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演進到戰國時代,天下人已極為厭戰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需要天下歸一。可以說天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天下人最大的分歧,也只是由誰來統一天下而已。總的來說天下歸一,只是個時間問題。

趙武靈王,年輕時胸懷大志,倡導「胡服騎射」,使趙國迅速崛起。他為了圖謀大業,就將國主之位傳給了兒子,自稱趙主父。

趙主父後來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分別命名為趙國和代國,讓自己寵愛的小兒子做代國國主。然而此舉就引起了他那個做了趙王的兒子,極大的不滿。

此時趙主父又做了一個很無腦的決定,他召趙王去代王的宮殿,決定親自為自己這兩個兒子冰釋前嫌。

當趙王來到代國王宮時,代王沒有親自出迎,趙主父也沒出現,因此趙王及其隨從極為不安。

倘若趙王退走,就會得罪趙主父,並且有可能會被問罪,搞不好還有殺身之禍。

倘若趙王進入代國王宮,又恐遭伏兵擊殺。因為父子、兄弟,已生嫌隙,帝王之家父子相殺,手足相殘,也不少見。

趙王進退不得,最後將心一橫,率部殺入代國王宮,將代王和趙主父一併殺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趙主父的個人理想不符合歷史潮流、不符合天下人的意願,所以他註定會被歷史所拋棄。從趙主父處理家事、國事的作為來看,趙主父不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雖然他有勇氣,有開創性思維,但是並不是傑出的帝王之才。

因此個人認為趙主父不死,趙國歷史也不會被改寫。趙國敗局已定,天下必將歸一,即便趙主父不死,也垂垂老矣,即便趙主父還能主政,趙國頂多也就多存在些年月,亡國的大趨勢是無法扭轉的。


趙武靈王,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中後期趙國的法人代表,集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先秦浪漫主義者與一身的男人。同時還是愛江山又愛美人還愛孩子的博愛好男人,由於愛的泛濫,愛得無厘頭,因為愛所以愛,所以他死的很難看。

然而,這是一個在國家治理和戰場上同時具備雄才大略的天才,而且既有膽略又有手腕,可謂不世出的君主。如果趙雍不死,無疑趙國歷史會有巨大的改變,秦趙以及天下的命運很難判定。可惜歷史沒法假設,國政與戰場上的雄才大略卻掩蓋不了他情商上的致命缺陷,他的兩個弱點:就是英雄難過美人關以及婦人之仁,這在大爭之世的春秋戰國時期實在是太罕見了,於是才有了後面跌宕起伏,讓人如泣如訴的內亂。

當然,比起有了管仲就再無功績,失去管仲就再無建樹,除了最後死的慘烈就再也沒有上過頭條的齊桓公公子小白,我其實和很多人一樣非常推崇這哥們的才略。這裡也對他的功績稍作介紹,以表達我綿綿不絕的崇敬嚮往之情。

當時不算強的趙國內憂外患,中原地區的各國欺負它,游牧民族騷擾它,還有個國中之國,那隻中山狼煩死它,卧榻之側豈容餓狼假寐?可惜之前趙國還就是搞不定它,而中山國也特別喜歡趙國看它不順眼,又干不掉它的樣子。

而這一切,當時剛剛十五歲登基的趙雍並不知道,因為這時候他正守著他老爹的墓發獃,而就在不遠處,五國聯軍即將兵臨城下。

咱現在十來歲的小屁孩懂啥啊,頂多也就是守著電腦遊戲不撒手,懂得去泡妞就算開光了,但人家愣是在擺出強硬姿態針鋒相對的同時,又利用外交手段合縱連橫,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終讓五國無功而返,所謂三歲看老,從此事就可以看出,此人天縱奇才,而且不拘泥於成例,這當然是一切輝煌的開端,也為未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各國變法都是依靠大臣,如秦之商鞅,韓之申不害,而成就趙國超級大國地位的胡服騎射卻是由他一力推行,光耀千古,從此我們的先輩們終於穿上了馬褲,而中原地區的騎兵部隊也從此登上了歷史舞台。

而我覺得最牛的一點,則是他的戰略構想,秦國因為四代雄主日漸強盛,其他各國如喪家之犬,只一門心思的修鍊縮頭神功,就怕秦國記掛他們,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可是趙武靈王卻一心要滅秦,並提出了用輕騎兵繞過秦國由秦嶺、函谷關所構建的馬奇諾防線,取路雲中平原,自九原突襲咸陽,從而一戰而定,吞併秦國的路線圖。這種大迂迴戰略,成吉思汗用過,古德里安也用過,魏延只是想過,但趙雍是實實在在的考察、部署和準備了,可惜因為身死功虧一簣。

以胡服騎射為起點,雍子滅中山,修長城,敗異族,辟三郡,設邊塞,會諸侯,還扶持秦國和燕國兩國的一把手上台,怎麼一個威風了得。好男兒能建此功業,可謂不枉此生了。遺憾的是,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連智慧與帥氣並存,白起與商鞅化身的雍子都逃不開這樣的魔咒,只愛美人也就罷了,卻又在兩個兒子之間游移不定,非要將愛進行到底,還想搞什麼一國兩主的邦聯制,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終於自嘗苦果。

趙武靈王的這個謚號也很有意思,一般謚號嘛,要不就稱武王,要不就稱靈王,而今合一,足見國人對其感情之複雜,武靈王,啥意思呢?其實解釋起來也很簡單,武就是牛逼,靈就是2B,意思就是又牛逼有2B的大王。

說,從牛逼到2B,需要幾步。

答案是,三步。第一步,牛逼;第二步,發夢;第三步,2B。

其實一切的一切,都源自那個荒誕不經的夢,那夢中的女神啊,是不是雍子上輩子欠你的,你要讓他用這種方式來償還呢?

他有一個好習慣,就是喜歡用腳去丈量土地,他不但喜歡丈量自己的土地,最離譜的一次還扮成侍衛跟著外交官去秦國偷窺和視察。而那個夢就是在他當背包客的時候,在一個沙丘上睡著時做的。在夢中,一位彈著古琴唱著歌的美女出現在他面前,估計也沒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接觸,否則他很有可能早就遁入空門法號夢遺了。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最知,後來在王國內部高層員工的飯局上,他又細緻入微的給自己的大臣們談起了這個姑娘,估計還唉聲嘆氣一臉惆悵。此時席間一個叫吳廣的同志心中一動計上心來,稱自己的有個女兒長得和雍子說的夢中情人很像呢,當然,其實是不是真女兒又有什麼重要呢,王允和貂蟬的把戲任何時候都是可以操作的。吳廣之後就根據雍子的描述給他量身打造了一個「夢姑」出來,趙人稱其為「吳娃」,既然都稱娃了,估計可以與莎拉波娃,庫爾尼科娃媲美了。

自古紅顏多薄命,雖然寵愛的無以復加,吳娃只陪了趙雍幾年就撒手西去,但是她播下了禍亂的種子,那就是雍子的小兒子趙何,趙雍愛屋及烏,竟然廢掉了他和韓國的公主所生,酷似自己還立有赫赫軍功的大兒子,此時已是太子的趙章,改立小兒子為王,請注意,是直接改立小兒子為王,然後年僅42歲趙雍順便把自己給榮升了,其實就是太上皇,但估計他覺得還是叫爹親啊,所以讓別人稱自己為主父。主父和主婦諧音,這時候雍子還真有點又當爹又當媽的意思。

應該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趙雍打造了一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二元體制,就是同一個國家裡,兒子管政治,老子管軍事。更牛逼的事情還在後頭,就因為他突然又可憐起大兒子來了,覺得本來是太子的大兒子被廢掉,現在給小兒子磕頭好像個孫子一樣,他就突發奇想,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兩個兒子各占其一,他總統,準備觸電邦聯制。

可惜這個偉大的構想正處於醞釀階段的時候,也就是他心傷大兒子怎麼像孫子的時候,也想緩和一下氣氛,搞好團結,為下一個五年計劃做好鋪墊,於是在輕鬆和睦,其樂融融,闔家歡樂的氣氛中,他召集兒子大臣們結束了政治局常務會議之後,一大家子人來到了離邯鄲不遠的一個叫沙丘的名勝度假療養。

歷史有時候總會讓我從驚悚的噩夢中醒來,趙武靈王在一個小沙丘上夢到了那名女子,命運的終結點則是這個叫沙丘的名勝上的行宮,這不就是另一個落鳳坡謀殺案嗎?

後面的故事就顯得混亂而可笑了,大兒子想借趙雍之名單獨約出小兒子利用自己訓練好的恐怖分子直接殺掉,以造成既定事實篡位,結果小兒子身邊的忠臣主動去頂缸,結果沒讓這位忠臣失望,他成功躺槍身亡,這老小子死了不要緊,結果小兒子被趙雍的叔父給掌控了。見事情敗露,大兒子起兵去殺小兒子,卻因為帶來的兵少反而被趙雍的叔父帶兵給打敗了。敗了不要緊趕緊跑唄,大兒子躲來躲去非要躲到趙雍那裡,趙武靈王你就置身事外就是了唄,結果手裡沒兵的情況還收留了自己的大兒子,如果這不是腦殘,我真不知道叫什麼,這時候想起舐犢情深來了,這時候想起憐子如何不丈夫了,你早幹嘛去了?

趙雍的弟弟當然知道雍子是個猛人,除惡務盡,藏秘排油一鍋端療效最好,通心通肺又順腸,他不愧是長輩,眼都不眨就帶兵衝進了雍子所在的宮殿殺了大兒子,然後把主父宮一圍,還宣稱內有叛賊精神分裂異常危險,要求馬上保護群眾安全,儘快疏散人群,結果最後就剩下雍子了,也是,雄才大略加上爛好人心智不健全再加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那還不是精神分裂啊?

看明白了嗎?演員表是這樣的:大兒子,趙章。小兒子,趙何。趙雍的叔父,就是他倆........爹的叔叔,你們懂的。

下面的情況和幽禁齊桓公的套路基本上是一樣的了,唯一不同的,猛人就是猛人,依靠扒鳥窩,估計還有什麼吃樹皮,喝雨水,練瑜伽辟穀之類的叢林生存攻略,趙武靈王硬是活了仨月。可惜在村口的牌樓上就是等不來救援的車隊,宮裡也沒有餘糧啊,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一生氣一跺腳,死了吧。

雖然像這樣的猛人至少也應該留點什麼遁地或者東渡之類的傳說方便以後戲說,可是那時候史學家思維比較僵化,硬是沒留活口,也沒有神仙姐姐再出現,估計他們對趙雍有偏見。

他終於還是死了,餓死的。

我其實很想寫一篇論文,名字就叫《沙丘宮變雍子一家到底得到了啥?》,結論就是,雍子,餓死了;大兒子,戳死了;小兒子,被架空了。趙國大權成功落到雍子的叔父公子成手裡。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猶豫不定作繭自縛。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悲哀,真是悲哀!


如若趙主父不死,歷史是會改寫的,趙國也只是會摧遲衰落,最終也會是秦大一統,這是天下大勢所趨。

首先,容我分析下秦趙兩國。

先說秦國,秦國的先祖是替周王室養馬的,因護送周王室遷都有功被封,秦國經幾代餘烈,,奮發圖強,從小小的一塊封地慢慢發展而來,歷代君王都很有作為,幾乎都沒失誤。國中人才輩出,名將眾多。孝公時期,經商鞅變法,國力更加強盛,國富民豐,軍隊兵強馬壯,兵多將足,須知秦的疆域都是一代一代打下來的,在此期間一直對抗西戎,是一支實戰能力特強的軍隊。到了始皇時期國力更是強勝,人才輩出,武有王翦,王賁,蒙武,蒙恬,這些都是能征善戰的將才,謀士尉繚,李斯,呂不韋等。戰略上採取「遠交近攻,破縱連橫,逐一擊破」,秦是量的積累,質的飛躍,順勢而為,統一六國是大勢所趨。滅六國也是很順利的,除趙國外。其他各國幾乎沒廢多大力,投呢投降,有的象徵性的抵抗下。

再來說下趙國,趙國的強勝是從趙主父的「胡服騎射」開始的,但趙國地理位置很尷尬,夾在中間,四周難於圖進,趙又是三家分晉才有的,論實力遠不如秦,根基不深,想要對抗秦還是有懸殊的,軍事上勉強可以,但綜合國力還是有差距的,趙主父的「胡服騎射」重於軍備,農業生產人口還是沒法跟秦比。軍事上人才輩出,廉頗,趙奢,李牧等。有能力拚一拼。

綜上所述,就算趙主父不死,也無法改變結局,終歸要被秦統一的,只是時間的問題。國與國的較量,在於君主與君主之間誰更賢明,國力強弱,謀臣武將熟強熟劣,政治是否清明,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那方占的多一點,那方就更有機會。


趙主父不死,足以與秦國試比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