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知道美國沒有小鮮肉呢?

年輕的小李子難道讓你為之著迷?

帕特里克·施瓦辛格難道不叫小鮮肉?

羅根·勒曼難道是不夠帥氣?

小鮮肉最早是2014年中國粉絲對韓國男性明星的稱呼,相對女性明星的稱呼小花而言,「小鮮肉」指年輕、帥氣的男性。「小鮮肉」的基本內涵是,年輕帥氣的男性,本題特指年輕帥氣的男性偶像明星。稍微數一下的話不難發現,符合「鮮肉」條件的男星絕不在少數,然而實際紅的發紫的並沒有多少。

所以流行到現在,小鮮肉其實年輕偶像,流量明星。甚至有時候已經帶一點貶義了,不過相比於好萊塢的演技為主,國內動輒上千萬上億的片酬已經讓公眾對「小鮮肉」的忍耐程度越來越低。

有網友總結出了90後小鮮肉走紅三部曲:第一步——起步傻白甜。第二步——轉型靠古裝。第三步——精神分裂。

當明星不是演員,現在的明星越來越喜歡跨界發展。美曰其名:全面提高。然而,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最根本的演技卻沒有半點提高,只贏來了無數的吐槽。

實際上,古今中外,在娛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偶像派跟實力派從來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他們分別代表兩種趣味,偶像需要儘可能取悅最多的人,而實力派選手往往需要做些人民群眾不那麼有熱情的工作,前者維持市場的活性,後者推進整個行業向前。要相信一句話,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當然,比如胡歌就是另類,兩者結合,沒毛病。

你對小鮮肉怎麼看呢?

或者你喜歡哪個小鮮肉呢?

歡迎在底下留言,期待你的精彩評論!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呢其實不難,因為中國是中國美國是美國。中國有各種電影學院,美國也有自己的藝術學校。根本到底在哪呢?

首先說下,在當下中國如何成為一名演員。正常情況下要麼成為童心,或者有特殊外形被選中(比如王寶強)某部戲的重要角色。而除此以外就只能考取電影學院等藝術類院校了,那些指望考取電影學院成為演員的學生非常注重現在的時尚形象,大家需要什麼我就表現成什麼樣,久而久之成為一個解不開的循環。在一個原因就是影視作品,各種翻拍古裝劇,抗日神劇,現代愛情戲等等幾乎都是雷同的,只不過換個包裝。很少有作品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而老美就不同了,作品來源於生活,所以演員角色也來源於生活。最主要他們也敢拍,不同的影視作品帶動了不同的角色,從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舉個例子!

美式戰爭大片基本來自於實戰,所以有專業的指導,要求演員也要跟現實中的士兵一樣,靈活聰明,肌肉發達,符合一個大家心中的人物要求。所以電影拍出來除了劇本要麼不好,人物角色完全沒啥問題。反觀我們的戰爭戲,各種感情戲份,甚至激情戲份,各種雷人的橋段,所以被大家稱作神劇。

所以根本原因在於影視作品真的是一堆渣!感謝關注!如果您有其他意見也可留言,我會及時回復!

美國沒有小鮮肉這是個偽命題。比如我德普大叔以前也是小鮮肉一枚。萊昂納多以前也是。

在歐美,藝術行業被看作是能通往上流社會的一個行業。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工藝體系,各種都有自己的路走。


看過了很多古代的言情小說,很喜歡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好吧,這可能是現在大多數女人的審美觀。

造成這種審美有很多的原因。從歷史方面來說,中國的儒家文化佔據正統文化幾百年,造就我們對於文靜書生的一種的喜愛。大多數的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文質彬彬,乾淨,年輕,面如冠玉。所以,在我們現在也會對這種乾淨的小男生打心眼裡喜歡。

而美國並沒有經過漫長的封建社會,而是依靠武力直接通過解放戰爭建立的國家,他們更崇尚武力,硬漢形象。

當然,身材比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把中國人的腦袋放在美國硬漢身上……美國人的身材實在也不太適合小鮮肉。


小鮮肉在美國的影視圈是沒有市場的,和當地觀眾的大部分審美觀有關,硬漢展現的那種陽剛之氣才能符合他們的口味,對於小鮮肉,在他們眼裡就如同鄰家小妹妹般需要呵護,穿的花里胡哨,妝扮的濃眉大眼,說話陰陽怪氣,讓美國人喜歡,不是開玩笑嘛!

然而,小鮮肉在國內娛樂圈能混的風生水起,和美國觀眾的審美有著極大的差別,中國女性大多喜歡花美男,首先你要好看,再考慮你是不是硬漢!

在影視圈,國內的小鮮肉本就很多,加上周邊國家韓國,日本等國內的藝人紛紛轉投中國分得一杯羹,看得出小鮮肉在中國的市場需求量很大!甚至有的粉絲為了自己喜歡的偶像,男的下跪致敬,女的終身不嫁,喜歡的程度實在無法想像!但對於硬漢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美國父母重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從小到大,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會做的事情不求人。

對親人發嗲無用,該你能做就得做,沒有商量餘地。

成年後,父母不負擔孩子的生活費。

孩子自己闖天下,獨擋一面,人人如此。

小鮮肉們少有人點贊,硬漢子們個個欣賞。

#凌遠長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