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章邯也曾是秦末的頂樑柱,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章邯連戰連捷,大敗六國起義軍,後被項羽擊敗,投降了項羽,被封為雍王。章邯也算是一代名將,為何敗死於劉邦手下?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章邯和劉邦軍的主帥韓信軍事才能不在一個級別上。

我們看一下章邯的戰鬥史,他所打敗的陳勝吳廣起義的軍隊、六國貴族起義的軍隊的大部分成員是烏合之眾;而他統帥的則是一支由死囚犯組成的「敢死之師」,秦軍也在武器和後勤上佔據優勢,所以才能連克起義軍。

而劉邦軍還定三秦時,主帥是韓信。漢軍用明修棧道之策吸引三秦王的注意,用趙衍「暗度陳倉」之計,奇襲陳倉,章邯倉促救援被擊敗,之後圍困章邯軍在廢丘。第二年六月,漢軍用水淹之計破城,章邯自殺。

所以說,章邯可以算得上一個難得的將才;而韓信則是一個偉大的軍事謀略家,是千年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兩軍統帥的軍事能力不在一個層次上。

2、士兵成分

章邯此時所統率的士兵應當是起義軍所組成的軍隊,當年章邯所統帥的那支百戰之師的秦軍已經被項羽在巨鹿之戰坑殺。所以說,章邯軍的士兵成分、作戰能力是參差不齊的。並且,章邯是鎮壓起義軍出身的,他手下的士兵既然是起義軍,必然不會全身心的為他效命。

韓信所統率的漢軍,在項羽稱西楚霸王之時曾削減漢軍編製至三萬人,所以這三萬人應當是挑選出來的的相對精銳的部隊。

所以,漢軍士兵的綜合素質勝過章邯軍。

3、民心

章邯原為秦將,卻投降項羽,也導致二十萬秦地將士被坑殺,甚至將對於項羽暴虐好殺的仇恨都歸咎到章邯身上。所以,章邯雖封於秦地但不得民心,百姓不為他所用。

再看劉邦。劉邦當初入關時,廢除秦朝酷刑,與民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秦地百姓是感念劉邦恩德,並認為他是一位值得託付的仁主。

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軍得三秦之地民心,章邯民心盡失。


一、天時

漢國本來就比三秦強大,漢國佔3郡之地,完整地擁有漢巴蜀這個獨立地理單元,而三秦三分關中。

二、地利

1/3的關中意味著防守面臨另外兩個方向的平原地帶,無險可守,唯一稱得上天塹的也只有秦嶺。

但劉邦征伐發漢中巴蜀的當地人,以漢中人趙衍、巴人范目為奇兵,暗渡陳倉,前後夾擊拿下了陳倉城,越過了秦嶺天塹,從此虎入羊群。

三、人和

三秦王令秦人喪失20萬父子兄弟,不得人心,而劉邦集團思鄉心切,人人盼望東歸,戰鬥慾望極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