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寶寶口糧,奶粉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以前看配方表來選護膚品的精神,現在都用來對比奶粉了!

  面對市面上眼花繚亂,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的配方奶,真的容易讓人“選擇困難”,許多家長甚至把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奶粉都買了個遍!

  結果呢?寶寶竟然不買賬?!拒奶、吐奶、哭鬧不止不說,還神奇般地患上了便祕!

  感受下後臺媽媽們的求生欲:

  寶寶的消化吸收過程,看不見摸不着, 爸媽們總是在猜、在想。那麼究竟奶粉和寶寶便便有怎樣的聯繫?寶寶便祕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

  看得見的寶寶大便,看不透的寶寶便祕!

  拉臭臭是寶寶的頭等大事!寶寶前一秒還在向你賣萌,下一秒就小臉嚴肅,悶聲不響扔下炸彈!

  當食物從口、咽喉,再到腸胃一路“變身”後,營養就會被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臭臭跑出來。

  有的像葡萄,有的像羊屎……

  於是你趕忙拿起放大鏡,略有所思地說,哦~娃這是便祕了呀!

  的確,便便是寶寶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通過外在的形狀能直觀告訴我們,寶寶現在健不健康。

  我們可以根據醫學界極具權威的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看出寶寶臭臭的7個類型,最健康理想的大便應當呈長條狀並且光滑柔軟,喏,就是圖中第四型。

  只有寶寶出現排便次數減少且排便時費力、疼痛,伴隨大便幹、硬、粗這樣的情況,纔是便祕了。

  那麼,問題來了。

  爲什麼喫進去的都是奶,排出來的卻不盡相同?

  是喝水少?上火了?

  還是問題出在配方奶?

  終究,我們看出了寶寶便祕,卻仍舊看不透寶寶爲啥便祕!

  看得見的配方奶,看不透的消化吸收!

  科大大經常在門診或者產科病房碰見一些家長抱着寶寶詢問:娃自從添加配方奶後,就開始便祕了,是不是上火了?

  “上火”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詞,度娘那裏是這樣解釋的:“上火”爲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屬於中醫熱證範疇。具體症狀如尿黃、牙痛、咽喉痛、便祕等。

  可是大人“上火”不奇怪,怎麼人間“初來乍到”還在喫奶的寶寶也會“上火”?

  其實,喫配方奶的寶寶出現各種成人的“上火”症狀,比如便祕,不見得是真正的“上火”,很可能是因爲喫“錯”了!

  1

  配方粉加多了...

  有的寶媽總怕粉少,把一勺壓得特瓷實,還有的把衝奶順序弄反,導致配方奶過稠,腸胃難以消化,引起便祕。

  2

  奶中加了營養素...

  配方奶本身含有寶寶需要的營養成分,再額外加入營養素,容易一次性補充過多,腸胃不好吸收,引起便祕。

  3

  糖化蛋白含量過高...

  蛋白質在加熱過程中容易發生糖化反應(美拉德反應),這個反應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生肉煮熟,會有肉香,這就是糖化反應的結果。

  如果選擇的奶粉在生產過程中是經過多次加熱的,就會導致大量蛋白質發生糖化反應,變成大分子,使寶寶腸道難以吸收,引起便祕。

  所以要想促進消化吸收,進而保證寶寶的生長髮育,就要從寶寶的口糧——配方奶上改善。

  廣告

  看得見的好臭臭,看得透的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是我們購買和選擇奶粉的頭等大事,所以各位寶爸媽在給娃挑奶粉時,一定要多多關注這件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