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趣的一本觀察筆記。

因為作者原本是位倫敦女記者,用著倫敦的觀點看丹麥,讓我同時認識了倫敦和丹麥的感覺,哈哈。感覺倫敦人的壓力蠻大的,而且臉皮很薄,很怕失禮(書裡頭幾個月頻頻可以看得作者提及"失禮"或"冒犯"XD)(但後面就整個融入丹麥的直率自在風了哈哈)。

發現原來倫敦的過勞不輸臺灣(有點安慰)(什麼心態XD)

作者跟老公以前在倫敦工作的時候,幾乎只有週末見得到彼此,或者午夜過後在牀上碰見對方暖呼呼的身子????

喜歡作者的英式幽默,外表看起來很在意禮數,很拘謹,但內心超沒包袱,幾乎沒幾句就會讓我哈哈大笑

從哈日到哈韓到愛歐美,碰到這本書後整個愛上丹麥風了,如果要我給丹麥一個形容,那會是"很鬧還有熱愛生活和環境"

讀完這本書我整個成了Helen Russell的粉絲

 

 

「丹麥式生活」十大祕訣

1(更多)信任

這是丹麥人如此快樂的第一個原因,所以就試試看吧。你會感覺很好,也為自己省下不必要的壓力。信任身邊的人能讓他們做出更好的行為,因此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

2 Hygge

記住生活中簡單的美好—點根蠟燭、泡杯咖啡、喫點餡餅。看吧?你已經更快樂了。

3 運用你的身體

騎腳踏車、跑步、跳躍、跳舞、做愛,把身體甩一甩。運用你的身體不僅能釋放令人變快樂的腦內啡,也可以讓你更好看—丹麥式的好看。

4 訴諸美學

盡可能把居家環境變美。丹麥人就是這麼做,尊敬設計、藝術和日常周遭。記得破窗效應嗎?看起來沒人照顧的地方,只會變得越來越糟?反之亦然。

5 縮小選項

若說住在史迪克斯維爾有教我什麼事,那就是把選項減少,可以去除現代生活的一些麻煩。能做的事情、能喫的餐廳(哈!)、能穿的衣服(哈囉,倫敦衣櫃),如果選擇太多,造成的負擔會比好處多。丹麥人很擅長用簡單的生活舒緩壓力、在界限內自由自在。

6 感到自豪

找到你或你的同胞非常擅長的事情,然後對此感到驕傲。不管是踢足球、玩遊戲,還是賽螃蟹,只要贏了就慶祝吧!升國旗,一逮到機會就唱歌。

7 重視家庭

在丹麥,國定假日就像建立感情的新兵訓練營。家庭是丹麥生活最優先的事物。聯絡親戚、進行固定的儀式,可以讓你更快樂,所以不妨兩者都試試。你的家人不怎麼好?那就從朋友下手,或使用第三個祕訣(做愛那部分)。

8 相同的工作、相同的尊重

記住,沒有所謂「女人的工作」和「男人的工作」,只有「工作」而已。照護者和掙錢養家的人一樣重要,兩者少了對方就無法生存。兩種工作都是一樣辛苦、優秀、重要。

9 玩

丹麥人超喜歡一個活動本身的意義。在樂高的土地上,玩樂是任何年齡都值得去做的事情。所以,建造東西吧!創造、烘培,或甚至是畫出你自己的諾爾•艾德蒙漫畫。總之,常常做東西就對了。弄得越亂越好!

10 分享

根據研究指出,這樣生活真的比較容易,你也會變得比較快樂。沒辦法影響政策,得到像丹麥這樣的福利國家嗎?那就帶著蛋糕到鄰居家,或邀請別人到你家一同hygge,讓溫暖朦朧的感覺充斥空中。

 

 

******************* 已下是節錄&心得 ******************************

 

二月

 

20180823(四)
P.073
教育是免費的,所以每個人都能接受自己想要的任何訓練。反正不管怎樣,你都會被課很多稅,因此不如專注做自己喜愛的事,而不是找個能給你豐厚酬勞的工作。

20180825(六)
P.074
揚•狄翁(垃圾車工人)告訴全世界,在丹麥,沒有任何人因為他的職業而給他貼上標籤。

P.076的
艾妲(Ida),一位有著古銅膚色的維京人,一位瑜伽老師。她覺得整體而言,丹麥人在工作和生活之間真的平衡得很好。「如果無法平衡,我們通常會想辦法做點什麼。捫心自問:"你對自己的現況滿意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維持現狀;如果是否定的,那就離開。我們體認到,如何選擇度過絕大部分的光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像我,就喜歡簡單的生活,多花點時間在大自然和家人身上。如果工作過頭,壓力就會變大,然後就會生病,最後完全無法工作。」

20180826(日)
P.083
只要達到某個門檻,人生的數學其實很簡單:「少買一點奢侈品」等同於「少一點超時工作的時間」等同於「更快樂的人生」。

P.085
二月學習重點的第四點:
我不重要。如果我休息,不會有人因此死翹翹。而休息,是件很好的事。

JU: 作者本來會很怕自己錯過電子郵件,或是擔心自己不被職場需要。

三月

 

P.089
自從我們適應了這整個全新的「工作生活平衡」概念後,樂高人就變得十分茫然。他就像贏了樂透一樣,面對一輩子的閒暇與奢華,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由於丹麥人一星期只工作三十四個小時,我們便多了一百三十四個小時如此驚人的空閒時間,得想辦法填滿。

20180830(Thu)
P.099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說法,終身學習有助改善心理健康、提升自信、讓人生有目標,並與他人產生更多連結。

20180831(Fri)
P.111 丹麥人愛參加社團

我和任何人一樣喜歡照表操課,但我還是忍不住覺得,規則會破壞空閒時間的樂趣。不過,我明白身為團體的一分子、具有歸屬感,能夠帶來快樂,這讓你在工作、婚姻、國籍之外,還有別的身分。光是參與某項活動,就已讓丹麥更有家的感覺。我再也不只是「樂高人的老婆」或「那個搬來這裡的奇怪英國女」。現在,我還是大鎮第一合唱團(好啦,是「唯一」的合唱團)的女低音;我是那個在丹麥課上叫老師「母狗」的怪女生、我存在於工作和人妻的身分之外,這種感覺很棒。

五月

 

20180905(Wed)
P.141
五月的堅振禮活動,觀察到丹麥和北歐國家沒有特別信仰,加拿大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有一羣心理學家發現,若一個國家的教育與富裕程度越高,人民就越不可能相信神靈的存在。
唯一的例外是美國。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認為,人們若住在穩定、安全、繁榮的地方,就比較不需要神的慰藉。

P.144

歐洲價值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也發現,一個人對自己的國家越自豪、聲稱自己幸福感偏高的可能就越大。

六月 歧視

 

P.166
我一直以為丹麥人比較早進步,以為這裡比較平等。
JU: 好像歐洲國家的古代比較有特別為了關「輕浮女子」的機構,亞洲好像沒有?

20180906(四)
P.173
「日常生活的性別歧視企劃」(The Everyday Sexism Project)在2013年成立丹麥分部,在網路上記錄每天由丹麥女性所分享的性別歧視經驗,包括不當行為、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廣告。我問珊妮(丹麥最著名的喜劇演員,同時也是自豪的女性主義者),這裡會不會像英國一樣,對於女性站出來談論不平等的事情時,常出現冷嘲熱諷或具攻擊性的推特?
JU: 雖然這段其實是在討論丹麥兩性在大方向如工作和家庭生活平權但小地方歧視女性的狀況,不過看到這邊發現英國、美國的女性比想像中的辛苦好多(有點驚訝)

P.176 令人喫驚的數據
歐盟的基本權利署在2014年出版一項研究,發現丹麥位居婦女暴力的第一名。受訪的丹麥婦女中,有52%說自己曾經是肢體暴力或性暴力的受害者,比歐盟的平均值33%(還是相當可怕)高出許多。

P.177丹麥國家婦女暴力觀測所的卡琳.黑爾伊域-拉森說:「將自由的丹麥女性與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南歐等將暴力視為正常現象的國家相提並論,並無助益。」

P.178
珊妮說:「男生晚上出門有可能會被揍。常常有人打架,而且如果你要勸架,也會跟著被打。我們很常互毆,也喝很多酒。因為有性別平等的觀念,有些男人會想:"喔,那打女人大概也不是什麼壞事。"在丹麥,沒有什麼女性比較柔弱的概念,不管誰都揍。我從小在日德蘭半島打架打到大。女人也會互毆。」
珊妮說:「我們可是維京人啊!我很好奇有沒有研究證實丹麥人就是比較暴力。否則,我覺得很難和別的國家比較婦女暴力的問題。對女性施暴很可怕,但對男性施暴也一樣。所以,倘若在丹麥,對男性施暴的情況也比其他國家嚴重,那我們應該改變的是這種好鬥的男子氣維京文化。」

JU: 覺得有些事情是不是愈談論愈放大反而可能造成分化的反效果,但不去注重也不代表會改善,不容易啊~

七月

 

20180908(六)
P.187
我都忘了自己有多懷念這種喧鬧、雜亂和混亂。丹麥的安全、穩定和「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狀態,在大多數時候都很棒,真的很棒。但的確也帶走了生活部分的刺激。

P.188
第一個出走的星期十分美好。我們在山中健行、漫步沙灘,泅泳在一望無際的藍綠色大海裡。但到了第二個星期,我們就沒力了。在倫敦時,我們從來沒有這麼好命,可以放兩個星期的假。結婚時,也只能請一個半星期,拿來用在婚禮當天還有迅速短暫的蜜月。在一起到現在,我們從來沒有一起出走兩個星期,而且不受到家人、朋友或任何工作的打擾。
JU: 看到這覺得英國人怎麼好像蠻可憐的,竟然從來沒放過長假。不過也可能這只是個案,不是所有英國人都這麼辛苦。

P.193
可是,離婚這麼常見,丹麥人怎麼還會快樂呢?婚姻破裂、喪親和搬家,不是並列人生中最讓人倍感壓力的三件事嗎?我問安雅,為什麼離婚的人這麼多,丹麥仍然是世界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她只回我這麼一句:「因為我們有平等與自由。」高到嚇人的離婚率,確實表示丹麥人有選擇權。他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如果人生的發展不如預期,也能做出改變。他們十分自由,而自由使他們快樂,縱使離婚可能不是件開心的事。
JU: 又獲得了新的領悟。丹麥之所以能真正的快樂應該還有一點,就是沒有人給人無形的壓力。如果每個人都只需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就不會有勉強和不快樂的壓力。

P.194
根據丹麥統計局的調查,丹麥是全歐洲結婚率最高的國家。

JU: 看來因為可以自在的離婚有助於人們敢輕鬆的結婚。

十月

 

20180915(六)
P.264

丹麥人的維京魂讓他們遇到這種小病時,通常都採取自然療法。丹麥海倫娜告訴我:「我們通常會喝茶、在家hygge,有時還會喝點杜松子酒。」

十二月

 

20180916(日)
P.306
刊登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研究發現,真正的快樂來自美好的關係、有意義的工作或嗜好,以及歸屬於比自身更大的事物。

P.307
華威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共同研究發現,如果收入超過一個基礎門檻,多出來的錢是無法增加幸福感的。這個年收入門檻約為十九萬七千丹麥克朗(新臺幣九十五萬左右),超過這個數字,我們會更有錢,但比較不滿足。

P.319
能讓你快樂的,是變得更信任人,並「丹麥式生活」。

P.337
丹麥人有句俗諺:「客人就像魚,三天便發臭。」

20180917(一)
P.346
維京男子告訴我:「我們以前會在半夜炸掉彼此的信箱,拿陶瓷餐具砸朋友的大門,迎接新年。」
「但現在很少人這麼做了,雖然不能砸盤子很可惜。」他惋惜地補充道。「隔天門口有多少破盤子,就表示你有多受歡迎。」他嘆了一口氣,一臉懷舊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