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時間,對於知乎上的李歸農,還是有點感想的,那就是:何時回歸?

其實這個問題重要,也不重要。

不重要,是與那種下三濫的文人戲法混在一起,向李先生漫射的驅不走的蠅矢,而蒼蠅們最擅長的就是自作多情的貼臉吻過去:這不請自邀的無以聊賴也可算在蠅性之一。當然李的話鋒確實對它們的口味,因為濃重。不過,這也是李歸農的個性了,不能給他拆分,如果想要保持他的完整性——一種最廣義的integrity。所以,李先生遠離這個戲壇,也未嘗對他不好,因為蠅們是永遠不會變的,只要它們還未意識到自己是蠅、還未能聯想到有這麼一種本質存在——因為缺失了一個判斷的距離感。

魯迅記過夏三蟲。

重要,是因為李對數學的理解很獨到,而這還不提他在數學之外的見解——當然,還是那句話,這本不可分割,只不過,又還是那句話,這樣的一個淺顯的道理,你和蠅們解釋也是要求了額外的理解力的,有的只是尋著舊味,老調重彈的攤開了,塗抹一把,就開始享用,全數回收,這樣一來一往的吐出收回,循環往複,真做到了樂此不疲。而這一叮,也還同真正的鬥士差得遠,因為沒有目標,最多隻作無的放矢,連那蚊子的一刺都還不及。

簡單地說,能有李歸農這樣的研究者為我們來講解數學,介紹一些最前沿的數學思想,是知乎的聽眾的幸運。「知乎的聽眾」,且這樣稱呼它,用一個概念來構想這樣的一個thing。李先生為了什麼?又能為了什麼?

「知乎」何為?不知道所謂知乎的用戶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有沒有一點不用很多思考的表面的認識。李歸農的存在,連同他的對數學充滿真正見解的「回答」,本就和知乎的平均化了的存在不相一致,或者就是格格不入。說他的存在是一道清流也不為過。有了他的文章,才讓人能看到那麼一點點積極性的希望:畢竟,也還有真正的思想在。

口味和視界升發於自我的生存。一點極端、過分或者不必要的局部,不應該是關注的焦點,而放任那麼多大局觀不顧。但如果口味就是那麼低下,也就只能注意到可以星點橫飛的地方了。

李歸農,在他的拉昇知乎討論和議題的整體層次的同時,又何嘗不受到反過來的影響?而又可曾和真正的人用語如此這般?對於在蠅們的包圍中的李歸農,也不可能是他的完整的自我的呈現,多出的,不只是無用那麼簡單,而還可能削減和剝奪。被削減的,或許就有一個這裡不可見的李歸農——因為你們把這一種可能性替他剝奪了。所以我們不妨加上引號:隱去的,是一個更可愛的李歸農,而留下來的,是科學的和人文的精神。於此同一的,是知乎的也不能看到獨立的本真的生存、而作為一個個的模稜兩可的個體的平均的集合。所謂「李歸農」之於知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