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是宋朝時期著名的抗金女將,梁紅玉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武將,所以梁紅玉也學了武功。歷史上是有梁紅玉這個人的,不過史書上只有其姓,沒有其名,是被稱為梁氏,紅玉這個名字是她死後,一些野史給他取的名字。

梁紅玉後來因為家道中落,被迫淪落風塵,但是她不僅有才氣,而且又會武功,所以並沒有風塵女子之氣,反而英姿颯爽。後來她結識了正直勇敢的韓世忠,他們之間互生情意,最終他們走到了一起。之後梁紅玉就隨韓世忠隨夫出征,一起轉戰各地。

那梁紅玉有哪些英雄事迹呢?

梁紅玉的事迹不少,其中有一個就是她和韓世忠一起在黃天盪指揮作戰,再此戰中,她親執桴鼓。韓世忠帶領的八千水軍在韓世忠、梁紅玉夫婦的指揮下,從而將超過韓世忠兵力數倍的金兵攔截在長江南岸長達四十八天之久。也由此梁紅玉、韓世忠名震當時。

當然金兵被阻攔四十八天後,金兵還是突圍而去。因為一連數勝的韓世忠覺得金兵不熟悉水戰,從而有著大意輕敵而失去良機。然而韓世忠此戰雖然最後戰敗,但從長遠來看,韓世忠以少數兵力能阻攔金兵四十八天,在對當時是很有意義的。一則金兵此後不敢輕易南顧,二則也達到了打退金兵的目的。

而此戰之後,雖然韓世忠、梁紅玉名聲大震,頗有功勞,但作為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卻沒有請賞,反而還上書說金兵突圍而去,是她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的緣故,她請求朝廷對韓世忠加罪。

梁紅玉雖然韓世忠的夫人,但她還是指出原因並且上書,因為梁紅玉的這個做法和義行,深受當時人們的敬佩,朝廷也因此加封她衛楊國夫人。


梁紅玉是南宋抗金女英雄,但史書中只記有「梁氏」,未見名,「紅玉」出自各類野史和話本中,第一次出現是在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中:「奴家梁氏,小字紅玉。」

早年經歷

她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北宋末年武將,因在鎮壓方臘起義時貽誤戰機被殺,她也淪落成為京口營妓(官妓),其雖為妓卻通翰墨,善射箭,每發必中,絲毫不似娼妓。

韓世忠

童貫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路過京口,召營妓取樂,其中就有梁紅玉,她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當時所有人都很高興,唯獨韓世忠因為擒方臘之功被辛興宗搶而悶悶不樂,這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二人惺惺相惜,於是韓世忠為她贖身,娶她為妾,(韓世忠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世忠的正妻)。

屢立奇功

建炎三年,宋高宗趙構被金兵趕到了江浙一帶,御營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趁機佣眾作亂,殺了執掌樞密的王淵,並分頭捕殺宦官,強迫宋高宗讓出帝位,內禪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簾聽政。在這次叛亂中,梁紅玉與其子也被扣押。

走投無路的宰相朱勝非與太后商議後決定派梁紅玉前往密州向韓世忠求救,封她為安國夫人,並授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之後朱勝非忽悠苗傅說讓梁仁玉去勸降韓世忠,苗傅信以為真,於是將梁紅玉與其子放走。梁紅玉到達密州告與韓世忠後,韓世忠遂與張浚、張俊帶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宋高宗親自到宮門口迎接他們夫婦,立即授韓世忠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升為江浙制置使。

金國聽聞南宋內亂,有機可乘,遂於同年10月由完顏宗弼(金兀朮)領金兵攻入江浙。宋高宗只好從杭州逃到明州,之後又跑到了海上。因金軍海軍實力差,宋高宗得以活命。此時金軍孤軍深入,完顏宗弼感到不安,決定北撤。韓世忠聽聞,立刻率八千水軍急奔至鎮江攔截。雙方在江上大戰,梁紅玉冒著箭雨親自擂鼓,打退了金兵十幾次進攻。完顏宗弼向韓世忠求和被拒,金兵因不熟悉地形被逼入黃天盪,可惜韓世忠兵力太少,完顏宗弼挖開老鸛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途中遭遇岳飛阻擊,只好又折回長江北渡。

韓世忠利用其船高大穩固而金人船小的特點,命人造用鐵鏈連接的大鐵鉤,與金軍作戰時鉤住金人小船猛一拽,金人的船就翻了,宋軍大獲全勝。不料金軍趁無風天發起總攻,用火箭燒掉船帆,無帆的海船任由金軍擺布,全部被燒,宋軍大敗,孫世詢、嚴允戰死,金軍突圍而去。韓世忠雖敗,但其以絕對弱勢之兵力阻擊金兵達48日之久,且使金兵不敢南顧,擊退金兵的戰略目的己達到。但梁紅玉沒有請功,反以「失機縱敵」彈劾丈夫韓世忠,請朝廷「加罪」,這一舉動被傳為美談,為此朝庭又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紹興五年(1136年),韓世忠被任命為武寧安化軍節度使。梁紅玉一同前往,並親力親為修築楚州新城:用蘆葦「織蒲為屋」,嘗食蒲莖,並讓軍民挖蒲莖為食。經過梁紅玉與韓世忠的苦心經營,楚州終於恢復了生機,又成為一方重鎮。

英年早逝

1135年10月6日,梁紅玉隨韓世忠移屯楚州五個月後亡故。(「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梁紅玉,抗金名將韓世忠夫人,史書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張四維所寫《雙烈傳》稱其小字紅玉。這個張四維就是萬曆年間配合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搞得前首輔張居正家破人亡的那位仁兄。

說起韓世忠和梁紅玉,始終繞不開一個人,他就是聚眾起義的方臘,對,就是水滸傳中宋江率梁山好漢平叛的方臘。當然,在正史中平叛方臘並沒有梁山好漢神馬事,平定方臘的恰恰是那位在水滸傳中屢屢敗給梁山英雄的武裝太監童貫。

方臘是僱工出身,於北宋徽宗宣和二年秋,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周邊各地紛起響應,人數擴大到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東南震動。

就是這次起義,改變了梁紅玉和韓世忠兩人的命運。梁紅玉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但平定方臘之亂中因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梁紅玉因父兄之罪淪落為京口營妓,即由各州縣官府管理的官妓。而韓世忠呢,從某種意思上來說,他為梁紅玉報了仇雪了恨。因為在正史中是他活捉了方臘,不是水滸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也不是花和尚魯智深,可惜的是被上級搶了功。《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二十三》記載:「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別帥楊惟忠還闕,直其事,轉承節郎。」

平定方臘後,武裝太監童貫躊躇滿意的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侑酒,大家放鬆放鬆,娛樂娛樂,梁紅玉與諸妓入侍,就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韓世忠在眾多將領大吹大擂的歡呼暢飲中,獨自悶悶不樂,畢竟被人搶了功勞,能快樂嗎?這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梁紅玉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同樣也吸引了韓世忠,兩人各通殷勤,互生憐惜,於是英雄美人成眷屬。

關於梁紅玉的英雄事迹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飛馬傳召,另一個是桴鼓親操。

飛馬傳召發生在建炎三年,御營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兵變,強迫高宗讓出帝位,內禪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簾聽政。叛亂髮生時,韓世忠駐紮在秀州,其兒子及夫人梁紅玉都被扣壓。事變發生之後,宰相朱勝非與隆佑太后密商,準備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勤王,並由太后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這邊商量完畢,朱勝非就跑到苗傅這裡勸說道:「老苗呀,你看韓世忠兵強馬壯,聽到事變後,並沒有立即前來勤王,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呢,如果你派他的妻子前去勸韓世忠投奔你,那麼你的力量大增,大事必定可成也。」苗傅腦子估計是銹住了,竟然認為這是一條好計,他也不想想,韓世忠和他,誰的胳膊粗呀,會聽他的!梁紅玉就這樣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一夜賓士數百里趕到秀州,召韓世忠平叛。最終平定叛亂,韓世忠授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拜為江浙制置使。梁紅玉封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桴鼓親操發生建炎四年,建炎三年冬,金兀朮率軍南下攻宋。迅速迫降建康,揮師南下,奔襲臨安。韓世忠在鎮江斷其退路。兩軍水軍在金山腳下展開激戰,韓世忠乘艦指揮水軍迎戰金軍,梁紅玉英姿颯爽,紅妝披掛,親自擂鼓助戰,宋軍士氣倍增,擊敗金軍水軍,殲滅金兵200餘人。金軍無奈多次向韓世忠借道無果,終被困黃天盪,可惜的是,金兀朮運氣好,藉助老鸛河故道,開渠30餘里,連通江口,衝出黃天盪,並在福建人王某的幫助下,擊敗宋軍,逃回了北方。

關於梁紅玉的最終結局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大團圓版本:韓世忠和梁紅玉,功成身退,歸隱西湖。1151年,韓世忠病逝。不到兩年,梁紅玉也抑鬱而終。夫婦合葬於蘇堤靈岩山下。此後,宋孝宗下詔豎碑建祠,讓他們永遠享受人間香火。梁氏故里,也在其出生地,修祠塑像,隆重紀念這位「巾幗英雄」,可惜這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意而已!

第二個版本是基於史料的推測——遭襲戰死:梁紅玉協同韓世忠出鎮楚州,長年和金軍周旋,紹興五年,農曆八月,梁紅玉突然遭到金軍圍攻,在激烈的肉搏戰里,重創小腹。據說,腸子都流出來了,梁紅玉依然咬牙奮戰。她撕下汗巾,緊緊地裹住了鮮血淋漓的小肚子。《英烈夫人祠記》記述道:「敵矢如雨,蝟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敵陣復斬十數人,力盡落馬而死。金人相蹂踐爭其首級,裂其五體……」梁氏的首級,被敵軍割走,金國人也被這位忠勇的女將深深地震撼了。遺體曝屍三天,隨即遣返宋營。「拼合之際,驗梁氏全屍。創傷數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十二)的記載:「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屈指算來,梁紅玉死時年僅34歲。「青史幾行名姓,北莽無數荒丘。」 史書能為梁紅玉之死,留下幾個字,已經相當慷慨了,死了,仍被世代傳說,被天下傳頌、被後人懷念。這大概就是所謂「報國千秋利,憂民萬古名」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