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視覺中國

文/徐方清

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週刊》

一進內排國際機場的入口,便看到一張色彩明亮的金特會海報,比朝美領導人會晤字樣更顯眼的是:“媒體,歡迎你!”

2019年2月底,因爲第二次金特會,越南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來自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記者雲集越南首都河內。越南官方專爲媒體人設立了VIP通道。在我十多年的國際報道生涯裏,這樣的“優待”還是頭一遭。

五年前,同樣是來越南,報道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在胡志明市新山一國際機場出境時,還被海關強索了約人民幣10塊錢小費。和那時相比,眼前的河內有些讓人恍如隔世。

河內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城,從公元11世紀起就成爲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河內市區也叫內城,主要分爲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歷史上,皇帝、后妃及其子孫、侍從居住的地方稱紫城,環繞紫城的皇城是朝臣、官吏的辦事機構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區則稱爲京城。

河內爲這次金特會設計的主題海報爲“和平之城”,LOGO爲銜着橄欖枝的和平鴿展開彩色的翅膀。對於戰亂頻發的河內而言,“和平之城”有着特別的意味。歷經伴隨着朝代更替的大小戰事,河內古建築損毀嚴重,幾乎蕩然無存,只剩下一段不足200米的殘破城牆,見證着歷史風霜。穿行在河內內城的大街小巷,很多有年代感的建築留給今人的也就是“殖民記憶”了。

如今最有名的“古建築”就是19世紀80年代建起來的河內大教堂,也叫聖喬瑟夫天主堂,是羅馬天主教最早在越南設立的總教區。這是一座仿哥特式建築,外牆漆成灰色,營造出中古世紀的風格,像歐洲的石造建築,據說就是以巴黎聖母院爲範本而打造的。

金特會國際新聞中心設在越蘇友誼文化宮,距離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下榻的河內美利亞酒店僅數百米。這處象徵着越南和蘇聯友誼的建築建於上世紀80年代,一直是河內舉辦重要文化和經貿活動的場所。

相較於近一年前舉辦首次金特會的新加坡,總體而言,越南在硬件和免費“福利”上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即便越南的人均GDP其實只有新加坡的1/20都不到。對於總人口不過800多萬的河內來說,爲了辦好這次全球矚目的會晤,也爲了給轉型中的老城和國家做最好的營銷,它也是拼了。

國際新聞中心免費提供融合東西方口味的自助餐,不過,清爽可口的河內米粉、五彩斑斕的蘭姨鼠麴草糯米餅等特色美食攤前,總能排起更長的隊伍。

只要持越南外交部頒發的相關採訪證件,外國記者可以免費在河內乘坐公交車和雙層觀光巴士,還可以免費預約出租車——這最後一項“福利”,在我的職業生涯裏也是頭一次享受。

會晤期間,外國記者可免費乘坐越南全境的火車,免費乘坐越南國內航線,免費享受在會安、富國、芽莊珍珠5星級度假酒店的兩晚住宿。只可惜,因爲返程時間已經提前定好,我只能羨慕嫉妒領取了上述套餐的國內外同行。

不過,滿城飄揚的金特會海報、越朝美三國國旗以及幾十塊新架起來的大屏幕,遮蓋不住河內老城樸素陳舊的面目。即便是金正恩下榻的五星級酒店周邊,人行道也是崎嶇不平,電線杆歪斜。對於初到越南的人來說,最難適應的還是如何在馬達轟鳴的密集摩托車流中找到過馬路的縫隙。

2月27日“金特會”前夕,越南河內街頭一名男子舉着金正恩和特朗普的油畫。圖/ 視覺中國

金正恩和特朗普在大都會酒店首次會晤時,我從國際新聞中心出來晚了,前往酒店中途遭遇道路封鎖,只能從還劍湖繞行。

還劍湖是河內最負盛名的景點。在還劍湖四周,許多重要建築依湖而建,體現着河內的歐亞文化和歷史融會的特色。北邊是喧囂熱鬧的傳統商業區三十六街區;西邊鄰近“西湖”,名勝彙集,有胡志明陵寢、文廟、一柱塔等;東邊有歷史博物館、河內歌劇院等法式殖民建築,兩百米外就是金特會所在的大都會酒店。

半個多世紀的和平歲月,使得這片山水迴環之地景緻怡人。湖邊濃蔭如蓋,湖水清澈寧靜。對着鏡頭,在長椅上閒坐的幾位年輕姑娘羞澀地用手遮住臉龐。大約是聽不懂英文,我問她們是否知道一會兒金特會就要在幾百米外的地方進行,她們只咯咯地笑。

2月26日,在金正恩車隊即將駛抵美利亞酒店的“最敏感時刻”,一輛車載着安保人員和警犬抵達酒店入口。攝影/ 徐方清

“最高規格安保”無處不在,不過,以軍人和警察爲主的安保人員倒沒有給人多少緊張感,在職責範圍內還儘可能提供着便利。在金正恩車隊即將駛抵美利亞酒店的“最敏感時刻”,我看到有安保人員牽着警犬從酒店門口的車上下來,小心翼翼地問對方能否近距離拍警犬,對方答應得非常爽快。不過,對於我提出的採訪要求,就笑着擺手婉拒了。

金特會期間的河內,處處透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在金正恩和特朗普先後到達的前一天,外交部副部長黎淮忠、越南國家旅遊總局副局長何文超聯袂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倒是後者的講話佔據了更多時間,着力介紹河內如何精心辦會、越南有多美。兩位領導人抵達當天,越南信息傳媒部、外交部和越南郵政總公司聯合舉行了一場發佈會,主題是發行紀念朝美領導人會晤的特種郵票。國際新聞中心的大屏幕上,更多的時候是在播放着越南的風光片。

雖然河內的免費“福利”幾乎做到了全覆蓋,但偶爾有些時候我們還得自己掏錢打車。等找零錢的時候,有一半的概率出租車司機會用蹩腳的英文或者用手比劃着告訴我們,“零錢不夠”。我們也就只好笑笑,匆匆地說聲再見,奔向下一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