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關於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子淵之前也非常感興趣,為此特地查閱了不少史料,發現八阿哥胤禩之所以無緣儲君之位,其實和他寫的一封奏摺有關。

▲康熙皇帝讀書像

眾所周知,清朝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61年功績無數,不僅平定三藩、收復台灣、鎮壓回亂,還輕徭薄賦、廣施仁政,開創一代盛世。不過這位千古一帝也並非完人,一生中最大敗筆就是在廢掉太子胤礽後未能及時立儲,導致九子奪嫡,甚至於手足相殘。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在太子胤礽被廢后,最有可能成為接班人的不是皇四子胤禛,而是皇八子胤禩。在康熙皇帝眾多成年皇子中,他絕對稱得上是最優秀的那個。從其個人才能來看,胤禩不僅琴棋書畫、騎馬射箭樣樣精通,還有著極強的政事處理能力,各種繁雜政務他都能處理得很好,而且他還處處模仿康熙皇帝的「仁政」,非常善於籠絡朝臣,還被眾人稱作「八賢王」,其勢力也因此盤踞朝野。

▲廢太子胤礽劇照

在胤礽第二次被廢后,充滿野心的胤禩便鼓動手下的文武大臣為其製造輿論。於是這些大臣紛紛奏請康熙皇帝,說國家儲君之位不能長期空懸,否則將會導致國本不穩,然後他們又順水推舟地提出皇八子胤禩以賢德孝順著稱,當立為太子。一時間,這類奏章多得都要把康熙皇帝的案頭給壓塌了,胤禩的號召力由此可見一斑。

對於這種修養很高,又很會做事做人的皇子,康熙皇帝似乎沒有理由不立他為太子,而且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康熙帝起先也確實是想立他為儲,不斷對他委以重任、加官進爵,直到最後封為親王,這都顯示了對他的器重。那麼為何康熙皇帝沒有立他為儲君,反倒是選擇了此前一直不被眾人看好的皇四子胤禛呢?

▲皇四子胤禛劇照

說起來這都是胤禩自己的過錯,因為小聰明而讓康熙帝斷然打消了這一念頭。原來,在聽說康熙皇帝將要立其為儲君的消息時,胤禩卻耍起小聰明,給父皇上了一道奏章,大意就是如今這麼多大臣要我做太子,我該何以自處?父皇,我不想當太子,要不我裝病吧,否則滿朝文武都要選我做太子那該怎麼辦呢?說起來這不過是胤禩為表達自己的謙卑而上的摺子。

▲皇八子胤禩劇照

本來奏摺寫的沒什麼問題,但在康熙帝看來,胤禩這卻是在變相威脅他——站在皇帝的立場上想,胤禩的言外之意就是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康熙皇帝不立他都不行。在古代皇權政治下,每個君王心中排第一的永遠是自己的權威,自己執掌天下,滿朝文武對其畢恭畢敬才是根本。

誰知胤禩就很愚蠢地認為,有這麼多大臣支持立他做太子,康熙皇帝就會真的立他為儲。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又讓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何以自處?假如真立他為太子,其皇權肯定會受到威脅,搞不好日後還會被胤禩架空,成為一個傀儡皇帝,所以康熙才斷然放棄君立胤禩為儲的念頭。

▲雍正皇帝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皇帝權威容不得任何挑戰與威脅,所以太子和皇帝的關係往往非常微妙。通常情況下,為人謙卑低調、不結黨營私的皇子才能順利登基。胤禩為了奪嫡如此張揚,其結局自然也就可想而知,在雍正皇帝繼位後,他的勢力瞬間湮滅,本人也被囚禁半生,下場實在是凄慘無比。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在鄭春華事件上。康熙當時是在盛怒之下失去的理智,發現胤礽給自己帶綠帽的時候任何男人都受不了,何況是萬人之上的康熙。所以他當場就廢了胤礽,當時還有一個倒霉鬼,那就是大阿哥,一直叫囂要代父懲弟,結果直接被康熙拿下。但是康熙並不傻,他事後就回味過來了,這些事到底事誰幹的呢?這一查就查到是八爺在搞鬼,這一搞鬼連康熙都被算計了。

所以,康熙在做一件給自己補救的事,那就是給胤礽複位。表面上看是在給胤礽機會,實際上是在告訴八爺你的算計我看破了。胤礽是在上鄭春華的時候被發現的,捉姦在床。這對於康熙來說也不會光彩事,因為綠帽子是摘不掉的。這時候胤禛就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給胤礽洗白。說胤礽是被陷害的,吃錯藥了,發瘋了跑到後宮。那麼戴綠帽的事就沒有了。

所以,在鄭春華事件上,八爺把太子拉下水了。但是漁翁得利的卻是四爺。因為八爺刷了康熙的臉,胤禛維護住康熙的臉。且康熙對八爺的無所不用其極的人品開始鄙視。


機關算盡太聰明

八阿哥胤禩是個「四有王爺」:有能力,有手腕,有人緣,有聲望,號稱「八賢王」,連康熙都說:眾人稱之曰賢。但仔細體會,這句話只是表揚那麼簡單嗎?有沒有質疑,有沒有反諷,甚至是氣憤呢?

八爺為了博得賢名,不惜一切收買人心;另一方面,為了奪嫡,扳倒太子,他又不惜一切栽贓陷害。這一切,騙得了糊塗君王,卻騙不過聖祖康熙。康熙說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雖然是一時氣話,但氣話往往也是真話。

八爺的失敗就從陷害太子開始。太子主管的刑部發生了頂罪案,康熙要其他兒子們去查,四爺胤禛稱病不去,從不幹得罪人的事的八爺卻主動請纓,認為這是將火引到太子身上的絕好機會。他利令智昏,居然誘供他人,牽扯太子。拿到畫押的八爺,樂顛顛的給康熙報告,導致太子被廢。但是,這件事他做的又不周密,他既沒有殺人滅口,弄死作偽證的人,也沒有把這個人控制在自己身邊,最後事情敗露,康熙憤怒至極,連說「其心可誅」!

康熙五十三年,又發生了一件讓八爺徹底歇菜的事情,史稱「海東青事件」。簡單的說,就是八爺送給康熙兩隻上好的鷹,但是當太監拿出來的時候,卻成了兩隻「死鷹」。死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晦氣,更何況已經進入晚年的康熙,更是避諱。這件事,把康熙氣的不輕,他痛罵八爺,說他自小「心高陰險」,還說他謀害太子,與亂臣賊子結黨,與謀不軌。現在看到老爹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就等不及了。最後,康熙說了重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八爺經此打擊,一蹶不振,第二年病倒,他的登基夢從這一刻開始破碎。


如果是真實的歷史,那無法明確指出是因為哪件事而失敗,可能皇八子胤禩一直沒能得到康熙的歡心,康熙壓根就沒想傳位給八阿哥。所以談不上他是從辦哪件事開始失敗的。

所以題主你問的應該是《雍正王朝》的劇情吧。那麼答案是很明確的:就是張五哥頂替死囚的那個案子。

這個案子駭人聽聞,皇帝震怒。一開始胤禛想攬下來,但是被鄔先生阻止了。鄔先生說這個案子肯定會牽扯到管理刑部的太子。如果太子因為這個案子落馬了,那把太子拉下馬的人一定與儲君之位無緣了。

所以胤禛故意染病,八阿哥接下了這個案子。他為了扳倒太子,使了陰謀詭計。八阿哥先向涉案官員許諾,只要對方供出太子,可保他無事。但是該官員真的供出太子後,八阿哥卻把這人押送到黑龍江去了,然後把供詞拿給康熙邀功。

康熙本來對八阿哥很滿意的,所以在熱河圍獵時,讓八阿哥而不是太子代替自己接待蒙古王公大臣。這時康熙的意思很明白,他已經有意把八阿哥培養成儲君了。

結果押送刑部落馬官員去黑龍江的侍衛回來了,他向康熙彙報了八阿哥欺騙該官員的事情。康熙罵了一句:「其心可誅。」說明康熙已經明白八阿哥是背地裡玩陰謀詭計的人,從此不會信任八阿哥了。

其實最精彩的是接下來的圍獵的那一場戲,可以說是《雍正王朝》前半部的縮影。那場戲裡,八阿哥不願殺生,只抓活的獵物,看上去很仁慈,但卻是假的,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康熙後來評價八阿哥說:他處處學我的寬仁,但他是用寬仁去收買人心。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士常齋」,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謝邀@邸曉居邸書記。先說明一下,不是按照《雍正王朝》的邏輯寫的,但真實歷史其實也非常精彩。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其實一開始康熙的想法其實特別漢化。他清楚認識到游牧民族的小兒子繼承家產的方式是取亂之道。嚴格按照儒家的嫡長子繼承製,才是王道。所以立刻嫡長子胤礽為太子。但胤礽是嫡長子,但非長子。他還有一個庶出的哥哥,叫胤禔,是為皇長子。

其實最早的爭鬥源於皇長子與太子之間的明爭暗鬥。皇長子胤禔其實能力是非常強悍的,從小隨扈出征,到了康熙晚年仍然驅準保藏建功。康熙對其其實是比較抬愛的,畢竟是長子。但這正是因為這種抬愛,讓胤禔誤以為自己有繼承大統的可能,這典型利令智昏。

其實康熙在鍛煉兒子們的能力方面是非常強悍的。其中上馬能戰的,皇長子胤禔,皇五子胤祺,皇十三子胤祥(能文能武),皇十四子胤禵。才能理政的,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找不到示字旁的了,抱歉啊),皇十二子胤祹。腹內詩書經典的皇三子胤祉。

按說一個皇帝的兒子能力都如此出眾的,在歷史上的確也很罕見了。但是康熙希望見到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場景並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整個晚年內心的無比焦慮。

他的兒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太子為首,主要成員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在朝內的背後勢力是索黨。一派以皇長子為首,皇八子為謀主,主要成員,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在朝內的背後勢力是明黨。明爭暗鬥、互相角力。直到第一次廢太子,大阿哥以為自己勝利在望,於是提出了要代父弒弟。康熙直接崩潰,一直怎麼教育你的?怎麼養出這麼個不顧親情倫理的畜牲?所以大阿哥的政治生命立馬玩完,最早出局。但在此刻,利令智昏的其實不只是皇長子,對方陣營也出了一個看到希望的,利令智昏的,那就是皇三子,他揭發太子被皇長子魘鎮的事情。這屬於背後放一槍,所以雖然他沒有受到處罰,但在康熙的心裡,皇位已經也和皇三子拜拜了。

其實此刻,排在前面的都玩完了。一下子攪動了其他人的人心。皇長子陣營一下子就把皇八子推到了台前。而太子陣營,連失兩人,所以噤若寒蟬。

而康熙此刻的心思是,看到兒子們為了太子位已經水火不容,內心憂心忡忡。所以此刻不爭的容易落進康熙法眼,反而是爭的,就立馬出局。但是為了平息兩黨相爭,把朝內總爭的根子索黨和明黨都連根拔了。可是沒有壓制一個個奪嫡的熱情。於是康熙反思後,又恢復了太子之位。當然啦,借口自然是夢到孝庄太后的責備啦!

當然說到皇八子,應該是康熙兒子裡面,最有理政能力,最聰明的一個。但是也是出身最卑微的一個。康熙寵過皇長子、皇太子、皇五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唯獨沒有寵過皇八子。所以皇八子從小就比別的皇子更努力地去爭寵。可是莫名其妙的是,康熙就是看他不順眼。所以其實並不像電視劇里描述的那樣。他從一出生,康熙就不喜歡他,康熙有很深的嫡庶觀。康熙曾經評價過皇八子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解釋一下,辛者庫就是後宮內刷馬桶的地方。所以從皇八子胤禩出生,他就早早被排除在康熙視角之外。這聽起來,我還真有點同情老八了。

那有人要問,皇長子不是也是庶出么,後來繼位的雍正不也是庶出么?那是因為皇長子的背後有納蘭明珠,皇四子的背後有佟國維、佟國綱。而且在康熙生前,皇四子不爭,甘願做臣子。看來皇帝有時候對於兒子的表現其實也不完全出於真心啊!所以,康熙其實晚年落到如此下場,其實也怨不得誰。

但是皇八子過於努力,還是硬要去搏一搏。他的認識是對的。他其實是沒退路的。不管自己爭還是不爭,康熙其實都不會考慮自己的。所以自己只能去爭。即便被康熙厭惡,他也必須去爭。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己強大到對整個朝廷對整個天下產生影響力的時候,你康熙雖然不願意 ,也不得不把皇位傳給我。所謂親王爵不就是這麼爭來的么?所以雍正繼位後,忌憚其結黨能力,不得不封其為總理王大臣,鬥爭至雍正徹底坐穩皇位,把胤禩削爵削籍圈禁,改名叫「阿其那」。可見雍正對這個曾經的對手有多恨!

但歷史還有另外一個記載,那就是胤禩並非出身寒微,他的生母是衛良妃,而他是由皇長子的母親惠妃撫養長大的。幼時特別聰明,深受康熙寵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所以應該是康熙最最喜歡的人。但是因為張明德的一句「八阿哥日後必貴」,這句話傳到了康熙的耳朵內。康熙認為八阿哥心術不正,干預立儲。所以康熙殺了張明德。(就是《雍正王朝》里「大王八」的梗)因此八阿哥從此靠邊站了。

但事實真相如何?怕是已經沒有答案了。兩種記載看似矛盾。但結果一致,而且都有講不通的邏輯。元芳,你怎麼看?


本回答基於《雍正王朝》電視劇,因為原著中有交侍,不用分析,也涉及八阿哥母親出身問題勉強分析也沒意義。用一顆地雷的引爆過程來比喻八阿哥失敗再恰當不過了,地雷引爆需經過挖坑、埋雷、掛弦、拉弦引爆四個階段。

(網路配圖,下同)

從電視劇一開始的清繳國庫欠款事件好似埋地雷前的挖坑,清繳欠款難度大也是件極得罪人的差事,幾乎沒有性價比可言。但涉及帝國的國本,康熙帝清楚地認識即使自己完不成,也必須由後人完成,而且完成者必須做一個孤臣。八阿哥要賢王名根本不想做孤臣,他根本不接。其實不接也無所謂,反正阿哥們都不接,頂多自己和其他人都停留在起跑線上。但在清繳欠款中,八阿哥的「豬隊友」十阿哥,先是頂風再借款修園子,又帶頭賣家當軟抗還款,九阿哥明明有錢卻放任縱容十阿哥胡鬧,致使清繳欠款行動失敗。後面的朝會幾乎全成八爺黨的個人秀,原本什麼事都沒幹,還一直搞破壞的人倒成了最大受益人。康深諳帝王之術的康熙帝看得很清楚,嚴懲借款放高利貸的三大臣,圈禁了十阿哥。雖然沒有點名八阿哥,但八阿哥貪名、重利、務虛、結黨,不做弧臣的所為著實在康熙帝心裡給自己挖了坑。

接下來的刑部冤案是埋雷,刑部冤案表面上是件性價比高的差事,不會犯眾怒還能立威樹信,辦案過程會挖出大量朝廷官員的黑歷史,以此可控制不少有污點的官員,後來太子找江夏鎮任伯安要百官行述也是此目的。但該案直接涉及太子,必定會遭太子黨瘋狂反抗,而且當時太子黨勢力還很大,皇帝對太子只是失望,未決定廢,若真決定廢太子,何需借刑部冤案,至少這是個得不償失的方法,秋決大典是皇上的特權,只是讓太子代辦,冤案真的大白天下會嚴重影響朝廷的威嚴。四阿哥的謀士鄔先生看的很准。但八阿哥沒有鄔先生的謀劃,卻釆抐了佟國維「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的建議,接下了差事。結果儘管查清了案件,但涉及到了太子,涉及了朝廷。最高統治者的康熙帝立刻草草收場。八阿哥雖然升了郡王,但「扳倒太子,不容於天下」這顆雷卻埋下了。

掛弦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康熙帝放話眾臣舉薦新太子,康熙帝明顯又是在扇風點火,廢立大事,只能由康熙帝決定。這點佟國維看的清楚,但故意說的很糊塗,只說「看看」兩字。其實上看下看都只能看看康熙帝怎樣決定。但老佟卻解釋為上看天心,下看民議。這下豬隊友老九,老十有了用武之地,八阿哥更粉墨登場,三人找來一個江湖術士,當著一幫大臣玩雙潢,更說出「八王大,王上加白」等極端的話,儘管八阿哥也假意把道士抓起來押給康熙,原本以為康熙會下詔懲罰,這樣正好擴大影響。但康熙帝看透了這是八阿哥藉機擴大民議的伎倆。康熙帝根本就沒過多理會,只提醒「江湖術士的話有時也多少代表些民議」。就打發了。事後康熙帝果真就此事當眾叱責八阿哥等人,不但說出「自己還沒死」的話,還下令抓八阿哥等人,十四阿哥出頭,康熙拔刀就要殺。以上足見江湖術士一事對康熙觸動之深。至此雷己埋好,弦己掛上。就差拉弦人了。

拉弦引爆人是隆科多。前面的佟國維是隆科多的六放,這叔侄倆守著「不能一條路走到黑」的這條佟氏祖訓。老佟深知繼續燒八阿哥的熱坑頭會引火燒身,自己無法逃避就安排好兩條路。老佟先安排隆科多投靠了四阿哥。接著老佟開始大量往八阿哥的熱坑下掭柴火,不但力保八阿哥,還讓朝臣們寫公折聯保,對分多數的舉薦很快使八爺黨暴露無遺,直接觸碰到了康熙帝的底線,最後的拉弦引爆者隆科多出場,義正嚴辭地向康熙帝舉報了自己的六叔居中串聯保舉八阿哥。康熙帝得到了真憑實據,打擊八爺黨的同時也震懾了太子,可以想像,太子復立以後會對八爺黨採取極端瘋狂的報復。隆科多六叔雖丟了官,但隆科多本人卻順利地接了棒。八阿哥成了最大輸家,上有康熙帝否定,中有太子擠壓,下有太子黨反撲,周圍又有無窮無盡的口水。八阿哥永遠失去了奪嫡的機會。

至於謀士鄔思道為何讓四阿哥接清繳欠款案,不讓插手刑部冤案。以及佟國維隆科多如何引爆地雷不傷自身,請參看本人之前的回答。

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持。


謝謝邀請!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來回答:第一次廢太子,是在大清國建國七十年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買賣 人命冤案,,這件案子不言而喻又和太子有關,。

因為從康熙四十年以來,為了減輕康熙帝的負擔及給予太子磨鍊空間和治國方略創造機會, 一直都是讓太子掌管刑部,,而且每年太子都代替皇上勾決犯人,重大死人案件也是太子處理,出了這麼 大的人命案子,康熙帝感到無比的棘手,同時考慮讓八阿哥允禩來辦理,八阿哥允禩心知肚明的明白太子的貓膩,也願意出頭辦理。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最初,在皇八子胤祀想在辦理這個案子上過予太子難堪,在主持清理時也確實發現太子和這件人命案子有直接關係。

最後,康熙帝痛下決心讓這次清理刑部冤案草草收場,,可同時康熙在心裡也對在審理刑部時, 就是這位皇八子胤祀耍了個心機,用非正常的手段獲 取了口供,八阿哥允禩就此掌握了太子的短處。

(圖片來自影視圖片)

八阿哥允禩做法怎麼可以瞞過久經沙場的康熙帝,康熙帝對八阿哥允禩這種雕蟲小技很是氣憤,認為胤祀為人略帶陰險, 也就是在這裡,胤 祀為以後自己在奪嫡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第二次廢太子的時候, 此時; 太子之位已成空缺,議舉儲君之風刮遍朝野,號稱「八賢 王」的皇八子胤祀急於求成, 派人到處拉選票,佟國維就是允禩的後台。

而且由十阿哥允?弄來的張道士,允禩有意把一個江湖 術士交給康熙發落,就因為這個江湖術士說皇八子胤祀的小名「美」 暗含著「八、王、大」的意思。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其實胤祀的這些雕蟲小技不言而明,怎能瞞得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儒學的各門個派深究其理,入 木三分, 而對旁門左道深惡痛絕」 的康熙,,所以康熙也只是微微一笑, 淡淡地把術士趕了出去。

但是,為了不引起因奪嫡出現的父子、兄弟之 間反目的情況發生,,或者擔心造成朝政的一時混亂, 康熙不得不把廢 了的太子重新拉到了儲君的位置上。那麼就說明在第一次沒有廢太子的時候,在審理刑部買賣人命的這件事上,康熙帝已經對皇八子允禩的人品產生了顧慮。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及網路)歡迎網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希望朋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復!如果喜歡,請你抬起你的小手留幾句墨寶本人感激不盡!

以下的分析僅以二月河原著和電視劇版《雍正王朝》為背景。眾所周知,八阿哥胤禩素有賢名,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更是被一些官員尊稱為「八佛爺」,在康熙一朝中權勢很大。又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和十四阿哥胤禵黨附胤禩,連上書房首輔佟國維也與胤禩過從甚密,一個八爺黨在朝中隱隱然崛起,逐漸可以與太子胤礽分庭抗禮。

以一場暴雨為註腳,竟然掀出了康熙盛世的絕大秘密,那就是這個空有盛世之名的帝國竟然戶部存銀只有幾百萬兩。自詡為一代聖主的康熙聞之不由得暗暗心驚,若是國家再有什麼事情發生,自己的財政部到時候竟然拿不出一文錢。這讓康熙對近些年主持朝政的太子心生不滿,阿哥們看到了時機,蜂擁而上,一場扳倒太子的戲碼正在上演。

太子腳下,首善之區,竟然發生了一件聞所未聞的冤案。康熙震怒,下令嚴查,並以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為督察官,嚴查刑部的貪腐一案。要知道刑部一向由太子分管,如果皇帝還想包庇太子的話自然會讓他自己去清理,殺幾個人算完。可是康熙卻選了八阿哥和十三阿哥,足以說明康熙決意廢黜太子。八爺黨看到了時機,決定全力以赴,藉此機會扳倒太子。

八阿哥胤禩在公開審訊了刑部尚書司馬尚等人以後,又在夜裡突審肖國興,因為肖國興是久讀聖賢書的,是一個極易突破的點。胤禩首先將「讀書人」肖國興大大的誇讚了一番,稱讚他知書達理,效忠聖上。然後又假意自己是康熙皇帝派來的,並表示康熙對肖國興涉案也很痛心。希望他能把幕後的人(太子)交待出來,並說康熙會赦免他的。

肖國興是個老實人,哪裡見過這個世面,於是便統統倒了出來,將太子招了出來。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太子胤礽的確計謀不足,在這些人都被抓了以後,太子不僅沒有去運作這幾個人,而是只會大叫說「誰敢把我的名字說出來我就殺了誰」。這樣的太子拿什麼和八阿哥一黨來斗呢,即使坐上皇位又如何呢?

八阿哥胤禩得了肖國興的口供之後,連夜將口供送到康熙處。得了口供的康熙百味雜陳,雖然康熙早就知道這件事太子難逃干係,卻不想太子陷得這樣深,預料雖成真可自己還是受不了。康熙只得踱步至上書房,對在上書房值班的張廷玉吐吐苦水。可是張廷玉在看過這份奏摺之後,忙不迭的便把它燒了,急的康熙大叫。但是康熙旋即明白了張廷玉的苦心,他是希望自己能放太子一馬,不然朝局將大亂。

康熙接受了張廷玉的意見,將刑部一干官員的頂戴摘除,並大大褒獎了辦案有功的八阿哥胤禩。並令圖裡琛星夜將關鍵證人肖國興送往邊境,不許人與肖國興說話。這就是已經在為太子把事情做圓了,只要沒有人知道肖國興在哪兒,那麼太子的位置自然穩固。

八阿哥胤禩自以為萬無一失,又得康熙褒獎,晉封為廉郡王,並誇獎他「用心正大」。可是從盛京將軍處回來的圖裡琛卻將肖國興被誘審一事無意透露給了康熙,氣的康熙大罵胤禩該死。這是因為胤禩用心不良,手段卑鄙,假冒自己的旨意去欺騙肖國興。也就是說此時的胤禩已經對儲位(皇位)起了覬覦之心,這焉能不讓康熙氣憤。可以說從這以後胤禩就與儲位無緣了。

所以說鄔思道可謂是神人,他力主胤禛不能接這個差事。果然八爺折戟而歸,而四爺從此便領先了八爺一個段位。可是八阿哥還一直認為是百官舉薦新太子那件事導致自己不再受盛寵,殊不知禍根早已經種下,百官舉薦一事不過是個引子,是康熙壓一壓八爺黨氣焰的手段。

以上。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康熙兒子為爭皇位分成的兩派:

一派以太子為首,主要成員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背後勢力是索黨。

一派以皇長子為首,主要成員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背後勢力是明黨。

兩派明爭暗鬥、互相角力直到第一次廢太子,皇長子提出要代父弒弟。令康熙直接崩潰,其政治生命立馬玩完,最早出局。

皇三子揭發太子被皇長子魘鎮的事情。這屬於背後放一槍,雖沒受到處罰,但在康熙的心裡皇三子也PAST了。

此刻皇長子陣營一下子就把皇八子推到了台前。皇八子應該是康熙兒子裡面最有理政能力,最聰明的一個,素有賢名,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更是被一些官員尊稱為「八佛爺」,又有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相助,連上書房首輔佟國維也與胤禩過從甚密,一個八爺黨在朝中隱隱然崛起,逐漸可以與太子胤礽分庭抗禮。

皇八子胤禩是從辦哪件事開始失敗的?冰凍三尺非一日寒,以下幾件事應是關鍵:

康熙四十年以來一直都是讓太子掌管刑部,而刑部卻發生驚天大案,康熙要其他兒子們去查,四爺因鄔先生阻止故意染病不去,從不幹得罪人的事的皇八子卻主動請纓,認為這是將火引到太子身上的絕好機會。

皇八子在公開審訊了刑部尚書司馬尚等人以後,又在夜裡突審肖國興,並假意自己是康熙皇帝派來的,並說康熙對肖國興涉案也很痛心。希望他能把幕後的人(太子)交待出來後就會會赦免他。

肖國興這個老實人便將太子招出,皇八子得到口供之後,連夜將口供送到康熙處。康熙接受了張廷玉的意見,將刑部一干官員的頂戴摘除,並大大褒獎了辦案有功的胤禩。並令圖裡琛星夜將關鍵證人肖國興送往邊境,不許人與肖國興說話。

胤禩自以為萬無一失,又得康熙褒獎,晉封為廉郡王,並誇獎他「用心正大」。可是從盛京將軍處回來的圖裡琛卻將肖國興被誘審一事無意透露給了康熙,氣的康熙大罵胤禩該死。這是因為胤禩用心不良,手段卑鄙,假冒自己的旨意去欺騙肖國興。焉能不讓康熙氣憤。

第二次廢太子的時候, 此時太子之位已成空缺,議舉儲君之風刮遍朝野,皇八子胤禩急於求成,派人到處拉選票,竟全票當選。

胤禩讓胤?弄來道士張明德並有意交給康熙發落,就因為這個江湖術士說皇八子胤祀的小名「美」 暗含著「八、王、大」的意思。康熙認為八阿哥心術不正,干預立儲。所以康熙殺了張明德。

康熙五十三年,發生了「海東青事件」。八爺送給康熙兩隻上好的鷹,但是當太監拿出來的時候,卻成了兩隻「死鷹」。死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晦氣,更何況已經進入晚年的康熙,更是避諱。這件事把康熙氣的不輕,他痛罵八爺,說他自小「心高陰險」,最後,康熙說了重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皇八子見到能打擊太子的事就搶著做,凡是利國利民有助於朝廷的他就不做,還在背後搗亂,看看他辦理刑部冤獄的事,急著搶著做,做的十分出色,再看看追繳國庫欠款的事,躲躲的遠遠的還說自己沒有能力辦好!這表現早就被康熙看在眼裡了,也對他很失望最後徹底失望了!

八阿哥胤禩結局:

愛新覺羅·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卒於雍正四年,享年45歲。康熙自幼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者,康熙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被朝中重臣保舉為皇太子。因其人望高,被雍正深為嫉恨,雍正即位後,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

四年後,雍正打穩根基後,將胤禩由宗室親王降為民王、削去其所屬住領,隨即又革除王爵、囚禁於高牆之內,並將其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意為「豬」或「俎上凍魚」,後更名為「塞子黑」,滿語意為「狗」。 雍正四年九月初八,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觀點,請點贊和轉發。如有更高見解,請評論區留言!


提到清朝時候的那一段歷史,誰又能夠不說康熙呢?康熙皇帝可謂是為清朝做下了很大的貢獻,除了康熙之外,還有一位帝王,也是我們經常所提及的,那麼就是康熙的兒子雍正了。康熙總共有24個兒子,能夠成為皇帝的只有一個,所以才有了九子奪嫡的事。有九個兒子都想要爭奪這一個皇位,怎麼可能會不讓康熙心煩?最後勝利者是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

有人認為雍正會成為皇帝,是因為他有特殊的手段,也是說他的帝王位置來之不正了。即便如此,他成為皇帝之後,還是做了很多有利於清朝的事。然而,他的那些兄弟們卻不滿意他成為皇帝,尤其是原本被封為太子的二阿哥,以及大阿哥還有三阿哥和八阿哥黨。大阿哥是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就已經被革職了,所以雍正雖然看不慣他,但也沒有多加為難。

畢竟,他囚禁在自己的府中,過了好幾十年之後,在63歲的時候死掉了。再者,就是二阿哥,二阿哥到底是被封為太子的人,康熙時期就已經把二阿哥給封為了太子,可是後來又把他的太子之位給廢了,並且把他囚禁在了咸安宮內。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年,他就已經死掉了。三阿哥想要謀奪皇位,可是他並沒有成功,雍正成為皇帝之後,立刻就把三阿哥給發配了出去,讓他為康熙守陵,再也不能夠回到紫禁城。

此外,最讓用正痛恨的自然就是八爺黨。八爺手下還有幾個其他的兄弟都在支持著他,八爺也是一個特別偽善的人,看起來好像和康熙晚年時期一樣,都是以善心對待別人的。可是他的善心和寬容就像是拉攏別人一樣,所以他是比較陰險的一個人物。八阿哥有九阿哥十阿哥等人支持著他,所以就形成了八爺黨。

八爺黨是雍正特別痛恨的一個組織,所以,雍正在成為皇帝之後,也是把這幾個人都圈禁,並且改了名字。有人就好奇了,竟然雍正皇帝這麼厭惡這幾個兄弟,為什麼不直接處死呢?要知道在其他的朝代,皇帝處死自己的親兄弟也是很正常的事。然而,他卻沒有這麼做,就連很多清朝皇帝都是沒有殺自己兄弟的,只是因為努爾哈赤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始祖,他在打下江山來時就說過,親兄弟絕對不可以互相殘殺,只要是成為了皇帝的人,都不能夠把自己的兄弟給殺了,所以雍正只是圈禁了他們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