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紅火耀過大年,是世世代代中國人歡度新春佳節的一種傳統民俗。每逢過年我特別喜歡去各地拍攝燈會,喜歡追逐那份流光溢彩的視覺,更享受那歡天喜地的情景帶給我的感動。

前些天,我應邀到河南三門峽參加“2019陝州燈會的點燈儀式”,沒想到在這個偏於一偶的黃土塬舉辦的燈會卻令我震撼不已,那直徑28米的“世界第一穹頂”燈組,規模之大,據說只有中東迪拜出現過一次;更新奇的是那一個個光影奇幻的地下四合院,讓我不由地嘖嘖稱奇,連連叫絕。

“三姐姐,陝州在陝西什麼地方?”有朋友看到我發的陝州燈會圖片感興趣地問道,也難怪,因爲一提到“陝”人們通想到陝西的簡稱是陝;但殊不知,其實,“陝”在河南的三門峽,古時稱爲陝州,陝州以西才謂之陝西。

陝州,獨特的陝塬,南有重巒疊嶂的崤山,北鄰雄渾蕩氣的黃河,古道險崛,溝壑縱橫。千百年來,極具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陝州人,用勤勞的雙手,竟然將成一個個村落,潛伏於地平線下,成爲天下奇觀。

2019陝州燈會開啓了地平線下“燈火盛宴”,彷彿把我帶入了一個未知的奇妙世界。陸地上的花燈不足爲奇,水面上的花燈我也賞過,但地平線下的燈會我卻是平生第一次見到。由衷地感嘆“新春彩燈多相似,唯有陝州獨不同”。

地坑院是豫西地區特有的古老而神奇的民居建築,“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

“地下可觀秦晉風,坑中能賞崤函月”。所以,只有下到坑院裏,才能讀懂陝州的故事;賞燈也是如此。

地坑院,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裏,對於我們來說是偏遠的、深藏的,然而在世世代代生活於此的陝塬人眼裏,春有百花秋有月,一年都是好時節。他們依偎着黃土地,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地坑院,不用一磚一瓦,卻有頂天立地的風骨;只有走進地坑院,纔會感受到人與自然能夠貼切的如此真實。

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隨着國家保護古民居和發展鄉村旅遊政策的推進,地坑院就像塵封的酒窖掀開了醇香的蓋子。

地坑院裏,藏着華夏中原的質樸,藏着民間藝術的孤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地坑院探祕尋寶,越來越多的人在延續至今的農耕文明中找到了久違的鄉愁。

地坑院裏賞花燈,妙趣橫生,別有洞天。己亥年金豬送福,就連“廣寒宮”也燈火通明,天蓬元帥戲嫦娥引來人們陣陣開心的笑聲。

走出坑院擡頭看,一條騰飛的巨龍,正在爲改革開放而起舞。四十年的滄海桑田,四十年鉅變無限。

拖拉機,曾經是那個年代裏最具馬力的機械化標誌,那時候陝州人開着它在的黃土臺地的三道塬上辛勤耕作,開着它日夜兼程才能走出塬上。

而如今,風馳電騁的復興號,日行幾千公里不是夢,全國各地的人們乘坐朝發夕返的高鐵便可直達三門峽南站,不費周折地輕鬆走進地坑院。

如今的陝州,青山綠水,風景如畫,生態宜居,一個魅力無限的陝州城已呈現在人們面前。

如今的陝州,天鵝翔集,和諧自然,天鵝湖上聖潔的白天鵝翩翩起舞,吟唱着陝州大地的美妙樂章。

門外的燈籠露出紅紅的光景,陽光的油彩塗紅了今天的日子;今年又是豐收年,家家戶戶曬上五穀慶吉祥。

陝州城內燈似海,地坑院前人如潮。國泰民安的好日子,陝州人怎能不歌唱,怎能不張燈結綵,致敬這40年鉅變帶來的蒸蒸日上好生活。

新的春天,新的希望。2019陝州燈會,讓我記住了這一片古老又充滿希望的熱土。

【三姐姐溫馨貼士】2019陝州燈會舉辦時間:1月25日——3月9日。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

【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