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法國國會通過《反日常教育暴力法》,禁止家長打孩子屁股,引起不少爭議。沸話還專門討論過——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幾天前,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一則法案修正案,似乎又讓法國老百姓吵翻了天。

  這則由馬克龍內閣推出的教育改革法案的修正案規定:未來在法國的所有中小學的正式文件上,將“爸爸”和“媽媽”改稱爲“家長1”和“家長2”。

  爲什麼會這樣改呢?

  法國政府稱:“政府推動此項修正案的目的在於確保同性戀雙親的合法權利”。

  也就是說,在法國官方看來,孩子的雙親不一定是爸爸、媽媽,也有可能是爸爸、爸爸,或者是媽媽、媽媽。這樣一來,傳統上爸爸、媽媽的稱呼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同性戀雙親的合法權利,所以顯然得改。

  那麼,法國民衆對這項修正案,怎麼看呢?

  有人認爲,很好,這一措施使得家長變得平等,也對社會平等有利。

  也有人認爲,這種改法不光讓家長受益,一些同性戀家庭的孩子也能少受些歧視和欺負。

  當然,也有人對此進行批判和質疑:有人覺得,“家長1”聽起來比“家長2”權力更大,家長之間會不會進行“家長1爭霸賽”?也有人說,放着父母不叫,換成數字,似乎行政色彩大過了人情關懷。

  此外,還有一些批評聲音,認爲這種做法矯枉過正,反而是對異性戀父母的不尊重,破壞了社會平衡,更不利於孩子成長。

  總之,社會平等的確是始終應當爲之努力並實現的一個目標,這沒有錯,但是“爸爸媽媽”也幾乎是根植於全人類觀念中的一種稱呼,也並非一朝一夕便可以改變。如果一定要在此作出取捨,還是應當交給公衆自己進行選擇。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該項修正案由國民議會(國會下議院)通過,還需要等待國會審議和投票才能生效。所以,法國的中小學目前還不需要“改口”。

  而且,這項修正案的內容也只是對中小學正式文件的規定,對學校的日常教學暫時沒有限制,所以不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現象(比如以後唱歌要改成“一生要強的家長1,我能爲你做些什麼”或者“啊,這個人就是家長2,啊,這個人就是家長2”)。

  以上視頻截圖來自梨視頻。

  編輯:新吾 實習生:楊凱文 校對:劉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