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春

潮汕地區“營老爺”文化習俗在粵東地區盛行, 這裏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習俗,而“營老爺是所有習俗中最流行且十分隆重的節俗活動。農曆正月十二,揭陽市炮臺鎮桃山十八圍迎來了九年一度的“營老爺”,在這一天,全村老少隆重舉辦祭拜“媽祖”活動,請來了潮汕市潮劇團到村裏演出。圖爲市頭村小廣場上臨時搭建的演出舞臺。

春節快樂,恭喜發財!

俗話說的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每一份榮耀的背後,都有不爲人知的辛勤;在每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後,都有人爲此付出了無盡的汗水和淚水。攝影師走到幕後爲大家拍攝了一組演員們臺前幕後的真實狀態,瞭解演員們幕後的真實生活。圖爲潮州潮劇團演員在舞臺的後臺化妝。

2

1

9

在我國南疆有一個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她娛樂百姓、聯結四海鄉親、傳遞鄉情鄉音;她蜚聲天下、流傳四海、長盛不衰;她成爲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因素,成爲海內外潮籍同胞思鄉愛國的精神依託,成爲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圖爲潮州潮劇團演員在舞臺的後臺化妝。

潮劇作爲中國戲曲藝術的主要劇種之一,在全國397個劇種中排名第四位,在中國戲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顯要地位和作用。圖爲潮州市潮劇團演員在舞臺的後臺喝茶聊天。

通常來說,比較富裕的村子會請潮劇大戲來演,而不太富裕的村子則請俗稱“紙影戲”的木偶戲,後者的戲金只有前者的一成左右,便宜得多。圖爲潮州市潮劇團演員在舞臺的後臺寫演出預告。

劇團都認爲民俗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這種遊神賽會的活動會年年傳承,只會壯大不會消亡。而遊神賽會一天不絕,則潮劇市場一天不衰。對於有能力的村子,都希望請到水平質量更高的劇團,一個原因是村民們希望看到高水平的表演,另一個是請了好劇團來,村子也臉上有光,比起別的村子來更覺得榮耀。這也刺激了劇團提高演出水平,是一種良性循環。圖爲潮州市潮劇團演員在舞臺的後臺掛着演出預告。

潮劇戲班往往都與不少村子結成了固定的關係,每年在這個村子游神賽會的這幾天固定來這裏演出。潮州市潮劇團曾經在潮陽的一個村連演了14年。連演幾天的,幾天劇目不能相同;連續幾年演的,每年的劇目也不能相同,不然觀衆就不答應。這促使每個劇團都要不斷推出新戲。圖爲潮州市潮劇團演員在舞臺上精彩的演出潮劇:“五子掛帥”。

春節期間,正是農村各地遊神賽會的時候,就是近百個潮劇團最忙的日子。各潮劇團,正是靠着農村的遊神民俗才能生存下去。圖爲市頭村村民正在聚精會神的觀看潮劇演出。

據瞭解,整個潮汕地區現在有近百個潮劇團,除了十幾個公辦的國營劇團外,其餘都是私營劇團。其運作方式和市潮劇團大同小異,都是到各處農村演戲爲生。農村各地遊神賽會的日子就是潮劇團最忙活的時候。可以說,這麼多的潮劇團正是靠着農村的遊神民俗才能生存下去。

靠民俗喫飯,是潮劇發展歷史上一脈相傳的特點。潮劇從明朝初年便在潮汕地區出現,明代中後期形成,與當時唱官話的“正字戲”並存而稱爲“潮調”。清代兩百多年潮劇不斷普及、發展,達到鼎盛局面。

市潮劇團本着“送戲下鄉”來到市頭村,與當地鄉親進行面對面的戲劇文化交流,活躍鄉村文化生活,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圖爲潮州市潮劇團演員在舞臺的後臺休息。

聽說市潮劇團送戲到鄉裏來,四鄉六裏的數千名羣衆早早就趕到活動現場觀看演出。在熱烈的氣氛中,市潮劇團演出了《五子掛帥》等劇目。圖爲村裏的小朋友伸出小腦袋從幕布下望着後臺。

演員們的表演或滑稽詼諧,或優美細膩,或抒情動聽,通過嫺熟圓滑的唱腔動作,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潮劇的韻味及獨特的魅力,展現了濃鬱的地方文化特色,現場觀衆報以陣陣的掌聲。

市頭村經濟發展迅速,村民業餘文化生活需求不斷提高。純正、高雅的戲劇表演,爲農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發揮了傳統優秀文化的積極作用。圖爲潮劇演員在後臺休息。

現在潮劇在城市劇場裏早已絕跡,因爲沒有觀衆會買票進戲院裏看潮劇演出。人們願意花錢看電影、看歌舞演出,但對潮劇卻沒有興趣,最多就是買個潮劇影碟回家看看而已。特別是青少年,對潮劇更是嗤之以鼻,覺得是土得掉渣的東西。對於如何解決潮劇失去城市市場、失去青少年這個問題,潮劇工作者都有過認真的思考。圖爲舞臺後臺樂隊演奏樂器。

民俗力量非常強大,推動潮劇不斷創作新戲,提高表演水平。然而農村市場制約着潮劇,甚至市場與觀衆產生矛盾:越是有錢的鄉村越有能力請好劇團,但觀衆越少;越是經濟不發達的窮村子,看戲的人越多。當前全國不少地方戲曲都到了瀕臨滅亡的境地,但以潮劇目前活動的情況來看,這個劇種不僅沒有滅亡的危機,甚至有些生氣勃勃的勢頭。

潮州市潮劇團一直是一支優秀的團隊,從來都是打有準備的仗。雖然經過了一整天的勞累而略顯疲勞,可鑼鼓一響,所有的演職員都全情投入到藝術創作之中。

在當今中國衆多的民間戲曲中,潮劇的生存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植於鄉土,目前也仍然活躍於農村之中,但又不可避免地面臨着受衆羣體日漸萎縮的現實。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現代娛樂方式無疑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一個年輕人,即使生活於農村者也不例外,因此,許多傳統的民間戲曲無疑都將面臨着極大的衝擊。潮劇的未來如何?還有內地衆多的民間戲曲命運將會如何呢?也許是誰都很難回答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