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在河南鶴壁市石林鎮西石林村,村民王獻榮老人正拿着剪刀在剪紙,王奶奶出生於1933年,今年已經86歲高齡,可她依舊耳不聾年不花,拿起剪刀三兩分鐘就能剪出一個漂亮的剪紙來。

今天我們說到剪紙,更多想到的是它的裝飾功能,而實際上它在過去還有很大的實用功能。據王奶奶介紹,過去人們縫衣服做鞋,都喜歡往上面繡花或者各種圖案,這個時候就要用到剪紙。

王奶奶有三個兒子和六個女兒,孩子們都非常孝順,她每天都生活的很開心,看到家裏有人來訪,她的大兒媳幫助她把之前做的剪紙鋪在被子上,展示給大家看。

剪紙的題材很豐富,比如雞呀、魚呀、蝴蝶、壁虎這些農村常見的小動物,還有各種常見的花兒、花籃兒,以及梅花鹿、梅花雙鳥花瓶、豐收碗這些寓意吉祥的題材。王奶奶手法嫺熟,構圖簡約大方,剪紙特點突出,線條流暢優美。

在衆多的剪紙當中,我們還見到了這張小魚的剪紙,王奶奶說她十來歲就會剪紙,這一張是當時跟着大人學的,從造型上看,這張魚的圖案應該是歷史久遠。

剪紙也是熟能生巧,王奶奶現在已經練就了“現看現剪”的本事,想要剪什麼東西,只要看上幾眼,拿出剪刀和紙就能剪出來。

雖然現在剪紙的實用性不高了,但王奶奶依然把之前的一些娃娃帽樣兒,大人的各種鞋樣兒,小孩的老虎頭鞋樣兒,以及小孩肚兜樣兒存了下來,這些全部夾在這本厚厚的書裏,有空了就拿出來看看。

前些年農民們都喜歡自己做鞋、做衣服、繡花兒,三裏五村的大姑娘、小媳婦、中年婦女、老太太,需要剪紙樣的都來找王奶奶。王奶奶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人,不管自己多忙,只要鄉親們有請求,她總是放下手裏的活,就拿起剪子給別人剪花兒,這一幫就是幾十年。攝影記錄|楊學材(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