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監管部門終於要認可線上銀行的價值了!這個消息公佈後據說有超過30家互聯網平臺伸出了自己的橄欖枝,但究竟這第一份彩頭花落誰家,從去年5月份到現在都還沒有落停。上週英國《Financial Times》的消息說3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向6家運營商發放了互聯網銀行牌照,它們分別是:阿里、騰訊、小米、渣打(香港)、HKT(香港電訊)和衆安在線保險。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是香港第一次考慮虛擬銀行的事兒,也就是說在這之前香港完全沒有自己的線上支付公司。可能是因爲香港的傳統銀行業發展太早、體系太完善——750萬人口的香港有180家銀行,本地人非常依賴線下這種傳統模式,從沒有想過要發展線上部分。哪怕到了2018年,金管局對互聯網銀行的態度依然是“不反對”。

  也許是當地的銀行發展出現了壁壘,也許是想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排名一直下滑,總之香港金管局在2019年對於線上虛擬銀行的態度變成了“歡迎設立”。且在一批獲準名單中,有三家紮根內地的公司,另外三家也獲得批准“可以在兩地同時經營”。

  態度是已經明確的。2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宣讀2019年至2020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的時候,提出金管局會在短期內發放虛擬銀行牌照,銀行亦將會分階段推出各項開放應用程序界面的功能。

  早在去年,香港金管局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們已經收到了20份“數據完備”的申請書,並且甄選了約三分之一進入下輪的審視。但這些機構的名單在申請階段不會對外公佈,可能是考慮到市場穩定的原因。

  去香港如何開戶?

  在此之前,內地也有部分股份銀行開通了香港業務,比如可以通過招商銀行開通香港賬戶,以此購買理財、保險等產品。但整體運營模式和限制還是在現行的購匯政策框架之下,比如每人每年五萬美元的外匯額度、香港金融公司對境外投資者的各種限制,都還是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來走。

  但此次香港金管局開放虛擬銀行,雖然還沒有具體辦法落地,甚至連具體名單也不是來自官方,但至少能夠明確的一點是:是要以獲取更多利潤爲出發點。那麼門檻就一定會降低。

  目前,在香港的傳統銀行開戶,會要求客戶先存入一筆不菲的“入金”資金;其次香港傳統銀行會按期收取客戶管理費用,比如招商銀行香港分行對於資產少於5000港幣的賬戶,每月會收取150港元的管理金。

  如果新准入的香港虛擬銀行業按照同樣的準則,可能不太符合境內投資者的存款習慣。

  去香港能買什麼?

  不過香港開放互聯網銀行,尤其要開放微信和支付寶平臺的端口,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外幣理財”、“炒港股”、“香港保險”這些名詞哪個拎出來都是風靡一時的爆款產品。

  在內地投資者眼中:

  “香港保險”=費用低、保障全、收益高。尤其“香港重疾險可保一百多種大病”的宣傳讓香港保險名聲大噪,多少投保人拿着七八張銀行卡,去香港排隊買保險。根據香港保監局的統計,2018年上半年內地客戶新造保單數21.58萬份,新造保單保費爲223.32億港元。

  被拒保的維權者

  “炒港股”=分紅多、大盤穩、花樣多。2018年僅第三季度從內地投入港股的交易額就有6780億港元。目前投資港股屬於境外匯款,所以程序非常繁瑣複雜,很多人不得其法卻沉迷於賺錢,於是大多“股票直播間”的騙局也來源於此。

  “香港理財”=風險分散、人民幣防跌、資產配置.......

  等等理由,若香港虛擬銀行真的在騰訊和阿里平臺上線,並且在政策方面有了本土化改革,那一定會異常火爆;而香港金融也可以藉此機會重新回到金融中心排名的巔峯,打破現有用戶飽和的尷尬局面。

  香港的銀行牌照價值幾何?

  銀行牌照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這是唯一能夠吸收公衆存款而不會被扣上“集資詐騙”罪名的免罪金牌,是其他金融產品的基礎。香港金管局一開始就從銀行牌照開展線上業務,可見他的野心並不在香港本土,而是整個亞洲甚至全英語國家。

  虛擬銀行的優點就在於沒有地域的限制,這樣一來無論是投資者,還是銀行、保險、證券從業人員,都是一次嘗試和冒險。對於投資者,選擇確實增多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產品和平臺都擺在了眼前,那麼我們是否有能力選擇適合自己、能否鑑別這些平臺的資歷?P2P崩盤、非法網貸的事件是否會重演?

  對於從業者來說,這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機會。香港這個地界,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直接對口內地,面對着幾千萬投資者;另一方面它的金融市場發展成熟、沒有外匯限制、沒有投資品的限制,海外資本將它視爲一箇中轉站。

  所以,對於金融從業者,通過縫縫補補的方式彷彿也可以滿足服務客戶的新需求,但實際上在面對未來根本性的改革、面對從上到下經營思維轉換的時候,還以傳統的組合產品肯定是不行了。香港現在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它的改變會給金融界帶來什麼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