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有點拗口,筆者認為提問者應該是想問星系的位置是否移動,如果移動了,是否說明這個光線來自同一個星系,還是不同星系。首先星系的位置有坐標控制,即便地球在自轉和公轉,星系的位置會發生變化,但整個天球都會改變,我們只要認準了相對位置,那麼絕對不會錯了。因此不用擔心各方向的星系是不是同一個星系在不同時期發出的光。星系不會自己跑到別的地方上,雖然大家都處於運動之中,但這樣的運動是相對的,不是絕對運動。

目前天文學家將星系的圖像按照3個不同的紅移範圍來分類,以創建更深入的圖像。一般的哈勃圖像解析度的極限是像素點為300-600光年,質量大概是太陽的數百萬倍。有些星系很小,或者星團很小,只有一個小點,但裡面的恆星形成率非常高,這些矮星系非常年輕,被觀測到的時候年齡還不到宇宙的1%。剛剛形成的小星系恆星形成速度足夠高,在幾百萬年後它們會形成一個更大的星團,時間很短。

如果是更遠的星系,那麼只有一個點,如圖,我們放大圖像一個小點,其實裡面有數十個星系,本質上是大規模的星團,質量通常在100萬個太陽質量左右,恆星的年齡可達到10億到130億年不等。河外星系的觀測就更不必擔心同一個星系不同時期向不同方向發出的光,因為它們距離太遠,幾乎都定在天球上的一個點。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一個點,隨後經歷了不同的膨脹過程,形成了我們現在的與宇宙。因為光速有限,光在宇宙中的傳播需要時間,所以當我們看向宇宙深處的時候,相當於是回溯歷史,確實可以看到更古老的天體。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球也是從那個點誕生的,所以大致上可以說整個宇宙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之所以是「大致上」,是因為宇宙誕生的時候沒有我們現在的這種空間概念,從大爆炸的一瞬間,才開始有了時間和空間。

我們現在確實可以從四面八方看到宇宙誕生之後不久發出的光,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見下圖),那時候的宇宙已經不是一個點了,所以不能算「同一個位置」了;那時候的宇宙還很年輕,沒有形成星系,所以也談不上「同一個早期星系的影像」。

至於判斷不同方向的光是否來自同一個天體,比如星系,這是有辦法的。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各有特色,有經驗的人可以一下子就聽出來,也有儀器可以測定不同聲音的譜,判定是不是同一個人的聲音。光也是一樣的,不同顏色的光對應於不同的光譜,可以通過儀器很好的測定,這樣就能通過光譜來判斷是不是同一個天體,比如恆星和星系。

有的恆星的光很有特點,以至於我們肉眼直接就能看出來它有點發紅或者發藍。

有的星系的光被前面的暗天體的引力所彎曲,會形成很神奇的形狀,比如愛因斯坦環和愛因斯坦十字,正是通過光譜分析,像做指紋認證一樣,我們可以確定這些奇特的結構都是來自同一個遙遠天體的像。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這是因為引力透鏡效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提到過,當光到達一個重力極大的物體,會發生扭曲,而黑洞就是這樣,每個星系發出的光譜類型都不相同,即便傳播了數億光年,依舊如此,引力透鏡效應指的是,地球與目標天體的距離,例如地球和100億光年外的星系,它們作為一個直線,而在這條直線中,存在著很多星系團乃至超星系團,而這些超星系團起到了放大鏡的作用,因此我們即便是看距離100億光年的天體發出的光,依舊非常的明亮和清晰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深,這個判斷方法天體物理學研究者比較清楚,不過不同方向發出的光線,需要藉助時間維度來判斷,你這麼一問,讓我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陷入了深思,如果時間維度是循環或者空間維度是循環,那麼原點就是終點,世界之初存在在於宇宙某個角落,世界之末也存在宇宙某個角落,可能幅畫面有點亂,但是裡面的星系或者暗物質在裡面各自遊走。


無法判斷。從科學來看,只能說有這種可能。首先它要知道光是在什麼地方(鏡面)開始反射,並且前提是"光線在宇宙中傳播·絕·不會受任何影響而彎曲"。

另一種可能,光線在宇宙中本來就是"弧線"傳播。就像"磁場"一樣,光源是N極,人在S極,這樣的話,人的視覺就會看到無數個N極,實則卻都是它。


謝邀請!我要搬個小板凳,帶著筆記本,聆聽專家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