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学妹之邀去参加北艺大听损研究生策画的研究主题,即科博馆首次针对听损成人观众设计活动 ——《倾听科学摄影工作坊》。与一般活动不同的是,加入体贴听损者的听打服务,室内户外活动亦皆运用Google即时文件双人轮流听打,次要请讲者口语速度放慢点,不得不说听打服务的效果绝佳。


若要稍嫌不足之处,听打其实更考验听损者的记忆连结,因听打者需要听讲者说完后才能马上打,那这过程费时较不定,比如讲完A东西切换下张讲解B,听打萤幕上仍停留著A,两边的资讯同步还是有时间差,宽松而言一般听损者对大众活动必有资讯隔阂,听打能帮助建立这两者间的桥梁,若大众活动能理解的资讯仅40-50%,则听打便能帮助提高80%以上。


【Q:户外要如何听打?】
就是一位拿著笔电对听损者们展示,而另位听打者负责手机输入,因Google文件是即时共同编辑,只要编辑公开状态,再私下传网址给每一个人,网路讯号良好前提下,不管距离多远也可即时阅览口语资讯,非常聪明。


题外话,我有个大学听损同学目前念在职班会计系,他进入后发现那大学资源教室提供的服务不足,又因系上资讯量庞大,不希望再度浪费金钱和时光的他便向上争取听打服务,桥了两三个月之久才终于争取听打服务,来帮助他上课,那段期间一直在听他分享「理解资讯能够进入状况的乐趣」,我们的大学是没有听打服务的。说了这么多,就是想传达听打服务对我们即时参与性有著极大的效益。
 

25348264_1996184583986412_1600041821382940558_n.jpg


言归正传,科博馆的科学摄影特展已持续多年,这次工作坊是为了帮助听损者进一步认识,加入「微距摄影原理与技巧」「户外生态摄影体验」「无脊椎标本拍摄练习」和「作品分享与评析」这些个人觉得有意思的项目,以上两张照片是我在户外摄影的(根本是用运气换来的)成品,手机焦距怎么都无法对到真的很想哭。


同时该研究主题亦包括小组探索活动,但这项目对个人而言以往因个性和习惯的关系,因此不觉索然无味,与时间紧凑影响讨论度不频繁,相对的其他活动做得不错,就小组项目为该活动中最黯淡的,仔细想想在我参予经验中其实不太意外。


心得就到此为止了,很感谢北艺大研究生和主办单位/协作者们对此所贡献的努力,因为曾想过一些规划课程空间等,除了能提供部分需求,也定然要加入针对听损者的特殊需求,只是在那之前我还得多多积累经验就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