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財經》行業口碑與網易最近一段動向,有關考拉主動尋求與亞馬遜中國海外購資本合作的消息,可信度甚高。

  不過,這趕在網易Q4財報發佈前(美股收盤後,北京時間2月21日)的消息,背後恐怕不排除網易隱晦的主動造勢。就是說,通過曲折釋放消息,爲市值管理做文章。

  事實上,一個月來,網易遊戲業務,資本動作亦開始頻繁。尤其是投資法國Quantic Dream,獲得少數股權。

  我想說,這種種動向,尤其報道渲染的所謂“主動性”裏,可能反映了網易的面臨的挑戰與壓力面。儘管後天凌晨數據就會出來,在此我們也大膽預言,網易的數據不會太好看,它的股價也將面臨短期考驗。

  網易明顯處於一輪嚴峻挑戰中。它的營收與毛利都會是比較明顯的觀察指標。反正,兩大層面,必須有一個層面先展示出成長潛力。

  營收總體佔比60%以上同樣也是利潤重鎮的遊戲主業,因深受政策禁令管控,前幾季雖有明顯衝刺,尤其Q3藉助IP挖掘、海外代理增益,維持了不錯的同比增幅,但也已是一個週期的強弩之末了。政策管控之下,未來想持續高增長,困難很大。

  當然它展現出了明顯的國際化拓展動向。不過,即便中長期,主業海外佔比亦不可能提升多高。上季佔比爲10%,它已當成財報傳播的指標了。

  網易是業界極爲出色的產品型公司,幾乎每個單元都有較強競爭力。但截至目前,遊戲主業之外的諸多產品,除了電商板塊,毛利雖好,營收絕對規模卻非常有限。就是說,營收增長指標上,網易將恐怕更加倚重電商板塊了。

  考慮到網易嚴選品類有限且模式持續面臨替代與顛覆,海淘轉向全品類綜合電商的網易考拉,成爲市值管理的核心,一點都不偶然。

  幾年來說,尤其2018財年之前,網易考拉展現了出色的成長動能。2017財年同比增156.9%,營收佔比21.57%。而嚴選當時則成了業界複製的模式與形態。

  但尷尬很早就已經顯示出來,2018年尤甚:遊戲業務面臨天花板之後,電商成長已大幅放緩。相比2017年的平均增幅,2018年攔腰斬後還不止。即便對比體量大它甚多的阿里、拼多多,它也沒有呈現出基數的優勢。

  這裏面,有網易這家公司過度精明的透支。它擁有強大的用戶運營能力,產品體驗非常出色,几几乎每個產品都富有口碑。網易更是特別擅長抓機會。在傳統互聯網時代以及移動互聯網尚未面臨人口紅利弱化週期,它的風格無往不利,它常常能探得一個細分市場的頭部。

  但電商領域不同,當移動端用戶增長遭遇天花板,加上所謂傳統電商亦面臨新零售轉型,網易過輕的模式就面臨重大考驗。它在供應鏈、物流、線上線下一體化方面,需要補足許多短板。

  有人可能說,網易供應鏈很強,你看看嚴選。我想說,網易嚴選根本不具有什麼典型性。它只是有限品類的供應鏈把控,屬於傳統電商行業成熟週期的創新,也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體現,而網易只是捕捉到了第一波。而真正的考驗在後端與線下。短短兩年,網易嚴選就已經魅力。最初,阿里、京東只是概念不鮮明,稍加優化與定義,就全面超越了它。隨後拼多多、國美、蘇寧、小米們也會超越它。不是網易不努力,這是行業趨勢與產業基礎土壤所致。

  過往,考拉、嚴選都是側重特定品類。考拉過去側重跨境爆款,藉助一度強大的資本實力與運營,風口之下,它一度相當光鮮;嚴選的品類也相對較少,它的模式這裏也不再多說。當兩個平臺缺乏規模前,它們不會遇到太大的難題。但達到一定門檻之後,想跳到更大舞臺,這種特定的爆款思維,將很難支撐了。苦逼活繞不過去。

  我們看到,考拉走向綜合電商,號稱全品類運營,嚴選也開始走出僅靠自身所謂有限的供應鏈優勢,走向開放的運營,引入合夥人、設計師乃至嫁接其他平臺如拼多多等。此外,兩個平臺也開始涉入線下體驗店,走向相對重資產模式了。

  這會增加網易電商版圖的營收指標。不過在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短期,它也只能在小的基數上體現自己的成長性。網易電商是風口的產物,但相比巨頭阿里與快速崛起的拼多多們,它的成長動能並不算出色。所謂品質也只是相對的說法。兩年多來,網易電商板塊也沒少曝出品質問題。前段,加鵝事件似乎不了了之,但事實上已重創它的口碑。

  此刻的網易電商,作爲公司整體成長的第二大業務——佔比已近1/3,市值管理上,一定有相當強烈的規模化訴求。在僅僅依靠自身拓展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它可能到了更多借助資本力量的時刻。

  嚴選與拼多多的合作,考拉與亞馬遜中國的合作,意圖都不過是開放與整合。兩者都有入口拓展、用戶獲取用意。當然不是單向,前者更有供應鏈經驗輸出,後者更有品類擴充、供應鏈與物流整合、融資信號。與亞馬遜中國海外購的合作,很可能是換股外加部分資金。

  它們不是唯一的拓展手段。但在現有競爭局面下,這兩個同行於它,應該算是最爲合適的了。畢竟亞馬遜、拼多多都在美國上市,網易也是美股,如此,可渲染出綜合的資本市場效應,形成積極的市值管理,刺激網易整體股價。

  過往一年,相比其他更多中概股,網易股價震幅不算很大,有相當的穩定性。但當行業加速轉型之後,加上游戲主業遭受許多不確定性的考驗,網易的壓力其實才剛剛開始。相比2017年創下的377.6美元股價,昨日網易股價,已跌去40%。記得2017年,外界一度熱炒網易市值如何踩京東,進入第一陣營,在BAT裏嵌入自身,成爲所謂BANT。

  這種合作路徑下的電商規模化訴求,會有大效應麼?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接下來一段,它可能不排除有更多直白的資本擴張動作,尤其是併購。

  不過,無論如何擴張,網易想在這一版圖創造拼多多式的神奇,已經不可能。它的壓力會持續增大。而且,另一重尷尬會進一步深化:中短期,電商板塊的規模化訴求,會進一步拉低網易整體毛利。這一維度,它會面臨資本市場考驗。

  當然,想進入一線陣營,相比毛利,此刻,規模化的指標可能更重要。兩相比較,它會犧牲毛利。電商至少可以傳遞成長性。

  但在一個如此大的領域,這種增長路徑仍還是相對粗放的。網易若只想借這類手段完成擴張,即便能維持過往增幅,又能帶來多少想象空間?是啊,這個維度,就算網易全品類擴張加速,它能超過阿里、亞馬遜、京東、拼多多麼?

  電商有利於營收規模的壯大,可填補遊戲主業遭遇的挑戰,短期刺激資本市場。尤其在這Q4財報發佈前,講個與亞馬遜合作的故事,更是如此。但我並不認爲,現有的電商形態就是網易真正的未來。

  丁磊應該還有一些後手。會是什麼呢?隨着時光演進,它們很可能會在以下維度展開。比如它可能會強化類似淘寶、拼多多之類的變革形態,形成一個整合型的平臺,爲信息流以及完整的數字化變革鋪墊機會。

  在我們看來,網易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單一的業務,比如不是遊戲或電商,也不是其他。從商業模式來說,它的困惑在於:這是一傢俱體的產品型的平臺公司,而不是一個富有更大集約化的平臺企業。某種程度上,網易特別像是早期的盛大。

  我不是否認網易。這種模式背後,其實反映了它的過往優勢要素:懂用戶與運營;產品設計出色;有相當的品質體驗。它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鍛造出爆款的產品。許多從網易辭職出來創業的人,也驗證了網易的風格與路徑。YY、陌陌身上都有。

  我也不是否認網易缺乏類似FANG、BAT們那種集中的平臺化基礎。它其實有諸多分散的資源,幾乎每輪熱點都有涉入。截至目前,它的用戶洞察、運營能力、產品設計與爆品思維,許多企業也並不具備。網易也是一個非常善於捕捉機會的公司,它有許多聰明與機敏在。

  2018年以來,尤其Q3之後,網易種種動向,都像是與時間賽跑,並且展現了超強的策略計算能力。

  即便此刻與亞馬遜中國海外購的整合傳聞裏,也有網易潛在的融資動向。說不定,網易電商版圖,就像網易雲音樂之類,都在謀劃IPO。結合業務成長、市值管理等,那真是一石多鳥的節奏哦。

  只是,節奏再好,並且能在一個市場發軔期吃到頭部,並不意味着能做到行業第一。網易每個領域都很靠前,但幾乎都不是持續的王者。一個公司的市場規模與體量,不等於核心競爭力,但不捨願景的前提下,它們常常意味着你得做許多苦逼活。當一個市場步入成熟週期,紅利弱化,過度依靠輕模式、計算力、聰明機敏,就要面臨最大的考驗了。

  本質上,這是一個格局與視野的問題。至少有三個朋友跟我分享過丁磊的小氣例子。其實我並不視之爲多不利的一面,甚至覺得他與網易身上有精益、計算力,也總能踏準節奏。這都是一個企業立於不敗的能力之一。但我仍不得不說,截至目前,網易最新的探索,並沒有創造更大更爲激動人心的想象空間,它似乎一直充滿理性,精明睿智,但缺乏冒險的精神。

  某種程度上,網易的挑戰,甚至可以歸於治理的問題。丁磊算是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了,至今一身多兼,整個公司很難讓人聽到更多元的聲音,而每個跳槽或出來創業的人物又那麼生猛有趣,你就知道一個組織的活潑與壓抑了。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