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ler in the Pacific War:USS Rasher Submarine


文/玉 成

日本輸掉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的運輸船隊遭受了美軍毀滅性的打擊。日本本土在資源方面可謂“一窮二白”,要持續進行戰爭全賴於其海外侵佔地區的資源輸送。也就說,一旦日本戰爭機器血管的運輸船不斷被美國海軍擊沉,日本的全面潰敗也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湧現出衆多戰功卓著的“運輸船殺手”,大批美國潛艇出沒於太平洋的各處水域,持續痛擊日軍護航船隊,而本文所要講述的潛艇“紅石魚”號(USS Rasher)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稱日本商船在西太平洋的災星。

明星潛艇的第一擊

1942年12月20日,馬尼託瓦克造船公司的工人們正在威斯康星州郊外的河畔一處船塢裏忙碌着,氣溫和水溫都很低,造船廠裏卻是熱火朝天,1艘外形洗練的潛艇就定於這一天舉行下水儀式。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分段建造中的“紅石魚”號潛艇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即將下水的“紅石魚”號潛艇

這是美國海軍“小鯊魚”級(Gato class)級柴電混合動力潛艇中的最新一艘,舷號269,大名“紅石魚”號。這艘潛艇的施工始於5月4日,對於馬尼託瓦克造船公司而言具有特殊意義,是這家造船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承建的28艘潛艇中的第1艘。

在這個零度以下的冬日裏下水的“紅石魚”號,水面排水量1525噸,水下排水量2460噸,艇長95.02米,寬8.31米,喫水5.18米,採用雙軸推進,最大浮航速度21節,最大潛航速度9節,以10節航速時的最大航程爲11000海里,最大潛深90米。艇上一共裝有10具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其中艇首6具、艇尾4具,最多可攜帶24條魚雷;自衛火力包括1門3英寸(76毫米)50倍徑甲板炮、1門博福斯40毫米炮和1門厄利孔20毫米炮。全艇定編軍官6名、艇員54名。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紅石魚”號潛艇上的甲板炮

在39歲海軍中校愛德華·哈欽森(Edward S. Hutchinson)的帶領下,奉命到“紅石魚”號報到的一班艇員很快就展開了高強度訓練。全艇到1943年6月7日正式被編入太平洋艦隊作戰序列,8月底,“紅石魚”號進一步完成了武備訓練,接着駛往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進行最後的作戰演練並等待行動指令的下達。

一般來說,“菜鳥”水兵操練的新潛艇都會被安排到相對平靜的水域去執行一些非戰鬥類任務,比如搜救落水飛行員之類。但“紅石魚”號作爲美軍最先進的潛艇之一顯然並不適用於這一規則。

到達布里斯班後不久,哈欽森就接到了作戰指令,要求“紅石魚”號駛赴望加錫海峽和蘇拉威西海水域執行戰鬥巡航,這自然令哈欽森和他的部下們歡欣鼓舞。要知道,這片東南亞的水域可是南海、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之間極其重要的海上通道,是日本軍艦和運輸船常年出沒之處。也就是說,新艇入役的“紅石魚”號從一開始就將執行實戰任務。

1943年9月24日,“紅石魚”號完成了最後的準備工作,這艘美國海軍未來的明星潛艇悄然從布里斯班向北面出航,開始自己的第一次海上狩獵之旅。這個水下獵手很快就有了收穫,10月9日拂曉,潛航狀態的“紅石魚”號在蘇拉威西海域擊沉了3131噸客貨船“小金丸”,就此收穫處子出擊的第一個戰果。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水面航行狀態的“紅石魚”號潛艇

4天后,“紅石魚”號按照既定巡航路線行駛在安汶島(Ambon)附近水域,中午12時30分,站在指揮塔上的艇長和瞭望幾乎同時發現了一個目標,哈欽森此前已在美國海軍服役多年,但這是他作爲潛艇艇長所親自發現的第一個目標。這一發現讓“紅石魚”號上的氣氛變得熱烈起來,作爲潛艇戰的新人,艇上的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又一次勝利。

這是一支由4艘艦船組成的小型護航隊,其中2艘貨輪,2艘驅逐艦,上面還盤旋着1架擔負着反潛任務的水上飛機。日本人一直在採取之航,這給新艇出擊的“紅石魚”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和麻煩,不過哈欽森是不會輕易放手的。

整個下午和晚上,“紅石魚”號都在努力追蹤着自己的獵物,並且慢慢讓自己進入魚雷的有效射程。及至哈欽森認爲可以發動進攻的時候,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藉着初現的霞光,哈欽森在他的潛望鏡裏鎖定了目標,然後發動了一次6條魚雷的齊射。

糟糕的是,由艇首發射管射出的6條魚雷中有1條提前爆炸,這樣就暴露了“紅石魚”號的存在。眼看護航的驅逐艦貌似即將展開行動,哈欽森大喊起來,“下潛!下潛!”當“紅石魚”號上的深度表剛剛指到27米時,艇員們聽到了4條魚雷爆炸的迴響,於是發出輕微的歡呼聲。

接着就傳來了另外的可怕聲響,是深水炸彈爆炸了。原來是趕來的日本驅逐艦開始不斷投下深水炸彈,不過“紅石魚”號已經下潛到海水的熱障層,這會大幅影響驅逐艦聲吶的判斷。在令人窒息的環境中,“紅石魚”號上的輪機長彼得·薩斯根(Pete Sasgen)扳着手指,一共數出了24次深水炸彈的爆炸,他後來還頗有文采地記錄道:“水面上的獵人,一定因爲追尋不到獵物的氣味而沮喪。”

隨着敵人攻擊的聲音漸漸西移,“紅石魚”號的處境變得安全了。2個小時後,哈欽森下令浮出水面,發現整片水域已經空空蕩蕩。被魚雷擊中的那艘日本輪船已經沉入了3350米深的水底。後來證實那是排水量3217噸的“建國丸”。

油輪獵殺者

哈欽森判斷倖存的那艘運輸船和驅逐艦已經撤往最近的港口,但他還是在這片水域繼續停留了24小時,期待會有新的發現。但並沒有新的獵物出現,而“紅石魚”號在那天晚上接收了一份最新的敵情通報,情報顯示北面480海里遠的塔勞島(Talaud Island)附近有文章可做,預計有一支日軍的護航船隊將在10月17日駛過那片水域。

儘管“紅石魚”號上的4具柴油發動機中有一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故障,艇員們還是及時到達了塔勞島,不過一番等待下來卻只發現了若干小帆船和拖網漁船。如果關於護航船隊的情報是準確的,那麼日本人有可能是採取了不同的航線。“紅石魚”號的航海日誌寫道:“這次北上航行變得令人非常失望。”

直到10月將盡時,“紅石魚”號的運氣纔開始改善。31日下午14時30分,哈欽森的瞭望在海平線上發現了1艘輪船的桅杆,位置在守望島(Watcher Island) 以外,靠近蘇拉威西海岸線。那是一艘漆面斑駁的舊船,因爲裝載貨物過重快要把甲板壓成水線了,按照美軍的經驗,這種情況很可能意味着那是1艘油輪。不過,有1架水上飛機在輪船頭頂上盤旋,所以哈欽森只能悄悄隨行在後面,直到那架水上飛機離開。

從航向上看,這艘船顯然是要前往日本人控制的蘇拉威西島北端的海港萬鴉老(Manado)。哈欽森決定改變航道,在其行米納哈薩半島(Minahassa Peninsula)之前,就用“紅石魚”號的艇尾發射管打出了3條魚雷,時爲22時04分。

2分29秒後,有2條魚雷相繼打進了那艘外殼生鏽的輪船,船上果然運載着石油,引發了壯觀的大火。雖然這艘名爲“高麗丸”的輪船隻有千餘噸,比哈欽森估計的要小得多,但船上所載的貨物對於日軍來說卻是非常寶貴的。

欣賞完了“海上煙火秀”的哈欽森指揮他的部屬們繼續北上,開始在另一條忙碌的水道巴釐巴板-特魯克-帕勞(Balikpapan-Truk-Palau)航線上尋找機會。到了11月8日下午,哈欽森在指揮塔上注意到了海平線上的桅杆和輕煙,他立即大聲召喚他的部屬,一面緊緊盯着目標,一面操縱潛艇進入攻擊位置。

這支日軍的護航船隊佈置了多名瞭望,但沒有人注意到潛望鏡在水面上的蛛絲馬跡。來者是1艘大型貨輪,有1艘護航巡邏艇行駛在其左舷大約2000米遠處。對這艘小號護衛艦,哈欽森選擇了無視。他下令對準目標貨輪,在11000米距離上打出了3條魚雷。2條魚雷命中目標,轟掉了那艘老油輪的船尾,2046噸的“丹後丸”隨後沉入水中。對攻擊者來說美中不足的是,當時這艘油輪是空載的。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被“紅石魚”號潛艇擊沉的“丹後丸”號油輪

魚雷爆炸時,日本巡邏艇距離“紅石魚”號已經不遠,艇上的人看到了潛望鏡,於是全速進入攻擊狀態,準備在美國潛艇能夠下潛到相對安全的深度之前投下深水炸彈。這些炸彈離“紅石魚”號很近,潛艇上的人感受到了強烈的震盪,但並沒有傷害到她。在水下捱到了18時39分,哈欽森覺得已經足夠安全,便下令上浮水面,輪機長薩斯根發現海面上“海空澄靜,微風輕拂”。

當天晚上的晚些時候,“紅石魚”號又在望加錫海峽裏看到了3艘艦船,便立即加速追趕他們。但是,到了11月9日凌晨1時,從另一個方向上又出現了1艘商船,與先前那3艘船對向航行。

哈欽森一直在繞着一個大弧線以到達攻擊先前目標側舷的理想位置上,現在如果繼續這一航向,就有可能會和新出現的那艘船發生相撞。而如果他改變航向,選擇攻擊新來的商船,眼前的主要獵物肯定會逃離現場。於是哈欽森決定繼續咬住原來的目標,在危險、高速的水面航行中繼續逼近那3艘商船。

一個漂亮的轉彎後,“紅石魚”號在明亮的月光下迎向毫不知情的商船,水兵們已經準備好了艇上剩餘的全部6條魚雷。當攻擊者接近時,目標船隊無意中左轉45度,從而給“紅石魚”號造就了更好的攻擊角度。在理想的齊射條件下,“紅石魚”號在凌晨1時22分先以艇首發射管打出4條魚雷,然後轉向,又以艇尾發射管打出2條魚雷。

幾秒鐘後,最右側的那艘貨輪上有人看到了魚雷的尾跡,於是打出信號彈警告護航的驅逐艦。日本驅逐艦轉過身來反擊,“紅石魚”號緊急下潛,伴隨着深水炸彈的爆炸聲,艇員們至少聽到了2聲魚雷的爆炸聲。事實上,這輪望加錫海峽中的午夜襲擊確實打中了1艘油輪,但未能將她擊沉。

在逃脫了敵艦的追蹤後,已經耗盡魚雷的“紅石魚”號開始返航,11月24日,結束了第1次戰鬥巡航的“紅石魚”號安全抵達澳大利亞的弗里曼特爾(Fremantle)。

“像羅馬火炬一樣燃燒”

完成了出色首航的哈欽森中校大獲上級賞識,一經迴歸,立即升任太平洋艦隊第22潛艇支隊指揮官,而他留下的艇長空缺則由比他小1歲的威拉德·拉豐(Willard R. Laughon)海軍少校接任,後者此前是大西洋艦隊的一名潛艇艇長,不久前剛剛完成了在百慕大羣島水域的一次巡航任務。

和拉豐同來的還有一批新艇員,在他們經過短暫訓練後,“紅石魚”號便於1943年12月19日起錨,展開自己的第2次戰鬥巡航。在能夠自由獵殺水上目標之前,拉豐得先去完成一項特殊任務:在印度支那的湄公河三角洲佈雷。1944年1月3日深夜,“紅石魚”號潛入印度支那海岸的淺水區,在南部港口頭頓以外佈置了11枚磁性水雷。

就在“紅石魚”號駛返深水區時,收到了一條經過加密的消息。這份情報指出,正有一支日軍的護航船隊從新加坡向北面行駛,預計將會在4日晚上18時前後通過“紅石魚”號的巡航區域。拉受少校命前去同姐妹艇“藍魚”號(USS Bluefish)會合,一起等待目標出現並截擊之。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美國海軍“藍魚”號潛艇,水面排水量1526噸,水下排水量2424噸

潛艇要在海上發現彼此比較困難,不過拉豐和“藍魚”號艇長喬治·波特(George Porter)海軍中校順利接上了頭,一番計議後,兩人確定將分別從護航隊的兩側發動同步攻擊。

目標船隊果然在4日晚上如期出現,拉豐立即從位於日本船隊右側的伏擊位置上發射了3條魚雷,全都瞄着隊列裏的第3艘輪船。幾秒鐘後,“紅石魚”號就被深深震撼,當然不是魚雷打中了目標,而是其中1條魚雷在射出300米開外就過早發生了爆炸!

日軍的護航艦隻立即用甲板炮開火,拉豐下令緊急轉向,不是逃離,而是繼續用艇尾發射管打出魚雷;這時,傳來了波特的“藍魚”號從另一側攻擊另一艘輪船的爆炸聲。

拉豐的決定雖然無畏,但是在暗夜中,“紅石魚”號已經很難在狂亂的機動後再次鎖定同一目標。看到自己的艇尾發射管無法處於合適的角度,拉豐下令向目標駛得更近些。就在那時, 1艘油輪突然發生了爆炸,那是“藍魚”號的戰果,當然“紅石魚”號的日誌指出本艇發出的魚雷也可能打中了這艘油輪“白光丸”。

正當“紅石魚”號試圖駛得更近一些之際,1艘貨輪突然有如幽靈一般,突然攔在了潛艇面前,疑似操舵失靈。拉豐少校下令向這個新目標打出了6條魚雷,結果又有2條魚雷被過早引爆。據艇上的日誌記載,艇員在“2分27秒之後”聽到了另外的魚雷打中目標的爆炸聲,不過並未確切觀察到有目標沉沒。

接下來,拉豐少校下令上浮,很快看到了另外一艘油輪正在全速向南行駛。拉豐下令全速前進,他想要攔到油輪前面加以截擊。“紅石魚”號駛過了烈火中的“白光丸”,這艘6046噸的油輪看起來漂浮不了多久了。

“紅石魚”號趕到了理想的位置上,轉彎,然後準備用艇尾發射管攻擊。拉豐下令實施4條魚雷的齊射,2條魚雷很快又發生過早的爆炸,不過不到2分鐘後,另外2條魚雷正中目標。那是7250噸的油輪“紀洋丸”,中雷後的爆炸令船體碎片和燃燒的原油四處飛濺,油輪“像羅馬火炬一樣燃燒在夜色中”。

20分鐘後,海面上除了燃燒的浮油,什麼也沒有留下。成功實施了夜間獵殺的2艘美國潛艇就此別過,雙雙告別了這片混亂的水域。

之後的1月11日夜裏,“紅石魚”號又等來夜襲的機會,不過這次她錯過了目標。當時“紅石魚”號在金蘭灣朝1艘小型貨輪發射了4條魚雷,可惜全部失的。而且又一次地,1條魚雷在離開發射管後又過早爆炸,爆炸的衝擊擊碎了“紅石魚”號甲板上的燈泡,還把新漆未久的指揮塔圍殼的油漆崩掉了不少。

“紅石魚”號此行承擔了佈設水雷的任務,由於部分魚雷艙室被佔,在金蘭灣攻擊後就只剩下1條魚雷可用。在向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通報了這一情況後,拉豐少校奉命提前結束巡航。1月17日夜裏,拉豐打出了此行最後的一條魚雷,目標是1艘10500噸的貨輪。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條魚雷出艙後僅20秒鐘就在水裏莫名其妙地爆炸了。一週後,“紅石魚”號泊入弗里曼特爾港灣。

2艘運輸船,8000條生命

在艇員正享受短暫休整期時,艇長拉豐少校瞭解到他的下一次巡航區域將是巴釐以北的泗水(Surabaya)至安汶的航道,完成了在那裏的搜索後,“紅石魚”號還將把注意力轉移到蘇拉威西羣島水域,再經由摩鹿加(Molucca)和班達海(Banda Seas)返航。之前從這些地方返回的潛艇已經報告稱,日本驅逐艦加強了反潛戒備,而空中巡邏的飛機架數也明顯增加了。而對拉豐和他的潛艇而言,這趟新的航程甚至要面對更加危險的情況,因爲他奉命拍攝日軍護航隊、軍艦、沿海防禦工事的情況。

2月19日,“紅石魚”展開她的第3次戰鬥巡航。此行最大的好消息是,上次巡航中出盡洋相的老款魚雷已經被性能可靠的Mk 14型魚雷所全面取代。24日,拉豐接到指令,要求他與另一艘潛艇“鱂魚”號(USS Raton)會合,搜索並攻擊一支日軍護航隊。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美國海軍“鱂魚”號潛艇,舷號SS-270,屬於“紅石魚”的姊妹艇

2艘美國潛艇在25日清晨相遇,拉豐和“鱂魚”號艇長詹姆斯·戴維斯(James W. Davis)海軍少校商議後估計在當天17時前後將迎來打獵的好時機。果然,17時30分,“紅石魚”號的瞭望發現了貨船的桅杆,拉豐當即在無線電中通報戴維斯,同時進入攻擊位置。

到了晚上19時,“紅石魚”向目標發射了4條改進的MK14型魚雷,然後向右移動,準備進入第2個攻擊位置。當這個水下殺手出現在新位置上時,那個被她攻擊的倒黴者——6200噸的“丹後丸”已是在劫難逃了,被魚雷擊中4分鐘後,這艘運輸船便宣告沉沒。

這是“紅石魚”幹掉的第2艘“丹後丸”了。如前所述,之前那艘“丹後丸”是艘小得多的油輪,而現在這一艘不僅更大、更有故事,而且對日軍而言帶來了更爲嚴重的後果。

說起來,6200噸的“丹後丸”本來就要算是日本的盟友,她是由德國漢堡的伏爾慳造船廠爲德國——澳大利亞航運公司特別建造的,在1925年下水時原名爲“蘭茲堡”號(Rendsburg)。二戰爆發後,該船在遠東執行任務時於1940年11月10日在爪哇被荷屬東印屬羣島的荷蘭海軍沒收,1942年3月2日作爲阻塞船自沉於巴釐島,後被日本海軍於同年8月打撈出水,並恢復改裝爲運輸船。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被“紅石魚”號潛艇擊沉的日本“丹後丸”號商船,造成3000人以上死亡

一直以來,“丹後丸”都是日軍實施海上運輸的主力船舶之一,此行則是準備從爪哇駛往安汶,船上的船員、士兵、戰俘和勞工相加超過3500人,“紅石魚”號的襲擊令船上至少3000人喪生,僅有500餘人倖存者。

拉豐少校當然不知道自己的一擊造成了這樣嚴重的人員損失後果,他收到了戴維斯艇長髮出的信息,後者詢問他是否需要任何幫助。“紅石魚”號當然不需要幫助,那時候,她已經盯上了下一個目標。

這又是完美的一擊,“紅石魚”號向1艘看上去像是因爲超載而步履蹣跚的輪船發射了4條魚雷,並且全部命中:2條打中船身中部,2條打入船尾。這是排水量4797噸的客貨船“隆西丸”,在遇襲6分鐘後即告沉沒。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被“紅石魚”號潛艇擊沉的“隆西丸”號商船,同樣造成重大人員死亡

幾艘小型巡邏艇之前一直護送着這艘輪船,現在開始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尋找倖存者,而不是試圖攻擊美國潛艇。“紅石魚”號沒有妨礙救生操作,開始脫離這片被死亡籠罩的水域。此後拉豐向戴維斯發電表示了歉意,因爲自己的潛艇“獨佔了表演場地”。

這確實是“紅石魚”號的又一次重大勝利,“隆西丸”是日本人的運兵船,當日船上的陸軍士兵和船員相加總數在5000人左右,而他們幾乎全部與船同沉了。也就是說,在2月25日夜間的連續兩次攻擊中,“紅石魚”號一共結束了8000餘人的生命!令人遺憾的是,遇難者中有不少是盟軍的戰俘。

次日早晨,“紅石魚”號來到曼德爾角(Cape Mandar),在那裏轉向通過望加錫海峽,繼續悠然前行。接下來有將近1個星期,瞭望一無所見。但到了3月2日晚上,浮航狀態的“紅石魚”號從2艘貌似無害的小漁船旁駛過,而漁船上的人立即報告了這艘潛艇的行蹤。

日本飛機第二天早晨開始出現。艇上的對空搜索雷達給出了足夠的預警時間,“紅石魚”號順利下潛避過了第1架轟炸機。但是下一架轟炸機在9時54分忽然現身,它以低飛姿態躲過了雷達的探測,以每小時480千米的速度掠海而來。

目測兩者接觸後不到30秒,日本飛機就發動了攻擊。“紅石魚”號緊急下潛到35米,兩枚炸彈幾乎就在潛艇的正上方爆炸。幸運的是,如此兇險的攻擊還是沒能對“紅石魚”號造成傷害。1個小時後,拉豐指揮自己的潛艇重新浮出水面。

連續狩獵

躲過空中打擊後,“紅石魚”號上一名眼尖的水手羅伯特·凱謝爾(Robert Cashel)看到西方的海平線上有一柱輕煙,這時是3月3日上午11時50分。被發現的那些貨輪正在朝東南方向行駛,大概是向米納哈薩半島的守軍提供武器、彈藥和各種物資。

下潛後的“紅石魚”號全速前進,拉豐通過潛望鏡觀察到有3艘護衛軍艦,運輸船排成兩列,兩側各有1艘魚雷快艇,打頭還有1艘,頭頂上有1架雙發的三菱九七式重型轟炸機。拉豐按動潛望鏡上的拍攝按鈕,執行此行的另一項任務,用照片記錄日軍護航船隊的情況。

在觀察的過程中,拉豐發現那支船隊突然轉折向南,他起初以爲自己暴露了,不過“紅石魚”號離船隊還有7500米遠,被發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他在航海日誌上寫道:“推測敵人已經收到那架轟炸機的相關警告,所以改變了航向,本艇將繼續追蹤。”

拉豐跟蹤其他的目標轉向南方,他等待天黑的時機,果然到了傍晚時分,一直跟着船隊的那架九七式轟炸機振翅離開了。水下的獵人立即浮出水面,以17節的航速向船隊靠近,而她就在這一過程中被船隊發現了。日軍的魚雷艇立即以甲板炮展開攻擊,“紅石魚”號被迫下潛逃遁,魚雷艇一直追擊了8海里纔回頭。“紅石魚”號便又重新跟在船隊身後,這時拉豐得知潛艇上的搜索雷達失靈了,不過他還是決定發動襲擊。

在黑暗的掩護下,“紅石魚”號逼近到距離最近的那艘船約1300米的位置上,在那裏發射了3條魚雷,然後右轉,對着另外的船打出了3條魚雷。第一次齊射中的,受到鼓舞的拉豐下令駛入艇尾發射管攻擊位置,準備實施第3輪齊射。但她離護航隊已經靠得太近了,有1艘輪船直朝“紅石魚”號駛來,兩者相距只有500米,而1艘魚雷艇也迎向過來,艇上的探照燈在海面上四處掃射。

第2次魚雷齊射看來沒有命中目標,“下潛!潛深90米!”拉豐大聲發令。與此同時,被1次齊射打擊的那艘船上的士兵紛紛跳入水中,看來這是艘運兵船。“紅石魚”號來到了指定的深度,而她的新獵物——6484噸的“日泰丸”也沉入了海底。

午夜時分,一切都安靜了,“紅石魚”號重新浮出水面,駛過一片漂着救生艇、船身殘片和日本士兵的水域。這艘潛艇繼續駛向巴釐巴板航道,拉豐少校認爲在那裏會再次遇上別的船隊。

美國人果然在預期的地方發現了船隊,在3月5日凌晨3時02分朝其中一艘船發射了2條魚雷。不過,這2條魚雷因定深太大都在目標下方無害通過。護航隊裏並沒有人意識到這次流產的襲擊。於是,拉豐下令轉向,又用艇尾發射管打出了4條魚雷,其中至少2條中的,造成和幾小時前一樣的混亂。

“紅石魚”號開始離開充斥着熾熱爆炸和落水者尖叫聲的水域,艇上的人有理由對這次夜襲感到滿意。6時30分,“紅石魚”號收到電臺消息,讓其返回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休整。然而入港後不久,拉豐和他的部下就得知了一個壞消息,由於他們沒能“親眼看到”3月5日凌晨那個目標的下沉,所以這一擊沉戰果不予確認。

3月9日,“紅石魚”號駛離達爾文港,在經過帝汶島(Timor)附近時收到了一條重要的無線電消息,要求其窺探一支日軍大艦隊的動向。之前,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密碼破譯員截獲多份機要電訊,判斷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古賀峯一海軍大將可能正在集結一支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重型巡洋艦和驅逐艦在內的艦隊,集結區域就在爪哇的泗水。這是個相當令人擔憂的消息,泗水距離澳大利亞不足900海里,這次集結很可能意味着日本海軍將會進擊達爾文或者弗里曼特爾。

切斯特·尼米茲二世(Chester Nimitz, Jr.)海軍少校——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的兒子,指揮1艘潛艇立即奉命前往偵察龍目海峽(Lombok Strait),據尼米茲艇長報告說雷達在遠距離發現了幾艘大型艦船,但潛艇沒能接近到目視觀察的範圍。

於是拉豐奉命向西,在龍目海峽佔據有利位置,嚴密觀察日本艦隊的動向。一旦真的發現日軍的大艦隊,“紅石魚”號一方面要以魚雷攻擊展開襲擾,更重要的是務必在第一時間發出報告。3月12日,拉豐和他的部下帶着緊張的心情在龍目海峽就位了。

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裏,並沒有發現預期中的大艦隊。“紅石魚”號在19日曾向1艘日本潛艇打出了4條魚雷,均沒有命中,然後雙方便脫離了接觸。雖然沒有聯合艦隊的跡象,但是“紅石魚”號在3月27日早上用聲吶探明瞭一列艦船。從規模來看,這不可能是作戰艦隊,結果判明是由4艘掃雷艦護送的4艘貨船。

目標採取之航,不久後便進入“紅石魚”號的理想攻擊區域,拉豐以標準攻擊程序接近目標,隨後向在隊列中打頭的2艘輪船打出了6條魚雷。有1條魚雷擊中了最前面的那艘船,幾分鐘後,另有3條魚雷相繼鑽入第2個目標。打頭的輪船乃是2730噸的“日南丸”,她所運載的彈藥發生殉爆,把整艘輪船徹底撕碎了,船上有超過300名陸軍士兵當了陪葬品。大約1小時後,另外那艘輪船亦告沉沒。

在護送艦隻徒勞的攻擊後,拉豐再度悄悄靠近,企圖狙擊剩餘的貨輪,但3架轟炸機突然出現,配合這支護航隊的剩餘部分通過龍目海峽逃走了。儘管通過潛望鏡的拍攝證明“紅石魚”號明白無誤地擊沉了2艘船,但是最終得以確認的戰果就只有“日南丸”。

3月29日,“紅石魚”號上的獵人們高高興興地返回了弗里曼特爾。聯合艦隊大舉南下的危機並沒有出現——當盟軍開始攻擊馬紹爾羣島時,古賀峯一大將就已經放棄了進攻澳大利亞的計劃。

新人換舊人

在達爾文實施了整補後,“紅石魚”號在5月8日起錨,向北去往她最熟悉和喜歡的獵場。兩天後,這艘潛艇在布魯島(Buru)以外截擊了一支護航隊,2條魚雷打中1艘油輪令其劇烈燃燒,其中1條魚雷擊中了護航艦。在所載的寶貴燃料全部白白燒掉之後,1074噸的“朝威丸”也沉入了大海。

布魯島截擊戰之後,拉豐收到新的指令,要求他在泗水海域佔據位置待機。原來航母“薩拉託加”號和英國航母“光輝”號(HMS Illustrious)派出的飛機將在17日襲擊泗水,“紅石魚”號由是成爲8艘負責待命救援落水飛行員的潛艇之一。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英國皇家海軍的“光輝”號航母

然而並沒有飛機墜毀在“紅石魚”號負責的水域,盟軍的這輪空襲結束後,“紅石魚”號便返回達爾文補充燃料和彈藥。她於5月21日抵達,接着就在同一天的晚些時候再次踏上航程,駛過摩鹿加水道進入新的伏擊位置。

5月29日晚間,在把排水量2601噸的滿載汽油的貨輪“安舒丸”打成大火球之後,拉豐少校收到一條重要消息,“紅石魚”號的姐妹艇“藍鰭金槍魚”號(USS Bluefin)和“石斑魚”號(USS Cabrilla)發現了一支日軍特遣艦隊正在前往比亞克島(Biak),但隨後就跟丟了。當時,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部隊正在那裏同守島日軍殊死拼殺。如果盟軍能奪下比亞克,就將爲自己的轟炸機部隊獲得距離帕勞島鏈較近的一處寶貴基地,而日軍的這支特遣艦隊顯然是增援力量。

接報後的拉豐立即前往塔勞羣島,也就是姐妹艇最後發現敵艦的水域,但是什麼也沒有看到。到了6月2日,“紅石魚”號巡行到達沃灣(Davao Gulf),終於在那天晚上遇到了這支特遣艦隊的一部分。

日本軍艦移動得太快,拉豐始終無法有效靠近,不過他發出的接敵報告總算終結了有關這支敵艦隊下落的懸念。然後,特遣艦隊的另一部分也出現了,拉豐再次發出警報。在此過程中,“紅石魚”號的行蹤暴露了,然而這並非壞事,因爲鑑於實現奇襲的要素已經消失,日軍特遣艦隊遂放棄了此行航行,返回棉蘭老島去了。這樣一來,“紅石魚”號雖然不曾發出一條魚雷,但卻以自己的方式確保了美軍在比亞克的勝利。

6月8日下午,“紅石魚”號的艇員們在蘇拉威西海水域迎來了自己潛艇的服役週年紀念日,他們慶祝的方式是十足潛艇式的:擊沉了4000噸的油輪“鹽谷丸”。14日,“紅石魚”號又攻擊了另外一支蘇拉威西護航船隊,打沉了3183噸的貨輪“廣安丸”。完成這次攻擊的“紅石魚”號踏上歸途,於6月23日駛返弗里曼特爾。

載譽歸來的拉豐艇長晉升海軍中校,而且和“紅石魚”號的首任艇長一樣獲得高升,擔任第7艦隊潛艇部隊的作戰參謀。接下來接手“紅石魚”號的是潛艇部隊的老牌艇長漢克·蒙遜(Hank Munson)海軍中校,已有2枚海軍十字勳章在身的蒙遜屬於那種咄咄逼人的類型,這一氣質正是潛艇部隊所不可缺少的。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紅石魚”號潛艇在1944年7月的一次艇員列隊

隨着日本帝國武運的日漸衰微,美國潛艇的活動範圍已經越來越靠近日本本土,而隨着盟軍在菲律賓登陸戰役的臨近,“紅石魚”號被要求和“藍魚”號一併巡行呂宋附近的南海海域。蒙遜指揮下的“紅石魚”號遂於1944年7月29日出發,展開自己的第5次戰鬥巡航,於8月4日到達指定的狩獵場。

到達集合點後不久(“藍魚”號幾小時後到達),蒙遜就發現了大目標:4739噸的客貨船“白金山丸”。新艇長立即展現出其獨特的作風,他指揮“紅石魚”號大膽切入到距離2艘護航的獵潛艦隻有700米遠的地方,趁其不備,於1200米距離上對目標發出完美一擊,然後下潛。在水下,艇員們聽到5次魚雷爆炸所造成的刺耳聲響。

然而片刻之後,“紅石魚”號就幾乎因爲一次誤操作而完蛋。一名新人魚雷兵,此前在操作艇首魚雷管發射時打控制閥的時間太長,導致海水開始湧入。在前部艙室逐漸超重之後,“紅石魚”號鼻子朝下,幾乎以垂直狀態插向了南海盆地。當艇員們奮力恢復了潛艇的平衡狀態時,“紅石魚”號的潛深表已經指向了將近150米的深度,而這艘潛艇的最大設計潛深是不超過90米。

之後海面上颳起了長達一週的颱風,暴風雨在17日結束,蒙遜和“藍魚”號艇長查爾斯·亨德森(Charles Henderson)海軍中校按照最新指示向北行駛,天氣又變得時好時壞,海面搜索困難重重。然而,正是在這看似艱險的環境中,前所未見的巨大勝利正在前方招手。17日晚22時09分,“紅石魚”號的雷達率先探測到了目標,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實施破交戰最壯觀的場面,就此拉開了帷幕。

效率最高的魚雷齊射

“紅石魚”號和“藍魚”號持續追蹤蒙遜發現的這支大型船隊,儘管時斷時續的風雨天氣令2艘潛艇聯絡困難,但是排成兩列縱隊的13艘日本商船又豈容錯過。8月18日夜裏,在看不到一絲月光又下着傾盆大雨的環境中,蒙遜在21時22分率先動手,在2600米距離上朝1個目標發射了2條艇尾魚雷。

這是載運着汽油的9849噸的輪船“帝洋丸”,令人眩目的火光從船上急衝直上,炸裂成高度達到300米的巨大火球,船身部件最遠飛到500米開外。在護衛艦對着海面盲目開火的同時,“紅石魚”號悄然潛入了水下。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被“紅石魚”號潛艇擊沉的“帝洋丸”號商船

之後“紅石魚”號再度上浮,又瞄準了雷達顯示屏上的一個大號目標,在3000米距離上打出了6條艇首魚雷,然後轉向對另一個較大的目標打出了4條艇尾魚雷,隨後遠離、下潛、靜觀。

這一定是世界海戰史上由潛艇發射的效率最高的魚雷齊射之一了,第一輪艇首齊射中的3條魚雷齊齊打中了排水量高達17537噸的客貨船“帝亞丸”,僅僅十幾秒鐘後,首輪齊射中另一條原本打偏的魚雷又陰差陽錯地打中了另一列中的1艘貨輪。

和之前同樣是被“紅石魚”號終結的“丹後丸”和“隆西丸”一樣,“帝亞丸”的沉沒也造成了慘重的人員損失。這原本是名爲“阿拉米斯”號的法國船,行駛於歐洲至亞洲的航線之上,方形煙囪是其與衆不同的外觀特徵。法國加入二戰後,“阿拉米斯”號被改裝爲武裝商船,不過此後於1942年在遠東水域被日軍擄獲,遂改名爲“帝亞丸”投入海上運輸任務。

“帝亞丸”在改裝後的首航於1942年6月完成,那一次成功地從新加坡把569名戰俘和697噸貨物運到了日本。此後“帝亞丸”一直活躍在日本和南洋之間,是最爲成功的兵員和戰俘運送船之一。這一次,她總共載着將近2700人,除了船員和日軍士兵外,還有1000名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及其他國家的戰俘,這些人都曾經在緬甸修建“死亡鐵路”,現在被押運回日本。“紅石魚”號的致命一擊,讓船上的2665名施虐者和受虐者一併沉入了大海。

艇首魚雷奏功之後,在“紅石魚”號發出的艇尾魚雷中,也有3條撞向了1個大目標的右舷,她看起來像商船,實際上是護航航空母艦“大鷹”號。最後一條艇尾魚雷錯過了這艘航母,卻隨後擊中了另一艘跟在“大鷹”號後面的船。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日本海軍“大鷹”號航母

由客貨船“春日丸”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大鷹”號,雖然並非艦隊主力,卻在和美國潛艇的對抗中有着相當不錯的運氣。1942年9月28日,她在前往特魯克的途中被“鱒魚”號(USS Trout)發出的魚雷擊中,爆炸殺死了13名水兵,但“大鷹”號仍能夠繼續駛往特魯克急修。

之後的1943年4月9日,“金槍魚”號(USS Tunny)潛艇瞄上了“大鷹”號,然而她發出的4條魚雷居然沒有1條爆炸。9月6日,“大鷹”號又成功躲過了“梭魚”號(USS Pike)的攻擊。差不多3周之後,正在執行飛機運輸任務的“大鷹”號被另一艘美國潛艇“海鱸魚”號(USS Cabrilla)發射的魚雷擊中,這一回她的右側螺旋槳被炸掉,卻還是被姐妹艦“衝鷹”號拖回了橫須賀。

1944年8月10日,修復一新的“大鷹”號重新啓航,參與護送一支大船隊駛往新加坡,終於碰上了命定的剋星“紅石魚”號。“紅石魚”號發出的魚雷造成這艘航母上的燃料庫爆炸,28分鐘後,連續躲過多次水下攻擊的“大鷹”號終於沉沒,由於當時艦上還運有陸軍部隊,死亡人數估計在800人左右。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日軍的護航艦隻抓了狂,蒙遜後來描述那些軍艦“四處奔波,像是籠子中的老鼠”。

然後,到了23時27分,另外幾艘輪船進入蒙遜的視野。他朝打頭的那個大目標射出了最後的4條艇首魚雷,然後轉身,瞄着隊列中的第2艘船打出了最後的2條艇尾魚雷。艇首齊射中的3條魚雷命中目標,那艘貨輪發生巨大的爆炸,把呂宋海岸照得有如正午一般;剩下的第4條魚雷從這個目標旁劃過,又打中了距其1200米遠的另一艘貨輪,此後艇尾魚雷也打中了1艘貨船。

那時,“藍魚”號已經靠上前來,開始攻擊分散開來的護航隊,隨後選擇了2艘油輪作爲目標。而接到“紅石魚”號電訊的另一艘潛艇“白鱘”號(USS Spadefish)也匆匆趕來加入戰團,發出自己的一擊。

午夜時分,蒙遜的潛艇返回第一次攻擊的現場,察看是否還有遺留目標。遠處,被最後的魚雷齊射擊中的那艘輪船並未沉沒,正在1艘軍艦的護衛下向南行駛。蒙遜繼續追蹤,但是運輸船的光點漸漸從雷達屏幕上消失,於是他放棄了追趕。而實際上,那艘受到重創的客貨船在附近的海灘上擱淺了。

8月19日的黎明來臨了,完成了夜間攻擊的水下殺手們各自出發,在這個暴風雨的夜晚,美國海軍的水下部隊贏得了巨大的勝利。除了“紅石魚”號的多個戰果,“藍魚”號擊沉了1艘6500噸的油輪,“鱘魚”號擊沉了9589噸的運兵船“玉津丸”。也就是說,在持續4小時的魚雷攻擊中,3艘美國潛艇擊沉了總排水量將近70000噸的船隻。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1944年9月3日返回珍珠港的“紅石魚”號掛出獵殺旗幟

戰後餘生

結束了暴風驟雨般的表演後,戰功累累的“紅石魚”號駛往舊金山海軍基地,在那裏開始接受包括換裝5英寸(127毫米)甲板炮和新型雷達等在內的換裝工程,並且告別充滿鬥志的艇長蒙遜中校,迎來又一任艇長本傑明·亞當斯(Benjamin Adams)海軍中校。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1944年10月17日-1945年4月1日擔任“紅石魚”號艇長的本傑明·亞當斯

1944年12月20日,“紅石魚”號在新艇長的指揮下駛離舊金山,開始第6次戰鬥巡航,此行沒有新增戰果。歸來後的“紅石魚”號改由查爾斯·納斯(Charles Nace)海軍中校指揮,相繼展開第7次和第8次戰鬥巡航,除了小型巡邏艇、醫院船和偶爾出現的飛機,並無有價值的目標出現。在日本海上武裝已趨於完全覆沒之際,這樣的“零收穫”巡航並非“紅石魚”號的“專利”。

1945年3月16日,“紅石魚”號駛入關島,在那裏接受了整補,然後奉命駛赴臺灣和暹羅灣等地執行搜救飛行員的任務,5月,這艘戰績突出的潛艇在中途島結束了自己的戰時使命。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紅石魚”號先駛往菲律賓,然後在8月31日離開蘇比克灣,於10月6日到達紐約。經美國海軍官方確認,“紅石魚”號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戰績是擊沉18艘艦船,總排水量爲99901噸。這一成績,讓“紅石魚”號高居二戰中美國潛艇擊沉榜的第2名。然而,“紅石魚”號還有好幾次實際發生的擊沉未能獲得官方的確認,如果把那些噸位也加上去,那麼“紅石魚”號本應該是二戰期間美國的頭號王牌潛艇纔對。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記錄“紅石魚”號潛艇戰功的榮譽旗幟

1946年6月22日,“紅石魚”號退出一線序列,在康涅狄格州的新倫敦(New London)轉爲大西洋艦隊的預備役潛艇。1951年12月14日,“紅石魚”號在費城海軍造船廠接受改裝,在被重新分類爲雷達哨戒潛艇後,於1953年7月22日重新服役。

在重裝上陣後,昔日的王牌潛艇盡心執行輔助任務,在西太平洋的一系列行動中繼續表現出她一貫的穩定性,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聯合演習中也有上佳表現。從1964年8月3日開始,“紅石魚”號成爲第7艦隊的一員,奔赴越南外海執行海上封鎖行動,對於“紅石魚”號來說,那本來就是她熟悉的地方。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攝於1955年8月29日的“紅石魚”號潛艇

“紅石魚”號潛艇在1967年5月27日再一次退役,不久後又被重新分類爲“未定級別備用潛艇”,並且分配到波特蘭擔任海軍預備役訓練潛艇。1971年12月20日,“紅石魚”號又一次從美國海軍艦艇名藉中除名,這次是永久性退役了。

注意,大魚兇猛!  “紅石魚”號潛艇——西太平洋殺手

1971年時的“紅石魚”號潛艇

1974年8月7日,已是鏽跡斑斑的“紅石魚”號被拆解爲鋼料回收,就此不復存在。不少昔日在這艘潛艇上服役的老兵對“紅石魚”號的結局不勝唏噓,在他們看來,這樣一艘立下奇功的海上傳奇潛艇,本應該在美國漫長海岸線的某地,獲得一個屬於自己的固定位置,在陽光下等待後世參觀者的景仰纔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