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很奇怪啊。首先,清史稿是史書,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是小說,怎麼就列在一起說了?

先說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你要說他亂編,當然可以。這本來就是一部小說,雖然是歷史小說,但畢竟不是歷史,小說本來就是為了吸引讀者加了很多戲劇化情節,也會根據作者的個人觀點對一些事件進行不同角度的解讀。就拿最著名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來說,長板坡七進七出、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放曹、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等等,多少虛構的情節,你可以說他亂編啊,當然是亂編的,可犯得著一說嗎?你要覺得《三國演義》全是真的,那說明你太天真,但你要是較真他都是亂編的,還是說明你太幼稚。一樣的道理,二月河的小說也是,你覺得他全是真的,那就太天真,你去質疑他亂編,也屬於吃飽了沒事做。

至於美化,有啊,確實有美化的地方。但也有醜化的。我很好奇題主有沒有讀過帝王三部曲,我還是讀全了的。這裡面有的情節還是很離譜的,小說里,康熙雍正乾隆都有黑化險惡的一面。還有諸如雍正和親生女兒亂倫最後知道真相後自殺啊,乾隆跑去跟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白蓮教女人搞曖昧然後因為吃醋大開殺戒啊。算不算醜化?這就是小說,小說不必較真。

至於清史稿,這是史書。但是注意,這不是清朝編的,而是推翻了清朝的民國北洋政府編的,沒有必要去美化清朝。一般後一代編前一代的史書,不僅不會怎麼美化,還大多會醜化一些。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清史稿之所以定名為「稿」,就是因為沒有定稿啊,這只是一部草稿。當時主編趙爾巽覺得書稿初步成形,因為時局不穩、戰亂不斷,不具備繼續大規模編訂校驗的條件,採用《清史稿》之名出版,不將它視為成書。

不得不說,清史稿有很多內容前後矛盾,時間點不對、人名錯誤等屢見不鮮,那主要是因為編書人數眾多,又沒有時間好好校對,匆匆出版的緣故,並非主觀上要去美化。我也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清史稿,估計是沒有了。清史稿的編寫是根據清朝的官方文件《清實錄》、《起居注》、《清會典》等編輯成冊。《實錄》、《起居注》等清朝自己的文件可能是有美化的,但時間日久,如果沒有足夠時間考證校對,要明辨真偽何其困難。

依我看,題主根本沒有弄懂清史稿究竟是什麼,所以會把它跟二月河的小說並列。所以用一個「亂編」實在是有些不知所云了。


話分兩頭說,先說《清史稿》,再說二月河的作品。

修史這件事其實是民國政府要乾的一件大事,中國曆朝後代給前代修史是一件雷打不動的大事,因此民國建立後,修清史這件事情馬上就被提上日程了。話說編纂史書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下面的人好說,關鍵是主持修史,作為最後把關的這個人不好選。袁世凱選來選去,最後親自出面,請出了趙爾巽來主持。話說趙爾巽可是個正兒八經的鐵杆遺老,曾擔任過四川總督和東三省總督。

因此趙爾巽修的清史,最大的一個缺陷就是立場問題,在他的主持下,對於滿清歷史極盡褒獎,把什麼好話都用了,那麼基於這樣的立場,在相關的事實描述和資料採用上,自然會有所偏重,因此整部書的史實性受到了不少的質疑。其次就是民國初年財政壓力巨大,又因為軍閥連年混戰,修史是一件耗資巨大的事情,有時候清史館的辦公經費都難以得到保證,那自然整部書的質量也是比較低的,舉個例子,張廷玉是清朝唯一入了滿清太廟的漢臣,對於這樣的重要人物,清史稿中只是短短的一篇傳,而且重點還放在了他晚年和乾隆鬧的彆扭上面,對於他在康熙和雍正年間的作為都是一筆帶過,這自然留下了很多遺憾。但《清史稿》好就好在一個全字,整部書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大的,涉及到的人物眾多,該點到的基本都點到了。基於以上的原因,《清史稿》書名中的這個「稿」字一直就去不掉,正史《二十四史》中是不包含《清史稿》的。

再說二月河寫的,第一人家寫的是小說,更類似《三國演義》這樣的作品。二月河的作品,三分實七分虛,從故事的主線和主要任務的結局來說都是正確的,但是在其中的細節和人物刻畫上來說,自然要有文學的創造。二月河在創作的時候,一方面參考正史,一方面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考,一方面採用了野史裡面的一些故事。比如在雍正的死因上,二月河就採用了野史中雍正死於服用春藥過多的傳說,但二月河也不是完全跟著野史,比如關於雍正繼位的故事,他就沒有採用野史廣為流傳的「於」和「十四」這樣的無稽之談。


《清史稿》作為一部正史的史稿,是由北洋政府安排下撰寫的前朝史書,雖然內中有不少訛誤,比如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本為輝發那拉氏,被錯記為烏拉那拉氏,再比如嘉道時期的大學士蔣攸銛,本為鑲藍旗,被錯為鑲紅旗,等等,但這都是校勘尚未到位的問題,從制書之初,清史館便是仿照歷朝歷代修前朝史書的目的來進行的治史工作,雖然在史學觀念、工作能力以及諸多細節上有很多不足,但《清史稿》與《舊唐書》、《宋史》、《明史》等紀傳體正史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有諸多不足,所以被稱為史稿,絕非亂編。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是作家二月河先生的以清三代為題材的歷史小說,是三部文學作品,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依託於歷史而編寫的故事,堪稱歷史小說中的經典。雖然小說中的歷史故事,有諸多杜撰的成分,但都有一定的歷史原型,特別是他筆下的人物,與歷史上人物的本來面目相比,更有血有肉,更像政治人物,也就是說更符合他們本身的身份,邏輯性強。比如他在描寫康熙太子胤礽時,依託於胤礽在史實中的殘暴故事,而加入了他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才做出的舉動,基於歷史事件,讓人物的行文更有前後邏輯,讓故事更加合理,讓人們理解歷史人物更有維度。再比如他描寫的八阿哥集團,在真實的歷史中,他們多顯得飛揚跋扈,而他的筆下則填入了很多韜晦的情節,讓人們更能感知政治鬥爭的複雜性,讓歷史故事本身更加精彩。所以說,二月河先生的歷史故事雖是編的,有杜撰的成分,但絕不是亂編、胡編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