做到情感支持的寵物狗,而且不會像真正的小狗需要照顧和打理,甚至引起家庭矛盾。

人們對於陪伴型電子機器人的探究從未停止過,當一些研究人員希望創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時,羅德尼·布魯克斯和他的團隊決定嘗試其他方法。艾倫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初代的陪伴型機器人的代表作。基於“包容架構”,該架構使用包括聲納在內的傳感器來幫助機器人導航並對周圍環境做出反應。艾倫的技術將對自動機器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他之後人們又研發出了多種爲人提供服務的機器人。

在上世紀80年代許多機器人的相貌基本一樣,就像一個粘在廚房垃圾桶上的小電視,外觀可能不夠精緻但它們在可編程性上彌補了外表上的缺陷。Hubot是在艾倫之後的有一款相當優秀的陪伴型機器人,他可以記住房間的佈局,在不撞到牆壁的情況下導航,他身體上的電視位是一個真正的工作電視,你甚至可以得到一個內置雅達利2600視頻遊戲系統的電視位,能夠隨時爲你播放你想看的電影和電視劇。無獨有偶,任天堂公司出品的機器人操作夥伴ROB是任天堂娛樂系統的一個配件,它可以響應來自控制檯的簡單命令,並通過電視屏幕上的閃光傳輸。但任天堂公司後期似乎放棄了這款精巧的小機器人,因爲它完全是作爲一款遊戲配件而設計的,如果你沒有這些遊戲,它將毫無意義。但這也是任天堂走在時代前列的另一個例子。

和上世紀80年代那些有些笨重的機器人相比Tombot的部分吸引力在於它的外觀。雖然它實際上讓我們想起了《狗島》(Isle of dogs)裏的狗,但它是由木偶戲演員吉姆·漢森(Jim Henson)創立的一家特殊/視覺效果公司設計的。它讓人感覺他就是一隻毛絨絨的小狗,從而能引發人們對它的喜愛並且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它。Tombot是一隻栩栩如生的小狗,專爲孤獨的老年人設計,需要一些關愛和互動。隨着人們年齡的增長,他們往往容易抑鬱和焦慮。但是寵物已經成爲一種流行的方法來避免這些症狀。不幸的是,並非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來擁有一隻真實的寵物。顯然,也並非每個家庭都適合養寵物,比如有些小狗會咬傷年幼的小孩,甚至有一些人會對動物的毛髮過敏,而且老人很可能會被活潑的小狗給絆倒,就連一生養了三十多隻柯基的英國女王都因爲年齡漸長而不再養狗。癡呆症等退行性疾病也會妨礙老年人安全地照顧狗,儘管養寵物的好處對他們幫助最大。考慮到這一點,Tombot吸取了狗狗能讓人開心的特點,但又不會對人做出任何傷害性的動作。它能對觸摸做出反應,所以撫摸這一機器人能刺激我們對活着的、會呼吸的狗狗做出類似的愛的反應。這一切都是爲了培養一種聯繫和擁有寵物的經驗,爲一些無人照顧和關心的老年人提供陪伴。Tombot預計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但這可能會發生變化。它將在發售時以5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300元)的價格出售,這只是索尼整個智能系列Aibo 2899美元零售價中的一小部分。在Kickstarter衆籌網站的早期支持者可以以更便宜的299(摺合人民幣2000元)美元的價格來購買這一貼心的小寵物送給自己的家人。

最近幾年的陪伴型機器人在家庭和醫療領域有些很大的發展,比如英國機器人公司研發的仿生寵物機器人Miro擁有兔子的耳朵、狗一樣的臉部和海洋生物的身體顏色,像是一個重新創造出來的生物體。它能夠和真實動物一樣靈活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甚至包括耳朵都可以靈活的擺動,並且它具有理解情感的能力,可以進行較爲逼真的交流。他被人們形容爲可愛又善良的小精靈,雖然不能進行日常的家務勞動,但確實一位可愛的生活伴侶,遠遠優秀於一個普通機器人。其左右眼有安裝攝像機,並能夠判斷距離位置,對聲音也能做出反應,它比一般寵物聰明且沒有攻擊性,可以用來陪伴獨自在家的老人和孩子來消解他們的孤獨。它的優勢在於擁有強效的聽力,其採取語音交互模式,它能夠給予語音迴應並在底座上層指向你聲音的方向亮光,給予反饋並進行互動。它具有有聲紋識別、人臉識別、手勢識別、遠場語音識別、聲音尋向以及ACE自身音源消除等識別技術,是一個能夠承擔家庭管家、保姆和保安職能的機器人。

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一隻寵物的意義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重要的多,在癡呆症症狀中有一種叫“日落綜合徵”的現象,這一綜合症的發病時間會在傍晚過到晚上,而患者在這一時間會變得情緒激動、混亂與焦慮加劇,即使是平時和藹可親的患者在日落時可能會好鬥甚至暴力。對於患者和護理人員來說,這都是令人不安或痛苦的經歷。面對這一問題,醫院及療養院通常使用鎮靜藥物來控制綜合症症狀。但近年來,在日本開發的機器人海豹paro被更廣泛範圍地應用於患有癡呆症的老年人團體中。患者在觸碰paro後,它會模仿嬰兒海豹發出咕咕的聲音。從而能夠有效的減緩陪伴者強烈的焦慮和躁動,對日落綜合症的老年人有非常大的緩解。在美國創建的第一個paro培訓計劃工作的護士randy griffin認爲,“目前爲止,在癡呆症護理方面,還未有任何其他事物能像它在每個階段更有效。”這種機器人能爲老年人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之一就是簡單地存在着:不斷的、始終地存在。看護人員需要睡眠,年輕人擁有其他職責。但機器人能將護理對象置於注意力中心,並提供基礎護理功能。在日本已經有很多規模稍微大一些的養老院開始提供這種機器人,其中20種不同的模型用於照顧居民。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利用該國生產的護理型機器人,以應對未來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與勞動力缺失。日本政府始終在資助及培養這個產業。自2015年以來,提供47億日元(4500萬美元)補貼,勞動部率先推動機器人於全國5000個醫療設施點,讓機器人爲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和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