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喫奶或喝水時候經常把空氣也吞進肚子裏,雖然吞氣和放屁都很正常,但如果腸內空氣過多寶寶也會很痛苦。

這時媽媽就要想些辦法來避免脹氣啦!

怎樣避免寶寶腸脹氣?

1

少讓空氣進去

避免大力攪拌或搖晃奶瓶

粗魯的搖晃奶瓶,會產生很多氣泡,寶寶喝了之後就會不斷的打嗝。

正確搖晃奶瓶的方法是:

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搖晃瓶底,使其在水平面上旋轉。速度不宜太快,以不產氣泡爲宜。若產生氣泡,應靜置至氣泡消失後再給寶寶飲用。

餵奶時確保寶寶嘴脣和乳頭合緊

如果採用母乳餵養,確保寶寶的嘴脣在你的乳暈處合緊。如果是用奶瓶餵養,確保寶寶的嘴脣吸到奶嘴較寬的底部,而不是隻碰到奶嘴頂端。

餵奶時奶瓶傾斜30~45度

保證瓶內的空氣全部處於瓶底;或用那種會隨着寶寶一邊喫一邊縮小的一次性奶袋。注意別讓寶寶吸吮空奶瓶或奶嘴太久。

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項

母乳餵養的媽媽避免喫寶寶容易過敏的食物

讓寶寶少食多餐,餵奶時以及餵奶後半小時內,抱起寶寶保持身體豎直,或至少45度角。

及時迴應寶寶的哭鬧,大哭也會嚥下很多空氣,以免加重腸脹氣的情況。

2

多讓空氣出來

餵奶間隙及餵奶後一定要幫寶寶打嗝排氣,以便把體內的脹氣排出來。有些寶寶喫飽了之後會哭,就是因爲打嗝沒打過癮。

雖然母乳餵養的寶寶比喫奶瓶的寶寶脹氣會少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在熟悉寶寶的消化規律之前,每次餵奶後都要輕輕拍寶寶的背部,讓寶寶舒舒服服地打幾個嗝纔好。

打嗝也因人而異,有些寶寶要多拍一會兒,有的則不用,媽媽們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來就行。

拍嗝的幾種姿勢

1

常見的3種姿勢

讓寶寶趴在你肩膀上,托住他的頸部,輕輕拍打他的後背,直到把體內的脹氣全部排出爲止。

坐着拍打寶寶,用你的手托住寶寶的頸部,幫他撐住脖子,讓寶寶的腿自然下垂,拍打背部,讓寶寶打嗝。

讓寶寶趴在你的大腿上,整個身體的壓力全部分佈在你的身體上,一隻手撐住寶寶,一隻手輕輕拍寶寶的背部。

大部分寶媽會習慣第一種姿勢,尤其是對於剛出生幾周的寶寶來說更是如此,因爲這個時候的寶寶沒辦法控制自己的頭部和脖子的運動。趴在媽媽的肩膀上,整個身體都會得到良好的支撐。

幫寶寶拍嗝的時候,最好讓寶寶的頭高出你的肩膀一點點,然後用一隻手托住寶寶的小屁屁,用另一隻手牢牢護住寶寶,上下活動你自己的肩膀,也可以幫助寶寶排出脹氣。

也可以根據寶寶月齡來選擇不同的適用姿勢

2

新生寶寶拍嗝:直立式

鋪一條毛巾在媽咪肩膀上,防止媽咪衣物上的細菌和灰塵進入寶貝的呼吸道。

右手扶寶貝的頭和脖子,左手托住小PP,緩緩豎起,將寶貝下巴處靠在媽咪的左肩上,靠肩的時候注意要用肩去找寶貝,不要硬往上靠。

左手託在寶貝的pp和大腿,給他向上的力,媽咪用自己的左臉部去“扶”着寶貝的頭部,防止寶貝倒來倒去。

拍隔的右手鼓起成接水狀,開始給寶貝打嗝,圍繞在後背的中心位置,小幅度的由上至下拍打。

如果1~2分鐘後,還沒打出嗝,可慢慢將寶寶放平於牀上片刻,再重新抱起繼續拍隔,這樣效果會比一直抱着拍要好。

2

2個月寶寶拍嗝:橫坐式

兩隻手托住寶貝的腋下,讓寶寶橫坐在媽咪大腿上。

寶寶重心前傾,媽咪將左手臂搭好毛巾,同時從寶貝的腋下穿過,環抱住肩膀,支撐寶貝的體重,並讓寶貝的手臂搭在媽咪的左手上。

讓寶貝面部朝外,開始拍隔。

3

3-4月寶寶拍嗝:端坐式

媽咪雙腿併攏,讓寶貝端坐在大腿上和媽咪面對面。

一隻手從側面環繞住寶貝的後背,另一隻手拍後背。

這種姿勢讓寶寶和媽咪面對面,可以清楚瞭解寶貝的情況,看清寶貝的面部表情變化。但這種姿勢更適合3個月之後腰曲發育良好的寶貝,身體能夠支撐住。

4

拍嗝的注意事項

另外,給寶寶拍嗝時還要記住3個基本要點:

拍隔時,五指併攏靠緊,手心彎曲,拍在寶寶背上不會漏氣,拍的力量能引起振動、又不會讓寶寶感覺疼痛。

每一餐可分2~3次來拍隔,不要等寶寶全部喝完才拍。

老人說,拍後背震心臟,讓拍前面。其實,後背有脊柱,對心臟保護性才更好些,而且扣拍後背也易操作。

這些小技巧寶媽都可以回家試試哦!希望大家的小寶寶都能舒舒服服喫奶,然後心滿意足睡去~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海蒂.麥考夫. 海蒂育兒大百科(0-1歲)[M]. 南海出版社, 2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