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官方邀請。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直率。直接把張曉勇和王猛歸結為「失敗」,或許有人會說一番大道理,證明題主認為他們的「失敗」是沒有道理的,但我不得不說,從專業的角度說,其實他們就是失敗。失敗就是失敗,灌再多的雞湯都沒用。當年北大的陸步軒被爆出來賣豬肉,雖然後來他「極速創業」了,但他始終覺得「給母校丟臉了」、「對不起母校」。後來他創業比較成功,開了連鎖肉類公司,但他自己一直是羞於見北大的老師、同學的。

清華張曉勇的事件,其實幾年前就有過報道,現在又被好事之徒拿出來炒。可以說,張曉勇與前期的陸步軒有很多類似之處,都是職業不順,後來「淪落」了。職業不順,就是專業沒有用上,賣豬肉和當保安,無需上大學,更無需北大清華的大學生,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被人們關注和熱議的原因。

北大王猛的事件,是今年春節前才爆出來的,他自己工作不順,遠走美國讀書,但多年不回家,不與父母聯繫,還寫萬字長文聲討父母,認為是父母在他成長過程中對他的「控制」和「保護過度」讓他心靈嚴重受損,把自己的一切不順都歸咎於父母。當時我也寫過文章,認為他父母的家庭教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王猛自己的問題則更大,雖然他已經34歲了,其實還沒長大,缺乏一個成人應有的責任意識和成熟,而是推卸責任,把自己的一切不順都推到父母頭上。

張曉勇和王猛,共同點有幾個,一是都是中國頂尖大學畢業,二是都是學的生物類專業的,三是他們的人生之路都走得不順。雖然不順各有各的特殊原因,比如張曉勇為了盡孝,而王猛其實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與人很難溝通和相處,但是,並不能因此就忽視了專業在他們的不順中的作用。

張畢業後做不了研發無奈回到家鄉,後來做了保安,而王也是工作不順受到挫折後才往往情緒爆發歸咎於父母,後來遠走美國,還要改學心理學。其實這兩個人的「遭遇」中,專業原因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前些年乃至現在,生物專業的從業者都面臨很多尷尬,本科就業都很成問題,研究生好一點,但也很難有機會做研究工作,改行成了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而本土博士生則往往尷尬地在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裡面做著研究工作,留學的沒多少人回歸,回歸也往往是為了一份教職。行業沒有發展起來,青黃不接,看起來高大上,也被稱為是「未來的趨勢」,但現狀是尷尬的。

專業選擇出了問題,難道就真不是張曉勇的心理之痛?就不是王猛不順而走美國的重要原因?


塑造的專業榮譽感會造成技能單一,脫離社會。我來講幾個故事吧。

故事一

大三雙修歷史學位,和一羣大一新生聽課。老師上課就談學術理想,學生都堅定我要出國,我覺得我們這纔是真學問。只有幾個說我興趣在其他,工作,經濟之類。

當時我很詫異,大家怎麼這麼有理想。其實後來纔想明白,老師大一不也講咱專業就業如何,保研如何,前途多廣。其實其他專業數據也差不多。

故事二

周圍有個女孩學的既是廣播電視藝術,又不是藝術。說是藝術是因為是藝術學位。不是藝術是因為廣播不學,電視不學。玩理論。玩理論。玩理論。

然後她一直堅信她專業賺錢,因為老師一直這麼講社會很需要。沒事批你們歷史不賺錢。

其實他們專業唯一適合就是公司策劃文案。可這多數文科都適合哈。然後進體制,專業不符合。社會企業人家要技能,後期製作會嗎?播音會嗎?陷入尷尬狀態。歷史好歹考公務員的崗位多少還有。

故事三

一個特要強的老鄉,上大學生物專業,然後第一節課老師五門語言讀了材料,自然很崇拜了。然後有實驗班,保研率巨高,他好強,就去了。現在在國外學生科,給我講滿滿都是淚。

他還是比較靈活,聰明的。平時在食堂見很多同學,就三句話,實驗,老闆,論文。基本把自己給限制狹小了。

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還要多接觸,多觀察人。人才是天地之靈。理科不沉迷於實驗論文,文科不沉迷於材料論文才是進步。當然這些很重要,只是不能把所有交給他。

接下來我談下理論吧。

1.為什麼要塑造專業榮譽感

其實大學專業和體育運動差不多,有冷門,有熱門,足球天然觀眾多,市場大。鐵餅天然就市場小。足球球員就會榮華富貴,而鐵餅冠軍有的也難以做到衣食無憂。這是客觀存在的。

在專業上也有這種現象,金融很熱門,確實是好,學的東西很有用,也很容易創造價值,市場需求很大。自然會搶著去。

比如題主說到的生物學就相對冷門了,在美國就業就比較冷門,但基礎學科很也需要發展,或者說學科體系需要認同。那怎麼辦?就需要塑造專業榮譽感。

2.如何塑造專業榮譽感

塑造專業榮譽感很簡單,想一下一羣十八歲的孩子,完全沒有涉世,而且對學者天然的尊重,一塵不染。你給說啥,多數就會信啥。

具體方法上:

開學講專業多好,多少出國留學,工作如何。

上課談學問,我們專業纔是真學問。

讓集中精力學專業。理科實驗室,文科圖書館。

你基本處於單向信息輸入,生活環境單一,自然會不自覺放大周遭,併產生強大的榮譽感與對他者的鄙視。

隨著讀研讀博你更會進入一個單一的狀態。成功一好百好,那失敗呢?

記得有個美國學者開除中國學生,就說你不誠信,你可以去經商,做官,但不可以搞學術,學術是純潔的。

說的其他領域不需要誠信,人家認為人家不純潔一樣。

我不知道這個學者是真信這一套,還是沽名釣譽。反正我見很多學者捧他。反正我覺得沒有必要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說了這麼多,反正一句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張曉勇,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在廣州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做了一年培訓生後,張曉勇被分配到了客服部,開始從事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心懷科研夢想的張曉勇在客服部工作五年,夢想的破滅和家鄉病重的父親讓他決定回長沙。

08年在馬王堆陶瓷市場當保安,後來又到芙蓉區火星街道興和社區成為一名保安,作為護衛隊的一員,張曉勇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小區內巡視。

王猛,曾是四川某市理科狀元,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後又留美讀碩士。2018年初,34歲的王猛寫下了控訴父母的萬言書,並在其中透露過工作上的不順利。

雖然兩個人都是畢業名校,學的都是生物專業,並且都在工作上遭遇了挫折,但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所學專業的問題。

用張曉勇自己的話說「我不是懷纔不遇,只是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碰撞時,選擇安於現狀。」而王猛更多的是心理問題導致事業不順,和他們所學專業並無太大關聯。

專業的選擇我認為應該考慮兩個方面,一是應用範圍,二是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最好的專業應該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但是很多人常常為了將來的就業,選擇一個自己談不上喜歡的專業,或者為了進名校而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

事實上,興趣是一個人前進最大的動力,有了興趣就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鑽研的越來越深,中外頂尖的科研專家都是因為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張曉勇與王猛兩位清華北大生物專業畢業生並且王猛還出國留學。兩個人一個選擇了保安工作;一個洋洋萬言控訴父母。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式的人物。我們不會去怪罪他們的學校也不會責怪他們的父母。我們只能認為是一個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畢業生張曉勇,一個是北大畢業生還出國留學的王猛對養育之恩,教育之情的父母的決裂。實在是一種失望與憤怒。

我們不主張社會分工,與職業,工種的高低論英雄。但是我們不能不論國家資源,以及培養你們長大的父母的付出。

第一,大家知道清華北大是中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匯聚了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級科技界的老師,有著上百年的歷史與傳統。是國內國外公認的中國最好的學府。國家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清華北大的投入是巨大的,更多的是對祖國未來美好的希捷。

第二,每年中國參加高考人員近千萬。國家把稀缺資源,可以這麼講是幾千名甚至上萬人才有的機會給了你們。這有你們的努力,但是不是就該是你們應該得到錄取。其實更優秀更好更有志向更有能力的人,由於各種原因,而錯失被清華與北大錄取。進入大學不是光環,與單純的榮譽。其實更多的是承擔更多的責任。那就是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鬥。

第三,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光榮傳統與美德,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倡導勞動人民光榮,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掏糞工人時任祥,戰士雷鋒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楷模,工人出身的王進喜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每一個工作都有其職業要求。這是不用討論與爭論的話題。在我們國家經濟處於轉型期,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投入到生產.科研.科技.環保.新材料.生命體研究等。獲得了國家優質教育資源的北大清華學子,這是時代對你們的要求。也是社會責任對你們的要求。沒有任何貶低保安工作的意思。其實你們的責任是為這個社會提供更多的財富為人類造福,是大作為,而不是停留在個人的利益於名利上。更不是讓王猛學會對養育之恩的責怪與無情。這種惡劣的做法不是社會倡導的主流。就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不會有市場的。

總之,我們不想用太多的筆墨來講述與評價,一個比我們有著更多知識的人,講中國傳統與道德,因為清華北大的學子更有理論優勢,我們只是對你們的希望。讓你們警醒,至少不要再影響到你們的下一代,也不要影響到祖國孩子們的未來,這就是我回答與寫作這篇文章的意義和心聲。正像我選擇的動車和諧號,一路前行。


謝謝邀請。不會告誡世人,但是可以引發教育的思考,讓普通民眾也參與到這樣的討論中,提供教育改革的思路。


我也是博士,雖然不是清華北大,但是也是雙一流的高校。接觸過許多這樣的同學和事情,我的建議是選擇自己的人生,不要過於糾結這樣的個例。

  • 清華的校訓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北大堅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清華北大之所以是國內的最好學府,就在於他們對事物的包容。就這個事情諮詢兩個院校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否認,更沒有覺得他們給學校抹黑。
  • 社會的認可隨著國家的發展在變化,回想80年代,農村的孩子哪裡有這樣的條件讀大學,真的是鳳毛麟角,因為稀缺,就造成了大家的過高期望。
  • 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國家培養人才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到各行各業,帶動行業的進步,不是北大清華的都要去做研究,做學者教授。我知道的同學中,許多名校的博士一樣選擇鄉村建設和山區老師。當前,國家大力推動脫貧和農村教育改革,正在鼓勵北大清華這樣的高端人才,放下身段,紮根基層。
  • 生物工程這門學科的前景很廣泛,給我們的生活帶了許多便利和進步,為什麼要黑這門學科呢?這樣對得起在這門學科努力工作的一羣人嗎?

寄語

國家的強大,造就了教育的多元發展。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管什麼職業或者領域,你都可以通過努力做的更優秀,比如北大的一號豬肉。

大學教育的人上可以安天下,下可以顧家庭。我們不應苛求張曉勇和王猛,因為他們的人生他們做主,他們一樣過得精彩。


清華張曉勇北大王猛,他們失敗能否告誡世人專業的重要性?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兩位學霸的故事:

清華張曉勇:

長沙縣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生物工程優秀畢業生,1996年畢業後在廣州一家外企工作,由於工作不如意,加上父親生病,他辭職回長沙照顧雙親。經過多年的浮沉,張曉勇現在是長沙一家陶瓷市場的保安,月薪約兩千元。

北大王猛:

王猛,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畢業後被父母親安排在一個直屬機構上班,但承受不了父母親一直給他留下的心理壓力,所以以一篇《萬字長文》爆紅網路。

從這兩位學霸的故事當中,我們看出,他們都是因為個人原因、家庭原因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並不是因為專業影響自己。

而我們認為他們失敗了,僅僅因為我們看到他沒錢,如果他們有錢了,那就是成功,這本身就是我們認知上出現了問題,用金錢去衡量一個人的成功。

他們能放下北大清華的架子,去當保安賣豬肉,這種高度,就如同《天龍八部》裡面的掃地僧,換了一種方式,活出真實的自己。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今社會,競爭本來就非常激烈,考了一個好大學,這並不意味著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一切還得重頭再來……

結語:

人生但感意氣過,成敗誰復可置評!


謝謝悟空的邀請,這個問題的發問,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對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的從這幾個方面看可能有所思?

清華和北大無疑可以代表國內至高的智力水準,一旦踏進這類學校大門,就會發現裡面的資源非常豐富,人際關係非常高度集中,成長遠遠超於其他院校。當然這其中又有些人,或者荒廢學業,或者智力水平下降,導致他走出校門變得不那麼耀眼。又或者因為家庭原因導致精神偏激,學而無成而碌碌無為,這肯定存在有些人的。不是說名牌的高等學校出來的就一定是社會的精英。

清華保安哥張曉勇都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又被翻出來了。張曉勇因多種原因最後在保安崗位上工作,這不能用簡單的對與錯來衡量的。他的故事更像大時代裏的小人物沉浮,個人的選擇是那麼的難以確定。有點可惜大才小用,但盡孝心也是一種成功,工作無貴賤之分,行行出狀元。再說北大畢業生、出國留學生王猛,天之驕子。單憑這一篇萬言書,12年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的這一事件中。給我的感觸是養育過程中的情感忽視,被扭曲的信任及親情如何走上冷漠和背離。且不說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佼子 ,心理及人格分裂症的後果是怎麼造成的。應試教育的弊病,造就的溫室效應。

不是說出自名牌的高等學府,學到高深的專業知識就能為人類社會服務。教育因人而異,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這一方面,而在怎麼做人和人格素質方面也應注意提高。才能適應現在社會和用專業服務社會。


早上收到悟空邀請,因之前沒有聽說過這兩個人的情況(深感自己孤陋寡聞,慚愧慚愧),特意在網上看了關於二人的情況,覺得他們除了都畢業於名校外,二人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按照題主的題意來說一說吧。

首先,此事不能告誡世人專業的重要性

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今天的結果,和當初的專業沒有關係。

具體理由後面再說。

清華張曉勇,談不上失敗

畢業於清華的張曉勇,雖然現在從事的是「保安」工作,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從1996年畢業,是他自己選擇去了日化企業,沒有能從事專業工作,不是生物工程專業的錯,是他選擇企業的錯;而後來回家鄉,是為了孝順父母。

從張曉勇一家人的角度來看,是成功的;在單位,好歹是個小領導;在父母前,他是個孝子;在孩子前,他應該算是好父親;雖然沒看到他和他愛人的情況,當應該也是個好丈夫。

我覺得,這就夠了,人,還要怎麼呢?

認為他失敗的,那是人們的錯,為什麼清華畢業的,就一定要只能幹什麼工作?

前幾年有學校保安考上大學的,考上研究生的,那是學校的成功還是保安的成功呢?

北大的張猛,是失敗的,卻和專業無關

張猛的失敗,和專業無關,只和他這個人相關;如果一定要找到相關的,從相關資料看,那就是他不應該出國留學。因和本文無關,略過。

到底錯在家長還是在張猛,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外人看不到真正的全貌,但結果是擺在那兒的的,12年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無論如何,一家人成了這樣,都是失敗的。

到底如何做才能算對,這個真的不好說。

我只想說,爺孫騎驢的故事,誰錯誰對?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對張猛充滿的是愛,張猛對父母的全是恨。

愛的方式可能有問題,而恨,無論什麼方式的恨,都是問題。

張猛,是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無論他學的是什麼專業,都會是一個失敗者。

心中存滿了恨,而且恨的人是父母,他還能成功嗎?

張猛的失敗,提醒所有父母,先教孩子做人,再教他成才;

否則,你給他的愛,都可能轉化為恨。

個人觀點,純屬娛樂,歡迎圍觀,拒絕謾罵。

一介書生945,我就是一介書生,希望看到你的回復,感謝你的關注


謝邀!

這個是黑「生物工程」的專業問答吧!

其它幾個答主答的非常好了,觀點我也非常贊同,王猛不做評價,太複雜,我認為和生物專業無關,清華張曉勇,為什麼就給人家定義為失敗呢,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不過我想說說的是生物工程專業為什麼被黑,而不是別的專業。

1、專業內容

生物工程是什麼呢?

生物工程以生物工程技術為基礎,是有關生物產品開發和質量監測及評估專業的總和,包括五大工程,即遺傳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應器工程,

2、專業優缺點

優點:新興學科,涉及知識廣、應用廣泛、保研率高。

缺點:專業設置不是很成熟,本科畢業生就業前景不明朗,相關就業領域要求較高的學歷。

3、就業情況

生物工程曾經連續多年進入了全國最難就業的專業之首,因為這個專業科研性強,本科生難以直接在本專業範圍內就業,需要讀研、讀博,最好出國深造,國內相關生物公司不多,就業面較窄,主要有華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百賽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生物工程公司、中國生物工程公司、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等這麼幾家。比如張曉勇,去的是廣州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想搞研發,可是公司的研發重點在國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果就業面廣,他肯定會跳到其它公司,後來因為父親生病需要照顧,他纔回到了家鄉,真的當過保安,現在是某市場物管客戶部主任。

生物工程是一個科研性極強、需要繼續深造的專業,而且國內生物技術不成熟,相關產業鏈也不完善,缺少大企業,很多公司是打著生物高科技的牌子做化工的。

但話說回來,清華畢業生當保安,無關對錯,更談不上失敗,只關選擇而已!

引用張曉勇本人的話:

「從清華出來,有的說一定要當大官,有的(說)一定要掙大錢,有的(說)一定是要搞一個名成身就科學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那時候也不外乎有這些。實際上,我也是為了家庭,為了父母,早日走向社會工作崗位。」應以「服務社會」衡量人生的價值。


他們的成敗和專業沒有因果關係。

社會現象是幹什麼要學什麼,而不是學什麼一定要幹什麼。

學生物的不幹和生物有關係的工作,專業就是零。

可是,如果一個人乾的事情,自己沒有專業,從零開始認真學習和努力,一樣可以幹出名堂。

為什麼一個清華大學的生物高才生混社會混不好,應該從他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上和人際交往上找原因。

我本人也是生物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並且還不是所謂的985-211,但是我今天自己創業,並且是跨學科創業,成為一個職業培訓師和企業家的經歷告訴我,

1、只有改變不了的過去,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

2、外行變內行學習是橋樑。

3、知識是學出來的,技能是練出來的,成功的拼搏出來的。

4、沒有目標的努力毫無價值和意義。

5、夢想是一個人一生一世的命運。如果沒有夢想,這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個死的鹹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