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leaprate.com

泡泡是怎麼被吹出來的?怎樣才能吹出完美的泡泡呢?這項「老少皆宜」略帶夢幻的娛樂活動看似簡單,背後的科學卻相當複雜。科學家們對吹泡泡問題探討了近兩個世紀,直到最近,一個來自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了完美泡泡的「精確配方」,研究於 8 月 31 日發表在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原創 領研網

嚴肅的「吹泡泡科學」

吹泡泡可不只是簡單的娛樂活動,在物理學界,吹泡泡長期以來都是困擾著科學家們的「嚴肅科學」。

早在 19 世紀,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 )就概述了四條基本的表面張力定律——普拉托定律(Plateaus laws),決定了皂液膜的結構。泡泡呈球形是由於表面張力的存在:對於給定的體積,球形具有最小的表面積,因此需要最少的能量來維持。

20 世紀 40 年代的時候,美國植物學家埃德溫·馬茨克(Edwin Matzke)在他的實驗室里手工製造泡泡,接連製作出的泡泡讓他能更好研究它們的結構。

更近一些的 1994 年,愛爾蘭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of Dublin)的數學家們用計算機建模來確定最佳幾何形狀的泡泡;而德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則使用聲學懸浮,即強大的聲波使泡泡懸浮在半空中。

肥皂泡簇快照。圖片來源:Saye & Sethian, UC Berkeley/LBNL

2006 年,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皂液中加入微小的膠體顆粒可以產生一層「膜外膜」作為泡泡的護甲,讓產生的泡泡更穩定,並能隨意塑造形狀。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們甚至構建了初步的微流體泡泡邏輯設備,用於運送治療藥物或化學試劑。

尋找完美泡泡

就在 2016 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CNRS)和雷恩大學(University of Rennes)的洛朗·庫爾班(Laurent Courbin)和帕斯卡爾·帕尼扎(Pascal Panizza)創建出了一個理論模型,用於測定在氣流噴射到皂液膜時形成肥皂泡的機制。

為了測試這個理論模型,庫爾班、帕尼扎和同事們建造了一個大型設備,來張開足足一米高的垂直皂液膜。他們發現,只有在噴射氣流的壓力足夠大,使薄膜變形成與噴射器寬度相同的半球形「凹坑」時,才能形成泡泡。

通過一次次的吹泡泡實驗,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庫朗數學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應用數學實驗室的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兩種創造泡泡的方法:一種是用穩定而強勁的風推動圓形的肥皂膜來形成泡泡;另一種是將緩慢而輕柔的風注入小泡泡中,把泡泡慢慢吹大。

街頭表演就常常用到第一種方法,TA 們或者跑起來,或者快速地揮動手臂,來提供泡泡薄膜伸展需要的穩定而強勁的風。

「第二種就是我們在小時候用吸管吹泡泡的方法:先快速吹讓肥皂膜向外彎曲,形成一個小泡泡,然後即使吹動速度變慢,小泡泡也會長成大泡泡。」領導這項研究的助理教授萊夫·里斯特羅夫(Leif Ristroph)說到。

在實際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並不是在空氣中吹肥皂泡,而是在水中 「吹油膜泡泡」:在水中利用水流推動金屬圓環張開的油膜形成泡泡。「在控制、測量和觀察流速方面,使用水而非空氣具有許多優勢,」 里斯特羅夫解釋說,「這是使實驗更順利進行的一個技巧。」

吹出完美泡泡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8582891281936384

在一系列吹泡泡的實驗中,懸浮在流水中的油膜被推過金屬環棒

視頻來源:Leif Ristroph

實驗觀察結合數學模型的預測,讓研究人員得以理解產生薄膜形狀的力,甚至得出了吹出完美泡泡的操作技巧。里斯特羅夫表示:「我們現在可以確切地得出推動液膜形成泡泡所需的流速,以及這種流速和金屬圈尺寸等數據的相關參數。」

如果金屬圓環的周長是 3.8 厘米,那麼就應該以 6.9 厘米/秒的風速吹動液膜,吹得更快或是圓環周長更小,泡泡都會破裂;而吹得太慢或是圓環周長更大,氣泡會逐漸變小甚至根本不會形成。

泡泡科學的日常

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消費品中,泡泡科學的應用廣泛存在。從化妝和農業使用的噴霧,到剃鬚和護膚需要的泡沫劑和乳液,它們都是互不相容的液態物質組合。

研究給出的「完美泡泡配方」,除了指導我們吹出更穩定的泡泡,更有助於理解和優化噴霧和泡沫用品的工業生產。另一個方面,在玻璃製造和液體塗覆過程中,避免氣泡的產生也尤為重要,這些都離不開對「吹泡泡」的理解。

最直接的應用可能會體現在物理實驗教學上,水中吹油膜的實驗將更有實際操作和演示的意義。

論文鏈接:

journals.aps.org/prl/ab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