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覺得這句話我是贊成的,星爺在國內喜劇絕對是獨樹一幟的,他在自己的表演中形成了無厘頭的表演體系,他出演的電影拿獎無數,之前的電影拿到現在來看,各種梗還是非常搞笑,這就是星爺能夠抓住觀眾的原因。周星馳以後,也有很多厲害的喜劇之星,如黃渤、徐崢、王寶強等,但是,說真的沒有一個能達到周星馳的高度。

在經歷那個被周星馳統治的無厘頭時代後,社會也在進步,人們的審美也在凈化,而周星馳也在進步。2013年導演的《西遊·降魔篇》破23項華語電影票房紀錄,全球票房達2.18億美元,刷新華語電影全球票房紀錄 。2016年執導的科幻電影《美人魚》,以超過33億元的票房成績創下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新紀錄,無數人希望他參演《美人魚》,他不無遺憾的表示不會再演戲了,但就算是他不參演,他調教的鄧超、羅志祥在電影里的表現也是贏得了觀眾的喜歡。他自己不僅是喜劇大師,他也能教人怎樣演喜劇,這就是星爺。

即使像黃渤、徐崢這樣的優秀喜劇人,星爺具有的是現在的喜劇之星沒有的,他對喜劇就像對待一件作品一樣,精雕細琢,他想出來的各種想法也是變成了電影里的搞笑片段,天賦加上努力,他怎麼可能不成功?

你覺得星爺配得上喜劇大師嗎?


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這句話說出來就誇張了一些,但是也是有些根據的。

周星馳早年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學員,畢業後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一開始是在電視劇中跑龍套,後來在兒童節目做主持,又得以主演電視劇。

踏入電影行業是得到李修賢的提攜,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捕風漢子》,後來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和吳孟達的搭檔是最合拍的。

其實周星馳在那些香港時期的經典喜劇電影中都只是主演,跟眾喜劇導演合作才擦出火花的,比如王晶、劉鎮偉、元奎、陳嘉上、李力持、杜琪峰等等。

而直到1999年的《喜劇之王》,他才開始嘗試自己做導演。

從2001年的《少林足球》開始,周星馳的風格開始有所轉變。

由於之前的粵語喜劇就算有台灣的石斑瑜的國語配音,也只能在漢語言國家和地區流行,沒辦法推廣到全世界。

因此周星馳慢慢開始在電影中加入很多搞笑的表情和動作,減少原先的搞笑對白。

在《功夫》之後,周星馳開始一步步退居幕後,在《長江一號》中只是配角,後面的《西遊降魔篇》就只是導演,不再出演角色。

從此之後,電影圈再看不到周星馳的表演,影迷開始懷念,而那些以拍喜劇電影為主的明星,就開始模仿周星馳的表演風格。

和周星馳合作拍出經典《大話西遊》的劉鎮偉,開始炒冷飯,而很多喜劇電影,都打出無厘頭的招牌,好像一時間喜劇電影除了無厘頭,就沒有其他風格。

因此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這句話雖然很傷人,但是反映了喜劇電影的現實。

無厘頭原本是粵語中的一句俗話,有沒頭沒腦和莫名其妙的意思,無厘頭風格並不是周星馳獨有的,當年很多香港電影都有這種風格。

而在周星馳之後,香港電影界很希望能夠撐出第二個周星馳,當時張家輝、鄭中基、葛民輝、郭晉安等人都一度成為培養的對象。

但是正如當年模仿李小龍的那些人,無論怎樣模仿,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風格。

沒有一個人是能夠因為模仿別人的風格而得到成功的,如果我們的喜劇電影一直沉迷於模仿周星馳,而不願意創造出新的風格和形象,那麼周星馳之後,再不會出現另一個喜劇大師。

(壹條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大師,在一個行業內有深刻的造詣,對一個行業的發展與繁榮有促進和推動作用,承上啟下,發展創新,引領行業走向,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與魅力,被廣泛接受認可並受到尊敬與推崇。

套用在「喜劇大師」身上,是一樣的。標準高,是因為「大師」這兩個字門檻本就不低。客觀評價,能夠稱呼為「喜劇大咖」。大咖與大師,也許一步之遙,也許差之千里,就像任督二脈能否打通。

現在的明星大多跨界,全棲發展,台灣稱之為「藝能人」,大陸統一喊「老師」。總不能關公戰秦瓊,還是將行業先歸納一下。

曲藝類:趙本山、郭德綱、周立波、宋小寶

影視界:徐崢、黃渤、白客、大鵬

創作者:陳佩斯、寧浩、馮小剛、叫獸

——————————————————————————————————————————

曲藝類:

在趙本山以前,二人轉作為地方曲藝,在東北老少咸宜街頭巷聞,但在其他地方可謂水土不服。趙本山多年打拚,借春晚這個全國性大舞台,通過以二人轉為基調的小品成功聚集了名聲與財富,將一個地方小曲種推廣到全國皆知,可以說是二人轉史上第一人,毫無爭議。近年來,以本山大本營為舞台,推廣去低俗化的綠色二人轉,桃李芬芳,傳承與弘揚民俗曲藝。二人轉這種曲藝形式,有人喜愛也有人嗤之以鼻,這是個人愛好傾向問題,但無可否認它依然是中國曲藝文化中百花齊放的一支,就目前而言,對這個曲藝貢獻最大的人非趙本山莫屬,大師之名,擔當得起。

相聲史有郭德綱之前,已有百年歷史,有過群星璀璨,也曾巨星凋蔽。郭的出現,是相聲界暗夜裡一顆明亮的星,在電視相聲將傳統的茶館文化肢解得七零八落,在各大文工團相聲將傳統的語言藝術改得亂七八糟時,郭德綱讓年輕觀眾又重新了解和喜愛這門藝術,重新回到茶館,喝著蓋碗、嗑著瓜子,肆無忌憚的笑。當然,也許不是郭德綱,也會有這麼一個人,在這麼一個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將相聲重新帶回正軌,但郭德綱自身對相聲這門藝術的虔誠、用功、專研,是讓他成為這個歷史人物的因素。從2010年以後,郭德綱完成了對傳統相聲的救贖,卻也再無發展,近年來更是停滯不前,是否三心二意固步自封現在也不能蓋棺定論,郭的能耐遠不止目前在相聲上的表現,大夥都望眼欲穿等著的,半個大師足矣。

周立波將上海滑稽戲與外國脫口秀相結合,創立「海派清口」,本身是一步好棋,也是大陸脫口秀節目的投石問路之舉。周立波是滑稽戲童子功功底,加之自身才思敏捷條件出眾,如果堅持下來,也許別有一番新天地,只可惜朝三暮四眾叛親離,其身不正實難發展,做電視當主持,來錢是快,卻也聲勢漸微,現在的《壹周立波秀》網路段子東拼西湊,哪有當初萬人大舞台上《笑侃三十年》那種輝煌,脫離東方衛視,將脫口秀陣地讓王自健一舉掠得,棋差一招滿盤皆輸,難堪大師。

趙本山的徒弟宋小寶、小瀋陽、王小利等等,郭德綱徒弟何雲偉、曹雲金、岳雲鵬等目前活躍在曲藝圈與影視圈的眾多搞笑明星,謝謝他們在某些喜劇角色上的塑造,帶給我們歡笑,但和大師更是沾不上邊。這份名單,當然還包含了一眾本山舞台的演員、開心麻花的演員、津京遍地開花的相聲會館演員和學曲藝出身現就職於各大文工團的文藝演員等。

——————————————————————————————————————————

影視界:

喜劇演員中執牛耳之人非周星馳莫屬,早在香港電影蓬勃發展時期,喜劇片是電影工業中一股重要力量,樓上有人提到的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三兄弟是那時期代表人物,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且三兄弟各具特色,許冠文的風趣持重,許冠英冷麵笑匠,許冠傑鬼馬精靈,以至於在後來香港喜劇中能看到這種風格的繼承,例如黃百鳴與曾志偉在合家歡喜劇中那種家長角色;黃子華的棟篤笑和劉以達沒有表情的臉;鄭中基與杜汶澤在戲中那種癲狂與搞怪。

許氏三傑為香港喜劇電影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調,是開路先鋒,但真正將香港喜劇帶到一個至今仍要仰望地位的,就只有周星馳了,無厘頭不是周星馳發明的,但是他讓這個詞成為了香港喜劇中一種喜劇種類的代名詞,不但作為演員,也作為創作人來講。如果說香港電影以區別於其他地區電影工業的關鍵詞是:武俠、黑幫、無厘頭,那麼無厘頭這片天地,是周星馳開創的,這是香港電影最好的時光,也是最後的輝煌。在港片的範疇之內,周星馳就是喜劇大師。

葛優,是讓周星馳佩服的一位演員,周曾經接受採訪時說看葛優的片子不光笑,還能哭,這點他做不好。可以說,葛大爺是中國內陸演員中不可多得的瑰寶,長相喜感、演技精湛且戲路極寬,有濃郁的個人特徵與風格,與周星馳不同的是,葛大爺從編輯部的故事開始為廣大觀眾所知,之後喜劇正劇都在演,直到在馮小剛的賀歲片里,才一舉奠定了中國第一喜劇演員的地位,但客觀講,葛爺的喜劇效果更多是導演與編劇的催化,好的劇本,優秀的台詞,精妙的橋段能讓葛優百分百發揮,但他卻少了一份獨挑大樑的實力,在馮氏幽默中功成名就之後,《氣喘吁吁》和《愛情呼叫轉移》這種打著葛優領銜名號的喜劇敗走麥城就是最好的註解,在我看來,葛優最適合將自身喜劇特質發揮的角色是那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小市民,且得有好的對手與之搭戲。距離大師,葛優離得不遠,卻也不易。

陳佩斯,是最難以評價的一位,他的身份在影視演員、小品演員和話劇主創/演員中匆匆轉換,每一項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要說到最好,卻又來不及用更多的作品來說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許在未來的話劇史上,陳小二能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至於是作為主創還是演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經這麼一個帶給我們歡笑的人,希望他還能帶給我們更多愉快。

黃渤、徐崢、王寶強,是目前大陸最炙手可熱的喜劇片演員,和范偉、郭濤、劉樺等相比,他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也只是為他們今後的喜劇探索提供了更寬鬆的環境;而范偉、郭濤、劉樺和白客、董成鵬等等眾多人相比,已經在路上了,其餘更多的新人也都才剛剛上路。作為演員來說,喜劇之路,實在太難,有人終其一生不可得一好的角色,更別說持續精彩了。插科打諢跳樑小丑的搞笑容易,笑中有悟回味無窮的幽默太難。

——————————————————————————————————————————

創作者:

上世紀末80年代,改革春風吹滿地,隨著電視娛樂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許多的藝術形式開始通過電視機推廣傳播開來,自建國以來遭受到了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艱難困苦的人民群眾逐漸的在這些藝術形式中找到了樂趣展開了笑顏。許多喜劇創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今天將創作出很多喜劇作品的編導王朔、劉震雲、英達、馮小剛們聚在一起,談及喜劇創作的心路時,他們一定會對梁左先生的英年早逝,感到莫大的遺憾與惋惜。

梁左最為觀眾熟知的喜劇創作是擔任了《我愛我家》的編劇,這是中國第一部室內情景劇,卻並非是將《成長的煩惱》這樣外國家庭情景劇的簡單引入,《我愛我家》中通過對老中青三代角色的設置,將中國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最接地氣的中國式喜劇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說,這是最考驗編劇創作者綜合能力的一項工程了。如果說有人天生就具有喜劇創作的細胞,那麼梁左瀟洒自如遊刃有餘的創造力,遠不止在我愛我家中的展現。

在電視相聲帶給春晚觀眾笑聲的年代,梁左對於新相聲的創作同樣功力非凡,那個年代的特殊原因導致了傳統相聲必須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在舞台,但那些老相聲藝人知識文化程度都不高,更別談新創作了,除了馬季靠自己聰穎的天資,兩大巨匠的栽培和後期的努力能創作出一些優秀新相聲作品以外,其他諸人根本是一籌莫展。靠電視相聲成為藝術家的姜昆、馮鞏兩位都得到了梁左的本子,《虎口遐想》、《電梯奇遇》、《小偷公司》這些相聲作品,至今看來仍然是相聲語言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也一舉奠定了姜、馮二人的成就地位。

只可惜梁左40多歲就辭世了,這是一個創作者最好的年華,如果不是天妒英才,他應該能成為中國喜劇創作的大師。

馮小剛、王朔甚至姜文,在他們的喜劇作品裡,都能看見與梁左一脈相承的路子,那種平凡與衝突意外造就的笑料,人與人性本真散發的趣味,都是能部分創作出幽默的高手。寧浩作為更年輕的一輩,擅長於借鑒與學習,但很多橋段似曾相識之感太重,未到自我創新也揮灑自如的火候。至於叫獸易小新、寧財神他們,本身走的就是文化快餐線路,撓你咯吱窩是笑,說個笑話也是笑,一笑而過,再而竭,三而衰,多次回味仍能莞爾的內容不是那麼容易創造的。

不管如何,市場在那兒放著,喜劇是不會缺少觀眾的,徐崢、寧浩他們在努力,王晶、黃百鳴也還在堅持,只要這個合適的土壤一直存在,喜劇作品就能不斷推陳出新帶給我們歡樂,喜劇大師也許也能冒出那麼一兩個來,但作為觀眾,我們更在乎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曾經忘乎所以、情不自禁、眉飛色舞、捧腹開懷的笑。


周星馳是80、90後的一代記憶!周星馳在90年代和成龍、周潤發號稱「雙周一成」,其票房號召力可想而知,1992年更是被稱為「周星馳年」,他伴隨80、90後的是一代回憶!進入新世紀以後,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雖然減少,但是質量確實一部比一部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