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一位禪師什麼是佛法,禪師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問的人說,這個三歲的小孩都知道,而禪師卻說,但八十歲的老人未必做得到。

  遠離慾望,知足常樂,可能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雖然人人都知,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到呢?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說起來容易,但行起來難。因爲做不到,所以現代人煩惱多啊。爲什麼做不到呢,除了外部世界的影響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己對於“欲”以及“欲”給我們帶來的過患、傷害沒有認識清楚。

  慾望是人的本性,人人都有慾望。合理而有節制的慾望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根基和動力,問題是大多數人在慾望面前守不住自己的內心。貪慾,貪什麼?財、色、名、食、睡。貪慾成爲人類戰爭、災禍的根源,成爲人們痛苦、煩惱、不安的根源。“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知足常樂”喊了幾千年,直到今天,貪利貪名而哐啷入獄的故事卻每天依舊重複上演。

  有個成語叫“慾壑難填”,人的慾望就如同那深不見底的溝壑一樣,永遠也難以填滿,第一個慾望滿足了,就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人的命運總是在滿足一個人的慾望的同時,塞給他另一個更難滿足的新的慾望,慾望越來越多,貪心也就越來越大,這是一個沒有終結的循環。而當你真有一天獲得了你現在想要的一切之後,你是否就心安了,就滿足了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人不快樂,往往因爲忽略了擁有,而想要的卻太多,把心放正,一帆風順;把心放平,風平浪靜。世上無完美,想開了,想通了,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文/圖:南海佛教 頓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