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內童書市場,不少引進版經典圖書一版再版,成爲童書品牌常青樹,陪伴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這些作品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儼然已經成爲一種文化符號,《丁丁歷險記》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1929年誕生的《丁丁歷險記》今年迎來90歲生日,其走進中國、落戶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已18年。從最初的英譯本年銷售1萬套到依據法文原版重新翻譯的法譯本9年銷售逾1400萬冊,中少總社如何讓這一世界經典在中國不斷煥發新活力?《丁丁歷險記》中文版躍居全球所有語種銷量排行首位的背後,有編輯營銷團隊怎樣的耕耘和運作故事?《丁丁歷險記》的出版運作過程又帶給我們哪些啓示?

說起《丁丁歷險記》,很多人都不陌生。主人公小記者丁丁,帶着寵物狗兼好朋友米盧環遊世界、主張正義與和平的故事,已經成爲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關於勇氣和冒險精神的化身。1929年1月10日,作者喬治·雷米(Georges Remi)用埃爾熱(Hergé)的筆名在比利時一份名叫《小二十世紀》報紙上開始雙週連載《丁丁歷險記》。當時誰也未曾預料到這樣簡單的一組黑白勾線連環畫,竟然在日後成就了一部偉大的作品,甚至法語裏還有了專爲丁丁而造的詞——Tintinesque,意思是“像丁丁那樣的”。

而經歷過國內《丁丁歷險記》小人書風靡年代的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圖書中心教育編輯部主任李橦,可能也未曾想到日後自己會與《丁丁歷險記》達成“親密關係”,併爲“丁丁”走到中國少年兒童面前不遺餘力地努力。

2019年1月10日,“丁丁”迎來90歲生日,《丁丁歷險記》走進中國、落戶中少總社也已18年。在中少總社爲“丁丁”精心籌辦的90週年生日會現場,李橦分享了《丁丁歷險記》在2009~2018年10年間交出的成績單:它走進了全國22個省、4個直轄市、5個民族自治區;走進了5000所學校,和100萬名小學生結爲活動夥伴;43次印刷,共計1467萬冊的“丁丁”走進了中國小讀者的家中。

1

精益求精 讓“丁丁”不只是記憶

2009年顯然是《丁丁歷險記》在中國、在中少總社日後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時間節點。中少總社在續簽版權不久便推出法文譯本,足見其爲精益求精“早有蓄謀”。

談及從英文譯本到法文譯本的轉換,李橦對一條條讀者反饋的細節歷歷在目。據瞭解,在英文譯本推廣、銷售的過程中,中少總社收到很多國外以及從法國留學回來的讀者的反饋,指出以英譯本爲依據的翻譯,存在某些小細節脫離作者原意的問題。比如書中有一對名叫杜邦和杜龐的偵探,這是典型的法國姓氏,而英譯本的翻譯卻是有着英美姓氏味道的湯普森和湯姆森;“丁丁”的寵物狗“米盧”在英文譯本中也被譯作“白雪”;此外,英文譯本還刪掉了一些作者故意設置的典故和用布魯塞爾土語埋設的橋段。

這些反饋讓中少總社有了對《丁丁歷險記》依據法文版重譯的想法,而這一想法也與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不謀而合。早在距丁丁中文版權2009年到期還有兩三年時,卡斯特曼出版社就開始了新譯者的物色,經過多方舉薦,最終選定精通法語、有在比利時生活的經歷、熟悉布魯塞爾土語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主任王炳東教授。

經過3年辛苦查找資料和重新翻譯,2009年下半年,王炳東教授終於拿出了22冊《丁丁歷險記》的新譯稿。中少總社對此次依據法文原著重新翻譯的文稿非常看好,馬上組織編輯力量進行編輯出版。2010年1月,新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至此,《丁丁歷險記》在中國經歷了小人書、英譯本、法譯本3個主要版本的閱讀歷程。尤其是以後兩個版本爲母本,即奠定了大開本、小開本這2種不同規格的主體版本,更派生出一些衍生產品,如黑白珍藏版、合訂本、電影版圖書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世界上極少推出《丁丁歷險記》小開本的國家。雖然全球擁有70多種譯本的《丁丁歷險記》,大多數都採取的是國際流行的大開本精裝形式,但在2001年圖書出版伊始,一套大開本《丁丁歷險記》550元左右的售價,令很多國內家長難以接受。考慮到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購買能力,中少總社將畫冊同比例縮小,做成了小開本規格,既利於孩子閱讀,價格也降到了每套220元。2009年,中少總社推出這套依據法文原著重新翻譯的《丁丁歷險記》時,仍然沿用了大小兩個開本,並將圖書的成品尺寸固定在220mm×295mm和170mm×228mm兩個規格上。

時間不斷前移,隨着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讀者購買力提升,《丁丁歷險記》的閱讀推廣也不斷普及,很多讀者,特別是在“丁丁”陪伴下成長的80後、90後做了父母以後,對於裝幀品質要求的提升和收藏“丁丁” 、陪孩子共讀“丁丁”的意願,使得出版社收到很多希望出版精裝版本圖書的反饋。

基於這些因素,中少總社於2019年推出了《丁丁歷險記》精裝版的第一輯,其中除了包括《獨角獸號的祕密》《紅色拉克姆的寶藏》《七個水晶球》《太陽神的囚徒》《奔向月球》《月球探險》這6本有着上下集關係的姊妹篇圖書,還包括《藍蓮花》和《丁丁在西藏》2本有着中國題材的圖書。李橦表示,之所以時間選在2019年推出,正是因爲這套作品的閱讀推廣普及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基礎,恰逢今年又正是“丁丁”誕生90週年,有着特殊意義。據悉,《丁丁歷險記》精裝版第一輯預計3月底正式上市。

2

《丁丁歷險記》的“中少”之旅

截至目前,迎來90週年的《丁丁歷險記》在全球已被翻譯成70多種文字,銷量超過3億冊,影響了幾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少年兒童。被稱爲“丁丁之父”的埃爾熱先生,用其54年逾半生的光陰創作出《丁丁歷險記》,耗盡畢生心血爲讀者構建了一個真實的歷險世界。

《丁丁歷險記》與中國的淵源要從小人書風靡的年代講起。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差不多五分錢就能買一本《丁丁歷險記》的小人書,最貴的時候四五毛。大街上隨處可見小書攤,一分錢便能租一本,看上一個下午。《丁丁歷險記》在當時便以這樣的形式伴隨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不過,李橦直言,這種陪伴記憶背後也有些遺憾,便是“盜版”圖書的不舒服感。當時由於中國還沒有正式加入世界版權保護公約,版權保護意識薄弱,對於國外作品基本上是拿來翻譯後就直接出版,因此外版書多有“盜版”之嫌。那時很多出版社都陸續零星地出版過《丁丁歷險記》的故事。1985年前後,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整套《丁丁歷險記》,共56本。每個故事都被拆成了2集出版,但其中不乏《丁丁在鯊魚湖》這樣的“洋假貨”。1992年10月14日,中國正式宣告成爲《伯爾尼公約》的第93個成員國。

2001年,以英譯本爲依據,採用國際標準的流行大開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正式從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引進版權,編輯出版了《丁丁歷險記》22冊彩色版叢書。據悉,當時的圖書主要依靠新華書店店面銷售,《丁丁歷險記》的年銷售量爲1萬套。

2009年,由於中少總社此前取得的《丁丁歷險記》中文版權授權即將到期,當時國內童書出版業已步入“黃金十年”的繁榮發展期,優質版權的“爭奪戰”已驚險異常。十餘家國內出版社知道消息後,紛紛加入《丁丁歷險記》版權競標的行列,除了以中少總社爲代表的專業少兒社之外,還有不少非少兒類出版社。對此,圖書版權方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也非常重視,其執行總裁和版權經理專門來到中國對所有有意向的出版社進行了考察。

雖然已經是10年前的事,李橦還清晰記得團隊爲慎重對待版權方考察所做的努力:一、爲“丁丁”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組,由編輯部和市場部、營銷策劃部成員共同組成。二、對前9年的圖書推廣和銷售情況進行總結和梳理;三、根據此前市場和讀者反饋提出修改方案,包括以法文原著爲依據重新翻譯、打造新的譯本;四、制定未來3~5年乃至10年,對《丁丁歷險記》的圖書閱讀推廣計劃和銷售企劃案。

李橦回憶道:“比利時圖書版權方的考察工作做得非常嚴謹、細緻,不但聽取了各家出版社的競標計劃,還多維度考量了出版社的綜合實力,甚至對即將選定的印刷廠進行調研,非常周密。”最終,中少總社憑藉綜合實力和爲“丁丁”精心設計的運營方案打動了卡斯特曼,得以續約重譯出版《丁丁歷險記》。

丁丁歷險記-大開本經典新版(全集22冊)

3

充分挖掘資源 有節奏、多主題營銷

通過全國尋找“超級丁丁迷”活動,讓孩子認識丁丁、瞭解丁丁、喜愛丁丁。這既是中少總社對於《丁丁歷險記》的期望和目標,也是其宣傳推廣的“三步走”計劃。

圍繞從認識、瞭解到喜愛三個階段,中少總社在《丁丁歷險記》引入後就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宣傳推廣計劃,比如“網絡預售”“假期熱銷”“丁丁進校園讀書交流”“少年宮讀書月推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少總社聯合中央電視臺、比利時大使館、新浪網、中國移動等多家機構和主流媒體,在全國範圍內舉辦了多年度的全國尋找“超級丁丁迷”活動,選拔出優秀的小讀者代表,作爲中比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出訪“丁丁”的故鄉比利時。

明確目標羣體。“關於這套書的推廣和銷售,其實我們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對於目前已取得的成績,李橦謙虛地表示,自己和項目部成員是在執行法文譯本編輯出版時,才加入到“丁丁”作品的打造中。此前的《丁丁歷險記》英譯本由中少總社國際合作部的前輩辛苦推出,加上此前小人書形成的歷史基礎,“丁丁”在中國本身就擁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和閱讀氛圍,這是與其他引進作品具有差異性的一個特點。不過,接手新的編輯和推廣工作後,他和團隊成員很清楚一點:宣傳推廣的目標羣體應該是青少年,尤其是潛在的小學生讀者。

有節奏層層加碼。在2009年依據法文原著重新翻譯出版《丁丁歷險記》的時候,中少社的編輯團隊除了在譯文的準確性、口語化,在裝幀的針對性、流行性等層面上考慮孩子更易接受的形式之外,也意識到讓產品自行在線下形成銷售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閱讀需要和市場情況。考慮到中國少年兒童閱讀內容和閱讀形式的需要,項目組便確定了以每年設計一個主題活動發動孩子參與閱讀、分享、推廣、交流的形式,依託認識丁丁、瞭解丁丁、愛上丁丁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讓這套圖書真正走到孩子中間,成爲他們的好夥伴。

充分調動內外部資源,從孩子需求出發。2011年,第一場全國“尋找超級丁丁迷”活動落地。現在回看,李橦覺得當時的做法有些“簡單粗暴”,就是根據該系列22本圖書出了100道測試題,包括簡答題、選擇題、填空題等,將其印成小單片,發放到一些有聯繫的教委和學校;同時,中少總社旗下“5報11刊”的媒體資源對於“丁丁”的推廣功不可沒。關於“丁丁”的測試題藉助這些報刊雜誌發放到了小讀者手中。經過將近10個月在全國組織開展的競賽活動,最後16名孩子晉級在北京進行的總決賽,並最後決勝出2名選手,成爲了首批的“超級丁丁迷”。

2016年暑假,“超級丁丁迷”在上海活動現場

雖然現在伴隨圖書衍生而來的研學活動並不鮮見,但在2011年,這樣的做法顯然是個案。中少宣傳推廣團隊帶着2位“超級丁丁迷”,去了丁丁的故鄉比利時,進行了深度的中比文化交流。該活動得到了央視10頻道《子午書簡》的特別關注,他們專門派了攝製組跟拍全過程,並在2012年的“六一”用7天時間分期播出,取得較好反響。接下來,有了此前積累,中少團隊將“認識丁丁”升級到“瞭解丁丁”,全國“尋找超級丁丁迷”活動的形式也變成了“丁丁故事大王”,讓孩子成爲宣講丁丁的小主角。通過一年的活動,孩子們講述或改編“丁丁”故事的視頻和舞臺劇,在合作門戶網站得以推廣,而這一批赴比利時交流參觀的“超級丁丁迷”擴展到了10名。值得一提的是,這10個孩子還成了第一批參觀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的來自其他國家的小讀者。

之後,“丁丁我來畫”“丁丁cos秀”“丁丁手抄報”等一系列不斷更新的有趣主題活動每年都會上演。加入到閱讀丁丁行列中的小讀者不斷增加。考慮到很多盈利性活動機構的功利目的,李橦和團隊並沒有“假手他人”,選擇合作機構去策劃、落地活動,而是在營銷策劃、市場發行部門的通力配合下,依靠編輯團隊核心成員親自上陣,讓圖書編輯從幕後走到臺前、走到校園和活動現場講述“圖書背後的故事”,或聘請一些駐外記者等符合圖書主題的嘉賓分享故事。“我們的做法是純粹的圖書閱讀推廣,基本上不做圖書現場銷售,這也打消了學校和主辦方的顧慮,更受到小讀者和家長的歡迎”

充分挖掘圖書看點,啓發孩子閱讀。《丁丁歷險記》在講述探險故事的同時,具有百科圖書的特點,大量從天文、地理以及數理化等領域的知識點被作者巧妙融匯在故事的破案細節和每一幅畫面中。 另外,寫實以及作者超前的預判性都是該書的可挖掘點。“不同於漫威世界中遙不可及的超級英雄,走進丁丁的世界就彷彿走進了一個真實的世界。”比如在《向日葵教授綁架案》中教授被綁架前下榻的考納維因酒店,到綁架一方所在國博爾多利亞的大使館,甚至日內瓦的街道和火車站,都有真實原型存在;而整套叢書中,大到對月球、地球、海洋、沙漠、城市、街景的描繪,小到一部電話機、一個門把手,甚至是《藍蓮花》中掛在房間裏的條幅字畫、張貼在牆上的海報標語,其畫面真實度可媲美電影對生活場景的如實記錄。

此外,在沒有互聯網、信息相對閉塞的上世紀50年代,《奔向月球》《月球探險》所繪製的航天飛機外形和後來的登月火箭也非常相似,而在空間旅行中失重的畫面,必須穿上磁力鞋保持站立的細節,在降落月球之前火箭一定要反轉機尾向下平穩降落的科學描繪,諸多內容和細節均與現實相吻合。“而這一切,居然發生在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成功登月的17年前!”

據介紹,埃爾熱在創作新故事甚至每畫一個情節前都要收集大量資料,比如丁丁要去的某個地方的有關圖片、照片、報刊雜誌等。在當時的資訊和郵寄條件下,這很難做到。但埃爾熱收集的資料甚至遠超出讀者想象,直到日後滿滿地填充了一座博物館和它龐大的地下收藏室……這些也是編輯團隊強烈想要啓發孩子閱讀該系列圖書的原因。

李橦坦言:“活動策劃有兩個基本切入點:一是知識的培養,通過一套連環畫圖書傳遞給孩子知識點,既直觀,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而希望孩子通過讀書增長知識,是很多家長和學校的共同意願。二是進行人文精神包括勇敢、機智、友誼等優秀品質的傳承。這也是《丁丁歷險記》本土推廣的努力目標。我們把這兩點融入到每年的活動中,希望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閱讀這些故事,瞭解經典,增長知識,更嘗試提煉出一些東西,並引用到自己的課外生活之中。”

總結宣傳推廣的經驗,李橦覺得編輯發自內心的喜歡是最重要的基礎。不斷完善是《丁丁歷險記》編輯團隊十餘年如一日的工作,大家感觸頗深:“越做這套書,就越覺得不瞭解這套書,感覺有很多東西我們還沒有觸及到,可能這就是‘書越讀越厚’的緣故”。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少總社和“丁丁”的緣分還在繼續,李橦和項目團隊也仍在爲了讓更多中國孩子“認識丁丁、瞭解丁丁、喜愛丁丁”而奔忙。機會和壓力並存,李橦剛入行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國才只有13家少兒出版社 ,而現在,幾乎每家出版社都在做少兒圖書,“但是我們卻做不了成人書,所以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非常大。我們也知道,操盤‘丁丁’這樣的機會很難得。 而且現在想要再打造出類似一套《丁丁歷險記》這樣的經典太難了。”但是,有了《丁丁歷險記》這樣世界經典圖書的操盤經驗,李橦和編輯團隊近些年也不斷在原創童書領域耕耘。他表示:“中少人始終堅信,難並不代表沒有機會,而機會永遠是留給有心人的,更是留給奮力者的!”

記者:張聰聰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