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是百獸之王,代表着威嚴和尊貴的意思,因其特殊的造型,在古代民間獅子又被比做吉祥的神獸。按照傳統的習俗,在門口擺放石獅子,目的就是起到招祥,納吉,護家,鎮宅的作用。獅子外表兇悍,內心溫順,因此在古代的衙門口,寺廟,祠堂,墓地等地方,以及達官貴人的府上門口都會放一對石獅子。老虎兇猛至極,面帶殺氣,而且嗜血入命,所以虎是主殺伐的,起到鎮冤,噬邪的作用。因此,通常都是在一些比較陰險的地方擺放,比如說高俅的白虎節堂,監獄,刑部等地方。向近代史上張作霖的老虎廳,這樣殺氣比較重的地方的大廳裏面,一般都要擺放老虎的雕像,模型或者字畫之類的東西,這些地方大多都是發號施令的最高場所。不僅有高高在上地位的象徵,而且還起到震懾的作用。

  獅子最早生活在非洲,遠古時期曾進入亞洲,生活在西亞、南亞一帶,但目前亞洲獅存量極少,只有印度境內纔有幾百頭,至於中國歷史上除了個別進貢的獅子,幾乎沒人見過獅子,反倒是老虎曾在中國大地上繁衍生息,一度成爲好漢打虎成名的“墊腳石”。虎爲百獸尊,罔敢觸其怒。虎在古今中外都是毋庸置疑的超級猛獸,也是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野獸,它獨來獨往,不怒自威,比獅子更強大,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發明的最強坦克就被命名爲“虎王”,而不是“獅王”。中國古代雕塑文化僅限於小型工藝品,很少使用石製造像,隨着佛教傳入,佛教的造像藝術也傳入中國,各種材質、各種大小的佛教偶像被塑造出來,尤其是各種石質佛像在全國遍地開花,“四大石窟”便是明證。

  受佛教文化影響,獅子也成爲中國造像藝術中的常見形象,不過古代民間藝人並沒有見過真正的獅子,他們雕刻獅子時完全是根據別人的口頭描述,憑藉自己的想象力來雕刻的,把佛教中“看不見”的獅子和民間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的“狻猊”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質的獅子形象,藉助佛教春風,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石獅子在中國的普及,不僅因爲佛教文化的影響,還有民間文化的影響,人們爲獅子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神獸”賦予了“智慧、吉祥、鎮宅、辟邪、護家、招財、進寶”等象徵,這可比老虎在人們心目中“威嚴、勇猛、神祕、可怕、喫人”的形象更討人喜歡。佛像造像一定程度受到限制,但獅子造像並未受到影響,中國的石獅子源自佛教文化,又超越佛教文化,已經成爲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國人喜愛,而外國人也很喜歡中國的石獅子形象,並將之稱爲“中國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