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餓死,一個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一個就是戰國初第一雄主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的下場如此之慘,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說,正式由於趙國在鼎盛時期這場「政變」使得趙國喪失了唯一一次統一天下 機會。

趙武靈王,名趙雍,20歲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聞名。再有兩個有名的事件就是,秦燕兩國諸侯都是趙武靈王所立了,尤其是趙武靈王受羋月所所託,派兵助其子當上秦王(秦昭襄王)如果趙武靈王地下有知,數十年之後,秦趙長平之戰的就是秦昭襄王主政的時候,不知作何感想。

用最簡單話說,趙武靈王就是一世英名,一時糊塗。沙丘之變不僅使得自己死於非命,而且使趙國就此一蹶不振。趙武靈王的下場應該是自找的,用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來說明此事最恰當不過。趙武靈王原本立長子趙章為太子,但趙武靈王有一個寵妃叫吳娃。並立為王后,二人有一子也就是趙何、應該說趙武靈王對吳娃鍾愛一生,在吳娃去世以後,出於愛屋及烏的意思,斷然廢長立幼,讓趙何當了太子,趙武靈王這一做法遭到了以「宰相」肥義為首的朝臣的強烈反對,一是本身廢長立幼就不對,二是長子趙章無過,三是趙何能力真一般也不如趙章。而當時的君主權力不像後世那麼大。立儲也是公卿一族的大事,但趙武靈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錯,力排眾議立趙何為太子,而且一步到位,自己退位為「主父」。趙何為當趙王了。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堵住公卿的嘴。二是讓趙王何得到鍛煉。趙王何既然登基,就是趙武靈王失去「生命」的那一天。

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武靈王希望自己是「垂簾聽政」但趙王何一旦獲得獲得權力自然不願意失去,而經過四年的觀察,趙武靈王已經意識到,趙王何不是一個有為之君,他這才想起長子趙章的好處,趙武靈王希望將「易主」先是將趙國一分為二,然後再「廢掉」趙王何,已經品嘗到帝王威儀和權力的趙王何自然不會答應,權力是最好的毒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趙武靈王覺得自己拿回自己的王位很容易,但他錯了,權力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他對長子趙章的「補償」不僅害死了趙章。也害死了自己。

事情的過程與結果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要知道,趙武靈王長子趙章慘死,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其子趙王何困在沙丘三個多月,活活餓死。在這件事情上,趙武靈王有三個錯誤。一是不應該廢長立幼。二是不應該提早退位,使得自己喪失最大優勢,三是既然已經退位,趙王何在位,就應該任命。不能再生風波。過於自信害死了自己。而最後意圖分裂國家。實在糊塗了,趙武靈王前期雄霸一時,後期卻昏聵不堪,何以會如此?實在是讓人費解。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宮長達三個月,這麼久的時間裡幹了些啥?他掘鼠掏鳥窩都沒有人管,這說明他在沙丘宮中愛幹啥就幹啥,只要不出宮門,就沒人管得了!

於是就可以大膽地推測一下,他為什麼不可以挖個地洞,逃出去呢?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趙武靈王被困於沙丘宮,剛五十上下吧?以他常年驅弛的身體條件,他能勝任這項工作;以他的居住條件,他應該有些刀劍槍矛這類硬工具;沙丘宮是座行宮,不是一座軍事堡壘,所以結構上不是非常堅固;沙丘宮在當時的規模比較大,能有鳥窩,那樹林就多,有樹林就有陰暗,是行宮就有屋室,這樣一來,總有個隱蔽的地方可以挖洞。

但趙武靈王沒挖洞,在某種意義上就不準備逃走了。很可能是他不想再活下去了,看淡了風雲變幻,戰火紛紛,爭權奪利。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君父被臣子囚禁而親生兒子(昔日最忠愛的)趙何不聞不問,欲置其父死而無憂患)。如此一來,趙武靈王若被放出來,一個廢王也就等於一個囚徒。還不如不出去而受辱悲哀地死去。

以趙武靈王的智力和材力,沙丘宮困不住他。惟一的就是,他不想活了。他活下來就是一太堆麻煩。麻煩一出,內部一亂,必為其他國家所乘。趙國就有危險了。

趙武靈王與齊恆公,齊王建都是被餓死的。趙武靈王被自己最鍾愛的兒子斷水斷糧,活活掙扎了三個月,不走不逃,他這種行為向後人展示出趙何的陰暗歹毒。這比齊恆公(兒子們爭位去了,顧不過來),齊王建(秦始皇放逐於松林里餓死)更悲涼更無情。

趙武靈王活著時,秦昭王不動。不是不動,是秦昭王看在趙武靈王的昔日的恩情上不動粗。趙武靈王一死。秦昭王找麻煩來了,想用十六城交換和氏璧。從此,秦昭王及其後人一直把趙國當成第一號敵人對待。到趙孝成王時的長平之戰。趙國就耗盡了趙武靈王創造擴大的所有財力,幾至於數次滅國。

趙武靈王判斷錯誤,軍政不可分而偏要分開造成軍政對立,引起朝廷混亂;立幼廢長又除惡不盡;囿於婦人之心,而引起兄弟殘殺;大禍已成,竟然置身事外,當然就是成者為王,敗者不死則亡了 。

而失敗被困後,趙武靈王餓死也不逃亡,原因就在於他的心已經死了。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趙武靈王之死是自己一系列決策錯誤所致。

首先,他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讓趙國變成了一個畸形成長的軍事機器,戰爭效率空前提高,卻付出了政治效率下降和結構性紊亂的巨大代價:為了減少舊勢力的干擾,他對公子成等公族讓渡了大量政治和經濟權力,並犧牲了人事權,趙國看似轟轟烈烈,但新式軍隊也好,政權機構也罷,卻仍然充斥著公族和貴族等舊人,這在同期六國中是比較落後的,不僅不如秦國,甚至也不如三晉中其它兩國和齊國。如此畸形的人事結構,導致一旦他個人控制力下降,舊勢力就能輕易反撲並掌控全局。

其次,他對這種脆弱的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之缺陷渾如不覺,反倒一次次輕率地「失去位置」:放棄王侯尊號自貶為君,後來更索性放棄君位自稱「主父」,結果兒子惠文王一旦被說服轉向,就可以憑藉如假包換的「真王」權柄,讓「主父」親自訓練的幾十萬雄兵變成無用之物,讓「主父宮」變成不設防。實際上他已經足夠走運了,因為惠文王是幼子,有一個成長過程,攀龍附鳳的舊勢力也需要和他有一定時間的相互試探和磨合,如果當初選定的趙王是年長的章,而後者又有一些野心的話(從章後來意圖奪位可知他的確有野心),也許主父逞能扮使者去秦國「偵查」那趟就回不來了(只需放出個「那使者是趙主父啊」的小道消息,然後再發喪就好了)。

第三,一手建立了這麼個搖搖晃晃的「危樓」後,他居然又玩廢長立幼,廢長立幼本就冒險任性,既然做了就該再狠一下心,照先秦慣例讓老大公子章去外國自謀出路,乃計不及此,讓老大讓位後又生惻隱,打算把代分給他,以趙代兩地從戰國直到秦漢之交的獨特關係,一旦事成趙國勢必一分為二且對掐不息,而他苦心編練的精銳部隊也勢必會自相殘殺消耗殆盡(趙後期精兵以代為多)。事沒辦成卻被兩個兒子及其親信知道,結果雙方都不滿這個「糊塗爹」不說,還不約而同加快了奪權步伐,最終導致兄弟鬩牆的提前白熱化。

第四,事情已經鬧到不可收拾,趙主父卻仍然糊裡糊塗地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和已經稱王並初嘗生殺予奪滋味、周圍又圍攏了一群逐利者的小兒子,居然讓戰敗的大兒子入宮避難,結果他的庇護不但未能保住大兒子的性命,反倒促使已經勢成騎虎的小兒子及其周圍智囊橫下一條心,索性把事做絕,僅僅把他餓死,也算戰國時尚有周代遺風,若是到南北朝或更晚,那就直接動手了。

簡單說,趙武靈王是個出色的軍事將領(甚至都未必能稱得上出色的統帥),但作為一國之君,政治頭腦基本上是「脫線」狀態的,能夠在老病的年紀才困餓而死,已經可以燒高香了,倘若他的兒子再大些狠些,他的運氣再稍稍差些,以如此任性的做派,或許早就掛了。


趙武靈王因為胡服騎射而把趙國帶向了歷史的巔峰時期,當時的趙國成為了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相匹敵的強國。

你看趙武靈王就是這樣的一代英主,誰想到在他壯年的時候,他卻幹了一件十分雷人的事情,正是這件事導致了他最後慘死的結局。

那麼,趙武靈王到底幹了一件什麼事呢?

原來在趙武靈王,應該干出一番事業的壯年之齡,他卻選擇了退位,來輔佐幼君。這本就是讓人感到十分意外的事情,更加讓人意外的是,他並不是讓自己的長子來繼承自己的國君位置,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幼子。

之所以選擇幼子趙何來繼承自己的王位,是因為趙武靈王寵愛趙何的母親。按道理說趙武靈王應該是趙國最有作為的一代君王了,他對中國的歷史,肯定是很熟悉的了。

他肯定知道若是繼承人選擇不好,肯定會出現差錯,甚至會亡國的。

很顯然趙武靈王並沒有在意這件事,他很任性的,把自己的小兒子趙何推上了趙王的王位,當時的趙何年齡僅只有十歲,可以說還是一個娃娃。

當然了這時候趙武靈王讓宰相肥義來輔佐趙何,當初趙武靈王做這樣的決定的時候,朝中的大臣都是反對他的。

一是,反對他不應該這麼早退位,二是反對他把王位傳給了次子趙何,而非是已經成年的長子趙章。

這樣就造成了趙章心裡的極度不平衡。

按理說趙章是長子還被立為過太子,他應該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可是,就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喜歡一個女人,這個喜歡的女人,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就讓他喜歡的女人生的孩子當了趙國的繼承人。

這本身就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儘管趙章對這一決定十分的不滿,但是,他也是無可奈何。

有一次趙武靈王看到自己的長子趙章跪拜在自己的次子趙何的面前,他心裡感覺十分的不是滋味,說白了就是他為趙章的命運感到不平。

所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自己的小兒子趙何當趙王,讓自己的大兒子趙章當代王。

本來這時候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了,把王位傳給人家趙何了,他就不應該干預這樣的事情了,但是,他覺得自己還是實際上趙國的老大,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把王權給爭奪過來。

可是,趙武靈王不知道的是,一場謀殺正在向他襲擊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次謀殺的機會,還是趙武靈王給兒子製造的,當時趙武靈王要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趙何和趙章兩個人去遊覽沙丘宮。

趙章覺得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的弟弟趙何給幹掉,這樣的話整個趙國就是自己的了。

所以,他就想在晚上發動政變,讓趙何來自己這裡,然後在對他動手。

可是,趙章的這個計劃被趙何的宰相肥義給識破了。當趙章叫趙何去他那裡的時候,肥義沒有讓趙何去,而是自己去了,他要看看趙章到底要幹什麼?

所以,趙章就把宰相肥義給殺了。

很顯然趙章已經謀反了,本來趙章想帶著自己的人馬,殺到趙何居住的地方,把趙何給殺掉的。

可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公子成帶著士兵來護駕了,因此,趙章兵敗,他就逃到了父親趙武靈王居住的沙丘宮。

正是在這裡趙武靈王丟掉了性命,因為趙武靈王袒護自己的長子趙章,一開始他並不想把趙章給交出去,事實上他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把趙章給交出來的。

趙章被交出來之後,就被殺掉了。

公子成等人一想,自己逼迫趙武靈王交出自己的兒子,還殺了他的兒子,若是把趙武靈王給放出來,日後他重新掌權的話,肯定會滅了自己的族的。

他們越想越害怕,所以,索性一不幹二不休,就把趙武靈王給殺了吧。

所以,他們就派兵把沙丘宮給圍了個水泄不通。並且把除了趙武靈王之外的人,全部給放了出來。

就這樣沙丘宮裡就剩下趙武靈王一個人了,沙丘宮裡並沒有什麼吃的東西,趙武靈王只能掏鳥窩、抓老鼠、吃樹皮度日了。就這樣他堅持了三個月,沙丘宮裡實在是沒有什麼吃的了,所以,最終他被活活餓死在了沙丘宮中。


趙武靈王是誰!?

是胡服騎射的主角!能虛心學習當時人眼中蠻夷的強大之處,光是這個開創性的學習態度就甩了兩千多年以後清朝八百條街了!光是以此就可以在歷史長河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位了!

但是遺憾的是,宋安之只能說趙武靈的軍事能力是驚才絕艷的,但政治和親情上就是智商為負的了。

我們來看看趙武靈王矛盾的一生,廢了大兒子,立小兒子為太子做下這種不合常理的事情不說,畢竟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偏偏壯年禪位於小兒子,自己當了主父,也就是太上皇。

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趙武靈王當了主父以後也是思想不對勁。先是與被廢太子之位的大兒子朝夕相處,又想將代郡給予大兒子,讓大兒子當個代王,不知道是真的想補償大兒子,還是想利用大兒子來重新奪回他當初給予小兒子的權力。

但不管他怎麼想,總是挑起了大兒子和小兒子之間的自相殘殺,結果大兒子不敵小兒子被殺,趙武靈王也跟著被囚禁了起來,因為小兒子不想擔任殺父罪名,所以對其不聞不問,刻意將其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能落得如此凄涼下場,只能說這位大王是軍事上的天才,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兒。把握平衡不了政治和親情之間的敏感關係,還主動使大兒子和小兒子自相殘殺,偏偏自己還沒有掌握全局的能力,最後只能是以被餓死而收場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功成於自己的膽識和遠見,也自毀於自己的盲目樂觀和自信,可以說趙武靈王是一代明君,同時也是一代昏君。


【一】功成於自己的膽識和遠見。在趙武靈王即位之處,趙國在整個六國中是處於弱勢的,一方面受到中原大國的欺辱,另外一方面又受到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的騷擾,甚至臨境小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國。如果趙國一直這樣下去,滅國是遲早的事,而且只會不提不會延後。

趙武靈王即為後,面對如此孱弱的國家實際,以及外部面臨的發展形勢,趙武靈王膽識和遠見開始展露出來。

1. 在趙國遭受游牧民族騷擾。外族入侵的過程中,趙武靈王發現趙國之所以打不過,或者說消滅不掉游牧民族,一方面是因為士兵的戰鬥力弱,另外一方面也與游牧民族騎兵的素質有關,騎兵速度快、箭法准,再加上游牧民族民風彪悍,趙國士兵根本不是對手。趙武靈王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吸收了經驗教訓,認識到趙國部隊的弱勢和不足。


2. 吸收經驗開始反思。認識到趙國的不足,那就大膽的去改正。於是趙武靈王開始提出「胡服騎射」的大計劃,但中原國度歷來是瞧不起游牧民族的,認為他們是落後、低於自己的,所以這個計劃遭到很多大臣們的反對,竟然讓我們漢民族,穿上胡人的衣服,還得向他們學習,簡直是恥辱,但是趙武靈王通過各種方式、關係,說服了大臣,得以推進此計劃。


3. 實施胡服騎射。趙武靈王開始引進胡人來教導趙國軍隊戰術戰略技能。穿上胡人的衣服這只是為了和胡人之間拉近距離,要想超越他們,將胡人騎射的技能學到手才是關鍵,所以趙武靈王大膽啟用胡人作為軍隊的教官,教授騎馬射箭等戰鬥技能,逐漸提升了趙國軍隊的戰鬥力。而穿胡人的衣服又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邊境實現了平穩和諧相處。

「胡服騎射」讓趙國實力大增,趙武靈王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又吞併了中山國。

影視劇中的趙武靈王


【二】自毀於滿目樂觀和自信。在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後,趙國變得強大,但趙武靈王沉醉於自己的盲目樂觀和自信之中,最終導致悲劇。

1. 改立太子。因為寵幸吳娃,在其去世前答應她立公子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將之前太子公子章廢除,改立公子何為太子。

趙惠文王

2. 提前退位做主父,讓位給公子何。趙武靈王希望自己和兒子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專註與對外軍事戰爭,其實是想構建二元政治,但是其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歷來都是國無二君。

3. 獨享收回權力。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很快進入角色,但是趙武靈王看見身材高大的公子章伏地拜見自己的弟弟趙惠文王的時候,因為公子章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趙武靈王有開始轉移感情了,想分權給公子章,實際上也就是自己收回權力。

【三】沙丘政變。有了將權力分一部分給大兒子公子章的想法後,於是付諸行動,但是自己的主張被肥義拒絕了,趙武靈王將此事告知公子章後,公子章很憤怒,趙武靈王也十分憤怒,至此,他與趙惠文王之間的關係已經變了味道。為了從中調和,趙武靈王以到沙丘選擇墓室為由,帶著哥倆一起,而公子章心中一直氣憤不過,於是約定在沙丘發動政變,將趙惠文王剷除,但是政變最終失敗,公子章逃入趙武靈王居住的宮殿,趙惠文王派人攻入斬殺,而後清除趙武靈王宮殿內的所有人,只留下趙武靈王自己,並派兵包圍起來,下令不允許往裡面送任何生活補給。

就這樣,趙惠文王對自己父親的宮殿斷水斷糧三個月,而趙武靈王在裡面一開始還能有存糧和水,但是逐漸裡面的糧食沒了,他甚至將裡面能吃的都吃了,甚至是老鼠,還有掏鳥窩,最終什麼吃的都沒有,再加上沒有水,趙武靈王就這樣被自己的兒子活活的餓死在裡面。


趙武靈王--趙雍,作為一代雄主落得餓死的結局,確實令人唏噓,但是細想之來,這個結果與其在執政晚年諸多失策是有直接關係的,最直接的誘因是在趙武靈王的搖擺不定下趙國幾乎出現了「一國兩王」的局面,這在倏忽嬗變的戰國是致命的,而且是極其不明智的。要想弄明白這個「胡服騎射」的明君為何餓死,要從他執政晚期的兩大錯政說起。

錯政一、廢長立幼,英主錯斷。

趙武靈王執政的前半期可以說英明神武,他砥礪20年在趙國變法,仿效胡人,實行了歷史上有名的「胡服騎射」。通過變法,他擊敗了林胡、樓煩平定了胡人叛亂,是位傑出的軍事家。但是,在執政晚年卻因為丞相肥義向其訴說的一個模糊不定的朝局變故,趙武靈王就突然決定罷黜太子趙章,立趙何為太子。肥義也怔住了,他當初只是懷疑趙章有篡位之嫌,並未確定,只是想讓趙雍有所警覺。但是沒有想到,趙雍沒有仔細調查後就立即罷黜太子,朝堂上下一片嘩然。因為趙章平日勤勉好學,文武通達,有成為明君的潛質。更令朝臣想不通的是趙何立太子時只有八歲。

錯政二、讓位幼主,一國兩王

更大的震動來了,冊封新太子後不久趙雍就讓出王位由趙何繼任國君,肥義輔佐。趙雍則執掌軍權大拓疆土去了。廢掉一個潛在的明君,冊立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為新君,當真是叫人不可思議。(有史料記載,趙雍立趙何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趙何的母親孟姚,趙雍特別寵愛這位王妃,所謂愛屋及烏趙何子憑母貴,成功上位。)趙雍為了趙何能平穩治國,帶著趙章去開疆擴土了,慢慢的他發現趙章確實是很有才能的。但是事已至此已無法回頭,他本想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和趙何各治一半,被朝臣制止了。於是他封趙章為安陽君並安排田不禮輔佐之,一時間趙何和趙章為了王位展開了爭奪。

沙丘之困,餓死雄主

終於趙章按捺不住了,在趙雍邀趙章趙何去沙丘(河北巨鹿東南)玩獵時,趙章在田不禮的謀划下發動政變,趙章的謀劃肥義早已摸清,所以一起事就失敗了,趙章被殺,趙雍被困在沙丘行宮三個月。

趙何為什麼不救趙雍呢?其實,趙何對父親是有很大意見的,你既然立我為太子,為什麼又封趙章為安陽君,還想給他趙國一半的土地,你真是老糊塗了嗎?不知道國無二君的說法嗎?其二、趙何已經成為國王,如果再將趙雍放出,再來一次「奪權」趙何當然不想這樣。所以,最終趙雍餓死在沙丘。如果,趙雍沒有過早放權,從而失去自保能力的話。也許.......歷史沒有也許,只有必然!


趙武靈王,歷史課本大家都會接觸到,一個胡服騎射直接讓,趙國從一個人人都可欺得的弱國,直接一躍成為當時的強國,可謂是一個非常流弊的人,然而就是這樣的人,最後的結局居然是餓死,就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一個結果。

一切的源頭都是一個夢引起的。

說有一天晚上,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夢,夢中他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在唱歌,他一走進,那女子便消失了。

翌日,趙武靈王在宴會上,向大臣們說了這個夢,並描述了少女的容貌特徵。一個名叫吳廣的大臣聽了大王的描述,感覺這個女子非常像自己的女兒孟姚,便得空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一見孟姚,就認出了此人就是夢中的女子。大喜。沒過多久便立孟姚為王后,之後二人又生下一子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九年之後孟姚與世長辭,趙武靈王非常悲痛,愛屋及烏。便不顧大臣的反對,廢了太子趙章,改為趙何為太子。

沒過多久,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自己四十多歲光榮退休,讓年幼的趙何立刻登基,而自己改稱「主父」。


趙武靈王雖然退休的了,但他依舊掌握的朝政,並且他還在這個期間做了兩件大事。

一:他偽裝成外交官出使秦國,給秦人的印象「狀貌甚偉,非人臣之度」

二:親自率兵,消滅了中山國,把中山國融入了趙國版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何的王權逐漸穩固,已經開始不聽從主父的話了。並且朝中大臣已經認同趙何,並且緊密的團結在趙何的領導之下。

此時,趙武靈王的權利已經所剩不多了。此刻他想要回自己的權利。

於是他想到一個餿主意。他立趙章為代王。此目的是要趙何、趙章二王相爭,自己趁機可以收回權利,甚至重新成為趙王。


然而朝中大臣紛紛表示,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種分裂國家的想法,大家都不同意。

不久趙武靈王在沙丘宮養病,趙章便假借主父的令牌,招趙何來商議二王之事,實際沿路埋下伏兵,意欲加害。

相國肥義深知是計,便代君而來。果然被殺了。

事情敗露,趙章只能起兵造反,趙臣李兌及公子成率兵平亂。

趙章兵敗只能逃亡沙丘宮,隨後李兌及公子成率重兵圍困沙丘宮,趙章被誅殺。然而將沙丘宮內的趙武靈王的隨從全部帶出宮外,只留趙武靈王一人在宮中。

之後,重兵圍宮三個月。

趙武靈王餓死。

究其原因簡要概括為三點:

一:廢長立幼,壯年退位。

二:意圖分裂趙國。(立二王)

三:趙章兵敗,不該收留(導致自己被餓死的直接原因)


趙武靈王的下場有一點和千古第一帝——秦始皇,有的一拼那就是死地都是「沙丘」,而趙武靈王也是更加悲催,活活被餓死的,這就悲催了,先點個題「溺愛」,趙武靈王的下場完全是自己一路作出來的,一代明君就這麼被自己的兒子給黑了。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不立長子,立幼子——埋禍患

不知道趙武靈王是不是也在追《九州飄渺錄》,學北陸青陽部落讓小兒子來繼承大統,自己能享福。

要說這英明一世的趙武靈王,在國家大計上為何如此糊塗,我們就自己來看看吧!

我可以說年輕的趙武靈王絕對是人中之王,他老爹趙肅侯死時趙武靈王才是個十五歲的毛頭小子,雖然在當時已經算是成人了,但是要在春秋亂世之中保全國家也是很難的,在各國之間周旋,在如今一個半大的孩子甚至連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好,還指望管理國家呢!

趙武靈王不同,後來的大秦帝國多少也有一點趙武靈王的功勞,為啥我要這麼說呢?因為有一個電視劇叫《羋月傳》其中羋月為大秦宣太后,而其子秦昭襄王之所以能繼承大統可以說和趙武靈王有極大的關係,這麼一個「精幹」之人為何會犯下如此無知的錯呢?

有首歌里給了我們答案:「因為愛情他不會輕易悲傷……」

趙武靈王的寵妃吳妃給他生了個兒子,名叫「趙何」,沒想到趙武靈王還是一個深情之人,吳妃死後愛屋及烏的想要將王位傳給趙何,這樣的話老大趙章就沒機會了。沒辦法就求救大臣,請趙武靈王不要廢了他,可惜沒用,趙武靈王用情太深,無法自拔。

為了讓趙何上位,寧可自己退位,也要保趙何上位,這固執也沒誰了,整個中國歷史罕見,趙章也只能認栽了。誰讓老爹疼小的呢。

二、江山分兩半,從此天下亂

大家都知道最後趙武靈王把趙國分成兩半,一半給了趙王何,一半給了公子章,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趙武靈王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

我在想當時趙武靈王為何將王位給了趙何,最後又讓公子章和趙王何一起執掌江山,當年找趙武靈王拚老命的把趙何推上去,現在在把趙章拉進來,這不是添亂嘛!趙武靈王,正當壯年退位了,但野心依舊在,本來自己「垂簾聽政」四年,就已經讓身為此時趙王的趙何反感了,你在加進來一個趙章,這不是更亂嗎? 的確,趙國從此不在太平了。

趙武靈王的貴人是肥義,肥義可是在趙武靈王還年輕的時候就輔政開始使得趙國成為諸侯國之中的霸主。 但是肥義被趙武靈王派給趙王何當老師,肥義被趙武靈王信任,而今又專心為趙王趙何服務,你覺得就算有趙武靈王支持,趙章能做大嗎?

在沙丘,趙章想要藉機會除掉趙王何沒想到,還是被跟著自己老父親的肥義給破壞了,我在想趙武靈王是感覺愧對趙章還是感覺趙章比趙何有才,不管如何,此時的趙何已經覺得自己老爹趙武靈王礙事了,所以在反殺哥哥趙章後命令人把老爹圍困在主父宮裡活活的憋了三個月餓死了。

趙武靈王完全是自己作死,好好的王不當,給小兒子,最後還是小兒子逼死自己。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滅中山,收三胡,將趙國領土擴大三倍,乃趙國最偉大的一代雄主,然而,在生活中,趙武靈是個多情甚至優柔寡斷的男人,而且他的多情不只是對女人,對韓姬有情、對趙惠后有情、對趙惠文王有情、甚至還對自己的廢太子有情。

雖然,在戰場上趙武靈王是掌控欲極強的統帥,軍令如山、殺伐果斷、不拘泥於傳統,如果他是如李牧一樣帶兵的將軍,那麼他一定能夠是位列戰國名將之列,只可惜他是位君王。

君王,尤其是好的君王,應該將戰場上的殺伐果斷表現在朝廷中尤其是諸位的安排上,後世如朱棣,心狠手辣並不是個好人,在諸位中雖然也曾猶豫但最後很決絕,所以他能成為千年難遇的好皇帝,而反觀朱棣的對手朱允炆,是個仁慈的好人卻當不成好皇帝。

趙武靈王無疑就陷入了這種矛盾當中,因為多情,他廢掉了韓姬,立了吳娃為後,也是因為多情,吳娃死後將她兒子趙何立為太子,同樣因為多情,將廢太子趙章立為安陽君封在了代地,而這也成了沙丘之亂的導火索。

縱觀史書,無情最是帝王家,尤其是儲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中國歷史上的廢太子都沒有好下場,哪怕是未參與過爭儲的信陵君魏無忌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哥哥的猜忌中,而趙章卻飛揚跋扈不懂收斂,只因為,趙武靈王雖然讓位卻是掌著兵權的主父,而主父是護犢子的。

兵權,自古就是雙刃劍,槍杆子里出政權,誰有兵誰說話就硬氣,但也能讓你成為眾矢之的。主父甚至一度想讓趙章在代地稱王,這對趙惠文王的支持派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就這樣,主父讓位4年後,飛揚跋扈的趙章引來了禍端。

公元前295年,沙丘宮事件發生,大致經過是主父帶著趙惠文王到沙丘巡視分別住在兩個宮殿,趙章和田不禮假傳主父的命令讓趙惠文王前往沙丘宮,實則想在半路幹掉趙惠文王,但是卻先把國相肥義殺了,陰謀敗露,趙成和李兌調來軍隊消滅了趙章手下的叛亂分子,趙章逃進了主父住的沙丘宮,希望主父能保護他,趙成和李兌的軍隊包圍了主父的沙丘宮,殺了趙章之後,軍隊困住了沙丘宮,不讓主父出來,並將沙丘宮內的隨從以滅族為要挾驅趕出來,主父獨自一人被困在沙丘宮中。

圖:京劇新編歷史劇《趙武靈王》之沙丘宮變

主父被圍困後存糧吃完,不得不掏麻雀窩找雛鳥為食,大概可以推測發生在3月,因為在北方,麻雀繁殖季節是每年的3~4月份。

在原陽駐紮的騎兵軍團也聽說了沙丘宮所發生的事情,樂毅、劇辛、趙奢等少壯派將領蠢蠢欲動想私自領兵前往解圍,但被總指揮牛翦鎮壓,沒有主父的命令誰都不敢輕舉妄動,但這種時候誰還能接到主父的命令,牛翦顯然低估了帝王家爭權的殘酷,權力面前,父子、兄弟都已只是一個軀殼。

到了6月,這時候距離沙丘宮被圍困已經過去3個月的時間,十四歲的趙惠文王惴惴不安的等待著著沙丘宮的消息,他想做點什麼卻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在那個夏天天氣比以往要更熱一些,趙武靈王早已餓死,腐爛的屍體散發出陣陣惡臭,飄出沙丘宮的宮牆之外,牆外駐紮的士兵向長官報告了這一現象,趙成下令打開沙丘宮宮門,找到了已經腐爛生蛆的主父遺體,確認趙武靈王死後向諸侯發出訃告。

80多年後,秦始皇也在沙丘這裡死去,胡亥在趙高李斯的扶持下登上皇位,中國的歷史進程走向另一個方向。

另一個巧合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離不開安平君趙成的支持,然而在沙丘宮變中害死他的,同樣是趙成,趙武靈王成也趙成亡也趙成;一百年之後的戰神韓信也讓世人留下相似的感嘆。

世間的萬物總是在不停的輪迴,變的只有主角的名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