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與年羹堯,是雍正時期朝廷的兩大頂樑柱,都曾深得雍正寵幸,結局卻都很悲慘。隆科多是被圈禁,鬱郁而死,年羹堯則直接被賜死。

但二人死亡的原因,還是有所不同的。

1.隆科多死於有異心

隆科多是滿族人,按輩分是皇帝的舅舅。因為擁立雍正之功,隆科多在官場平步青雲,從一介白衣,成為位高權重的九門提督,再到排名第三的上書房大臣,分管軍事工作等,一時間,不知多少人羨慕、巴結、嫉妒。

(▲隆科多劇照)

可惜隆科多野心太大,不滿足僅僅做一個普通上書房大臣。他的目標,是像他的六叔佟國維那樣,做排名第一的上書房大臣,權傾朝野,使佟氏一門繁榮昌盛。

為此,他決定賭一把,擁立新皇帝。先是通過"八王議政",支持並擁立八阿哥,失敗,雍正從此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然後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鋌而走險,設計暗殺弘曆,擁立弘時為太子,但弘曆福大命大,逃過一劫。雍正得知此事,怒不可遏,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最終看在母后面子上,改為終生圈禁。

綜上所述,隆科多因為異心,在雍正看來與叛徒無二。既然視作敵人,那非果斷處理,讓他痛不欲生。

2.年羹堯死於妄圖地方割據

年羹堯,字亮工,漢族人,屬於漢軍鑲黃旗人。通常情況下,漢人面對皇帝,說臣。滿族人面對皇帝,說奴才。年羹堯雖是漢人,但入了漢八旗,就相當於滿族人了,所以也得在雍正前稱呼奴才。

(▲年羹堯劇照)

年羹堯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他在康熙年間早早就考中了進士,外放為官。後來機緣巧合,因為形勢需要,被任命為四川提督,從此開始成為一名高級軍事將領。後來因為成績顯著,多次升值,先後擔任四川巡撫、陝甘總督等要職。雍正繼位後,又加官進爵,擔任撫遠大將軍,負責西北戰事,西北各省統歸其節制,可謂天下第一大封疆大吏。

雍正非常信任年羹堯,年羹堯對雍正的忠心也從來沒變過。他並不想擁立新皇帝,只是,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權力固定下來,安安穩穩的做他的西北王。因為西北戰事一結束,他的很多權力就要被收回,這對於已經習慣於大權在握的年羹堯來講,是絕對無法忍受的。他覺得,以自己的功勞,應該可以爭取一下。

然而他錯了。他忘了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年羹堯的權力,是雍正給你的,要不要收回,收回多少,這是雍正才能考慮的,輪不到你一個做臣子的說三道四。

而年羹堯錯誤判斷了形勢,以為憑藉不世之功,可以要挾雍正,向他提條件。最終,雍正怒不可遏,命岳鍾琪接替其官位,並將年羹堯的官位一降再降。但此時,雍正還沒有殺年羹堯的意思,只是向讓他低頭認錯,去掉不切實際的想法。

可年羹堯內心不服氣。在他眼中,從來沒把自己當奴才。他一直想在雍正面前,得到真正的尊重,就像康熙對張廷玉那樣,把他視作朋友而不是奴才。但雍正明顯不可能這樣對待他。最終,心高氣傲的年羹堯被賜死。

總結語:

雖然都是死,但隆科多和年羹堯,死因是不同的。隆科多死於有異心,想通過擁立新皇帝攫取更大權力。年羹堯死於妄圖固化利益,地方割據,他以為憑藉蓋世功勞可以做到雍正的真正尊重。如果說,隆科多是咎由自取。那麼,年羹堯則讓人有些惋惜。在一個家天下的壟斷政權,妄圖和皇帝像朋友一樣平等相待,是痴人說夢。


這兩個人的死因和今天職場里很多職業經理人的失敗原因是一致的——天花板。

首先,隆科多和年羹堯起點其實是相同的。

隆科多的父親是重臣佟國維,佟國維在順治時期就是侍衛,康熙少年的時候,跟隨皇帝除鰲拜,滅三藩,親征葛爾丹,最後封一等公。佟國維的妹妹是康熙的親媽,所以佟國維是康熙的舅舅,隆科多是康熙的兄弟,是雍正的舅舅。這「舅舅」確實不是雍正叫著玩的。

隆科多並不是電視劇裡面描述的那樣,自己很沒出息,而老佟家沒人了,隨便矮子裡面拔高子選了一個騎牆派,在八爺黨和四爺黨之間徘徊。相反,隆科多在康熙朝就已經被康熙親手培養,十分重用。

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授一等侍衛,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康熙五十年(1711年),被授為步軍統領,拱衛京畿。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理籓院尚書,兼步軍統領。

隆科多在所有這些職位上幹得很不錯,康熙很滿意。到了康熙晚年,不是隆科多去巴結四爺,而是四爺主動和隆科多接觸,因為嚴格的說,四爺是康熙晚年暗中選定的儲君,而在明處隆科多早就是康熙手上的紅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臨終前專門召隆科到御前,顧命。可見當時康熙對這個人的信任程度。

再來說年羹堯,也是一樣的,年羹堯雖然不是旗人,和皇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也是個官二代,年羹堯父親是湖廣巡撫。巡撫,在清朝也是一二品大員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nian年羹堯聯捷三甲進士,雖然說是官二代,但是他自己也是學霸。過後,年羹堯從基層一點一點靠自己實力打拚起來,久經歷練:康熙四十四年,任四川鄉試正考官。四十七年,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廣東鄉試正考官。四十八年,以禮部侍郎銜任內閣學士。同年,妹妹年氏被選為雍親王側福晉。同年,年被抬入漢軍鑲黃旗並被任命為四川巡撫,至此,也成為了皇家血統。

如果說張廷玉作為三朝重臣,很受皇帝信任,那也是因為他其實是個沒有實權的職業秘書。但是隆科多,年羹堯,是康熙一手栽培,歷練了半輩子的權臣,一個掌握的是京畿重兵,一個帶兵在外呼應,康熙作為集團公司,家族企業的老闆,相當於是在退休之前,就給自己董事長接班人兒子,安排了一個總經理,一個最賺錢的地區的市場部經理。對於爹給自己安排的這些叔叔輩的幫手,小董事長雍正沒有選擇權,只有跪舔一條路。

年羹堯和隆科多兩個人,對於輔佐雍正上位都是有大功的,但是他們死就死在一個原因——在一個封建家族企業里,老闆就是老闆,經理人就是經理人,老闆自己家兒女為爭個遺產都打得烏煙瘴氣,你外來的人能幹是對的,但是比老闆還能幹,比老闆權力還大,就尷尬了。立小功可以賞賜官爵,賞賜金銀珠寶,但是如果這些都封完了呢?

雍正上位以後,封隆科多一等公、一等阿達哈哈番,封年羹堯撫遠大將軍、一等公,賞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也就是說,雍正和他們相處的時間剛剛開始,就已經把這兩個大活人封到極致了。剩下來就只有把皇位和江山賞賜給他們了。

輔佐雍正繼位的這兩個人其實本來有兩條出路:

第一條是急流勇退,不與皇帝爭名利,當個逍遙王爺,功德圓滿。

第二條是自污,就是貪污腐敗,糜爛墮落,讓皇帝放心。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選擇了後者,這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造就的必然,大臣厲害到不能再厲害了,功名利祿都到頂了,剩下的就應該是和封建官僚集團一起自污,讓皇帝抓到小把柄。而且因為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殘酷,年羹堯和隆科多一內一外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也得罪了很多人,他們不能放權,即便想急流勇退,因為手上沾了太多血污,必然遭到報復,就算不遭到報復,也會遭遇嫉妒,詆毀。所以他們沒有退路,只能選擇第二條路。

然而好死不死,雍正繼位以後的主要任務是改革,改革就必須要革除弊政,清理貪腐。隆科多和年羹堯就成了尾大不掉的存在,卡在上不了,下不了的天花板上。只能任人宰割。他們做什麼都是不對的。

如果試想一下,我們就是年羹堯或者隆科多,站在他們的位子上,要想自保,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其實也是騎虎難下的。在《雍正王朝》里,混得最好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佟國維,通過和康熙的秘密協議,推舉了家族接班人,然後自己順利退休。另一個是弘晝,每天活出喪,做個可愛的荒唐王爺。

其實作為"舅舅",隆科多最好的路就是學弘晝,變得瘋瘋傻傻,無奈雍正又有很多事要「舅舅」去辦,實際上隆科多被雍正收拾的當天,都還在沙俄談判。前一秒還在為國家爭取利益,下一秒回來就直接抓了。可見雍正的急躁,刻薄寡恩。

而作為「姻親」,年羹堯就應該學佟國維,自己找個理由退休,權力交給自己後人。但是年羹堯放不下,還想著上進,兵權,財權,人權抓著不放,最後必然就折了。

年羹堯和隆科多的事,其實在所有職場環境里,每天都在發生,要想順利落地,需要足夠的智慧。

更多優質原創回答,感謝各位大佬的鼓勵!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我是Gurunding-古蘭丁;

感謝小秘書的邀請,同時感謝大小朋友前來一觀~

正所謂,身前黃金萬兩、身後黃土一杯,在絕對的權勢面前,哪怕你位極人臣、權利滔天也無法抵抗皇權的威儀,除非你造反,五五之數那也只是紙上談兵。

隆科多和年羹堯,一個是天潢貴胄(佟佳氏)、一個是受雍正賞識的能臣幹吏,兩人看似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是說到底兩人還是棲息在皇權的腳下。

所以兩人因何而死?關鍵就在於「雍正」這位皇帝身上:一、隆科多「首鼠兩端」、「結黨營私」;

二月河老師的《雍正皇帝》一書中曾經提到隆科多在官場中最擅長的就是「待價而沽」,在雍正初期曾經權傾朝野,與八爺黨分庭抗理,形成了自己的佟黨(佟選)。

那麼真實的歷史上隆科多是怎樣的呢?康熙老爺子曾有這樣一段評語:

在隆科多出任步軍統領時,康熙通過硃批告誡他:「你只須行為端正,勤謹為之。此任得到好名聲難,得壞名聲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斷不可取。這些人初次靠辦一兩件好事,換取你的信任,之後必定對你欺詐哄騙。先前的步軍統領費揚古、凱音步、托合齊等,都曾為此所累,玷辱聲名。須時刻防範。慎之!勉之!」

字裡行間中透漏出來的是康熙對隆科多的關愛之情。但是康熙也同時指出,隆科多必須同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保持距離,不參與結黨才可以保住步軍統領的位置。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康熙一早就看出了隆科多的弊端:佟家滿門權貴,分分鐘能夠拉起一支朋黨來,但是黨爭是大忌(特別在清朝,一直嚴厲打擊黨爭),所以康熙特此告誡,隆科多很爭氣,步步小心獲得了康熙的認可。

但是到了雍正時,那時八爺黨已覆蓋大清政局,雍正急需一支成熟、龐大的黨派來平衡,因此雍正選擇了隆科多及馬上能樹立起來的佟黨。

一開始雍正應該是寄予厚望的,稱隆科多為舅舅也是清朝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帝,可惜隆科多迷失在了權力當中,當他拉起自己的朋黨時,殊不知這也是雍正刻意為之,反而沾沾自喜,甚至在某些方面和八爺黨「狼狽為奸」,遭到了雍正的忌憚,特別當八爺黨飛灰煙滅之時也毫無察覺,所以才遭到了後來的圈禁致死的局面。

二、年羹堯「囂張跋扈」、「恃功自傲」;

年羹堯和隆科多不一樣,他是以雍正包衣奴才的身份,自強自立發展起來的,當然也缺不了自己當官的父親和兄長的幫助下(不是無根浮萍哦,官場上那也是有人的)。

但是年羹堯的缺點也是很明顯,和關雲長較為相像,那就是一樣的「恃才傲物」,得罪很多人,要不是有雍正皇帝給他時時頂著,早已不知道在哪待著了。

可是,當年羹堯手掌大權之後卻是開始「飛揚跋扈」起來,想要當「大將軍」、甚至為了得到更多的好處不惜「姑息養奸」,被雍正所忌諱和拋棄。

當西北一地被平定之後,英雄落幕尚不知,甚至還越加的「變本加厲」、「耀武揚威」,最後被忍無可忍的雍正敕令自盡而死。

綜上所述,看似兩人是受雍正皇帝「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待遇,細品之下就能發現何嘗沒有一點咎由自取、藐視皇權而引發的後果呢?!

年羹堯和隆科多被殺是必然的。九子奪嫡之時,兩人為雍正立下了極大的功勞。雍正也給他們加官進爵,讓他們權傾朝野,享受不盡的權勢和富貴。然而人心膨脹,隨著權利的增大,他們二人越來越狂妄跋扈,在朝內拉攏官員,建立自己的威望,已經對皇帝有了威脅,走到這步,被除去也是理所應當。等到雍正地位穩固之時,自然就要收拾他們了。

眾所周知,雍正皇帝即位沒幾年,就先後將年羹堯和隆科多「拉下馬」,年羹堯被雍正下令「自裁」,隆科多則被雍正拘禁,最後死於禁所。這二人可都是雍正在「九子奪嫡」鬥爭中取得勝利的大功臣,為何最後都落得如此下場?雖然中國歷代王朝不乏新皇帝繼位後,反過來清算功臣的例子,但年羹堯和隆科多的結局,更多是和他們目中無人、恣意妄為有關。

雍正剛登基時,對年羹堯和隆科多是十分器重的,也給了他倆非常豐厚的嘉賞。首先說年羹堯,其妹妹為雍正帝的寵妃敦肅皇貴妃,不僅與雍正有娘舅之親,而且還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臣,據史料記載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私下裡更是近似手足之情。雍正曾將允?從西北前線調回京城,而讓年羹堯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西北軍務,年羹堯名義上是川陝總督,實際上則獨攬整個西北軍事的指揮權。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曾兩次奉命進京,都受到了不小的禮遇,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年羹堯進京,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王公以下官員一律跪接,可以說是非常隆重了。

但正是憑恃雍正帝對他的寵信,年羹堯獨擅專權、作威作福起來。他不僅結黨營私,隨意任用自己人,而且收受賄賂,以此作為任免官吏的重要標準。而且他從來不把其他官員放在眼裡,給其他將軍、督撫的函件都是用令諭的形式,把同等地位的大臣視為下屬對待。更讓雍正看不慣的是他的不守臣道,雍正的詔書曾兩次到陝西,年羹堯不按規定穿朝服跪聽,而是在內房私自開折。讓雍正正式對其「問罪」始於「鹽梟案」,即在雍正二年,外地鹽販途徑陝西時,因為拒絕鹽丁的搜查要求,與之發生衝突,處理此事的官吏誣稱鹽梟造反,將之上報給川陝總督年羹堯,年羹堯不經調查,直接下令鹽運使金啟勛派兵鎮壓,最後枉殺無辜近千人。雍正帝聞訊後,曾再三讓年羹堯徹查,均被年羹堯敷衍過去。最後年羹堯遭人舉報,於是雍正開始了對年羹堯的清算。雍正主要是發動朝中大臣和此前與年羹堯走得較近的人揭發年羹堯,最後以大逆、欺罔、僭越、專擅、貪瀆等罪名給年羹堯定罪九十二條,勒令其自裁。

隆科多被論罪的原因與年羹堯也比較相似。雍正繼位之初就任命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後來又下令稱隆科多為「舅舅」,還賜給他太保加銜。作為「密勿大臣」,隆科多是雍正在中央的重要輔弼,權勢顯赫,雍正曾讚譽他是「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但是隆科多作為親信大臣,在雍正初年就開始專斷攬權,屬下官吏對他「莫敢仰視」,對他經辦的「銓選」,專稱「佟選」(因其姓佟,年羹堯經辦的稱「年選」)。同時,他自視甚高,見到雍正的親信弟兄也只起立而不跪。由於對雍正帝喜怒無常性格的了解,他知道雍正好抄家,於是就事先把自己的財產分藏各處,雍正知道後,認定他是不守臣節。最終處死了他。


作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的雍正,在登基後沒有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凡是對他登基有過幫助的人,都給了各種賞賜,尤其是當時作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的年羹堯和隆科多,更是各種賞賜拿到手軟,當時他們的權利也是達到了頂峰。

但是,好景不長,年羹堯因處事驕橫,結黨營私,貪污腐敗被雍正帝一紙聖旨從天堂打到地獄,並賜其獄中自裁。雍正帝和年羹堯可以說是相愛相殺了,還是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的這種。

在當時,唯一公開以舅舅稱呼的就只有隆科多一個人,雍正帝對其更是恩寵有加,信任備至,甚至給了隆科多可以不經奏請,自主任命官員的權利。人的權利大了,周圍奉承的人就多了,所以就迷失了。最後雍正帝以結黨營私,私藏玉牒等四十一條大罪幽禁了隆科多,後其死於禁所。

這兩個人,一個賜自裁,一個死於禁所,結局可以說是相差甚遠,說其原因,無非是年羹堯雖是進士出身,後又入漢軍旗,但實際上屬於沒有深厚背景的人,屬於草根,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和皇帝本人的賞識,才能一步步走到高位。

但是隆科多出身於佟佳氏,不僅僅是滿洲鑲黃旗,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太后亦是出身佟佳氏,還是隆科多的親姑媽,佟佳氏不光是外戚還是八旗之一,力量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在當時雍正帝位還不穩固尚需佟佳氏鼎力支持(雍正生母出身低微,養母為佟佳氏孝懿仁皇后),自然不敢將隆科多立即處死,所以雍正帝只能將隆科多幽禁致死。

所謂的富貴,說道底不過是過眼煙雲,任你權勢滔天,是非成敗不過是他人的一句話罷了。


 雍正期間有兩件大案:年羹堯案、隆科多案,以往有種說法,年羹堯、隆科多都為雍正篡位出了力,所以最後被殺人滅口,這個說法不對,隆科多確實捲入了繼位事變,可年羹堯沒有,康熙駕崩時,年羹堯正擔任川陝總督,並不在北京,當然,他配合皇上接管了允禵的兵權,但這並沒牽涉到見不得人的密謀,不存在殺人滅口的動機。

  年羹堯確有軍事才幹,接管西北軍權後,他打了一次漂亮的戰爭,一舉平息青海叛亂,雍正給他寫的硃批極其肉麻,稱他為「恩人」,什麼「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讓人覺得很失態。

  清史學家孟森說雍正這麼「滿嘴胡柴」,必是心裡有鬼,其實這倒冤枉雍正了,雍正就是這種古怪性格,倒不一定是故意灌米湯想害誰,比如雍正誇起鄂爾泰來一樣肉麻:我關心你,比關心我的兒子還厲害;你跟我分手的時候,我都哭了,這又如何解釋?

  雍正重用年羹堯,無非是想通過他掌控軍權,雍正剛執政時,官僚系統對他抱有一定敵意,雍正需要突出軍隊方面的力量,年羹堯平定青海後,雍正更以此武功壓制文官系統。

  年羹堯凱旋迴朝時,雍正下令公卿大臣郊迎跪接,這種禮儀太出格了,史家大多認為這是雍正要寵待年羹堯,其實他無非是想藉此挫辱官僚系統,以軍方壓制他們而已,雍正這麼做的後遺症很大,他原本以為年羹堯是藩邸舊人,自己可以完全控制,誰料年羹堯在政治上是個粗材,一被捧就忘乎所以,很快就有點尾大不掉的兆頭。

  一開始,雍正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他親自接待了年羹堯,年羹堯凱旋迴朝,在北京待了一個多月,在此之前,幾乎可以肯定雍正沒有動殺年羹堯的心思,但此後兩人卻完全決裂,這一個多月里,到底發生了什麼?史書記載含糊不清,但推測起來,大致是雍正發現了年羹堯難以控制,已經構成了危險。

  年羹堯驕橫嗜殺,說起來也不算死得太冤枉,但雍正翻臉之快、羞辱對手之毒,也讓人有點恐懼,年羹堯臨死前寫的摺子像京巴一樣恭順可憐:「臣今日一萬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憐臣悔罪,求主子饒了臣,臣年紀不老,留下這一個犬馬,慢慢地給主子效力」,雍正的回信是讓他自裁,還說:你要是有絲毫怨恨之心,就會永墮地獄,萬劫不得超生。

  隆科多的情形和年羹堯不同,雍正登基後,一嘴一個舅舅,用起好詞來疊床架屋買一贈五,「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但沒過多久,這個「稀有大臣」就挨了整,被永久拘禁在暢春園附近,最後死於禁所。

  從史料中隱隱約約能看出,隆科多之死似乎和那天的事變有關,隆科多說自己像諸葛亮,白帝城託孤之日就是死期已至之時,雍正則翻舊賬,說他在先帝駕崩之日身上帶刀,而且隆科多犯了一個大忌,他拚命勸皇上整死允禩,但同時包庇允禩的黨羽,似乎想要藉機接管允禩的勢力,總體來看,隆科多的倒台還是登基事件的餘波。

  年、隆兩案處理起來很順利,但是對雍正的精神終究是一次打擊,尤其是年羹堯,當年捧得太高,忽然又變得十惡不赦要謀逆,這讓皇上的英明神武往哪裡擱?雍正自己也說「殊令朕愧見天下臣工」,但是好處也很明顯,雍正抬高軍事系統以壓制官僚系統後,又轉而用軟弱易控的岳鍾琪取代了年羹堯,制服了軍事系統。

  只可惜這個軍事系統雖對皇上俯首帖耳,但打仗卻變得不太靈光,雍正後期,清朝和准格爾汗國再次爆發戰爭,一路打下來很不順利,總體來說勝少敗多,最後戰爭只能不了了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