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單說蘇洵是誰,恐怕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提起他的大兒子蘇東坡,估計大家都有所耳聞。

不過,蘇東坡再厲害,蘇洵也是他爹,而且不僅如此,蘇洵其人和他的文學成就,都是達到相當水平的。

接下來,悅史君先談談蘇洵這個人的異樣人生: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蘇洵出生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自幼不喜讀書,整天遊離四方。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25歲的蘇洵在第一次應鄉試舉人落第後,決心發憤讀書,立下壯志。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蘇洵的次子蘇軾出生,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蘇洵的幼子蘇轍出生,也是一代文豪。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蘇洵帶蘇軾、蘇轍二子進京應試,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蘇洵的文章很讚賞,向朝廷做了推薦,蘇洵的名氣大增。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經儀國公、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韓琦的推薦,蘇洵被任命為祕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

北宋志平三年(1066年),58歲的蘇洵病逝於京師。

應該說,蘇洵的仕途並沒有走太遠,但他的文筆,確是得到了歐陽修、韓琦等諸多大神的認可,與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並且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最擅長的是散文,詩作不多,但也很有況味,悅史君簡單列3首,大家體會一下:

歐陽永叔白兔

飛鷹搏平原,禽獸亂衰草。

蒼茫就擒執,顛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殺,嘆息愛其老。

獨生遂長拘,野性始驚矯。

貴人識筠籠,馴擾漸可抱。

誰知山林寬,穴處頗自好。

高飈動槁葉,羣竄跡如掃。

異質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獵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當騎蟾蜍,靈杵手自搗。

這裡,「誰知山林寬,穴處頗自好」一句,人生態度自顯。

憶山送人

少年喜奇蹟,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遠望未及上,但愛青若鬟。

大雪冬沒脛,夏秋多虵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顏。

有路不客足,左右號鹿猿。

陰崖雪如石,迫暖成高瀾。

經日到絕頂,目眩手足顛。

自恐不得下,撫膺忽長嘆。

坐定聊四顧,風色非人寰。

仰面囁雲霞,垂手撫百山。

臨風弄襟袖,飄若風中仙。

朅來遊荊渚,談笑登峽船。

峽山無平岡,峽水多悍湍。

長風送輕帆,瞥這難詳觀。

其間最可愛,巫廟十數巔。

聳聳青玉斡,折首不見端。

其餘亦詭怪,土老崖石頑。

長江渾渾流,觸齧不可攔。

苟非峽山壯,浩浩無隅邊。

恐是造物意,特使險且堅。

江山兩相值,後世無水患。

水行月餘日,泊舟事徵鞍。

爛熳走塵土,耳囂目眵昏。

中路逢漢水,亂流愛清淵。

道逢塵土客,洗濯無瑕痕。

振鞭入京師,累歲不得官,

悠悠故鄉念,中夜成慘然。

五嘆不復留,馳車走轘轅。

自是識嵩嶽。蕩蕩容貌尊。

不入眾山列,體如鎮中原。

幾日至華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數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邐見終南,魁岸蟠長安。

一月看山嶽,懷抱鬥以騫。

漸漸大道盡,倚山棧夤緣。

下瞰不測溪,石齒交戈鋋。

虛聞怖馬足,險崖磨吾肩。

左山右絕澗,中加一繩慳。

傲睨駐鞍轡,不忍驅以鞭。

累累斬絕峯,兀不相屬聯。

背出或逾峻,遠騖如爭先。

或時度岡領,下馬步險艱。

怪事看愈好,勤劬變清歡。

行行上劍閣,勉強踵不前。

矯首望故國,漫漫但青煙。

及下鹿頭坂,始見平沙田。

歸來顧妻子,壯抱難留連。

遂使十餘載,此路常周旋。

又聞吳越山,中明水澄鮮。

百金買駿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廬嶽,首挹瀑布源。

飛下二千丈,強烈不可幹。

餘潤散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地,遂獲高僧言。

問以絕勝境,道我同躋攀。

逾月不倦厭,巖谷行欲殫。

下山復南邁,不知已南虔。

五嶺望可見,欲往苦不難。

便擬去登玩,因得窺羣蠻。

此意竟不償,歸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

昨聞廬山郡,太守雷君賢。

往求與識面,復見山欝蟠。

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環。

包裹五六州,倚之為長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氣不溫。

不類嵩華背,氣象多濃繁。

吳君潁川秀,六載為蜀官。

簿書苦為累,天鶴辦籠樊。

岷山青城縣,峨嵋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見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過眼不得飡。

始謂泛峽去,經約今又愆。

只有東北山,依然送歸軒。

他山已不見,此可著意看。

這裡描繪了一個完整的俠遊故事,而「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則寫出了氣魄。

答二任

魯人賤夫子,鳴丘指東家。

當時雖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鄉閭人,曾不為嘆嗟。

區區吳越間,間骨不憚遐。

羽見反不怪,海人等龍蝦。

嗟我何足道,窮居出無車。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誇。

故舊未肯信,聞之笑呀呀。

獨有兩任子,知我有足嘉,

遠遊苦相念,長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爾,子得無增加。

貧窮已衰老,短髮垂髿髿。

重祿無意取,思治山中畲。

往歲栽苦竹,細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為山中楂。

當前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為踏朝衙。

何當子來會,酒食相邀遮。

願為久相敬,終始無疵瑕。

閑居各無事,數來飲流霞。

這裡,「願為久相敬,終始無疵瑕」,真是一種難得的體會。

需要了解更多的悅友,悅史君下次再多解讀。


蘇洵:

《歐陽永叔白兔》

飛鷹搏平原,禽獸亂衰草。蒼茫就擒執,顛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殺,嘆息愛其老。獨生遂長拘,野性始驚矯。貴人識筠籠,馴擾漸可抱。誰知山林寬,穴處頗自好。高飈動槁葉,羣竄跡如掃。異質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獵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當騎蟾蜍,靈杵手自搗。

《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

貧賤羞妻子,富貴樂鄉關。不見李夫子,得意今西還。白馬渡滻水,紅旗照蜀山。歸來未解帶,故舊已滿門。平生浪遊處,何者哀王孫。壯士勿齷齪,千金報一餐。

《送王吏部知徐州》東徐三齊之南鄰,夫子豈是三齊人。辭囂乞靜得此守,走兔入藪魚投津。徐州勝絕不須問,請問項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錦遊戲欲及晨。霸王事業今已矣,但有太守朱兩輪。還鄉據勢與古並,豈有漢戟窺城闉。論安較利乃公勝,行矣正及汴水勻。

《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十年曾作犍為令,四脈嘗聞愍俗詩。共嘆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諫致戎麾。會稽特欲榮翁子,馮翊猶將試望之。船系河堤無幾日,南公應已怪來遲。臺省留身凡幾歲,江湖得郡喜今行。臥聽曉鼓朝眠穩,行入淮流鄉味生。細雨滿村蒓菜長,高風吹旆綵船獰。到家應有壺觴勞,倚賴比鄰不畏卿。

《香》搗麝篩檀入範模,潤分薇露合雞蘇。一絲吐出青煙細,半炷燒成玉筋粗。道士每佔經次第,佳人惟驗綉工夫。軒窗幾席隨宜用,不待高擎鵲尾爐。


蘇洵的六國論啊,六國論文筆優美,波瀾起伏,特別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