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不只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有一千條愛情之路。

有人盼望着初戀就結婚,也有人覺得無妨多嘗試幾次,才確定到底該找怎樣的人。

到底怎樣的愛情觀,才能讓我們順利找到另一半?

今天書單君和你分享的這篇文章,分析了兩種對待愛情截然不同但很有代表性的心理狀態,告訴你如何才能找到對的人。希望它能讓你在獲得真愛的路上,少走些彎路。

——書單君

壹心理創作者 | 壹心理主筆團

壹心理 - 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裏找到答案

有沒有發現,現在談戀愛真的是太太太太太難了?

因爲,當代年輕人最可怕的 “流行病”:

自殺式單身,

已經成爲了大家戀愛交友的一大阻力。

既很想擁有甜甜的戀愛,卻總是遇不見合適的人,像我的好幾個朋友,一天到晚喊着 “想戀愛”,“沒要求”,但 “沒要求”,其實是最高的要求。

一週洗幾次澡?養貓還是養狗?

看韓劇,國產劇還是日劇,英美劇?

生 1 個,生 2 個,生 5 個,還是丁克?

要是他爸像蘇大強,她哥像蘇明成該咋辦?

......

誰都想等到那個三觀嚴密咬合的人,談一場不磨合,不退讓,不改變的戀愛。

殘酷的是,找到這種全方位 360° 無死角契合的伴侶,難度不亞於今晚中彩票一等獎。

爲什麼我們就是找不到 “對的人”?

那麼,究竟要抱着什麼樣的戀愛觀,

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生伴侶?

0 次戀愛的自殺式單身:

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愛情病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採訪視頻,《戀愛 40 次 VS 戀愛 0 次》。

趙大宇,28 歲,普通職員,戀愛次數:0。

顧曼,26 歲,公司 CEO,戀愛次數:40。

戀愛 0 次的人生,和戀愛 40 次的人生,有什麼不同?

聽到有人可以談 40 次戀愛時,趙大宇的第一反應是:“不正常”。

她希望愛情是:“第一個談戀愛,就第一個結婚。”

奇怪的是,她至今一次戀愛都沒談成。

同事們嘲諷她嫁不出去。

有次,她想,都 28 了,玩一玩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於是就找了個陌生人去親。

但不行,太噁心了。

沒有心動的感覺,很難開始一段愛情。

趙大宇覺得,沒人會愛自己這類型的。

甚至慢慢有了逆反心理。

別人自拍修圖美顏,她偏要奔放地拍;別人在朋友圈裏找對象,她在朋友圈裏自黑。

渾身散發出 “我不想戀愛,不要靠近我” 的氣場。

她低頭輕聲說:“就是覺得,說不定有人真的會喜歡。”

這可能是典型的 “自殺式單身” 了。

“那我覺得有點天方夜譚,有點自我放棄。”談了 40 次戀愛的顧曼評價說。

那麼,不停地嘗試戀愛,去遇見不同的人,就能順利找到合適的對象了嗎?

40 次戀愛的積極嘗試:

“我談了 40 次戀愛,轉正的不超過 20%”

相比起趙大宇對多次戀愛的顧慮,顧曼完全不介意別人對她的誤解。

別人一聽,談過 40 個男朋友,一定很開放,很浪蕩。

甚至有人勸她,你別再這樣說了,不知羞恥。

“我首先會把這界定爲男女歧視。”

男生成爲花花公子,就是很酷,很有魅力。

女生如果有很多約會對象,就是浪蕩,不正經。

“我們都有動機去接觸更優秀的異性,這很正常。”

顧曼談戀愛,有點像招聘員工。

談 40 次,不是睡 40 個人,其中很多都是嘗試性的。

她會在坦誠理性的基礎上,和對方嘗試戀愛,能度過試用期,轉正的男友,不超過 20%。

她希望自己能活得通透一點,找到適合自己的人,而不是稀裏糊塗地相信命中註定,感覺,緣分。

但是,趙大宇提出了一個直白的問題:勇敢地去戀愛,嘗試,難道就不怕遇到渣男嗎?

顧曼回答說:“我安全係數很高,不會遇見不靠譜的人。但我還是小白的時候,我也判斷不了。”

很少有人一次戀愛,就能完美地處理好彼此的關係,甚至因爲沒有經驗,而輕易被渣男渣女的甜言蜜語哄騙。

因爲戀愛是需要練習的事情。

你要練習如何經營關係,如何平衡雙方需求,

找見明確矛盾發生時,自己可以接受的,和不可讓步的邊界在哪裏。

但,真的要練習那麼多次,才能遇見靈魂伴侶嗎?

什麼樣的愛情觀,才能讓我們

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生伴侶?

決定你能否找到合適伴侶的,不是戀愛次數,而是你的愛情觀。

心理學家 C. Raymond Knee 提出過“愛情內隱理論”的概念。

你的 “內在愛情觀” 有兩種:命運型,成長型。

命運型的人,對未來伴侶的要求,比考試大綱還詳細。

一定要等到“對”的人,才願意思考戀愛的可能性。

可惜平時遇到的人,都不是自己心中的“完美伴侶”。

他們相信 “第一感覺”。

“ta 去旅遊都不會給我帶禮物,是不是不夠愛我,也許我們不適合?”

“ta 半睡半醒還記得給我蓋被子,肯定是真愛了,太幸福了。”

這種微小的求生欲測試,決定着他們對關係的滿意度。

甚至會因爲朋友的一句 “不合適”,就很擔心沒有未來。

很多人都以爲,好的愛情是不費力的,ta一定能接納,包容你的全部,知道你的所有想法和內心需求。

而這,對愛情關係是極具殺傷力的。

因爲以後一有矛盾出現,就會相互責怪“我以爲你懂我。”

相反,成長型的人,會認爲愛情最重要的不是 “對的人”。

而是,好的關係,由共同努力,共同經營得來。

他們相信 “日久生情”。

“ta 不喜歡我在炸雞上擠檸檬汁,我去研究下有什麼新喫法。”

“雖然吵架後是有點生氣,但是我們以後可以一起改正缺點呀。”

不把完美幻想強加在對方身上,就算在感情中遇見矛盾,也會抱着開放的態度去解決,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命運型”的戀愛觀念,也不要擔心。

因爲,命運型和成長型的戀愛觀,不是二元對立的。

Knee 把它們分成了四個維度:

無助型:我找不到對的人,找到了也覺得問題很多,沒有希望。

命運型:ta 不符合我的想象,所以 ta 可能不是對的人,我還要再找。

成長型:我不相信命中註定,但我相信共同努力可以解決問題。

樂觀型:我覺得ta就是我的 Mr. / Mrs. Right,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經營愛情。

最靠譜的,是 “樂觀型” 戀愛觀。

汪峯和章子怡,就是這樣的一對 “樂觀型” 伴侶。

他用 “令人窒息的驚濤駭浪” 來形容兩人剛戀愛時遇到的困難。

章子怡的爸媽不喜歡他,覺得他離過婚,感情經歷複雜。

甚至有段時間,她們家都不許提汪峯這個名字。

但章子怡第一次見到汪峯,就感到他是自己的心靈歸宿。

汪峯感嘆,如果再早五年相遇,可能他們就不會在一起。

本來是戀愛後要磨合的東西,提前在自己身上就消化完了。

相比年輕的時候,他們“開始看清世界上什麼是真正美好的,更加懂得什麼是不需要的。”

但是,他們也會吵架,會鬧矛盾。

汪峯說,有次他們意見不合,章子怡就不接她電話。

他想,完了,拼命給她發了一百多條信息。

全都沒收到回覆,急得他差點哭了。

章子怡笑着說,我纔不信。看向他的眼神裏卻有滿滿的甜蜜。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 2》裏,汪峯特意表白了章子怡說,生活中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後來,她卻都能做到真正的包容。

如果,他們都想等到最滿意的人出現;

如果,因爲家人、粉絲都不看好,就覺得他們真的不合適;

如果,他們沒有度過一吵架就分手的階段,

就不會有現在這段甜甜蜜蜜,相互包容的愛情。

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認爲,戀愛心態,是假設任何人都值得你去愛最健康的。

如果那個人讓你心動,那就不要先入爲主地擔心“對不對”。

如果那個人和你三觀不合,甚至顯露出渣的一面,果斷跟他分開就可以。

好的愛情,不是隻存在“幸福快樂”的部分,一遇到問題就積攢怨氣,懷疑未來,它的另一面,是幸福快樂地,爲雙方的關係而努力。

與其一直等待“對的人”,不如,試着向前一步。

向前走一步,你才能遇見愛情

我們常以爲,繼續等待能迎來靈魂伴侶,可讓我們與愛情彼此錯過的,就是一等再等。

有了比較全面的愛情觀後,不要停在原地。

真正合適共度一生的伴侶很少從天而降,有時候,你得走出一小步。

因爲,渴望親密關係,卻害怕自己不夠好,更怕自己被拒絕時,我們很容易就進入了被動關係模式,只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看到自己,無私地包容,愛護,將自己拉出低價值感的泥潭,結果越來越逃避現狀。

這就是愛情觀裏常見的一個誤區我必須足夠優秀,才配得上別人的愛。

但是變優秀的過程,又長又痛苦,還不如保持現狀地好。

結果我們就陷入了糾結的狀態,既想要愛情,又怕沒人愛。

所以,遇見愛情的第一步,就是停止自我貶低。

郭曉東,《妻子浪漫旅行》裏的鋼鐵直男。

不幹家務,不帶鑰匙,天天就靠程莉莎在家管理大小事務。

對程莉莎的穿着指指點點,各種大男子主義令人窒息。

就是這樣的郭曉東,當年卻自卑到差點錯過程莉莎。

程莉莎一開始倒追他,他甩掉,再追,再甩。

就是因爲,他當時不出名,又窮,窮到三天才喫一袋方便麪,程莉莎又漂亮,又出色,又優秀,他怕自己配不上她。

過了很久,他拿到片酬時,才鼓起勇氣,向劇組借了西裝,買好禮物跑去找程莉莎,說 “我養你”。

其實,程莉莎根本就沒有介意過他自卑的那些點。

反而曾因爲他一次次的逃避,而差點想放棄。

還好,兩個人都 “向前一步”,沒有被自我貶低所擊敗。

第二,如果你還是很不自信,那麼,可以試着擴大舒適區。

舒適區是很大一部分自殺式單身者的 “死穴”。

“等我瘦下來,我就去追他。”

“等我工作閒下來,纔有時間去參加聚會。”

但往往,一年後兩年後,你都不會開始改變,還是躺着喫薯片最開心。

其實,舒適區不是跳出去的,是擴大出來的。

你不必逼着自己成爲社交達人,但可以偶爾出去溜達;你不需要減肥到80斤才配擁有愛情,但可以適當運動。

慢慢多認識一些人,多獲得一些人生體驗。

當然,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有那麼美好的結局。

如果總想着一定要“對的人”,一定要像模範情侶那麼甜,反而給自己加了很多壓力。

要知道,愛不是從一而終的,愛有不確定性。

想起我的初戀男友,一個很耿直的人。

有天他告訴我:“我爸發現我早戀了。”

我問:“那他怎麼說?”

“他說,早點練練手,積累經驗也挺好的。”

我當時聽了,特別生氣,差點當場掀課桌。

而分手後,我開始明白,愛是有變數的,會被爭吵消耗,會被三觀拉扯。

會移情別戀,也可能會無疾而終。

不要擔心這段愛情 “不夠好”,即使你搞砸了,也沒有關係。

表白被拒,矛盾最終無法調和,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曉鬆說,

好的感情,就是讓我們都成爲更好的自己。

純良,誠懇,磊磊落落。

這纔是愛情要教會我們的事情。

不要爲了戀愛而去戀愛,在感情裏迷失自己。

一段最好的感情,是,且僅是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

你會感到戀愛時,心在加速怦怦直跳。

會有想到他就忍不住傻笑的幸福感,會體驗到想小跑着衝向 ta,擁抱 ta的衝動。

希望你們最後,都能享受愛情。

世界和我愛着你。

本文首發微信公衆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作者曜珏,書單獲授權編輯發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媒體及公號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