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接受日本的各项事物容纳度很高,其中包括使用日语当中的各种词汇。
像是舍「高手专家」而就「达人」,化「躲藏隐匿」为「神隐」,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最近还发现,「控」这个说法好像有愈来愈泛滥的趋势,已经到了无物不「控」的地步了。
显然,台湾在使用日语词汇方面,有青出蓝而胜于蓝的一个趋向。
例如「达人」这个词,本来应该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颠峰造极的高手、专家、大师才对,可是在传播媒体的滥用之下,「达人」感觉已经高度降低,变成了一种全民运动了。想想看,连「理财小达人」这种词都出现了。这真可算是「达」到了一种「无人不达人,处处皆达人」的地步了。
再来是「神隐」,台湾新闻媒体好像特别钟爱这个字眼。只要某某「大人物」跑去躲个几天不出面就说是「神隐」,这根本是误解了这个词的原本涵义。实际上,日文当中的「神隐(かみかくし)」,并不是神(大人物)跑去躲起来让人找不到,而是神把人给藏了起来,使得这个人消声匿迹不见踪影。这其实是算是一种绑架行为,其中的犯人是神,而被害者则是消失不见的那个人(通常是小孩)。这种说法源自于日本的民间信仰,小孩失踪不见遍寻不著,就说是「神隠し」。
而台湾媒体当中所使用的「神隐」,估计来源应该是出自于宫崎骏的动画作品「神隐少女」的片名。中文使用的名称的确可以把神隐理解成「像神一样地隐藏起来」,但是看看日文的片名「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千与千寻的神隐遭遇)」就可了解,短短的几个字,就暗示了从人界误入神域的少女千寻(ちひろ),被统领八百万神(やおよろずのかみ)的汤婆婆夺去真名,改名为千(せん)而失去自我的一段遭遇。因此,「神隐少女」应该要改成「被神隐藏的少女」才会符合原来片名的意思。
看看从大家风范的「达人」变成普罗大众的「达人」,再从神祇藏匿普通人的「神隐」变成像神一般地躲藏起来的「神隐」,可知文字词语的约定俗成,在这两个字词的运用上表现得是淋漓尽致。而像「胖“达人”案后“神隐”?小S又登大陆媒体」这样的标题,又可算是约定俗成的登峰造极之作了。
最后说说「控」这个字的泛滥吧。这个字已经变成一个「接尾语」了,鞋子控(鞋控)、帽子控(帽控)、包包控(包控)、围巾控、首饰控、手机控、文具控,现在感觉不来个什么××控的,好像就跟不上时尚流行了。
其实,「控」这个词源自于日文「コンプレックス(complex)」的缩音,现在普遍当成「迷恋某物爱好者」来使用,但原本的意思是「压抑在心中而不被意识到的感情现象复合体」的意思,中文经常被译为某某「情结」。这本来是心理学上对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而「恋母情节(マザコン)」与「恋父情节(ファザコン)」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两个典型用法了。
被称做某种情结(コン)的可算是一种病态,因为应该没有人会公开地向人宣称自己是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母控?)除了是依恋自己的母亲之外,还有将这种心理状态投射到自己的女友妻子身上,凡事以母亲的意向为依归,缺乏自己的想法与主见。这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不能单纯以「爱恋」两个字轻松带过。而在日本「マザコン(母控)」明明白白地是一个贬义蔑视的字眼,被称为「マザコン(母控)」的成年男子通常都有软弱无能,生活大小事都要仰赖母亲处理的印象。像最近常常听到的「妈宝」,勉强也可算是日文「マザコン(母控)」的一种类型吧。
另外在日本的漫画电玩等流行文化当中,也经常使用「控(コン)」这个字来形容对于某种物象迷恋偏好的心理现象,最有名的就是以小女孩(幼童)为恋爱对象或性对象的罗莉控(ロリコン/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了。其他像是「シスコン(姊妹控)」「ブラコン(兄弟控)」「ショウタコン(正太控)」「ミニコン(小物控)」「アニコン(动物控)」等等,一般除了会在虚拟的动漫世界出现之外,基本上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字眼。而这些表示喜爱迷恋的「控(コン)」的复杂情感,如果再更进一步发展的话,也许可能就会达到一种「恋物癖(フェチ/フェティシズム)」的境地。
日文当中是听不到「シューズコン?(鞋控)」跟「バッグコン?(包控)」这样的说法的,所以当我看到「我不但是个鞋控还是包控」这这样的用法时,都不自觉地会联想到隐藏在它们背后原本应有的种种复杂语感,而且这些语感都不能算是正面的。
因此,基于我对日语的认识与了解,以上所提到的这三个词语,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在我的语言当中的。然而,不管是达人、神隐还是控,它们已经确确实实地充斥在我们的语言生活当中了。不论喜欢与不喜欢,它们的存在事实是绝对无可否认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