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提督」聽起來這個高大上的名字,看大清的古裝劇,動不動就來一個這個頭銜的人物,比較嚇人,到底九門提督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

九門提督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通稱「步軍統領衙門」,長官簡稱「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設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初設立時品秩為「正二品」,後升了半格為「從一品」。

九門到底是哪九門呢?是以故宮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城門樓子,按照東西南北的順序依次是:

東:東直門、朝陽門

西:西直門和阜成門

南: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

北:德勝門、安定門

九門提督權力到底有多大呢?簡單來講就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就是掌管內城的負責人。辦事機構是步軍統領衙門,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京師衛戍部隊。主要職責是掌京城守衛、稽查、門禁、巡夜、禁令、保甲、緝捕、審理案件、監禁人犯、發信號炮等要職,具體位置設在崇文門裡頭。

九門提督統領具體帶領多少人馬?

步軍統領剛創立的時候,只統轄八旗的步兵營,後續發展不斷變化,到康熙十三年,開始始兼提督京城九門事務(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又兼管巡捕三營事務,官銜全稱遂改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官署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宣武門內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後遷至北城帽兒衚衕,又稱「北衙門」(同為負責審案的刑部因設在南城稱「南衙門」)。

人數開始不斷變化。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巡捕增設左、右兩營,變成中、南、北、左、右五營,故該衙門的主官改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人員精幹,裝備精良。 從機構、人員、職掌看,步軍統領衙門除衙門本部外,還下設八旗步軍營、巡捕五營、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門。 步軍統領之下,設有左、右翼總兵各一人與步軍統領同堂辦公;八旗步兵營則設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營主要駐守內城。 巡捕五營分布於外城和四郊。中營駐紮於圓明園一帶,由副將(從二品,隸屬於總兵)一員帶領,下分五汛(每汛有官兵370人至580人不等);南營分防外城及南郊,下轄六汛;北營分防北郊,左營分防東郊,右營分防西郊,以上三營均各轄四汛。巡捕五營總計二十三汛。南、北、左、右四營設參將一人,游擊一人。

嘉慶四年,又添設左、右翼總兵各一人,左翼總兵節制南營、左營,右翼總兵統轄北營、右曹,順治十年(1653),於白塔山(今北海瓊島)設置信炮五位,若京城發生暴亂、敵情、火災、爆炸,則憑金牌「奉旨發炮」;內九門也各設信炮五位。白塔發炮,則九門信炮齊鳴。京城駐防官兵聞炮聲後,立即分區集合待命。乾隆八年(1743),信炮及其管理系統移交步軍統領衙門。京師有內城九門,外城七門,內外各城門均派官兵駐守,負責門禁。順治初年,守門軍官稱門千總。康熙十三年(1674),又設城門尉、城門校。乾隆十九年(1754),城門尉改名城門領(正四品),城門校改名城門吏(正七品)。

內城九門,每門設城門領二人,城門吏二人,門千總二人。外城七門,每門設城門領一人,城門吏一人,門千總二人。 沿革 九門提督一職由於關乎京師防務,所以自設立以後主要由滿族大臣擔任。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廷將巡捕三營(南、北、中)增為五營,皆為步軍統領衙門節制,至此該衙門主官稱謂正式變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設立安民公所,維持治安。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前的最後一任步軍統領是慈禧太后親信榮祿。1901年清廷仿效聯軍方式,設「善後協巡營」,後來改名「巡警總廳」,替代原步軍統領衙門的巡捕營。1902年,肅親王善耆任步軍統領,支持軍警分離的改革。1905年清廷正式創設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軍警編製分離,現代警察制度初步創立。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北洋政府保留了這個官職,只是將其更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轄左右翼總兵;1924年11月最終裁撤。

了解完了九門提督是幹啥的,為我們理解雍正為何拉攏隆科多,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隆科多(西元?~一七二八),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椒房親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授一等侍衛。五十年,任步軍統領(亦稱九門提督)。五十九年,擢理藩院尚書。六十一年,聖祖崩逝,隆科多以受聖祖末命得新君世宗之寵信,命與親王允禩、大學士 馬齊等,總理事務,襲一等公,授吏部尚書。雍正元年(1723年),復加太保,兼領理藩院事,並充會典、實錄等官書之總裁官,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可謂位極人臣,殊恩無以復加。

雍正為了奪嫡,使出了渾身解數,各位大臣都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用一句經典的話說就是,奪嫡之路如此兇險,是九死一生之路,自古以來,他拉攏隆科多,必然是他強有力的助力,後世人給隆科多的評價,良弓藏,走狗烹,也印證了這一點。隆科多被利用的重點在他手中的3萬多人馬,還有就是掌管的京畿九門重要的位置,雍正登基後,給克隆多的封賞,也印證了這一點。

隆科多的悲劇,從雍正三年開始,

雍正先收繳步軍統領職,而後以交結專擅,諸事欺隱罪之,令繳回所賜四團龍補服,並不准復用雙眼翎;隨又削其太保銜,令往今寧夏等地修城墾地,可謂聖眷大衰矣!四年,又以受賄事罷尚書,令料理邊疆事務,勘議俄羅斯邊界。雍正五年,宗人府奏劾輔國公阿布蘭以玉牒畀隆科多,私藏於家。世宗震怒,隆科多因是奪爵,召還京師,後以四十一條大罪,永遠禁錮。其子岳興阿奪官,玉柱發黑龍江。隆科多曾自擬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將至之時」。後世史家乃確認世宗之繼統得隆科多助力之事,蓋此類負氣之語,實隆科多於世宗背棄密約之後,感傷鳥盡弓藏之悲鳴也。六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

用現代話說,站隊是為官的第一要務,也是死亡之路,隆科多選擇了雍正,但是權力太大,構成了威脅,他的死亡是必然之路。


首先,我們聊一下丰台大營的情況。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丰台大營駐紮了清朝的2萬多主力精銳,屬於清朝的王牌部隊。丰台大營由丰台提督管理,如果沒有皇帝的聖旨,即便是親王貝勒或者朝廷重臣,都沒有權力調動丰台大營的駐軍。但這僅僅是電視劇和小說里的情況,在真實的清朝歷史中,丰台地區確實駐紮了部分軍隊,但是只有100多人,僅僅是一個哨所。清朝京營八旗都駐紮在京城裡,分為驍騎營、步軍營、前鋒營、護軍營等等,駐紮在京城的各個角落。當年,怡親王胤祥全力控制的部隊,並不是什麼丰台大營,而是京營八旗的軍隊。京營八旗人數眾多,而且武器先進。

如果雍親王想順利登基,必須先控制京營八旗。由於怡親王胤祥控制了京營八旗,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皇帝上台以後,對這個弟弟加官進爵。其實,真正對雍正皇帝起到關鍵作用的人是隆科多。隆科多是佟佳氏的貴族,在康熙、雍正時期,佟家的影響力很大,被稱為佟半朝。其實,雍正皇帝和隆科多沒有什麼關係,雖然按照輩分應該喊隆科多一聲舅舅。在太子胤礽密謀造反以後,九門提督托合齊被處死,隆科多接任了九門提督。

按照清朝的規矩,出身低微的妃子無權養育自己的兒女。因此,年幼的胤禛曾經交給了貴妃佟佳氏撫養。後來,雍正皇帝通過這一層關係,聯絡上了手握大權的隆科多。 按照清朝規定,九門提督負責整個京城的防衛。負責管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總計超過了3萬人馬。尤其是八旗步軍營,擁有比較強的戰鬥力。

由於九門提督的崗位非常重要,因此歷任九門提督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各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開始蠢蠢欲動。鑒於隆科多的特殊地位,老八胤祀和老四胤禛都在全力拉攏。經過反覆考慮以後,隆科多加入了老四胤禛的陣營。由於隆科多控制了京城的防務,老八等人沒有兵權,只能承認了雍正皇帝的合法地位。因此,在雍正皇帝繼位的初期,對隆科多非常寵信。在公開場合中,甚至不喊隆科多的名字,而是稱呼為「舅舅。」

隆科多和年羹堯存在很深的矛盾,為了調節兩個人的矛盾,雍正皇帝特意讓年羹堯把一個兒子送給隆科多做養子。至於雍正皇帝後來清洗隆科多,主要是認為隆科多介入了皇子之間的內鬥。歷史又是一個輪迴,這是雍正皇帝不允許的。在清朝的高官中,九門提督的崗位至關重要。到了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權臣和珅兼任了九門提督崗位。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和珅非常的信任。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雖然九門提督仍然存在。但是由於八旗步軍營的戰鬥力迅速下降,九門提督僅僅能夠負責治安問題,已經喪失了鞏固京城安全的作用。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即便上是新組建的練軍負責京城的防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導讀:電視劇雍正王朝看了很多遍,一直對這個九門提督非常感興趣。到後來看電視劇正陽門下中的春明的師傅都自稱九門提督,這九門提督已經成了老北京的一種文化的代稱。那麼九門提督這個官職究竟是做什麼品級又掌管多少兵馬呢?性質是軍隊還是警察?以至於雍正皇帝為了坐穩皇位去拉攏當時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呢?

九門提督的重要性

九門提督是康熙十三年設置的駐京武官,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正二品的高官負責北京內城九門的主要防務。九門提督負責的事情非常雜亂,什麼治安、消防、城管、司法等等整個一個大雜燴。基本上推測應該是衛戍司令和公安局長得綜合體。當然還是以防衛內城,保障皇室安全為第一要務。所以歷任九門提督都是皇上的貼心人。

九門提督非常關鍵,所以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兩部影視劇中多次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絕對的掌控權。在康熙除鰲拜的時候,康熙放言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當時的九門提督吳六一。

在《雍正王朝》中又是康熙皇帝在臨終前給了隆科多兩道不同的聖旨委託張廷玉代管,要求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胤禛繼位。第一道詔書是這樣的: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臣,蒙朕破格簡拔位列台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祀,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並由張廷玉說解釋:你記住這道詔書由我收藏,今後你若沒和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圖謀不軌,這道詔書就算沒有,如果你真起異心,我取你的性命,就是代天行誅。可見九門提督一職居然有左右皇帝廢立的可能。

九門提督的編製

九門提督究竟管理多少人呢?沒有詳細說明具體的人數,根據編製推測大概是一萬到三萬人之間。這些可是精銳部隊。

《清史稿·職官四·步軍營》是這樣記載的:為步軍營長官,掌九門門禁管鑰,統帥八旗步軍五營將弁,以周衛徼循,肅靖京邑。統領下是總兵(正二品),其屬有司務、筆貼式、郎中、員外郎、主事。

按照影視劇中的野戰軍隊還有駐防城外的丰台大營和西山銳建營,這就構成了護衛京城的三大支柱。其中九門提督這個職位因為是防衛內城九門,所以對皇帝來說更是必須掌控的,否則會非常危險。因為除了九門提督外,內城只有一兩千的大內侍衛。雖然單打獨鬥非常厲害個個都是武林高手,但是如果和有組織訓練有素的部隊來說那基本上是涼涼了。

繼位的關鍵時刻拉攏隆科多

有以上分析可以判斷,如果九門提督不能控制到手裡那絕對是心腹大患。太子造反九門提督托合齊被罷免,隆科多上位。注意,這是康熙皇帝的人選,所以諸位奪嫡的皇子只能爭取不能更換。否則,康熙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康熙臨終前還囑託隆科多要力保四阿哥胤禛上位,可是老四不知道康熙的安排呀。他自己也得行動起來,從養母佟佳氏那裡算可以攀上親戚。以私情許以重利確保在關鍵時刻,隆科多得站在自己這邊。到時候九門內城之內唯一的武裝力量就掌控到了手裡,外城通過十三爺控制住丰台大營和西山銳建營。再加上康熙傳位的詔書兩下里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實力上,老八集團都蹦躂不起來了。大事可定。

九門提督的危險性

雍正王朝里還有一個情節就是老八集團串通九門提督隆科多藉助整頓旗務聯合關外的鐵帽子王爺搞八王議政。御林軍和大內侍衛都被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不聲不響的換防了。九門提督居然參加了逼宮,這真是對雍正皇帝絕妙的諷刺。

當然歷史上可能沒有這麼厲害,但是也是相當的危險。如果沒有老十三胤祥及時發現以養病的名義回去調動丰台大營和西山銳建營的軍隊進入皇宮,沒準雍正的皇位就懸了。

小結:

因此九門提督的位置是重中之重,有兵有將掌管內城九門。是皇帝手上唯一在內城的軍隊。(大內侍衛算不上軍隊)。所以即使是貴為皇帝的雍正,也得好好籠絡隆科多。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