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建築設計師。早年曾當過職業拳擊手, 後來通過旅行和自學成為了一名建築師。早期作品「住吉長屋」令其在日本名聲大噪,90年代後,安藤忠雄開始參與公共建築、美術館建築等大型計劃,1995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座由安藤忠雄設計的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建成於2004年,正如其名,建築的大部分埋於「地中」,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傾力之作。地中美術館的大名在日本幾乎是家喻戶曉,堪稱最近30年日本現代藝術的代表之一。

從空中俯瞰,其造型就像許多鏤空的積木嵌入在山坡裏,這樣的採光設計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造成的光影效果,這些經過精心設計過的自然光構成了藝術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埋於地中的建築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直島的自然景觀。這些要素使地中美術館成為地緣性藝術(Site-specific Art)的典範。

地中美術館的藏品數目並不多,但是每一件都是很難被超越的超大型作品,其中包括美國藝術家Walter De Maria製作的聖殿即視感的大理石雕塑」Time/Timeless/No Time」,光之藝術家James Turrell的「Open Sky」和「Blue Planet Sky」,後者巧妙地利用了天空作為作品中變化的元素。當然還有莫奈晚年的「睡蓮系列」中的大型作品。

▲ 瓦爾特· 德·瑪利亞 Time/Timeless/No Time , 2004
▲ 瓦爾特· 德·瑪利亞 Time/Timeless/No Time , 2004
▲詹姆斯·特瑞爾 Open Field , 2000
▲克勞德·莫奈 Water Lilies, 1914-17

館內還有可以一覽瀨戶內海的「地中海咖啡」,還設有室外空間,你可以沉浸在開放的氛圍裏。在「地中商店」還賣有與藝術家相關的書籍、明信片及飾品等獨創的物件。

貝內斯之家美術館

貝內斯之家是安藤忠雄受福武總一郎委託所設計的直島文化村全體項目中的核心設施,於1992 年開館,是以「自然、建築、藝術共生」的概念為基礎,將美術館與酒店一體建設的建築。建築的美術館部分具有很強的向外開放的空間感,即使處在室內也能經常感受到外部的自然。

建築中心的圓形大廳充分體現了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空間與光的完美結合,兩處坡道的設置體現出「漫步建築」的特點,從中亦能夠清晰地看出勒? 柯布西耶對於安藤忠雄的影響。開館以後,美術館以柳幸典的個展為始舉辦了多次展覽。1996 年以後,美術館轉變了展覽策略,收藏了須田悅弘、杉本博司、Richard Long、Walter De Maria、Jasper Johns 等藝術家的作品,成為常設展的美術館。

21_21 DESIGN SIGHT

21_21 Design Sight 由三宅一生基金會統籌設計,平面設計師深澤直人、視覺設計師佐藤卓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三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大師協作完成。美術館的整體建築由安藤忠雄設計,其設計靈感來源於三宅一生「一片布,A-POC (A Piece Of Cloth)」這一理念。「21_21」取自「20/20 vision」(完美的視力),延伸原意為「超越常人的境界」以及「預見未來的本質」。

與一般以藝術展覽為主的美術館不同,21_21 Design Sight強調生活設計,提醒人們設計無所不在。一年固定推出兩個大型企劃展,以生活周遭的事物做為題材,並邀請國內外設計師作主題性的設計 和創作,將傳統導入新意,除了表現日本文化特質,也藉由更多的現代藝術來拉近融合於日常生活中。

普利策基金會美術館

位於美國聖·路易斯的普利策基金會美術館是安藤忠雄在美國的首個獨立公共委託項目,該建築完工於2001年。時隔13年之後,為了適應基金會的發展需求,安藤忠雄又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擴建。

原建築的下層被改建為新的公共空間,用於展覽、功能空間及藝術家為主導的活動,辦公室和存儲的空間就變成了兩個新的畫廊,這兩個改動使基金會可用空間提升了50%。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最早開放與1892年,當時分為沃斯堡公共圖書館和藝術畫廊兩部分。博物館的主要使命是博物館的主要使命是收集、展覽和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所有媒體中藝術的國際發展趨勢。

現在的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由安藤忠雄設計,與2002年對外開放,博物館的永久館藏包括來自巴勃羅?畢加索、傑克遜?波洛克、裏查?塞拉、辛蒂?雪曼、安迪?沃霍爾等著名藝術家的3000多幅藝術作品。被稱為是美國中部二戰以後藝術收藏最全面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主題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站立在一大片鋪滿碎石的水池中,極具現代化特點。建築由5棟平行排列的「箱體」為基本單位構成,「箱體」長短兩邊的比例與整個設計相呼應,全部採用混凝土和玻璃的雙重表層構造。考慮到酷暑盛夏的強烈日照,各棟建築全都設計了深深的挑檐。為了表現同樣也是展示空間主題之一的「光」,設計了兩種自然採光系統,既有賦予箱體空間以特性的高側光,也有透過聚四氟乙烯膜灑向屋頂的柔光。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亞洲現代美術館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市,該美術館是安藤忠雄在臺灣的第一件建築設計作品和全世界校園中第一座安藤忠雄美術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除亞洲大學原先的藏品之外,以收藏亞洲年輕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主,扮演者支持和培養本土年輕藝術家的角色,同時還將與其他世界名校藝術館保持合作交流。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建築主體由清水混凝土與帷幕牆構成,室內面積1,244坪,戶外場域6,000坪。依建築師安藤忠雄的設計,以正三角形為設計基本元素,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3個樓層,再錯落堆棧成不規則的無數個三角形。藉由錯落平移而產生的天井空間和戶外平臺,將變身為雕刻臺、露天咖啡座等不同機能的區域。

因應地震帶的地理條件,顛覆一般直立式的柱子,美術館內的柱子全是「歪」的,由V形鋼架構造而成的空間及帷幕窗景因而也都呈現三角形。V形鋼架支撐突出的懸臂下部空間,則形成如騎樓般可庇蔭的空間,此處同時也是入口通道及面臨廣場前的休憩園地。

在這個前衛具挑戰性的大膽建築中,外在低調靜謐而純粹,內在精準而沉靜,安藤忠雄致力讓人、藝術與大自然在此相遇、對話。

震旦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於2013年對外開放,是上海陸家嘴地區第一座私立藝術博物館。震旦博物館以歷史與藝術並重,集典藏、研究、展覽、營運、傳揚為一體,秉持對中國文化保護、傳承、奉獻的理念,宣導與推廣以料、工、形、紋為核心的古器物學研究,並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合作,力求在館校合作的平臺上不斷完善。

館內藏品以佛教造像、玉器、陶器及青花瓷器為主,分常設展覽與專題特展兩部份陳列,並專門設立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在充分展現中國古代文化藝術成就的同時,從古器物學的角度對藏品進行解析研究,多角度、多側面向觀眾揭示歷史文物豐富的文化內涵。

震旦博物館由震旦大廈裙樓改建而成,這是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項目。震旦博物館沿襲了他一貫的極簡主義風格。安藤忠雄說,自己的設計初衷,就是營造一處能讓人安詳平靜地思考存在物和歷史的空間。

明珠美術館

上海明珠美術館是一所非營利民營美術館,由紅星美凱龍傢具集團與上海新華髮行集團合作創建。明珠美術館與全球最具創造力的文化藝術機構、藝術家、文化人通力合作,探索屬於自己的運營模式、展覽內容、以及與業界及觀眾互動的獨特方式。

明珠美術館與新華書店共同構成一個擁有近40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藝術空間「光的空間」。兩個部分通過一個獨特的星空穹頂多功能活動區域鏈接,這種第一無二的形式,既是明珠美術館出身書香的獨特紳士的藝術外化,也是美術館賴以發展的文化、精神根基。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藝術市場通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