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小五(富書專欄作者)

舉手之勞,救人生命

3月26日,河南小夥何雲濤高速上救下一車人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友激情點贊,真是暖心啊。

3月25日下午4點20分,福銀高速湖北襄陽段出現驚險一幕:

一輛正在行駛的大巴車後置發動機突然起火,大巴車司機和乘客竟無一人察覺!

正驅車行駛的何雲濤在後面發現火情後,馬上一邊鳴笛一邊加速攔截。

車終於停下了,眼見着火勢蔓延,何雲濤沉着地對乘客說:

"大家不要着急,按順序撤離,下車到高速護欄外,那裏安全!"

僅僅幾分鐘,乘客就完成安全撤離,42名乘客和一名司機,一個也不少。

這時大家注意到,大巴車已經燒成了空架。

當乘客和司機紛紛向何雲濤表達感謝,當媒體的目光開始向他聚焦,這位80後小夥子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舉手之勞,誰見到都會這麼做。

聽過這樣一句話:“善良是一種溫柔而強大的力量,有時候你的舉手之勞,或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真的是這樣,你的一次不起眼的舉手之勞,對別人可能就是雪中送炭。

如果何雲濤沒有及時發現火情並把大巴車攔截下來,在火勢迅速蔓延的情況下,42名乘客和司機的生命能否保住都很難說。

希行的《嬌娘醫經》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舉手之勞的事很多,但卻非人人願爲。”

短短一句話擊中了社會現實。

高速上車來車往,看到大巴車着火的不止何雲濤一人,有的司機會覺得和自己無關,所以視而不見,而何雲濤卻出於善良的本能,不忍心看着一車人遭遇如此橫禍。

舉手之勞,給人一點幫助,卻不願去做,是不爲也,非不能也。人與人之間的境界高下,往往就差在一個“舉手之勞”上。

羅素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善良無論大小,都是世界需要的,即使不起眼的舉手之勞,也能給他人帶來便利,甚至幫助他人脫離險境、保全生命。

有一種善良,叫“舉手之勞”,值得我們點贊,更需要我們踐行。

(河南小夥何雲濤)

舉手之勞,傳遞溫暖

大冰的《乖,摸摸頭》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有些時候,舉手之勞的善意尤爲彌足珍貴。”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國外一個《愛心傳遞》正能量視頻,愛心接續傳遞的畫面特別溫馨感人。

畫面開啓,一羣學生踩着滑板車放學歸來,一男孩不小心摔倒在地,這時剛好路過的中年修路工人放下頭盔,連忙將男孩扶起,並微笑着安慰他。

陌生大叔的這一善舉,使男孩忘記了摔跤的疼痛,沒走幾步發現前方一位手裏拿滿東西的老太太正要過馬路,於是他放下滑板車走上前去接過東西,並陪着老太太有說有笑地走到馬路對面。

與男孩道別後,老太太繼續向前走着,發現一自動電話機旁一位小姐正焦急地翻包,想必是沒有零錢了。於是她拿出一枚硬幣給了小姐救急,對方感到既意外又驚喜。

得到幫助的小姐心情愉悅,這時她發現前方一位穿着西服先生的錢包掉在地上,她毫不猶豫地上前撿起來追上去,把包還給先生就走了,對方一臉茫然,估計是從沒碰過這等好心人吧。

將錢包收好後,這位先生繼續向前走,看到一位戴帽子的男子正喫力地從汽車後備箱搬皮箱,於是他緊走幾步,和對方一起把皮箱擡出來,並搬到目的地,這讓男子欣喜不已,連聲道謝。

感覺有點餓了的戴帽男子在食品攤買漢堡付錢時,不經意間看到了一位坐在不遠處的流浪漢,於是便加了一份漢堡。

拿到漢堡正要給流浪漢時,攤主受到感染叫住了他,免費送上一瓶礦泉水。

喫着麪包、喝着礦泉水的流浪漢滿面笑容,此時他的內心是無比溫暖的。

流浪漢正開心地喫着,發現離自己幾米處的一個紅衣女子起身時把手機忘在窗臺上,於是連忙跑過去拿起手機追上紅衣女子並交還給她,女子先是愣了愣,一看包才發現手機丟了,忙向流浪漢表示感謝。

故事還沒有完,愛心還在一直傳遞着,最後,傳到了一開始扶起小男孩的那位中年修路工人那裏。

有一位服務員看到他滿頭大漢,忙倒了一杯杯水送上去,對方高興地擦着汗、喝着水,一臉幸福的表情。

這一連串的事件都是發生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他們都是陌生人,但每個人都是受助者和助人者。

他們之間沒有過多的語言,做的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卻傳遞了溫暖、增進了信任、收穫了感動,讓人禁不住感嘆:人間真情無處不在,世上還是好人多。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但是舉手之勞能夠傳遞信任和溫暖,讓別人活得更輕鬆,我們又何樂而不爲?

在國內,像這種舉手之勞卻又暖心的小事真的挺多的。

今年3月12日,在濟南市歷城區一路口,正在執勤的交警魏弘楊發現,一名孕婦多次彎腰繫鞋帶都沒有成功,便走過去爲她繫好了鞋帶,並叮囑孕婦過路口注意安全。

這一幕被行人拍下發到網上,得到網友的一片讚揚:你彎腰的時候真帥!

一個彎腰、一句叮囑,舉手之勞的事,這位交警做的很自然。他的這一彎腰,不僅溫暖了準媽媽,更溫暖了整個城市。

教育專家李鎮西在《不要吝惜舉手之勞的溫馨》一文中,講述了讓他經久難忘的平凡小事:

有一次,他乘飛機,當他喫力地託着箱子往行李架上放時,後面一小夥子伸手接過來放了上去。

一次去醫院看病,突然來電通知他馬上去開會,這時排在李鎮西前面的大媽已經被叫號了,但她卻轉身對他說:“你先進去吧!”

李鎮西感慨地說:這些細節都發生在素不相識的人之間,特別富有暖意。”

對陌生人的關心和幫助,有時雖然只是舉手之勞,但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那樣去做,“事不關已,視而不見”,是一些人的常見心態。

“勿以善小而不爲”,舉手之勞雖然“不起眼”,卻能讓人們感受到人性的美好、社會的和諧。這種善良真的可以有,我們要弘揚。

舉手之勞,愛出者愛返

奧地利傳記作家茨威格說:“所有命裏帶來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那些伸手去幫助別人的人,只是出於內心的善良去做,並沒有想着要回報,但他們釋放出去的善意,往往都會迴歸到自己身上。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所謂的好運不過是良好品行的日常積累。

前不久,人民日報發佈了一條微博:

大三女生靳金梓給河南濟源二院投了簡歷後,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位騎車老人摔倒在地,便上前幫忙。

她蹲在地上,一手扶着老人的頭,一邊和老人不停地說話,防止老人血壓升高昏迷,這個姿勢一直保持到救護車到達。

有人將這一幕錄下視頻發到網上,恰好被濟源二院的院長看到,院長說:“不用考試,直接錄取,有這樣的好品德,何愁工作沒有作爲。”

人常說: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這裏的“準備”,除了實力上的積累外,一種伸出援手、真誠助人的心態和行爲,恐怕也是重要因素。

看到老人摔倒的恐怕不會是靳金梓一個,但她願意主動去幫助,爲老人獲救贏得了時間。

她不救助老人也可能會被錄取,但她的舉手之勞讓她更快一步贏得求職的成功。

這正應了那句話:善良就像一束光,當你把光給了別人的時候,也照亮了自己未來的路。

有人說,善良是一種會循環的能量,選擇善良,便是進入了一個正能量的磁場。

在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正好爲這句話作了生動的註腳。

一位盲人老者打車,至下車計價器顯示11.4元,帥哥司機把他扶至小區門口保安處,說我不收你錢,因爲我比你掙錢容易。

一斯文大叔從小區內走出上車,到達目的地,計價器顯示14.5元,大叔掏出30元說:

這錢還有剛纔那位的,我也不偉大,但掙錢比你容易點,就希望你能繼續做好事。

真誠換來真誠,善良贏得善良,這是多麼感人的一幕啊!

如果我們大家都以舉手之勞與善良爲伍,人和人之間將會有更多的信任,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舉手之勞”裏,藏着你的善良

知乎上曾對“舉手之勞的幫助”展開過討論。

網友回答很踊躍,有的認爲舉手之勞的事應該去做;有的則說常去做別人舉手之勞也能做的事,會讓對方認爲理所當然,等等。

其中,網友天九的回答我很贊同,他說:

很多人誤解了舉手之勞的意思,舉手之勞是對方確實不方便或者辦不到的而對我來說卻比較簡單輕鬆的事情我幫一下忙,覺得很樂意還很快樂。

這話有道理,有些時候,不需要你負重前行,只是你的一個舉手之勞,即可換來歲月靜好:

讓他人的生命因而脫離危險,讓他人從中感受到信任和溫暖,讓善意得以接續傳遞。

有的人一味地指責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卻不想想自己是否在陌生人需要幫助時伸出過援手;

有的人只知道吐槽社會上的負能量,卻不去爲增加社會的正能量付出舉手之勞。

與其指責,不如反思自己去改變;與其吐槽,不如盡己所能去幫助人。

主動傳遞正能量,人生一定不一樣;人人傳遞正能量,社會一定不一樣。

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

讓我們都怒力去做一個善良的人吧,用我們的舉手之勞或者力所能及,爲他人帶來一些便利。

生活在一個“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社會裏,我們一定會倍感溫馨、和諧與幸福。

作者簡介:武小五,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身處濱海小城,心觀大千世界;幹着嚴肅的工作,寫點輕鬆的文字。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