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和林子祥誰的唱功更厲害?

要說誰唱功厲害?如果不是專業的去評價,你就不能分別誰強誰弱。

如果是用感情去評價他們,你心中早就有了一個答案了。

我也來說說我的答案,林子祥要強與張學友!

首先必須分清什麼是唱功,他包括哪些條件在裡面?簡單說下。

唱功包含了很多因素,什麼音準、音域、什麼氣息、咬字、什麼樂感、唱商、聲壓等等等等!

我們就以這幾個東東來簡單說一下。

林子祥的音域要比張學友強很多(你可以理解能唱低音也能高音),張學友是中低音歌手,音域的跨度勉強能唱到3個8度,而林志祥在年輕時是能夠達到4個8度的牛人(正常人,沒學過的一般都是1到2個8度),這點現在的樂壇很少人有此榮耀!

音準就好理解了,就是節奏感,唱的每一個字都得在樂器的彈奏下,不能提前唱了或者是慢了。這一點,兩位歌手可以說是平手了!畢竟一個專業的歌手,一把音準不會差很多。最多一點點的小瑕疵,也會很快根據曲調調整!

咬字、氣息。這也很好理解。咬字、氣息,這一點林子祥稍微還是強一點的。他的歌曲很多是又高又快,你聽林志祥唱的時候,很難發現他的換氣。感覺就是一口氣很長,你還能完整的聽到他說出的是什麼字。當然也不是說張學友差。是因為林志祥在歌曲上能達到這個地步。強就是強在歌曲上!現在的樂壇很多所謂的歌手,換氣聲(呼吸聲)很明顯的。跑步的時候都得大口呼吸,你聽林子祥和張學友唱歌久了,呼吸聲不明顯,真的很強!

林志祥中低高音都很強,張學友中低強,但高音比他差。兩人在技巧與風格上都能完美演繹歌曲。

簡單概括了一下,借用網路上的一句話: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現在的林子祥70歲了,唱功依舊不減,實乃牛逼轟轟的高人啊!


感謝邀請,今天給大家說說我的想法!

首先說說張學友,張學友(Jacky Cheung,1961年7月10日- ),香港著名實力派歌手。香港四大天王之一,有「歌神」之稱。1984年憑著一曲《大地恩情》,獲得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的冠軍。其後與寶麗金唱片公司簽約成為旗下歌手,以一曲「Smile again,瑪利亞」打響名堂。先來談談學友在各年齡階段的聲音特點 ,回想起張學友剛出道時的歌喉,坦白地說,並不很純凈。1985—1989年,聲音感覺有點軟,顫音也比較大,唱功上顯得比較毛糙。總覺得那個時候出專輯的歌曲,比他在90年代之後的演唱會演繹時的效果,明顯差了很多。《相思風雨中》這首歌,張學友唱的比較好一點!這個也要看個人愛好!

再說說林子祥,林子祥(George Lam,1947年10月12日出生於香港),昵稱阿Lam,是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員。林子祥曾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及英國Dover College,學生時期曾組織樂隊,1976年推出首張英文專輯《Lam》,其後又陸續推出多張粵語專輯。1980年,他憑《在水中央》及《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曲在第三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連獲兩個金曲獎,成為當年的大贏家。1983年,他憑電影《投奔怒海》中精湛的演出,獲提名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惜鎩羽而歸。而在1994年舉行的香港電台第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林子祥獲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他亦曾拍過多部電影,包括《投奔怒海》、《貓頭鷹與小飛象》、《三人世界》等。他的一首《男兒當自強》,在黃飛鴻系列裡的插曲,真的很好聽!大家是不是,在我是歌手上面看到林子祥,被林子祥的唱功給震撼到了,一個68多歲的歌手,竟還有如此宏厚的歌喉。實屬令人驚訝。關注香港樂壇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林子祥這個人,他是個難得的實力男歌手,對音樂的掌握非常流暢。聽他的歌,震撼得如同坐跳樓機,跌宕起伏。說高音吧,能唱,低音也能把握得很好。可以說,林子祥是歌壇老前輩,地位是誰也無法超越的!

說到這裡,我認為,林子祥還是老前輩,唱功更好一點!同意的點贊!


謝謝你的邀請,

林子祥是《粵語港樂》歌壇的一代宗師,在唱功和音樂造諧上是少數的能和初級的歌手《許冠傑》相提並論的巨星,而張學友是許的接班人,成為了第二代歌神,是林子祥的晚輩,如果是論唱功,2個人不分上下,音樂的特色都是另有千秋,但是對現在的歌迷而言,可能挺張學友的要多一些,但是估計張學友是積極崇拜林子祥的,甚至還可以說是張學友沒有出道時候的偶像,張學友在許冠傑92年說過,退出歌壇,在許的面前,可以說沒有人可以稱之為巨星,不管怎麼說,如果是選擇唱歌,2個人都不相上下,只是林子祥要比張學友先出道很久,那個時候張學友還沒有想過唱過,在演電影,後來你們都知道的第三代歌神,是陳奕迅了吧,在後面就是張國榮這些了,如果比較,我選擇張學友吧,因為林子祥和我們的這個時代隔年太遠了,


張學友(Jacky Cheung),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張學友是流行音樂領域的巨星和先行者。他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20世紀90年代在華人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回蕩。由於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因此他的巔峰時期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很大的時期。他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和媒體的關注;美國權威的音樂雜誌《告示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

林子祥(George Lam),1947年10月1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歌手、演員。林子祥是香港樂壇高音方面很厲害的男歌手之一,他天生有一副極具衝擊力和爆破力的嗓音,換句話說就是歌喉特別「嗆」,幾乎無法模仿。林子祥有一個男中音應有的全部,又在高音區延伸上去一大截。他的高音區的極限曾去到 D5 或 C5 。有些很具實力的歌手即使用真音拉到高音區,嗓音也會變得尖細單調,很難像阿LAM那樣將高音拉到極限仍是充滿氣勢。


唱功是林子祥要厲害!但是張學友的歌更好聽!要容易讓更多聽眾接受!


學友是後輩,阿lam 從來不在乎這些虛名。


就這個感想!


神吹厲害,宇宙第一垃圾翻唱機搬運工


謝好友??邀請!

好友又為難我了,以後有關張學友的問題,不要再邀請我回答了。

說實話的,我並不討厭張學友,我也挺喜歡他那麼幾首歌,實在不想黑他。

至於林子祥嘛!我對他不是很了解,不好做評論。

唱功誰更厲害,我就不說啦!我覺得聽音樂,你覺得好聽,舒服,那才是最重要的。


小編。以後請不要問這些,腦殘問題好嗎?這不就像再問。是郭德綱的普通話講的好。還是中央電視台播音員普通話好一樣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