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買的保險,感覺落伍了,新出的產品看着功能增強不少,好眼饞,想換。

代理人說,公司要回饋老客戶,給升級保單,但是得先退了老的才能“升級”。

換還是不換?到底有沒有沒損失的退保“神操作”?

01 劃不划算,算算看

對於新出的保單一定比之前買的保險更好這件事,並不是絕對的。

這麼多年來,保險市場也是起起伏伏,有很多優秀的產品真的是買到就是賺到,但也確實有些後來出的產品能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如果是真的出現後者,那到底換還是不換?

貓妹建議,要仔細算一算。

首先,當然要看保障是不是更好,具體的比較會比較複雜,因爲大家畢竟看不到產品背後的精算細則。

其次,要算的就是經濟賬。因爲退舊保新,必然會出現退保損失。這時,就要算一下是否划算。

比如去年有一位貓友,2017年(30歲)時買了某產品的老版,50萬保額,保到終身,30年繳費,年交保費6100元。後來看到新版,感覺新版的保障更好,而且算了算保費,每年只需要交5471元,雖然年齡漲了一歲(31歲),但保費反而還更便宜了。

保障更好,價格更低,確實很划算啊,這位貓友就想退了老版換新版。

貓妹幫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是老版,退也要等到新版過了等待期再退,這樣保障不會斷檔。但等待期內,恰好趕上第二次繳費,所以無論如何他都需要再交一年老版的保費。

如果是繼續持有老版,那麼他還有28次繳費,剩餘總保費是17.08萬(6100×28);

如果是換成新版,還需要交30年的保費,總保費是16.41萬(5471×30)。

16.41萬

這種情況下,如果貓友身體情況符合健康告知要求,那退舊保新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02 所有退保都要慎重

一般情況下,貓妹很少建議人退保。因爲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只有少數人和前面說的貓友一樣,屬於退保反而划算的。大部分的退舊保新,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損失問題。這時,就看個人的選擇了,新保單的保障收益是否能抵得過損失。

還有,除了經濟賬,還要算健康賬,因爲有些人,身體狀況可能已經和從前比發生變化,並不一定能以標準體承保,如果涉及到加費、除外責任,那麼退舊保新就未必一定是好選擇。貓妹以前就說過,再好的產品,自己能買到,纔是真的好。

據貓妹觀察,很多人買完保險後之所以後悔,並不完全是因爲保險產品進步了一點點,而是自己壓根買的就不對。

如果是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產品,貓妹建議儘量去彌補不足,增加保障類產品,將短板補齊,如果實在是預算就這麼多,沒有更多的錢去補充保障型產品,那麼及時止損也是很明智的選擇。

03 有些退保完全不可取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監管部門時不時會發布一些風險提示,其中就有關於“退舊保新”的。

監管提示說:

近期,個別保險銷售人員以回饋老客戶、補償收益或保單升級等爲由,誘導保險消費者解除已有的人身保險合同(俗稱退保),並用退保資金購買其他人身保險產品。

貓妹曾經在前面的文章提過,保險並不是復購率很高的產品,因此,有些心術不正的保險代理人,可能就會利用歪門邪道來促成交易,並賺取佣金,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讓客戶退了舊的再買新的。至於買的新保單到底適不適合客戶,代理人是不會管的。反而爲了佣金,會片面誇大所推薦的保險產品的優點,隱瞞解除已有保險合同風險的問題。

目前,貓妹還沒聽過哪家公司會要求代理人去找客戶退舊保新的,這都是保險代理人的個人行爲。對類似的情況,貓妹建議大家儘量不要盲從。

另外,心細的貓友會發現,貓妹對這個“退舊保新”打了引號,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有些所謂“保新”,可能並不是保的保險,而是“飛單”。

“飛單”可以理解爲保險代理人在保險代理工作之外攬的“私活”,跟保險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出了事情保險公司自然不會管(壓根就跟人家沒關係,怎麼管?)

最近幾年,保險代理人“飛單”事件屢禁不止,而且金額也水漲船高,甚至還有專門的詐騙團伙專門做“退保”生意的。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退舊保新”的宣傳,遇到拿不準的問題時,可通過保險公司官方客服熱線等渠道進行諮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