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之中,表面上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唐僧從東土大唐出發,到西天靈山大雷音寺取經。然而實際上,整個過程卻是如來處心積慮安排的。也就是說,與其說取經,還不如說是傳經,只是因爲如來擔心主動傳經太掉價,所以要讓唐朝方面派人過來,而且還要歷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才顯得經書的可貴。

這並不是如來的矯情,而是一種營銷策略,只有這樣,纔會體現出經書的珍貴。然而,就當唐僧師徒好不容易走到靈山之後,又憑空出現了一些波折,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如來的兩位尊者阿難、迦葉索要錢財,孫悟空不肯給,所以第一次傳經是無字經書。

很多人認爲,這就是阿難、迦葉公報私仇,故意爲之。然而,堂堂靈山,怎麼可能會將空白的經書冊子放在那裏?其實,這無字經書纔是真的!爲什麼小珏能夠這麼肯定?因爲唐僧師徒發現經書沒有字後,返回靈山興師問罪時,如來不僅幫阿難、迦葉索要錢財之事開脫,更是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衆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如來其實在這裏說了兩層意思,第一是這白本就是無字真經,並不是誆騙他們,第二是因爲東突衆生很愚昧,只有無字經書才能拯救他們。實際上,如來很明白地說出了心裏話,無字經書比有字經書還要高深管用。

接着如來沒有等唐僧師徒表態,就趕緊吩咐阿難、迦葉將有字經書傳給唐僧,沒有再做過多的解釋。那麼如來爲什麼會改變主意,重新傳給唐僧有字經書呢?這可能與一位佛祖有關。

他就是燃燈古佛,在《西遊記》原著之中,並沒有講述這位佛祖的來歷。其實,他是在如來之前的佛界領袖,相傳也是如來的老師。如果按照人間的說法,如來是皇帝,那麼燃燈古佛就是太上皇。

當阿難、迦葉第一次給唐僧師徒傳經的時候,這位燃燈古佛就在閣樓之上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他很清楚阿難是將無字經書傳給了唐僧,也很清楚無字經書纔是真經,因此笑着說:

東土衆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

這句話,充分證明無字經書纔是真經?燃燈古佛爲什麼會阻止唐僧代走無字經書,就是因爲東土衆僧很愚迷,不識貨。別害了唐僧。既然燃燈古佛這麼認爲,如來不得不給老領導一些面子,因此改傳有字經書。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唐僧師徒發現了無字經書的時候,也能看得出。他們在詫異之餘,唐僧長籲短嘆道:

我東土人果是沒福!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麼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

燃燈古佛和如來這兩位最具重量級人物都開口表示白冊子是經書,唐僧卻說是空本,拿去沒什麼用,還怕被李世民以欺君之罪論處。唐僧已經是唐朝最爲頂級的僧人,他都這麼不識貨,可見無字經書確實暫時不能傳給唐朝。因此燃燈古佛這才命人追上返回唐朝的取經團隊,讓他們發現經書的異樣。

其實,後來孫悟空也悟出了這個道理,因爲他畢竟是聰明過人,一點就通。那是在唐僧拿到有字經書後,在度過通天河時被老龜摔下水,他們爲了晾曬經書,放在石頭之上。結果有些經書因此而破損,唐僧心痛不已,孫悟空卻滿不在乎地表示: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也就是說,孫悟空對這些有字經書已經並不看重了。他知道起先那些無字真經纔是寶貝,可事到如今,他也不會多事。因爲就如他說的,天地都不全,那麼經書的真真假假,又有什麼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