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都是說大就大說小就小。

「生死全在君父一念之間。」在康雍乾時代是真的。

大臣們為了扳倒年羹堯,自然想盡辦法彈劾他的「罪狀」。

誰能搶先,或推陳出新,視角新奇,那是業績。就如在頭條爆新鮮事一般。

所以罪狀多達九十餘條。

據說,對罪臣,臣下彈劾需「嫉惡如仇」高度情緒化。君父自然需「加恩」減刑以示仁慈。

其實,年羹堯不就是一個「狂妄」嘛。打勝了,長了臉,忘乎所以了。

而此戰讓雍正坐穩了龍椅。這個恩,不能忘。既然對人家都沒蝕骨的仇恨,滅人的家小和親族幹啥?


因為,有親戚關係!和珅,也是這樣!和珅當年設下巧計,給兒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帝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有了這個靠山,和免死金牌差不多,當和珅後來出事的時候,就是十公主出面,否則,否則和珅還真有可能死無全屍。而且,這樣一來,誅九族,不也要誅到皇家去了嗎?


年羹堯被定92宗大罪,如此罪惡滔天為何沒有株連九族甚至一族?很多人其實搞錯了一個事情,總以為年羹堯是滿族人,其實年羹堯是漢族人,並非滿清王族。

年羹堯的不斷升遷完完全全就是年羹堯憑能力和功勞獲得的,雍正殺年羹堯完全就是飛鳥盡良弓藏,就是卸磨殺驢。

所以也沒株連九族甚至一族的必要,年羹堯又不是出身滿族,把他殺掉就達到目的了,雍正根本就不需要擔心被他家族報復。


年羹堯,康熙進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平定戰亂,立下赫赫戰功,深得雍正寵信。 但人往高處走,一旦封無可封,那接下來只能削了,而且年羹堯已經開始飄起來了,雍正不喜,思其功勞,便只處死他一人,至於92宗大罪,只是文官為雍正找的諸多掩飾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