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首先我覺得不再把岳飛、文天祥稱為民族英雄是對學術的不嚴謹,因為岳飛、文天祥的事迹經過千百年來的流傳已經是大部分的民族精神,愛國象徵是組成價值觀的一部分。能覺得他倆被稱為民族英雄影響團結的我覺得這種人的歷史觀是不正確。評判歷史要用歷史的眼光,回到當時的社會環境狀態下去評判。而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判歷史只能是時空錯亂的混淆!用現在眼光評判歷史也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歷史眼光看當時的宋,金確實時分屬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對於宋朝金人得入侵確確實實是外患。認為岳飛、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存在極端的錯誤邏輯,現在中華民族是經過千年演化發展和各民族的融合形成的,那如果日本當時把中國佔領了,日本跟中國融合一體了,那抗日英雄是不是也就不是民族英雄了?所以這種邏輯是錯誤的把一切侵略壓迫合法化的,是荒謬的。

民族英雄的概念包含兩部分一個是與歷史有關的「民族」一個是與時間無關的「英雄」。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是有點氣憤的。暫時不提這個問題的回答,先說說我個人對他們的看法。

岳飛的故事,是小時候爺爺講故事給我講的,岳飛從小被給予厚望,其母更是在其背部刺字「精忠報國」四字,當時的技術不像現在的紋身技術,真的是一針一針刺上去的,兒是娘的心頭肉,岳母能下如此的狠心,可見其對岳飛厚望。而岳飛也不負眾望,長大後更是率領岳家軍抗擊金軍,岳家軍嚴格的軍紀,勇猛的作戰精神更是獲得了南宋軍民包括對手手金朝四太子金兀朮的稱讚「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敬語,雖然岳飛最終未能收復失地,大敗金朝,但卻有效的抗擊了金朝。 小時候特別崇拜岳飛,立志也要做一個像岳飛一樣的大英雄。但隨著知識的增長,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覺得岳飛有點愚忠,不懂得變通,最終死於小人之手,覺得甚為可惜。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自身年齡的增長以及對社會對國家的了解,對岳飛又覺得其可敬,可愛。他並不是愚忠,他並不是為了趙氏王朝,他是為了解救那些還在金地受盡屈辱的漢族子弟,為了他身上的「精忠報國」。 而對於文天祥或許有些人不是特別了解,但是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吧。雖然他們倆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但是他們確實為了南宋王朝,為了千萬漢族子民而付出生命的人。

現在回到這個問題,首先這個問題有些瑕疵,岳飛屬於民族英雄,這是不爭的事實,網上質疑的民族團結問題的根源在於「民族英雄」這幾個字。無論什麼時候,岳飛都是民族英雄。只是這個民族英雄中的民族單指「漢族」,而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中華民族英雄」這個「中華民族」指的是現在的56個民族共有的合成,所以「中華民族英雄」也是56個民族共同的英雄。 至於有人提到的影響民族融合,那純屬無稽之談,因為蒙古族,滿族屬於中華民族,就要取締當時一些反抗他們祖先的的人的偉大稱號。那麼以後荷蘭成為中國的一個民族,那麼是否也要取締鄭成功的「民族英雄」。民族融合靠的是各民族對和平和整體利益的追求,而不是靠著一定的示弱。 或許,岳飛,文天祥「中華民族英雄」的稱號不合適,但是「民族英雄」「漢族英雄」的稱號是不容置疑不容詆毀的。


岳飛,文天祥一直是民族英雄啊!如果再加個什麼稱號的話,可以加上「國家英雄」。

我們有些人把「民族英雄」狹隘化了。民族英雄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核心不是「民族化」,而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挺身而出,義無反顧,以命相搏的人,這是民族英雄,也是國家英雄。

無論後世的民族融合還是國家變遷,都不能成為改變或貶低那些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的理由,也不存在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是有些人想多了。


謝官方邀請。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有點毛病,因為岳飛和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是不會上升到影響我們的民族團結這麼嚴重的,我覺得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岳飛和文天祥不再稱為民族英雄,內部對這個爭議很大,很多人不贊同吧!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有人要把他們從民族英雄里除掉,有些人認為岳飛和文天祥一個是抗金一個是抗元,但現在各民族已經融合為一個整體,沒有必要說他們是「民族英雄」,因為他們抗擊的人是現在是自己人,因此取消了他們民族英雄的稱呼。

對於這個爭議確實很大,很多人不同意,當然筆者也是反對者之一。這些人都是歷史人物,在當時的背景下,他們就是民族英雄,因為當時的女真族和蒙古族本來就是外患,當時屬於外國,如果取消他們民族英雄稱號,是否認歷史,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我們不應該拿現在的格局去看當時的背景。

除此之外,如果說民族融合就不是民族英雄了,那就正如有些網友所說的那樣如果當時日本佔領中國,日本與中國 融合一體了,那麼是不是抗日英雄就不是民族英雄了呢?這種說法在邏輯上也是行不通的。

他們是我們的民族符號,是愛國精神的象徵,目前來看並沒有感覺有比「民族英雄」更好的稱呼了,若是不行,退而求其次,把他們譽為「漢族英雄」,之後再找機會改回「民族英雄」!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何看法,歡迎評論補充!


這是一個頗有學術含量的提問,雖然提問者先入為主的立場值得商榷,但話題本身確有必要深入探討。鑒於問題的複雜性,我們先得了解一下這一疑問的前因後果。

一、「民族英雄」稱號的歷史淵源和基本定義。

「民族英雄」這一稱號是隨著近代社會對民族、國家這樣的概念逐步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以說,這一稱號的誕生就是為岳飛量身定做的,因為,沒有一位歷史人物,能像岳飛那樣激發起全民族反抗外敵入侵、追求民族獨立的精神力量!

最早提出這一稱號的是清朝末年興起的革命黨人,由於列強瓜分中國,民族危亡已經命懸一線,國內開始掀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革命運動。1903年,留日學生在《湖北學生界》發表了《中國民族主義第一人——岳飛傳》,首次稱岳飛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的第一民族英雄,「民族英雄」的稱號隨之傳遍革命陣營,孫中山稱其為「民族魂」,革命黨人高舉岳飛的愛國抗敵旗幟,號召廣大民眾推翻腐朽沒落的清王朝,建立「民族、民主、民生」的共和國,但這時候的「民族英雄」在概念上還帶有濃厚的「華夷之別」,主要是當時特殊的政治形勢需要,加上風起雲湧的革命運動還處在摸索階段,民族、國家這樣的概念也還在形成的過程之中,所以在定義上難免狹隘。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掀起民族革命高潮,以岳飛愛國抗敵為題材的文藝作品開始大量出現,如顧一樵的四幕話劇《岳飛》、田漢的歷史劇《岳飛》、李漢魂的《岳武穆傳》等等,這時候的岳飛民族英雄形象開始真正形成了愛國主義的一面旗幟。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中,也多次使用民族英雄這一稱號,還把岳飛精神等同於八路軍、新四軍等敵後抗日武裝艱苦卓絕的抗日精神,對岳飛精神的認識更進一步上升到民族政治的高度,至此,民族英雄稱號的內容完全定型。從這一稱號誕生到發展演變的過程來看,之所以給岳飛民族英雄的稱號,一方面是由岳飛本人在歷史上的崇高精神所決定,另一方面也是中華民族在抵抗外來侵略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共識,也是真實歷史的自主選擇。

通過這樣的歷史過程,理論界形成了目前對民族英雄的基本定義:民族英雄是指在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做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還進一步引申出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狹義上的民族英雄是指:在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其中也包括在反抗鬥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人。廣義上的民族英雄是指:在和平、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

二、對岳飛「民族英雄」稱號的爭議。

建國初期,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部分人根據階級鬥爭的政治理論,開始圍繞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展開討論,主要論點是岳飛鎮壓過洞庭湖鐘相、楊幺的農民起義,又因為岳飛在抗金前線接到十二道金牌後,沒有堅持立場,是對封建王朝的「愚忠」思想等,這種討論和批判陸陸續續一直延續到文革結束,但社會主流思想還是肯定岳飛民族英雄的地位。

2002年之後又再次發生爭議,主要是新出版的《全日制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在其「中國古代史部分: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思想教育」章節指出:「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這種民族戰爭不同於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戰爭,是兄弟鬩於牆,家裡打架,有正義和非正義的區別……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們只把那些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反對外來侵略的傑出人物戚繼光、鄭成功等稱為民族英雄,對於岳飛、文天祥這樣傑出的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作用和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之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又否認了這一說法,只稱「有學者提出稱岳飛民族英雄是否會影響某些民族的情感」,並組織了部分專家學者編寫了《學習指導》,裡面列出了岳飛不宜稱民族英雄的理由。這一爭議至今仍在延續,比如南京大學的陳生教授就持此觀點。

三、個人的認識。

從以上我們比較啰嗦的介紹就可以看出,題目所涉及到的問題,迄今為止還是學術爭議,並非定論,所以不再稱岳飛、文天祥為民族英雄的說法不能成立,也就不存在影響民族團結和保持民族信仰以及另起爐灶命名的問題。

但是個人覺得,學者們對「民族英雄」這一稱號過於概念化了,甚至有點濫用概念的味道,僅憑國外學者和專家形成的一些國家學說概念,利用純學術手段,將這一稱號強行分解開來,一一對應各種公式,符合公式條件的就承認,不符合就不承認,這種機械主義的操作規程不適合歷史認識,歷史不是科學,完全照搬公式套路來看待歷史,只能是死路一條,如果要推翻對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稱號的認識,也就推翻了對秦檜、賈似道漢奸賣國賊的歷史定位,這樣的推論一旦成立,那我們的整個歷史認識全部都得推翻。

「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積澱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論是國內的民族戰爭,還是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戰爭,都是為最終形成「中華民族」這一歷史使命所進行的民族戰爭,如果沒有歷史上的民族戰爭,就不可能有之後的「中華民族」,也就談不上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戰爭,實質上這兩種民族戰爭都是中華民族形成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學者們這種割裂開來的認識貌似有道理,實則邏輯混亂,因此,機械搬用學術概念認識歷史,恐怕會鬧出不少笑話。

稱呼岳飛、文天祥為民族英雄是指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並非單純的那個狹義概念上的民族,這一稱號帶有明顯的文化標誌,並非狹隘的民族主義,就此而論,中國各民族歷朝歷代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如果史料證明金國女真族也有岳飛這樣愛國抗敵的英雄人物,也應算作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再說岳飛、文天祥代表的南宋政權不光有漢族,金國女真族政權也應該有不少漢族,畢竟金國掌控著中國北方的大片地域,何況古代的民族概念和現在的民族概念完全是兩回事,中華民族這一概念也是我們現在的說法,影響民族團結的爭論過於敏感,而國外形成的國家學說不一定適應中國的歷史條件,如果把這樣的問題都帶到學術層面來爭議,恐怕永遠也不會有定論了。


這個提問有大問題,希望國家嚴重打擊!專發出一些反華,漢奸,厭世,負能的提問,達到不可告人的問題來誤引一些見識面不全,洞察力不深,沒有主見,涉世不深的一些青少年!符合美國《十條戒訓》和日本的對華,反華方針!使中國青少年全盤西化普世價值觀!其用意昭然若揭!這樣,中國不攻將自破!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武器能征服中國了,唯有思想上和文化上,打擊,抹黑,忽略才能征服中國!他們先從抹黑中國英雄開始,進而否認中國傳統文化,如中國的優良傳統!進而學習他們的文化!崇尚暴力,色情!以及所謂的「自由」,中國哲學明確告訴我們,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就是說魚不能離開水!離開水是要死的,鳥離開天空是有危險的,堅持自已的任統價值觀!傳承自已的民族文化!我們的國家將會無往而不利!吾願與諸君共勉之!


現在有誰敢說岳飛、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如果有人說,那他就是漢奸言論!這絕對不是亂扣帽子!理由如下:

岳飛、文天祥被稱之為民族英雄,這是千百年來的共識。歷朝歷代的英雄都被本民族歌頌,這是沒有錯的。岳飛、文天祥被漢民族歌頌,同樣,格薩爾王被藏民族歌頌、成吉思汗被蒙古民族歌頌、努爾哈赤被滿族歌頌,有哪一個漢族人敢叫這幾個少數民族不歌頌他們的英雄?反之,如果少數民族因為岳飛、文天祥抗擊過他們的祖先而硬要求叫漢民族不要崇拜歌頌他們,那麼這就更加會激起民族矛盾,也是辦不到的事。本來各民族各自崇拜自己民族的英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哪個民族也沒權力干涉別的民族崇拜本民族的英雄。現在倒好,本來一點事都沒有,從國民政府和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沒人提岳飛、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說法,現在有人拿民族大團結說事,挑撥離間各民族的關係,認為現在不應該把岳飛、文天祥之類的歷史人物稱為民族英雄,這是什麼顛倒黑白的話?歷史就是歷史,如果把岳飛、文天祥類似的英雄推倒,那麼把少數民族的英雄抬出來就符合民族大團結的初衷嗎?一夥混淆視聽的王八蛋就喜歡沒事找事,從中挑撥離間。

結論:各民族的英雄早已活在本民族人的心中,無論誰想強行用什麼撤出教科書,拋出一堆站不住腳的理由想消滅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都是徒勞的。只能說提出這種說法的人的無識無知,別有用心!那種提出把漢民族英雄撤出教科書的所謂磚家,最終將遺臭萬年,子子孫孫也會像秦檜的後人,千百年來還是抬不起頭!

還有一個最大的疑問:為什麼大家(包括漢民族)對格薩爾、成吉思汗、努爾哈赤都不排擠,大家都能共同崇拜,卻偏偏有人要打擊漢民族的英雄?這就是裡面詭異的地方。非常希望大家提高思想上的警惕!希望無論什麼民族,在中華大一統的時代,都不要分的那麼清楚。我們現在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華民族就是我們共同的民族,這才是最現實的話,這才是我們大家應有的共識!


歷史有它的局限性,特殊性和真實性,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都是在當時的特殊環境和特定背景下誕生的。

作為民族英雄應該是保衛國家領土完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捍衛民族尊嚴和自信,維護社會穩定和文明。民族英雄就是正義的化身,是真理的延伸,是智慧的說明。

是民族英雄,在國難當頭,挺身而出。

是民族英雄,在國民受辱,衝冠一怒。

是英雄為了國家建設,為了社會發展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是英雄為了反對壓迫,反抗侵略而金戈鐵馬保家衛國。是英雄為了民族的獨立、自由和利益而大義凜然敢於拼搏。

我們閱讀歷史,就該明白歷史的局限性,就是要認知當時歷史上的國家、地域、社會等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就要具體分析,國家和朝代都是歷史的概念,現在的國家和民族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來的,我們考察歷史的時候,就應該用歷史的眼光審視歷史,發現歷史,研究歷史、思考歷史、辨析歷史、去判斷歷史,去總結歷史。當時的南宋與金,南宋與元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和兩個不同民族。金國和蒙古的侵略毫無疑問就是外患,就是對南宋侵佔領土,掠奪財產,迫害人民,殺人放火,強取掠奪。不僅給南宋社會產生禍亂,也給南宋人民造成災難。岳飛、韓世忠,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的英勇反抗就是英雄行為,也是英雄事迹。總不能以現在的觀點來混淆時空的錯亂,用現在的觀念去否認歷史的劫難。也不能讓岳飛直搗黃龍府與君痛飲而,換成讓我們再活一千年,我們就成一家大團圓。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一場戰爭革命,既要看他的歷史背後,也要看他的歷史作用。金蒙侵宋,就是破壞團結,搶劫財產,侵佔土地,損毀文明,禍害百姓,踐踏人權。從史書得知,宋金幾次戰爭,漢族人口從北宋的上億人銳減到五千萬,而且,金國還無理要求南宋割地賠款。蒙古滅宋,前期幾乎沒有抵抗,人口也損失過半。我們總不能用錯誤的邏輯去掩蓋殘酷的現實。也不能用現在的影響團結來歪曲友好概念。更不能把過去的野蠻侵略,瘋狂屠殺,極端欺壓說成是打架,說成是合法化吧。

我們學習歷史為的是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把握歷史規律,更好地促進歷史發展。

民族英雄是人民的榜樣,是人民的偶像,是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人民的觀念信仰,為了不影響民族團結,取消民族英雄稱號,我認為大可沒必,實際上社會公眾對岳飛、文天祥等人的高尚道德品質和正義民族氣節是讚揚和尊崇的。也是國人的代表和旗幟,更是歷史時尚和干古絕唱。英雄不只是我方認同和感動,就是敵方也能尊敬,文天祥就是寧死不降,而獲得蒙元的佩服和表彰,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親自召見文天祥,並告諭許諾:如果你能改變效忠大宋的心志來效忠我,我就讓你做宰相。而文天祥在他的衣帶上寫下絕命書:孔子說過成仁,孟子說過取義,只有義盡,才能仁至,讀古聖賢書,所做何事?從今以後,我問心無愧!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歷史上恰恰是漢奸走狗里外不是人,最後身敗名裂苟且偷生也不得善終。

認清歷史真象,辯正歷史情況,才能更好保持社會安定,珍惜大好時光,珍愛和平融合,促進文明繁榮,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不是缺失了小腦?

岳飛和文天祥在那個時代稱得上是民族英雄,對於我們來說,他們也是民族英雄,因為在那個戰爭時代,為了國家利益和完整,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是不是某個島國要是被同化了,那麼像那些對反擊侵略者的人是不是也不是民族英雄了?

他們同樣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飛,他們的精神脊樑一直代代在我們中國人里流傳!就是秦檜,必須跪下!


文天祥沒有聽說過誰敢說不是民族英雄啊?連元朝都封他為元帥。抵抗蒙古侵略,真真實實的誰看不到。

民族英雄指的是對抵抗外族侵略,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

岳飛主要戰功是打偽齊劉豫,和鎮壓農民起義,對金戰功還不夠彌補他的罪過。當然不能再稱呼為民族英雄。

提問者把一個真正的抵抗蒙古侵略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一個從來沒和金主力打過的岳飛放一起,故意混淆視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