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培養創新人才 東莞將在松山湖、濱海灣、水鄉新城建3所未來學校

昨天,東莞市政府與中國教科院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未來學校及其實驗區的建設是重點內容之一。根據相關規劃,東莞市將在松山湖片區、濱海灣片區、水鄉新城片區3個片區各籌建1所未來學校,主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松山湖未來學校項目將先行啓動,計劃於今年動工建設。

松山湖未來學校

教育集團揭牌

中國教科院是隸屬於教育部的國家級綜合性教育科學研究機構,根據東莞市政府與中國教科院達成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教科院將通過“國家教育智庫”的平臺、資源和力量,爲東莞教育改革發展提供理論與科研、人才與治理等支持和專業指導,未來學校及其實驗區的建設是其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去年,東莞市提出構建3所未來學校,從辦學理念、組織架構、機制體制、評估辦學等方面進行深度創新,並確定在松山湖片區、濱海灣片區、水鄉新城片區各籌建一所。

其中,松山湖未來學校項目將先行啓動,計劃於今年動工建設。昨天,東莞市教育局與中國教科院簽署了《東莞市松山湖未來學校實驗區服務協議》,這是東莞市政府與中國教科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下的第一個具體協議,聚焦松山湖未來學校及實驗區的建設。

據中國教科院院長崔保師介紹,松山湖未來學校實驗區是中國教科院第一個未來學校專項實驗區,雙方合作將以松山湖未來學校實驗區建設爲啓動項目和重要抓手,共同探索未來教育的東莞樣本。

昨日,松山湖未來學校教育集團同時揭牌。該教育集團由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牽頭,成員學校包括松山湖未來學校、松山湖實驗中學、松山湖實驗小學、松山湖第一小學等。該教育集團將作爲重要載體,匯聚中國教科院、東莞市教育局、松山湖管委會三方資源和力量,整合優化松山湖園區教育資源,打造未來學校教育實驗基地、未來學校課程研發基地和未來學校師資培養基地。

帶動全市教育

高質量發展

東莞市教育局局長樑鳳鳴表示,高標準、高水平打造未來學校,建設未來學校實驗區,可牽引帶動整個松山湖園區乃至全市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擴充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她認爲,這是東莞推進未來學校以及未來學校教育集團、實驗區建設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東莞教育改革歷程中的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

據松山湖黨工委副書記黃晨光透露,松山湖將在人財物各方面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全力推進松山湖未來學校實驗區和未來學校建設,還將在學習空間變革、教學方式改變、評價體系重構、管理形態變革、教師隊伍鍛造等各方面,高標準、大步驟、深探究推進未來學校建設,積極探索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模式。

培養創新人才 不再唯分數論

何爲未來學校?未來學校主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其學習空間以及學習課程與傳統封閉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東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學校的學習空間可能是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延伸至企業、展覽館、博物館等,是一個開放式的校園環境。在課程設置上,未來學校更多以探究式、體驗式爲主,從而實現知識上的積累或能力的提升。未來學校作爲開放性的學校,校長和老師的理念跟現代教育觀念相吻合,不再唯分數論。這就要求家長認同未來學校的理念。

記者瞭解到,中國教科院於2013年正式啓動了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劃,成立了未來學校實驗室。2017年10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發佈了《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

在中國教科院院長崔保師看來,未來學校應當更加堅守教育初心,是辦學理念先進的學校,是更加開放融合、充滿活力的學校,也是更加公平和更高質量的學校。未來學校的建設要促進先進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學習空間重組、課程重構和學習方式變革,促進教與學的融合、課程的融合以及教育與真實世界的融合。

“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未來學校也要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成長規律,尊重差異,協調硬件改造和軟件升級,讓未來學校真正服務於人才培養的目標,以更高的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崔保師這樣認爲。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李直建、謝英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