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昨天火速宣布內閣改組名單,儘管這波改組幅度不小,但除了內政部長葉俊榮接任教長出乎外界預期,其餘並無明顯「亮點」。

立法院臨時會剛結束,休會期間是內閣改組好時機。如賴清德所述,去年九月上任以來,內閣並未大幅更動;直到今年二月,由蔡英文總統主導兩岸外交國安的人事更迭,如今換賴清德規畫內政相關部會改組,以利推動政務,也算合理恰當。

只是,攤開改組名單,幾乎沒有新面孔。教育部、內政部雖然都換了新部長,卻是舊閣員;財政部長是次長升任,法務部長是調查局長升任,交通部長是前閣員回任,沒有令人耳目一新。即使新任政院發言人首度拔擢原民女性,但Kolas Yotaka原已兼任民進黨發言人,只是黨政互調。

蔡總統任期已經過半,許多改革初步完成,政務正待全力衝刺,調整內閣有其必要,但是賴揆說明多位閣員異動是希望交棒或休息,如果理由為真,只是成全閣員請求,被動布局新內閣,並未回應民意,這可能是這波人事布局看不出大氣魄變動的原因之一。

儘管賴清德不願承認改組後的行政團隊是戰鬥、選舉內閣,但讓有經驗民意代表、地方首長加入內閣團隊,其實是兩面刃。因為過去學者入閣可能「太嫩」,現在政治人物卻可能「太油」,如果所謂「政治能力」,最終只是紙上談兵,對執政團隊整體形象未必加分,如何成為「做實事」內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